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涪陵高级中学2019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60分) ‎ ‎1.“字词”凝聚时代记忆,“语言”记录社会变迁。作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汉语盘点”每年都会推出一些“年度”新词、热词,如中国梦、微信、电商、小目标等。这些新词、热词勾勒出岁月轮廓,见证了社会发展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体现了 A.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C. 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 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 ‎【答案】A ‎【解析】‎ 新词、热词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A项符合题意;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文化相对独立性问题,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产生,没有提及文化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物质载体。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2.一辆飞鸽牌28寸老式自行车、一台破旧的缝纫机、一张褶皱的老粮票……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和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们的积极响应。老物件也有大魅力,是因为 ‎①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老物件并不是,①不选;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不选;“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这表明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③正确;老物件也有大魅力,是因为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文化上的反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3.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创作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能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是因为(   )‎ A.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B. 文化能够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D. 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是错误的。‎ B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B适合题意,排除C。‎ D: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D是错误的。‎ 故本题选B。‎ ‎4.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人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由此传向世界……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互学互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题干强调沿着古丝绸之路中西方在经济文化方面交流传播,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交流和传播中互学互鉴,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文化有优秀文化与落后文化之分,优秀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③错误,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文化传播途径与文化传播手段之间的关系。‎ 解析:(1)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祥传播的问题。‎ ‎(2)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3)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5.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中国第40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藏族人民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②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 ‎④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藏医药学是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符合题意。‎ ‎②:藏族人民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这表明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③不选。 ‎ ‎④:选项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2018年《焦点访谈》某期节目讲述了浙江金华成功进行垃圾分类的事例一-通过宣传示范、党员带动、评比考核、奖励优秀,以表扬的方式激励落后,把垃圾分类的理念传递给群众,使垃圾分类成为居民自觉的习惯。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实践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非强制的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获得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不涉及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的影响,故①不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③错误;材料强调,通过电视节目对浙江金华成功进行垃圾分类的事例,把垃圾分类的理念传递给群众,使人们在迁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使垃圾分类成为居民自觉的习惯,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非强制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获得文化,故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7.2018年10月,教育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和幼儿园,并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全面排查,严格审批“进校园”活动,加强校园监管。这一做法是基于 A. 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 B. 一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 C. 商业文化不利于人的成长 D.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来源。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事例强调净化校园环境,而不是强调通过文化活动影响人,排除。B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题中强调净化校园环境,原因在于文化通过一定的文化环境对人产生影响,入选。C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不是所有的商业文化都不利于人的成长,但在校园环境中,对未成年学生容易造成不利影响,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商业广告、商业活动会对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而不是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排除。故本题选B。‎ ‎8.某乡村音乐节以优美的民谣、天籁般的乐器演奏为主旋律,将旖旎风光与环境优势通过美妙的音符娓娓道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深深植入人心。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 ‎ ‎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该观点表述与题意不符。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该乡村音乐节通过乐器演奏,以民谣的方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深深植入人心。这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也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④选项入选。选C。‎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9.2018 年暑假前夕,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限秀令”,要求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 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这是基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B. 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 文化推动人们的社会实践 D. 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A错误;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限秀令”,要求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 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这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正确且符合题意;优秀文化推动人们的社会实践,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CD错误。故选B。‎ ‎10.2018年9月14日,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遗校园行”集中展演展示活动在济南精彩亮相,本次展示活动进一步秉承“非遗保护传承从娃娃抓起”这一理念,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了解非遗、参与非遗。这表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健康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遗校园行”展示活动进一步秉承“非遗保护传承从娃娃抓起”这一理念,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了解非遗、参与非遗。这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排除③。‎ ‎④:本题强调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不是增强精神力量,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领略到”、“境界”等标志词。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到“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等标志词。