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测)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测)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是( ) A. C、H、O B B. C、H、O、N C. C、H、O、N、P D. C、H、O、N、S 【答案】C 【解析】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的磷酸组成。其中腺嘌呤含有C、H、N元素,核糖含有C、H、O元素,磷酸含有P和O元素,因此,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 故选:C。 2. 下列糖类完全水解后,产物一致的是( ) A. 淀粉和蔗糖 B. 麦芽糖和蔗糖 C. 麦芽糖和乳糖 D. 糖原和淀粉 【答案】D 【解析】淀粉、麦芽糖、糖原完全水解后均得到葡萄糖;蔗糖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和果糖;乳糖完全水解后得到半乳糖和葡萄糖。 3. 下图为一种多肽分子,构成该多肽分子的氨基酸种类和肽键数为( ) A. 1种、2个 B. 2种、2个 C. 2种、3个 D. 3种、2个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含有肽键(-CO-NH-)2个,则该多肽含有氨基酸3个,它们的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CH2CH3、-CH3、-H,所以3个氨基酸为3种氨基酸,故选D。 4. 下列碱基中,RNA分子不含有( ) A. 腺嘌呤(A) B. 尿嘧啶(U) C. 胞嘧啶(C) D. 胸腺嘧啶(T) 【答案】D 【解析】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RNA中没有。 5.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不具有的物质是( )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逆转录酶 【答案】A 【解析】HIV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无细胞结构。包围RNA的膜是衣壳蛋白,HIV病毒(艾滋病毒)在侵染宿主细胞时,在其自身的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由RNA逆转录成DNA,又由DNA转录成RNA,进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由以上分析可知艾滋病具有的物质是RNA、蛋白质和逆转录酶,不具有的是DNA。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其外壳是由蛋白质构的,外壳内部是RNA,依靠自身的逆转录酶,在宿主细胞内完成转录过程,进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6. 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 A. 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 B. 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 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 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都是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的提取剂为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A不符合题意;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B不符合题意;碘液遇淀粉变蓝,因此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可用碘液检测,C不符合题意;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因此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是对课本基础实验内容的考查,正确选材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选材的依据在于实验的原理和目的。 7. 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 A. 空间结构 B. 氨基酸种类 C. 氨基酸数目 D. 氨基酸排列顺序 【答案】A 8. 唾液腺细胞中合成淀粉酶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记住酶的绝大多数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要识记教程中出现的酶基本上都是蛋白质成分。 9. 下列关于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B.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D. 是许多重要反应的场所 【答案】C 【解析】A.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A正确;B.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 生物膜存在于细胞生物中,C错;D. 生物膜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是许多重要反应的场所,D正确。故选C符合题意。 10. 下列是动物细胞中几种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内质网,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 B. ②是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C. ③是中心体,分裂前期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 ④是核糖体,是细胞中“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答案】B 【解析】A. ①是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车间”,A错;B. ②是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B正确;C. ③是内质网, 是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车间,C错;D. ④是中心体,分裂前期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D错。故选B。 11. 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 A. 不产生CO2 B. 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 C. 在线粒体内进行 D. 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产生CO2,只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以产生CO2,A正确;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不需要氧气,B错误;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进行,C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故受温度的影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太空种菜实验过程中发现,生菜在红光照射下生长得好,在蓝光照射下形态舒展。下列色素中与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反应无关的是( ) A. 叶绿素a B. 叶绿素b C. 类胡萝卜素 D. 花青素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其中负责吸收、传递光能的色素:绝大多数的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全部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直接参与光化学反应的色素即将光能进行转换的色素:少数处于激发状态的叶绿素a,而花青素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的液泡中,与光合作用无关。 故选:D。 13. 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ATP分子均有三个高能磷酸键,一分子的腺嘌呤 B. 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来自于叶绿体转化光能产生的ATP C. 细胞内ATP含量少,生成快,其与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 D. 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每个ATP分子均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一分子的腺苷和三分子磷酸基团,A错误;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而叶绿体转化光能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B错误;细胞内ATP含量少,生成快;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故两者不是可逆反应,C正确;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化学组成,产生ATP的过程和场所,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对于ATP与ADP的转化过程和ATP的利用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4. 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阶段Ⅰ表示暗反应 B. 