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案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案中图版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8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1)平原 (2)山区:多形成于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但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高原: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此。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的区位:主要受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影响。城市主要选址于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条件更为优越的沿海地区。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 3.水对城市的影响 (1)意义 (2)影响: ① - 8 - / 8 城市选址:多形成于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大河的入海口、河流汇合处、水陆交通转运点、水运起点及湖岸地区。 ②城市形态: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 1.分析平原对聚落形态影响的原因 一般来讲,平原地区是聚落的理想环境,但并非所有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分布,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2.影响绿洲地区聚落分布的因素 在干旱地区,聚落多分布于绿洲,因为该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理解—要点突破] 1.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较大,如下表所示: 地形 影响 城市分布 举例 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此外,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密度大,规模大 我国67%的城市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世界绝大多数的特大城市分布在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的高原 在热带地区,地势低处湿热,不适宜居住;而高原上相对凉爽,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密度小 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 山区 山区地形崎岖,城市建设困难,交通不便,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但城市的发展常受地形的制约 密度小 兰州分布在黄河谷地,因受两边山地制约,城市形态呈狭长地带型 2.气候与城市 - 8 - / 8 (1)气候与城市分布 影响原因 影响结果 分布 气候适宜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城市多,规模大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城市众多 气候恶劣 干旱、寒冷或过于湿热都不利于居住 城市少,规模小 干旱区、热带雨林区、寒冷区城市很少 (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风向 布局原则 盛行单一风向(如西风、信风分布区)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季风区(如中国东部沿海、南亚、中南半岛等)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与居住区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多个风向 污染大气的企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 河流为城市的发展具有供水、航运和防御功能,河口和河流交汇处最易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同河段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分布地区 影响 实例 河流水运的起点 或 终点 货物在此转运,促使城市形成 江西××市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 干、支流汇合处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 宜宾、重庆、武汉三城市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 河口位置 便于河海联运,腹地广阔,往往成为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 过河点位置 陆上交通与河流交通的交会点 南京位于京沪铁路与长江的交会点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 可以利用天然的河面进行防卫 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 - 8 - / 8 河心岛上 法国的巴黎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 半岛上 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 河流两岸 形态多呈狭长型或被河流分割成组团状 兰州位于黄河两岸,城市沿河延伸,呈条带状 4. 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分布地区 影响 实例 矿产丰富地区出现以矿业为主的城市 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其开发带动采矿业、制造业、商业等的发展 煤城:伯明翰、大同、抚顺 铁都:鞍山、攀枝花 石油城:阿伯丁、大庆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 图2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1.C 2.A [第1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海拔<1 250 - 8 - / 8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故选C,不选A。阅读图2,找出聚落数量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少,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故不选B、D。第2题,三江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且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地上,故不选B。塔里木盆地虽然海拔较高,但聚落数量较少且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坡度也较小,故不选C。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的地势起伏较大,聚落集聚区的坡度也较大,但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江南丘陵海拔较低,故选A,不选D。] 考向2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3~4题。 3.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4.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思维流程】 3.D 4.D [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该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地有港口,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好,容易发展成城市,故选D。甲地与周围地区相比,没有气候或者地形方面的优势,甲地是因建设港口发展起来的,其公路交通的枢纽地位不显著,故不选A、B、C。第4题,甲地由于港口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这是其成为首都的最重要条件。] 考向3 气候对聚落的影响 读图,回答5~6题。 - 8 - / 8 5.西藏××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半山腰 B.狭窄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高山顶部 6.西藏××区聚落分布的成因( ) A.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C.半山腰降水丰富 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 5.B 6.A [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原因是地势低,气候温暖,且土壤肥沃。] 考点二|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89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影响线路的走向 不同地形单元的地表起伏状况影响线路的弯曲程度和相应的总长度。 2.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 线路多选建在自然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 3.影响交通运输方式 地区 交通运输方式 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 水上运输 陆地上 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 [理解—要点突破] 1.交通线选址原则示意图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 8 - / 8 (1)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原则 原因 举例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可发展水运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 长江中下游地区 (2)对线路走向的影响 原则 原因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型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型弯曲可以减缓道路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少受灾害的影响 (3)对线网密度的影响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 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 7.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8.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双选)( ) A.减轻冰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 8 - / 8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7.AC 8.CD [第7题,雅西高速公路沿线经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高山、陡崖等复杂地形;虽然该地也多溶洞,但高山、陡崖等复杂地形的影响更大。角峰和U形谷为冰川地貌,该地此种地貌不明显。第8题,该高速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雨的气候易造成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桥隧可以保障交通安全。] 考向2 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读我国局部地区交通布局图,回答9~10题。 9.昆明以西地区的铁路密度很小,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 A.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B.河流众多,施工困难 C.资源缺乏,人口稀少 D.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峡谷 10.梧州曾是广西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 A.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 B.在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发展影响很大 D.沿铁路的城市布局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9.D 10.C [第9题,昆明以西地区是我国的横断山区,多高山峡谷,地壳运动活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铁路建设施工难度大。第10题,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作为铁路枢纽的柳州和南宁发展迅速,而经过梧州的铁路线相对较少,因此梧州发展速度较慢。] - 8 - /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