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全国)(8)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教案(全国)‎ ‎ 4类重要虚词分辨清 ‎(一)高频虚词——格外留心,确保翻译到位 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采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以 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凭借”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另有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忽视。‎ 其 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自己”;另一重点是其语气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 因 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用来”等义项在语境中的确定。‎ 乃 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 ‎[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1)(王)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 译文:  ‎ ‎ ‎ ‎(2)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 译文: ‎ ‎ ‎ 答案:(1)(王)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生是非,曾经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乃”,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以”,连词,表目的,来)‎ ‎(2)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留下他的军队。(“因”,副词,趁机;“其”,代词,他的)‎ ‎[参考译文]‎ ‎(王)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生是非,曾经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超过期限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留下他的军队;忠嗣提前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皇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二)可译可不译的虚词 ‎——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 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 焉 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 者 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 ‎[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 (节选自唐代元结《九疑山图记》)‎ ‎(1)彼如嵩、华之①峻崎,衡、岱之②方广,在九峰之③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 译文:  ‎ ‎ ‎ ‎(2)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译文:  ‎ ‎ ‎ 答案:(1)那些像嵩山、华山一样险峻,衡山、泰山一样高大的山峰,在九座山峰之下,聚集在一起,星罗棋布,有几百座。(“之”,①②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不译;③助词,的。“然”,词尾,不译;“者”,助词,表判断,不译)‎ ‎(2)不知天下的山,像九疑山一样的有几座?(“之”,助词,的;“者”,代词,……的山峰;“焉”,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参考译文]‎ 九座山峰极其高大,在远处,每一座山峰都可以看到。那些像嵩山、华山一样险峻,衡山、泰山一样高大的山峰,在九座山峰之下,聚集在一起,星罗棋布,有几百座。中峰之下,水里没有鱼鳖,林中没有鸟兽,有时可以听到有像蝉蝇鸣叫一样的声音,再仔细听却什么也听不见了。到处可以看见巨大的山谷,长长的河流,平整的农田,深深的水池,粗大的杉树松树,茂盛的榕树栝树,青青的莎草,白白的河沙,深浅不一的洞穴,五色的山崖,凉凉的泉水瀑布,形态怪异的竹子,品种多样的野花,绿树回环掩映之处,好像隐藏着屋舍。确实有九条河流出自九疑山的中山,四条流入南海,五条往北流,汇合成洞庭湖。不知天下的山,像九疑山一样的有几座?‎ ‎(三)常见副词 ‎——除表敬谦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 文言虚词中的副词,尤其是常见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定为采分点的不少。常见常用的副词主要有:‎ 表程度 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表范围 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表共同 共、同、并、相。‎ 表时间 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表语气 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 庸、其。‎ 表频率 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 表敬谦 窃、辱、伏惟,幸、敢、情、敬、谨。(该部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 ‎[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①鬐金目,(叶限)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②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选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 ‎[注] ①赪:红色。②郁栖:粪土堆。‎ ‎(1)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译文:  ‎ ‎ ‎ ‎(2)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 译文:  ‎ ‎ ‎ ‎(3)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文:  ‎ ‎ ‎ 答案:(1)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不再出来。(“必”,一定;“复”,再)‎ ‎(2)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第”,只;“当”,应当)‎ ‎(3)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但”,只,仅;“亦”,也)‎ ‎[参考译文]‎ 当时曾经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鱼天天生长,换了好几件器物,很快长大后盆里就容不下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她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给鱼吃。在叶限过去的时候,这只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不再出来。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然后又让她到另外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就浮出了头,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鱼好一倍,吃剩下的鱼骨后母藏在了粪坑里。‎ 到了第二天,叶限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在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安慰她说:“你别哭了,是你的母亲杀死了你的鱼!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叶限照着他的话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出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叶限等她们走远了,也跟着去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后母的女儿认出了她,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姐姐。”后母看了也很怀疑,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捡到了。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四)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 特殊虚词,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字不能拆开硬译。如“虽然”“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 ‎2.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 ‎[即时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  ‎ ‎ ‎ 答案: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盍”,兼词,何不)‎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1)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 译文:  ‎ ‎ ‎ ‎(2)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 译文:  ‎ ‎ ‎ 答案:(1)即使这样,如果韩先生处在当今之世,他立论的要旨,也应当如严先生一样迂腐,一定不至于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这样的文章,招致大儒的取笑。(“虽然”,即使这样)‎ ‎(2)但他能矫正世情超凡脱俗的原因,是在于他文章立论的要旨,世人所共同嘲笑为迂腐的那些内容。(“所以”,……的原因)‎ ‎[参考译文]‎ 即使这样,如果韩先生处在当今之世,他立论的要旨,也应当如严先生一样迂腐,一定不至于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这样的文章,招致大儒的取笑。严先生的文章,我所看到的只有几十篇,论理论事,明白晓畅,严峻犀利,虽然是恭谨温顺的儒生,但他的笔能杀人,文辞的精巧就像这样!但是我认为文辞的精巧,那些不能免俗的当今文人,也或许能做到;但他能矫正世情超凡脱俗的原因,是在于他文章立论的要旨,世人所共同嘲笑为迂腐的那些内容。世人共同嘲笑为迂腐,唯独我不认为是迂腐,反而欣赏惊叹,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