阶段Ⅱ表示光反应 C. 物质a表示[H] D. 物质b表示C3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阶段Ⅰ表示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成氧和[H],并且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所以阶段Ⅰ表示光反应,A项错误;阶段Ⅱ表示CO2在[H]和ATP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生成糖类的过程,所以阶段Ⅱ表示暗反应,B项错误;物质a表示光反应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C项正确;物质b表示光反应产生的ATP,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 下图是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以方式①进入细胞的物质可能是( ) A. K+ B. 甘油 C. CO2 D. H2O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①需要载体的协助,但是不需要能量,为协助扩散。钾离子进入神经细胞的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正确;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水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16. 下列属于癌细胞特征的是( ) A. 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 B. 细胞进行正常分化 C. 细胞能无限增殖 D. 细胞上的糖蛋白增加 【答案】C 【解析】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A错误;癌细胞发生了异常分化,形态结构改变,B错误;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C正确;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癌细胞的特征有: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分散和转移,对不良的环境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等。 17. 下列关于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坏死是慢性的 B. 细胞坏死是由基因调控的 C. 细胞凋亡多由外界因素引起 D. 细胞凋亡是生物个体发育所必需的 【答案】D 【解析】细胞坏死的快慢与致死因子有关,不一定都是慢性的,A错误;细胞坏死是病理性的,是外界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基因调控的,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C错误;细胞凋亡是生物个体发育所必需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明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掌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3可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 B. 图1和图3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C. 图1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 D. 图3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C 【解析】图3中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有单体,且细胞质均分为雄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项正确;图1中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无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3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项正确;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图3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项正确。 【点睛】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判断 (1)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辨别 看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由细胞板隔裂为植物细胞分裂,由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动物细胞分裂。 看细胞的外形特征: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无壁一般为动物细胞。 (2)雄性、雌性减数分裂的辨别 看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均等分裂为雄性减数分裂或雌性第一极体形成第二极体;不均等分裂为雌性减数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及第二极体)。 (3)时期的判断 特别提醒 单倍体、多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像不能以有无同源染色体作为判断标志。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方式可能是减数分裂,也可能是有丝分裂。如四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有四条,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也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没有特殊说明的均以二倍体生物为研究对象。 19.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新产生的噬菌体中( ) A. DNA中含有35S B. 蛋白质中含35S C. 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35S D. 蛋白质和DNA中都不含35S 【答案】D 【解析】35S标记的是蛋白质,DNA分子中不含有S元素,A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新产生的噬菌体蛋白质原料来自未标记的细菌,B错误;新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而DNA又不含有S元素,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DNA中均不含35S,C错误,D正确。 【点睛】本题考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 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 ) A. DNA连接酶 B. DNA酶 C. DNA解旋酶 D. D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DNA复制过程,要求考生理解DNA复制过程,明确DNA复制过程需要的酶的种类及其功能。 DNA复制过程中,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解开的DNA两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为原则,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所以D正确,ABC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在与DNA相关的酶中,DNA连接酶的功能是催化不同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将不同DNA片段连接起来;DNA酶的功能是催化DNA水解形成单个的游离状态的脱氧核苷酸,还可以进一步催化脱氧核苷酸水解形成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DNA解旋酶催化DNA解旋过程,破坏碱基对之间的氢键;DNA聚合酶催化DNA复制过程,使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21. 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 ) A. 基本骨架不同 B. 碱基种类不同 C. 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 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D 【解析】A. 基本骨架相同,A错;B. 碱基种类相同,都是A、T、G、C,B错;C. 碱基配对方式相同,C错;D. 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故选D。 22.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是 DNA 的唯一载体 B.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 1 个 DNA 分子 C. 基因是 DNA 分子的任意片段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析】A. 染色体是细胞核DNA的载体,A错;B. —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前、后分别上有2个或1个DNA分子,B错;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错;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D。 23. 