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模块诊断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模块诊断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 高一10月模块诊断试题 一、选择题 ‎1.“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此材料旨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 B. 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影响 C. 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 分封制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 ‎【答案】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分封制的影响下,各个地方的统治势力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国家体制的认同,为后来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与建立集体统治无关,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王权至上”的认同,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D。‎ ‎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 解决权力、地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继承制是为了解决贵族集团内部权力、地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的问题,故D项正确;血统的纯正,不是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西周没有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也是为了解决权力、地位的分配问题,故C项错误。故选D。‎ ‎3.西周时,“审判中不具引法律条文,而是有司法官依据有关礼的原则为指导判定是非、决定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执行刑罚”。这表明西周时期 A. 依法治国 B. 寓法于礼 C. 等级森严 D. 审判规范 ‎【答案】B ‎【解析】材料“审判中不具引法律条文”,说明西周时期并非依法治国,排除A;由材料“司法官依据有关礼的原则为指导判定是非、决定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执行刑罚”,体现了寓法于礼,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等级森严的信息,排除C;由“不具引法律条文,而是有司法官依据有关礼的原则为指导”,可见审判具有随意性、伸缩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 ‎4.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A. 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B. 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 C. 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 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A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秦朝还有专门的官员来管理皇室的“家务事”,这体现了家国同治,A 正确;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存在权力的制约平衡问题,B 排除;材料根本就没体现出等级制度以及行政效率提高之类的信息,CD排除 ‎5.《全球通史》所载:“新皇……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述制度 A. 是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 B. 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 C. 从秦朝始行并延续至今 D. 扩大了地方的自主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新皇……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秦朝郡县制由中央任免地方官员,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故B正确;中央任免地方官员并不是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而是官僚政治,故A排除;辛亥革命已经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新皇”,故不可能从秦朝始行并延续至今,故C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扩大了地方的自主权,故D排除。‎ ‎6.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与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世系”是指血缘政治体制,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官僚政治的体系,A正确;材料中的“世系与教育”不是军功政治,B错误;材料中“世系与教育”也不是分权政治体系,C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不是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错误。‎ ‎7.汉初,丞相有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的传统。汉武帝时,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 B. 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 C. 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 D.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形成中朝外朝制度,中朝多决策,丞相代表的外朝日益成为纯粹的政务机关,其权力受到削弱,丞相受制于皇帝的程度大大加强,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错在“开始”,排除;材料旨在强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8.下图是秦朝与唐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唐朝中央官制的突出特点是 A. 丞相制度已被废除 B.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 中央行政机构效率低下 D. 散相权保障皇帝集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明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是在清朝,中央行政机构效率不是低下而是不断地提高,两幅图片最大的不同是唐朝的中央官制多了门下省、尚书省和中书省,而三省的设置意在分散相权保障皇帝集权。‎ ‎9.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汉朝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秦以来的中枢权力体系 B.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 D. 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行省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受到中央的节制,C选项符合题意。汉朝的“中外朝制度”使丞相的决策权开始转移到皇帝手中,当时整个中枢权力机构仍然是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制,A选项排除。唐朝中书省起草完诏令之后,需要由门下省进行审核,然后交给尚书省执行,B选项排除。内阁的设立是在明成祖时期,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D选项排除。‎ ‎10. 为解决下图所反映的问题,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设立中朝 C. 颁布“推恩令”‎ D. 设立藩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既有郡又有国,所以体现的是郡国并行制,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实行推恩令以解决封国问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郡国并行是图片所显示的信息,而不是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设立中朝是中央机构的变动,与地方无关,排除B项;设立藩镇是唐朝时期,排除D项。‎ ‎11.宋太祖、宋太宗统治时期,“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间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 知州“三岁一易”‎ B. 另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 C. 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 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初地方州郡长官为知州和通判,为实现对地方控制,地方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制衡,选项D正确;频繁更换知州并不能体现出“长贰之间相互牵制”,选项A排除;选项B中涉及的是中央官员,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地方州郡长官与禁军统领权无关,排除C。‎ ‎12.元朝的行省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行省的设置方式上,体現了“犬牙交错”原则,即“给你这一半,割去你那一半,好使全国各省,都成支离破碎。既不能统一反抗,也难以单独反抗。”由于贯彻这一原则,行省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 发展地方经济 B. 加强中央集权 C. 促进民族融合 D. 杜绝军阀割据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置行省时期采取的原则是“犬牙交错”,这种原则的推行,削弱了地方的民族认同感,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B选项符合题意;行省制的出现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发展地方经济无关,A选项排除;元朝时期实行四等人制度,不利于民族融合,C选项排除;军阀割据的基础是小农经济,D选项排除。‎ ‎13.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②“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 ①④②③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是先秦时期世官制;②是汉代察举制;③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④是隋唐时期科举制,故D项正确。‎ ‎14.以下是宋代确立的两条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所起的作用是 ‎ A. 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 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确定规矩,约束王公大臣不得以个人权利之便谋取私利,D正确。古代监察制度开始于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A错误。材料并不能表现为严密的反腐机制,B错误。材料中的做法不可能“杜绝”官吏的横征暴敛,C错误。‎ ‎15.宋以前,谏官劝谏的对象是皇帝,御史台、御史弹劾的对象则为官员,谏诤对事,弹劾对人。而宋神宗元丰改制时则规定谏官的职责可以同掌讽喻规谏,谏官有权监督大臣。此后,谏官的主要对象则改为官员,出现了“台谏合一”的趋势。据此可知,宋代 A. 监察机构日益多元 B. 吏治腐败问题较严重 C.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D. 规范官员的选择方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谏官的职责由劝谏的对象是皇帝,到掌讽喻规谏,权监督大臣,谏官的主要对象则改为官员,加强了君主专制,C正确;“台谏合一”无法体现监察机构日益多元化,排除A;材料信息与吏治腐败无关,排除B;“台谏合一”强化了君主专制,并非规范官员的选择方式,排除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材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作用?‎ ‎(4)据材料四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答案】(1)依据:分封制——出身或血缘宗族;郡县制——军功或选贤任能。‎ 方式:分封制——世袭;郡县制——君主任命。‎ ‎(2)权限: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 影响: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便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 ‎(3)性质: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或侍从顾问性质的机构)。‎ 作用:提高了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或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4)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流动;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激励了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明朝内阁和科举制。‎ ‎(1)根据“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 ‎ 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可知分封制下的选官依据是出身和血缘关系,方式则是世袭制。根据“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之下,选官的依据是军功或者任用贤能,方式则是君主任命。‎ ‎(2)根据“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可知元代行省的权限主要是掌握地方经济和军事权力,但受到中央的严格节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行省制度的实行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等。‎ ‎(3)根据“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机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代内阁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结构,协助皇帝处理国政。内阁的设立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4)根据“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为参与科举制的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激励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个人奋斗精神。‎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