‎ ‎11.2019年1月26日晚,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大基尔德音乐厅,中国二胡、扬琴、琵琶、笙箫等民族乐器合奏的拉脱维亚名曲《道加瓦河》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喝彩。这是甘肃省歌舞剧院民乐团演出的中国西北民族风情交响音乐会“陇上行”上的一幕。这表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 ‎④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中国民族乐器合奏的拉脱维亚名曲《道加瓦河》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喝彩,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②④项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源泉,①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不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12.“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太阳神鸟金箔:这款美瞳我要了……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独树一帜的文物纪录片。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的理由有 ‎①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历史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④从文物宝藏中吸取优秀传统的养分,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这是因为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从文物宝藏中吸取优秀传统的养分,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3.人民日报评论:“金庸的武使作品,以故事、人物滋养着读者的心灵,抒写世道人心,浸润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承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这告诉我们 ‎①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大众文化要以滋养人的心灵为已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告诉我们,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众文化要以滋养人的心灵为已任,向社会传播正义,③④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落后腐朽的文学作品则会污染人的心灵,①项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14.下图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 我们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 我们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C: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C符合题意。‎ A:漫画只强调认同本民族文化,未涉及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不符合题意。‎ B:漫画未涉及对待传统文化,B不符合题意 D: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启示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1.题型特点 (1)试题情境灵活,要求考生参与其中。试题情境可以是某国、某地或某人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是理论观点,引导考生在反思和探究中得出结论。 (2)试问方式直接,要求回答的问题针对性强。此类试题设问一般以“启示”“启迪”为题眼。如材料中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或启迪)。 (3)考查指向明确,侧重考查“怎么做”。答题常见格式为“原理、理论+材料说明的道理”。 2.解答技巧 一是分析材料。从原因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 二是回扣教材,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回归教材,把材料与教材原理(观点)对应起来,即得出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 ‎15.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2019年3月“感知中国,意在巴黎”中国美术精品展在巴黎举办。展览聚焦中法艺术百年交流历史,展示了刻载着历史印记和洋溢着新时代艺术创新精神的中国留法名家作品,中法人们在欣赏佳品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心。本次展览 ‎①让更多法国民众感受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激荡与交融 ‎②通过讲述中国艺术故事,推动中国艺术的共享与传播 ‎③创新了文化交流的途径,推动了新时代中法艺术合作 ‎④使中法文化交流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起着引领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①②:本次展览展示了刻载着历史印记和洋溢着新时代艺术创新精神的中国留法名家作品,中法人们在欣赏佳品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心,这说明本次展览能让更多法国民众感受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激荡与交融,也在通过讲述中国艺术故事,推动中国艺术的共享与传播,①②符合题意。‎ ‎③:展览并未创新文化交流的途径,况且材料仅仅阐释了文化交流与传播,并未涉及中法艺术合作,③排除。‎ ‎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国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不会起引领性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措施(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A、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多种文化传播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播)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多样性)C、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有海纳百川,又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基本途径之二)D、正确处理坚持正确的原则,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E ‎、坚持正确的态度。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交流的态度)‎ ‎16.如今,与人们朝夕相处的报刊亭正在加速消失,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网络的全覆盖,人人刷着手机屏幕正成为新的文化象征,数(字)媒(体)已经将要全面接管和替代纸媒。数媒相比于纸媒更能 ‎①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 ‎②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知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网络的全覆盖,数(字)媒(体)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可以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①③正确;数媒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也不一定能增加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④错误。本题选B。‎ ‎17.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 2019年4月29日在北京延庆区开幕。本次园博会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的同时,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了国际园艺合作。本次世界园艺会的举办有利于 ‎①推动园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 ‎②加强对话交流,增进对外域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③丰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 ‎④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本次园博会以园艺为载体,积极传播和发展中国园艺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的同时,汇聚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促进了国际园艺合作。本次世界园艺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园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①④符合题意。‎ ‎②: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错误。‎ ‎③:通过世界园艺会的举办来传播文化,这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而非手段,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8.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告诉我们,传承传统文化 ‎①应认识到继承是发展的基础,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要不断推动文化传播手段与形式的创新 ‎③要充分发挥百家讲坛等文化传播途径的作用 ‎④要尊重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告诉我们,传承传统文化要尊重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动文化传播手段与形式的创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②④项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①项说法错误;百家讲坛等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显示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认识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处理二者关系:第一,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第二,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19.2019年2月,上海虹桥火车站采用当前业界唯一可商用的华为产品启动5G网络建设,随着5G室内数字系统应用场景多样化,未来的5G车站可以满足大量人群的高速上网需求,旅客下载一部2GB的高清电影只需不到20秒,还可以支持4K高清视频通话、超高清多路视频回传等业务。由此可见( )‎ ‎①科技改变生活,5G建设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②科技引领文化,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 ‎③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收集、储存、传播的手段和方式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增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①:题中通过5G技术满足大量人群高速上网的需求,表明科技改变生活,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现代网络技术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不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②错误。