图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某个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d是核糖体,e是mRNA B. 该图表示蛋白质合成中的转录过程 C. a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 D. c转运的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是GCU 【答案】B ........................... 24. 图为皮肤生发层细胞中 DNA 聚合酶合成及发挥作用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B. 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C. ③过程需要 tRNA 的协助 D. DNA 聚合酶进入细胞核需经过核孔 【答案】B 【解析】A. ①过程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A正确;B. 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错;C. ③过程是翻译过程,需要tRNA转运组成DNA聚合酶的氨基酸的协助,C正确;D. 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需经过核孔,D正确。故选B符合题意。 25. 下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遗传病是红绿色盲,则儿子一定是携带者 B. 若该遗传病是红绿色盲,则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C. 若该遗传病是白化病,则儿子只能为显性纯合子 D. 若该遗传病是白化病,则女儿婚后所得子女一定是患者 【答案】B 【解析】若该遗传病是红绿色盲,则儿子一定不含有致病基因,A项错误;若该遗传病是红绿色盲,患病女儿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双亲,则母亲一定是携带者,B项正确;若该遗传病是白化病,儿子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C项错误;若该遗传病是白化病,女儿与正常男性结婚,所得子女不一定是患者,D项错误。 26. 某植物的花色受A、a基因,B、b基因的影响,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遗传的控制如下图,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开黄花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A.1/16 B.3/16 C.7/16 D.9/16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过程可知,基因型为A_B_、aaB_、aabb的植物均开白花,基因型为A_bb的植物开黄花,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F1,其中开黄花的植物基因型为A_bb,占3/16,开白花的植物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占13/16。 故选:B。 27. 下列有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基因发生了突变 B. 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 C. 患者的血红蛋白mRNA,tRNA的种类与正常人不同 D. 此病症可通过显微观察红细胞的形态进行检测 【答案】C 【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正常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因此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B正确;由于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与正常人不同,而tRNA的种类没有变化,与正常人相同,C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进而导致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可通过显微观察红细胞的形态,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基因突变的概念,检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与运用。 28. 遗传咨询对预防遗传病有积极意义。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 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答案】A 【解析】遗传咨询是针对遗传病(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进行的预防措施,因外伤截肢不会引起基因或染色体的异常,无需进行遗传咨询,A项正确。听力障碍可能是基因异常引起的,需要遗传咨询,B项错误;先天性聋哑的成因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需要遗传咨询,C项错误;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项错误。 29. 科学家将拟南芥和水稻种子送至天宫二号,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的变异进行育种,这些变异( ) A. 是定向的 B. 对人类都有益 C. 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 D. 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C 【解析】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所以太空诱变育种产生的变异对人类不一定都有益,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太空诱变育种能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C正确;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所以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30.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生物体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C. 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D. 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某一生物体细胞中都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不一定是两个,如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三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A错误;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B正确;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C正确;由于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生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1. 下列变异中改变了基因排列顺序的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能导致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基因的排列顺序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重组改变的是各种基因的组合方式,并不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B错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改变,C正确;染色体数目变异是整个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增多或减少),而不影响其上的基因排列顺序,D错误。 32. 小杨拟调查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适合的调查对象是( ) A. 该病患者的家系 B. 医院中的候诊者 C. 该病高发地区的人群 D. 随机选择的人群 【答案】A 【解析】最适合调查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调查对象是该病患者的家系,这样才能绘出该家族系谱图,便于分析其遗传方式,所以选A。 33. 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属于同一物种)的形成是由于( ) A. 地理隔离 B. 生殖隔离 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东北虎与华南虎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地理隔离导致东北虎和华南虎形成两个亚种,A正确;东北虎和华南虎不是两个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东北虎和华南虎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华南虎和东北虎是地理隔离的结果,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对于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华南虎和东北虎,处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存在着地理隔离,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是两者之间还没有形成生殖隔离,因此属于两个亚种。 34. 