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零班网上摸底考试(解析版)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3月零班网上摸底考试 总分值: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6题,每题2分,共52分)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①地区水循环最旺盛的时间( )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2. ②地区利用当地典型农产品,可发展( ) A. 橡胶加工 B. 甜菜制糖 C. 玉米制乙醇 D. 葡萄酿酒 3. 当②地为雨季时,北半球被大陆切断的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①地区水循环最旺盛的时间是夏季。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葡萄是当地的典型农产品,因此利用葡萄可发展葡萄酿酒,故选D。 【3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当②地为雨季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北半球大陆气温低,气压高,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高压中心切断,故C对。 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示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火星体积密度较小 B. 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C. 火星表面温度高 D. 火星上大气稀薄 5. 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 A. 火星公转速度快 B. 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C. 火星大气稀薄 D. 火星的质量小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对。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是类地行星,A错。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D错。 【5题详解】 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C对。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机率差异不大,不是易受陨石袭击的主要原因,A、B、D错。 下图表示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 若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则上升气流②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7. 若该图示意郊区与城市之间的热力环流,则( ) A. 在a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③地更合理 B. 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C. a代表郊区 D. 在③地布局水泥厂比a地更合理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据题干要求,若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则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若为白天,山坡受热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山谷相对较冷,形成下沉气流,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此时②表示的是白天的山坡; 若为夜晚,山坡冷却降温快,形成下沉气流,山谷相对较热,形成上升气流,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此时②表示的是夜晚的谷底; 因此正确的项目为②③,正确答案为D。 【7题详解】 据题干要求,若此图表示的是郊区与城市之间的热力环流,则可以判定,b为城市,a为郊区。那么: A. 绿化带作用为防风挡沙,降低热岛效应,因此在③地建设绿化带比在a地更合理,A错; B.近地面大气市区气压低于郊区,B错; C.若此图表示的是郊区与城市之间的热力环流,则可以判定,b为城市,a为郊区,C对; D.易造成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且在热岛效应环流之外,因此③地布局水泥厂比a地不合理,D错。故正确答案为C。 柴达木盆地的东部,怀头他位草原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美丽恬静的湖泊,名叫克鲁克湖和托素湖,两湖泊一咸一淡水域相通,人称“塔琏湖”,下图示意两湖泊所处位置及北部某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甲乙两湖泊中( ) A. 甲湖湖水无流出,为咸水湖 B. 乙湖地势较低,为咸水湖 C. 甲湖蒸发微弱,为淡水湖 D. 乙湖有河流注入,为淡水湖 9. 甲乙两湖附近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区域是( ) A. 甲乙两湖中间 B. 乙湖东西两侧 C. 甲湖东北侧地区 D. 甲湖西南侧地区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甲湖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蒸发量大,湖水有进有出,为淡水湖,故AC错,乙湖地势较低,流入河流会带来盐分,无流出,会成为咸水湖,故B正确,D错。 【9题详解】 结合上题,通过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该地区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为山前冲积扇,种植区域在甲湖东侧地势较高地区,故C正确,乙湖为咸水湖,周边种植作物容易产生土地盐碱化,故ABD错。 某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38°N)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竹竿长度已知)是( ) A. 最短竿影长度 B. 最短竿影方位 C. 北京时间 D. 白昼长度 11. 若该兴趣小组测得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 A. 7°N B. 7°S C. 17°S D. 17°N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测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有竿子的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故A项正确;竿影方位可以判断太阳的朝向,故B项错误;北京时间与白昼长度与题干无关,故C、D项错误。 【11题详解】 若该兴趣小组测得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说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7°S,故B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关于图中a、b、c三条曲线判断正确的是( ) A. a表示的是死亡率 B. b表示的是出生率 C. b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D. c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13. 下列关于图中曲线判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口最高值的年份大约出现在2026年左右 B. 2015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同 C. 2015年之后我国人口总数开始呈负增长的趋势 D.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图可知,c线的数据大致是a线的数据减去b线上的数据。且a的值在2026年前值较大,b的值比较稳定,变化不大,c的值最小,且一直是降低的趋势,判断出a是出生率,b是死亡率,c为自然增长率,故D正确,ABC错。 【13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中国人口会达到最大值,大约出现在2026年左右,故A正确。2015年后死亡率明显上升,出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故B错,2015年时出生率仍高于死亡率,人口仍在增长,故C错,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为三低,是现代型,与发达国家相似,故D错。 下图甲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国( ) A. 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 B. 