‎ ‎③:通过5G技术的运用,使得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得到改进完善,说明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收集、储存和传播的手段和方式,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并不是基础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0.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颠覆了传统的表演方式,让人工智能与演员相互配合表演,彰显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传递着北京冬奥会“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新理念受到高度评价。“北京8分钟"表演获得巨大成功主要是通过 ‎①新颖的文化活动传达先进理念和时代价值 ‎②大众传媒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巨大功能 ‎③有机融合丰富厚重的民族精神与流行文化 ‎④科技创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京8分钟”表演颠覆了传统的表演方式,让人工智能与演员相互配合表演,彰显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内涵,传递着北京冬奥会“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新理念受到高度评价。“北京8分钟"表演获得巨大成功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达先进理念和时代价值,①④适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巨大功能,②错误;流行文化不一定先进文化,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1.美丽的汉中盆地,天空中有通往全国各大城市的飞机,铁路上有横贯秦巴的高速列车,高速公路上有蜿蜒飞奔的大小汽车。素来封闭落后的汉中盆地,如今被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与全国紧密连结在一起,成为-座开放的发展中城市。在修建高铁和高速公路的过程中为避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采用高架桥和穿山隧道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高铁、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成高铁与高速公路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②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建没者们的文化创新有力推动了汉中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 ‎④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修建高铁和高速公路的过程中为避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采用高架桥和穿山隧道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高铁、高速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说明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建没者们的文化创新有力推动了汉中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本题②③符合题意;西成高铁与高速公路是并列的和谐共存关系,并不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因此①观点错误,排除;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B。‎ ‎22.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我与中华文化”征文比赛,法国小伙子奥立维在他的征文《我和中华文化的爱情故事》中,把中华文化比作女神,还谈到了儒家孝道思想帮助他改善了长久以来疏远的父子关系。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中功不可没 ‎ ‎②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具有趋同性 ‎③中华优秀价值观念在文化交流中得到传播 ‎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国界的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法国小伙子奥立维在他的征文《我和中华文化的爱情故事》中,把中华文化比作女神,还谈到了儒家孝道思想帮助他改善了长久以来疏远的父子关系。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价值观念在文化交流中得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国界的影响力,③④符合题意。‎ ‎①:题干并未涉及大众传媒,①不符合题意。 ‎ ‎②: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具有趋同性的说法错误,②错误。‎ 故本题选D。‎ ‎23.2019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文化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文艺的发展取决于艺术家的灵感 ‎②文艺创作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文化角度看,这是因为文艺创作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②④符合题意。‎ ‎①:文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实践,而非艺术家的灵感,①错误。‎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不一定是统一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4.2019年3月,沙特阿拉伯宣布,计划将汉语纳入该国所有教育阶段课程;从2020年开始,肯尼亚也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供小学四年级(10岁)及以上的学生选修;爱尔兰也宣布,2020年,中文将加入其全国高考科目。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 ‎②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表明中华文化已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汉语已被世界许多国家纳入教育体系,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③入选;上述现象没有体现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不选;各国应当首先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都认同中华文化,④不选。故本题选B。‎ ‎25.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的火灾,为文物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2019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近期文物火灾事故情况,要求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避免文物火灾事故发生。之所以重视文物安全,是因为 ‎①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②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重视文物安全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④重视文物安全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①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重视文物安全,原因在于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入选。④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重视文化安全的文化意义在于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入选。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而不是文物,排除。③选项观点表述错误,重视文物安全根本上在于发掘其文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排除。故本题选B。‎ ‎26.2018年,国学普及读物在京东图书的销量同比增长131%,经、史、子、集四部中,除了经部,其他三类销量同比增速都超过110%……一些知名古籍出版社的权威版本也卖得十分火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套装上下册)》、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套装全10册)》2018年销量同比增长近150%,商务印书馆的《西游记》2018年销量同比增长近500%……古籍图书热反映出 ‎①读者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寻找精神家园的心理需求 ‎②古籍图书承载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优秀文化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④古籍图书决定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知识。①③符合题意,古籍图书热反映出读者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寻找精神家园的心理需求,优秀文化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②说法错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汉字,不是古籍图书;④说法错误,古籍图书不能决定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故选B。‎ ‎27.汉字是表意文字。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某些人热衷于从汉字字形中寻找“微言大义”,把某些道理或看法附会到现代字形中,导致对一些汉字的乱解误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这一现象 A. 进一步推动汉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B. 是对汉字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C. 不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 不利于巩固汉字作为文化基本载体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不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加以规范和管理,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汉字乱解误读导致的危害,不体现推动汉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A项与题意不符;乱解汉字现象不利于正确解读汉字所包含的基本内涵,不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B项说法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8.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2018年重阳节期间,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在全社会倡导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社会风尚。