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一个种群中64%为BB的个体,16%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的基因频率是( ) A. 25% B. 32% C. 50% D. 72% 【答案】D 【解析】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1)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等基因的总数×100%。(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根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2)可知本代中B=64%+1/2×16%=7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由于该群体随机交配,故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子代中B的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也为72%。 故选:D。 35.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答案】C 【解析】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B.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C.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6. 下面是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分泌的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过程发生在_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填序号)。 (2)图中的分泌蛋白最初在______(填序号)中合成,合成后通过_______运输到④中进一步修饰加工。 (3)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受影响最大的细胞是______。 A.脂肪细胞 B.汗腺细胞 C.心肌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4)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 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 【答案】 (1). 真核 (2). ①⑤ (3). ②(②③) (4). 囊泡(小泡) (5). C (6).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分泌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及分析能力,难度适中。分析题图:该图是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分泌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为核膜、②为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⑤为线粒体、⑥为细胞膜;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中还需要线粒体功能。 (1)图中①为核膜,由此判断此细胞为真核细胞.图中①为核膜,双层膜;②为核糖体,无膜结构;③内质网,单层膜;④为高尔基体,单层膜;⑤为线粒体,双层膜;⑥为细胞膜,单层膜,因此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①⑤。 (2)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的过程是②核糖体→③内质网→囊泡→④高尔基体→囊泡→⑥细胞膜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紧密联系。 (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耗能越多的细胞所含的线粒体数量也越多;上述各种细胞中,心肌细胞耗能最多,所含的线粒体也最多。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因而人体缺硒时心肌细胞最易受损。故选:C。 (4)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37. 回答下列有关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因素的问题。 图1显示了不同环境因素对番茄植株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 (1)图1中OC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A点和B点光合速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在图1实验的基础上,若要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增加实验组③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 (3)高温抑制光合作用进而导致作物严重减产或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其造成“栖息”在类囊体膜上的光合复合体蛋白迅速降解,叶片光合机能丧失,那么高温直接抑制的是下列过程中的______。 A.光能的转换 B.二氧化碳的固定 C.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D.糖类物质的合成 图2为在人工气候室下测定的番茄植株茎的生长速率,曲线1的测量环境为昼夜恒温,曲线2的测量环境为日温26℃和不同夜温(如横坐标)。 (4)根据图2所示,番茄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昼夜温度是________________。 (5)能够解释图2中“有效控制温度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现象的观点有_________。 ①白天温度较高,利于光合速率提高 ②适当降低夜温,可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③恒定的适宜温度更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 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可能也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 (1). 光照强度 (2). 温度 (3). 不充足CO2、30℃ (4). A (5). 日温26℃,夜温20℃ (6). ①②④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图1中探究了光照强度和温度及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据图可以看出,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最后达到平衡,且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后,在30℃、充足CO2时的光合速率大于20℃、充足CO2时的光合速率。图2中探究了温度对茎的生长速率影响,主要考查了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图1中C点表示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且比较低,说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横坐标表示的自变量即光照强度,A点与B点是在相同CO2浓度的条件下,不同温度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同,说明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 (2)若要探究CO2浓度对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自变量为CO2浓度,因此需要设置不同的CO2 浓度,而图中只给出了充足的CO2,因此需要增加实验组③的条件为不充足CO2、30℃ (3)据题干“主要原因是其造成“栖息”在类囊体膜上的光合复合体蛋白迅速降解,叶片光合机能丧失”可知,高温影响的是类囊体薄膜的功能,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上,所以高温直接抑制的是光合作用光反应中的光能的转换过程。故选:A。 (4)据图可知,在日温26℃和不同夜温的条件下(曲线2)番茄茎的生长速率高于昼夜恒温(曲线1)的生长速率,且在曲线2的最高点即番茄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昼夜温度是日温26℃,夜温20℃。 (5)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白天温度较高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①正确;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晚上降低温度可以使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②正确;白天温度高,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夜晚温度低,有利于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适当昼夜温差利于有机物积累,③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还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而激素调节也需要适宜的温度,④正确。故选:①②④。 38. 