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 C. 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快 D. 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15. 图乙中反映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国到2001年人口达到10亿,环境人口容量很大;从图中看该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入量少,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1971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说明增长速度趋于缓慢;该国人口超过10亿,只可能是中国或印度,为发展中国家,迁入人口较少,故B正确。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1971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2011年少年儿童的比重应该比较低,不会超过40%,可排除④,结合上题,由于总人口增长较快,老年化不是很严重,不会超过20%,可排除①③,故B正确。 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广东有四个城市位列前五,其中东莞当选最“空”城市。而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 影响东莞当选最“空”城市是因为( )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工资水平高 ③气候环境优美 ④就业机会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江西省因最“拼”而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 人地矛盾加剧 B. 人口老龄化加剧 C. 就业压力加重 D. 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2017春节“空城指数”东莞当选最“空”城市。说明东莞有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东莞务工人员迁入的因素是经济因素,东莞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故选C。 【1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江西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使江西成为最“拼”省份,说明江西是主要的人口迁出省。人口大量迁出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排除A,可缓解就业压力,排除C,人口迁出,对迁出地城市化影响不明显,排除D。故选B。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小题。 18. 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 甲和乙 B. 丙和丁 C. 甲和丙 D. 乙和丁 19. 地貌景观甲和丙的成因分别是( ) A.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B.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C.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D.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甲是火山喷发,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乙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表成,属于外力作用形成;丙是褶皱山,是内力作用形成;丁是外力作用的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C正确。 【19题详解】 图中甲是火山喷发,成因是岩浆活动;丙是褶皱山,成因是地壳水平运动,D正确。 读我国某冻土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据图可知( ) A. 气温最低时冻土层厚度最大 B. 3-7月份冻土层厚度变化不大 C. 3月份该地地温开始回升 D. 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 21. 图示变化直接导致该地岩层( ) A. 风化作用加强 B. 侵蚀作用加强 C. 搬运作用加强 D. 堆积作用加强 22. 图中积雪( ) A. 起保温作用,促进冻土层融化 B. 反射太阳辐射,促进冻土层形成 C. 冬半年积累,3月份最多 D. 厚度有季节变化,与冻土厚度正相关 【答案】20. D 21. A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冻土层最厚的大致在四月份,并不是气温最低的时候,故A选项错误; 4-7月份冻土层下限变化不大,但是其从地面往下逐渐消融.冻土层厚度减小,故B选项错误;地温回升应该大致从最冷月之后开始,故C选项错误。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地表岩层的冻融会使得岩层发生冻融风化,A正确。图中变化主要是因冷暖气温变化导致的,该岩层物理风化作用明显,而与侵蚀、堆积、搬运作用关系不大。故选A。 【2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积雪的存在并没有促进冻土层的融化;积雪最多的并非3月;积雪厚度最大时并非冻土层厚度最大,并不存在正相关;相对于裸地来说.积雪会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更低,促进了冻土层的形成,B正确。故选B。 如图为世界某地貌景观及其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地主要自然带类型是( ) A. 森林带 B. 草原带 C. 荒漠带 D. 苔原带 24.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A. 固结成岩-岩层褶皱-风力侵蚀 B. 岩浆冷凝-岩层褶皱-冰川侵蚀 C. 固结成岩-岩层抬升-流水侵蚀 D. 岩浆冷凝-岩层抬升-风化侵蚀 【答案】23. C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位于美国西部的山谷,位于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为荒漠带。故选:C。 【24题详解】 读图,图示峡谷两侧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峡谷的成因是流水侵蚀,故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先固积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地壳抬升,最后流水侵蚀形成峡谷地貌。 故选:C。 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其中④为积雪冰川。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5. 若图中的虚线表示积雪冰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C. A坡是向阳坡,B是迎风坡 D. B坡是向阳坡,A是迎风坡 26.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且该山体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 A. T冬<18℃ B. T夏<18℃ C. T冬<0℃ D. T夏<0℃ 【答案】25. B 26. B 【解析】 雪线通常指的是常年积雪的下界,是一个多年平均值的概念。一般雪线低意味着为背阴坡,温度低或迎风坡,水汽充足,冰雪补给多。 【25题详解】 向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背阴坡,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的分布海拔较高。读图可知,同一自然带在b坡的分布海拔较高,b坡为向阳坡,a坡为背阴坡;图中雪线向b坡倾斜,b坡应为迎风坡,水汽充足,冰雪补给多,a为背风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6题详解】 山顶有永久性冰川意味着夏季最高气温时山顶温度仍小于0℃,该山为3000米高,从山脚到山顶气温下降了18°,即T夏<18℃时,山顶才会<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T冬<18℃与T冬<0℃只能保证冬季山顶有冰川,不能满足夏季有冰川;因为0℃<T夏<18℃也可满足常年有冰川的条件。故ACD项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题,共48分) 2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气候类型与右侧“气温—降水曲线”相对应的是:a_____;b_____(填数字序号)。 (2)图中③代表_____气候,由于受_____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3)图中①②③④⑤地中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_____。 (4)与①同纬度的大陆东部并未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_____。 (5)非州东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⑥气候类型和①处相同,其成因为_____。 (6)有关非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平均海拔较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气候南北对称,以热带气候为主 C.沙漠分布广,没有发育大江大河 D.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答案】 (1)a -① b-② (2)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 (3)②④ (4)该处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较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5)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山地地形,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暖流增温增湿,降水丰富。 (6)B 【解析】(1)a图中,气温均高于15℃,且降水充沛,季节分配均匀,所以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地区,对应的是①;b图中,气温均高于15℃,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所以为热带草原气候,在南北纬10°——20°之间,对应的是②。 (2)图中③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撒哈拉沙漠处,代表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和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和低纬信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分在南北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岸,对应的是④。热带草原气候,在南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对应的是②。 (4)同纬度的大陆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导致对流运动较弱,形成的降水少,所以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5)⑥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因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纬度较低,位于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岛上中部为山地地形,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受增温增湿作用影响,降水丰富。 (6)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A错;非洲大部分以热带气候为主,温度高于20℃,普遍高温。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B对;非洲尼罗河为世界上最长河流,刚果河径流量充沛,非洲有发育大江大河,C错;非洲各国虽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但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不发达,D错;故选B。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解析】(1)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得知,进入北京的外来人口多来源于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上海的主要从江苏、河南、四川迁入;迁入广东的主要是河南、广西、四川等地的人,从迁移的距离看,迁入北上广人口多数是就近迁移。从迁入人口来源地所在区域看,主要来源于中东部地区;从迁移原省份看,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 (2)分析特定区域人口迁移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河南、湖北等迁入北上广人口多的原因可从迁移距离看、劳动力剩余情况及当地对外来人口的接纳度等分析。河南、四川、湖北省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与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该不该限制人口迁入北上广,可“限制”或“不限制”表明态度。“限制”人口迁入可从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压力入手分析。“不应限制”可从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分析,包括增加劳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两地差距、缓解城市老龄化问题等方面阐述。 29.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C和D在同一纬线上,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 (2)这一天,C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 (3)北京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________。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时,赤道上既是白昼又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 (6)此时,新一天在全球的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20°S,70°E) 15:20 (2)6 70°S至南极点(70°S及其以南地区) (3)昼短夜长 西北 (4)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5)20°W向东至160°E之间的区域 (6)110°W向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区域 【解析】(1)根据题意此时公转速度较快,即在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根据图示晨昏线与赤道夹角为70°,因此与地轴夹角为20°,此时太阳直射20°S。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则AB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20°W为6时,则正午12时经线为70°E。所以直射坐标为(20°S,70°E)。根据地方时计算规律,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得出120°E为15:20。 (2)读图,A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说明A是切点,由上题知太阳直射20°S,可以推断出A点纬度为70°N。根据北半球此时的昼夜状况,可分析出A地时间是正午12点,计算出经度为70°E。因为A、C、D三点所差经度数相同,可知CD之间经度间隔是45°,所以D点位于25°E,计算出地方时为9时,而D点此时位于晨线上,即日出时间为9点,根据昼长=24-2×日出时间,求出D当日昼长为6小时。C和D在同一纬线上,所以C点昼长也是6小时。70°N出现极夜现象,所以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70°S及其以南地区。 (3)根据(1)题得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昼短夜长,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因此物体影子在西北。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即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S向南、北两侧递减。 (5)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则AB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20°W为6时,向东为白昼。因此此时赤道白昼范围与东半球重合,即20°W向东至160°E。 (6)根据新的一天的范围为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结合题意20°W为6时,则110°W为0时,即此时新的一天范围为110°W向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区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