这体现了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传统习俗决定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③重阳节等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民族节日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2018年重阳节期间,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表达敬老之心,体现了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符合题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②表述错误。“重阳节登高、赏菊、佩插茱萸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体现了重阳节等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不是民族节日,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29.汉代彩绘茧形壶、汉代陶马和陶俑、唐代陶骆驼(下图)……流失到意大利的796件考古发掘文物被归还给中国,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流失文物回归,开创了中意文化遗产合作的新里程。此次海外流失文物的回归 ‎①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一定关系 ‎②体现了中意交往过程中的良好互动 ‎③表明中意两国坚守共同的文化根脉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流失到意大利的796件考古发掘文物被归还给中国,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流失文物回归,开创了中意文化遗产合作的新里程。这些文物的回归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一定关系,体现了中意交往过程中的良好互动,①②正确;中国人民与意大利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民族文化,③中的“坚守共同的文化根脉”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相关内容,④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A。‎ ‎30.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不仅汉族的节日习俗众多,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也各有特点。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传统春节习俗中,关于吃喝玩乐的最多,但都在不断变化。材料中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 ‎①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了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③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见证 ‎④是各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发展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符合题意,“不仅汉族的节日习俗众多,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也各有特点”体现了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④符合题意,“不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传统春节习俗中,关于吃喝玩乐的最多,但都在不断变化”表明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是各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发展的。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是一种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谈谈良好家风家教的作用。‎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风家教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促使人们在无形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的家风家教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塑造人生。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一种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家风为素材,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谈谈良好家风家教的作用。‎ 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 针对材料家风代代相沿,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是一种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考生可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作答。‎ 针对材料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考生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的角度作答。‎ ‎【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32.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样地与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至今依然流传着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一梨园戏。为了适应多元媒体的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文化艺术需求,古老的梨园戏工作者们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泉州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等不同部门的共同重视与保护下,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梨园戏亦通过不同途径传播到海外,积极学习国际化的舞台经验,与外国演员合作交流等等。梨园戏采取种种措施,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新模式,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梨园戏是如何换发出勃勃生机的。‎ ‎【答案】①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创新。梨园戏引入市场机制,和现代媒体相结合。‎ ‎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梨园戏继承了泉州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融合。梨园戏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学习国际化的舞台经验。‎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泉州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 ‎⑤坚持正确方向,着眼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从群众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 ‎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表演。‎ ‎【解析】‎ 本题以梨园戏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梨园戏是如何换发出勃勃生机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其次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作答。要进行文化创新,最根本的是立足社会实践,其次,考虑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角度加以分析;最后,从文化创新应该坚持的方向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考生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所以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都是文化创新的渊源。文化创新的渊源不能混同于源泉。‎ ‎33.材料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材料二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收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包容性的认识。‎ ‎【答案】(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传承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戏曲以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戏曲不同的剧种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戏曲,表明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①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④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 ‎【详解】(1)本题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一中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本题的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理解与记忆。体现类试题的解答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题中材料“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方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题中材料“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角度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题中材料“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启示学生可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方面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指的是什么以及包容性特征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次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关键词语已确定答题的方向。题中材料“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启示学生可从求同存异方面去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题中材料“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启示学生可从兼收并蓄方面去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题中材料“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去分析说明。‎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