下图一为白化基因(用a表示)和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在某人体细胞中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和色盲病,请据图回答: (1)图一细胞产生的带有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二判断,Ⅱ4患_______病,Ⅱ8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 (3)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Ⅲ1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中发病率是______。 【答案】 (1). aXB、aXb、AXb (2). 白化 (3). 1/6 (4). AaXBXb (5). AAXBY或AaXBY (6). 13/48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一:图一为白化基因(用a表示)和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在某人体细胞中分布示意图,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图一所示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分析图二:由Ⅱ5×Ⅱ6→Ⅲ11可知,Ⅱ4、Ⅲ9和Ⅲ11 都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白化病,则Ⅱ7和Ⅲ9患有色盲。 (1)由试题分析可知,图一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即AXB、aXb、AXb、aXB,其中aXB、aXb、AXb带有致病基因。 (2)据图可知,由Ⅱ5×Ⅱ6→Ⅲ11,可知Ⅲ11和Ⅱ4都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白化病,又因为Ⅱ7患色盲,所以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所以Ⅱ8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1/2=1/6。 (3)对于白化病这种病来说,II-3无白化病,II-4患有白化病,且其后代III-9患有白化病,故II-3的基因型为Aa;对于色盲这种病来说,II-3、II-4均无色盲,而其后代III-9患有色盲,故II-3的基因型为XBXb。综合考虑两种病,II-3的基因型为AaXBXb。据图可知,II-5的基因型为AaXBX ,II-6的基因型为AaXBY,其后代Ⅲ12两种病都不患,故其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4)据图分析可知,Ⅲ1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3AAXBY 、2/3AaXBY,Ⅲ10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2AaXBXB、1/2AaXBXb,Ⅲ10和Ⅲ12结婚,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1/4=1/6,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1/2×1/4=1/8,所以他们所生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6×(1-1/8)+1/8×(1-1/6)+1/6×1/8=13/48。 39. 小麦植株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研究人员以基因型为AaBb的高茎抗病小麦幼苗为材料,通过下图三种途径获得矮茎抗病新品种。请据图回答: (1)途径①、③依据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途径①获得的矮茎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途径②获得的矮茎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作用在__________时期。 (4)三种途径中,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 1/3 (3). 1/5 (4).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5). 有丝分裂前期 (6). 途径②和途径③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小麦植株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为自然生长,并进行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为基因重组;②先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再将得到的多倍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依据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③为单倍体育种,能获得纯合体,依据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1)根据试题分析可知,①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③是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途径①获得的矮茎抗病植株基因型为aaBB、aaBb,比例为1:2,其中纯合子占1/3,单独考虑AaAa的个体会产生3种不同的配子,即1AA、4Aa、1aa,单独考虑BbBb的个体会产生3种不同的配子,即1BB、4Bb、1bb,综合考虑即为9种配子,分别为: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比例为1:4:1:4:16:4:1:4:1。直接花药离体培养即为单倍体,其中矮杆抗病的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4,因此矮茎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5。 (3)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一般作用在有丝分裂的前期。 (4)三种育种途径中,单倍体育种(途径②与途径③)能明显的缩短育种年限。 40. 小蚌兰叶片正面呈绿色,背面呈紫红色,常用作盆栽观赏。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气孔开闭与细胞吸水失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②制作小蚌兰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及气孔张开程度;④将小蚌兰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中的清水换成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如下表(“-”表示不能发生,“+”表示能发生,“+”越多表示程度越大),分析回答: (1)选用小蚌兰下表皮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____________(结构)。 (2)实验步骤④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应转动____________进行调焦。 (4)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液渗透压与浓度在__________之间的蔗糖溶液相当。 (5)结果表明,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对植物体生存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其细胞的中央大液泡呈紫红色便于观察 (2). 细胞膜和液泡膜 (3).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多次 (4). 细准焦螺旋 (5). 0.35~0.40 g·mL-1 (6). 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 【解析】(1)小蚌兰下表皮细胞的中央大液泡呈紫红色便于观察,可以作为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好材料,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其中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2)实验步骤④不能直接将清水换成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应该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多次;(3)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应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4)分析表格可知,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在 0.35~0.40g/mL-1之间的蔗糖溶液中开始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小蚌兰叶片下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 0.35~0.40g/mL-1之间;(5)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在高浓度的蔗糖浓度下,细胞 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气孔关闭,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名师点睛】实验注意问题: (1)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2)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 (3)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4)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5)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重复几次。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