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如图所示,小明站在滑板车上向前滑行,如果认为小明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迎面驶来的汽车 B.滑板车 ‎ C.地面 D.路旁的建筑物 ‎2.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 C.唢呐所发出的各种鸟的叫声主要是模仿它们的音色 ‎ D.演员演奏的《百鸟朝凤》一定属于乐音 ‎3.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镜花水月 B.立竿见影 C.小孔成像 D.鱼翔浅底 ‎4.一名短跑运动员5s内跑了‎50m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运动员 羚羊 汽车 B.羚羊 汽车 运动员 ‎ C.运动员 汽车 羚羊 D.羚羊 运动员 汽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同学的身高是165dm ‎ B.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cm ‎ C.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为‎2.4mm ‎ D.某教学楼每层楼高为‎3200m ‎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 C.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鼓面停止了振动 ‎8.一位男孩面对一座峭壁发出喊声,一会儿他听到了回声。他从腕上的电子表看到,他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共经历了0.1S的时间,峭壁离男孩站立之地的距离是(  )‎ A.‎34m B.‎17m C.‎68m D.无法估测 ‎9.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酒杯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酒杯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改变酒杯中的水量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几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又可进行探究的问题是(  )‎ A.为什么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会发出声音? ‎ B.声音的音调和手指摩擦用力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 C.声音的音调和手指摩擦杯口不同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 ‎ D.声音的音调和酒杯中的水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涂在答题卡上.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1.下列数据中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 B.我们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秒钟 ‎ C.教室门的高度约‎2 m ‎ D.考场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1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学生听到老师讲课是靠空气传播的 ‎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 D.真空不能传声 ‎13.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减弱噪声 ‎ B.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在传播环节减弱噪声 ‎ C.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 ‎ D.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14.小明学习了光的传播后,举了四个例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 A.黑板反光 ‎ B.打靶时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 ‎ C.小孔成像 ‎ D.影子 ‎15.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 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三、填空题(12分,每空2分)‎ ‎16.(12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写汉字名称)   。分贝是   的单位(填写物理量名称)。‎ ‎(2)“嫦娥”怀抱“玉兔”飞天揽月,这一定格在中国人头脑里的神话场景,在2013年得到了真实再现。如图所示的“玉兔号”月球车,在“落月”后,其相对地球是   的,在进入月夜休眠时,其相对月球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3)小明去“宋城”旅游时,进入一个迷宫,里面由一面面平面镜组成,若小明与像的距离为‎2米,则小明此时站在平面镜前   米处,这时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为‎1.7米,则小明的高度   ‎1.7米(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计算题(1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17.(9分)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侧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 ‎18.(9分)如图所示是G220公路上的一块交通标志牌。‎ ‎(1)请解释这两个交通标志的含义?‎ ‎(2)若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48min,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开始匀速行驶的汽车到达黄河大桥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五、实验题(20分)‎ ‎19.(10分)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金属片的作用是   。‎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   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0.(10分)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形状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4)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像是   像。‎ ‎(5)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分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解:小明站在滑板车上向前滑行,我们以滑板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发生改变,因此小明是静止的,以迎面驶来的汽车、地面、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小明是运动的;‎ 故选:B。‎ ‎【点评】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解答】解: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唢呐所发出的各种鸟的叫声主要是模仿它们的音色,故C正确;‎ D、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所以对于正在休息或学习的人来讲,演员演奏的《百鸟朝凤》不一定属于乐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3.【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符合题意;‎ B、立竿见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竿)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C、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D、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A。‎ ‎【点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4.【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 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 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15m/s,‎ 由此可见,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运动员。‎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速度大小问题,要比较物体速度大小,要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速度单位,然后再比较速度大小。‎ ‎5.【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5cm=16.5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 ‎,一支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4枚一元硬币叠放的高度约‎10mm,所以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在‎2.4m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一般教学楼三层的高度在‎10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3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6.【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同时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发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则入射角为90°﹣20°=70°,所以反射角也为70°,所以A说法错误。‎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B说法正确。‎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所以C说法错误。‎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分析】物体发声时物体一定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解答】解: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声音马上消失。‎ 故选:D。‎ ‎【点评】物体停止振动,物体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 ‎8.【分析】声音从人传递到峭壁后再反射回来,总用时0.1s,那么可知单程时间,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路程。‎ ‎【解答】解:t=×0.1s=0.05s,‎ 因为v=,‎ 所以壁离男孩站立之地的距离:‎ s=vt=‎340m/s×0.05s=‎17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及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声波从发出传到峭壁的时间与声音传播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9.【分析】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 ‎【解答】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故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在分析音调的变化情况时,明确振动的物体是什么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判断像的形状:平面镜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左右相反的;符合该条件的只有D图。且其对应点的连线应该与镜面垂直。‎ 故选:D。‎ ‎【点评】(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2)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的,当镜面水平放置时,所成的像是上下相反的。‎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涂在答题卡上.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1.【分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1.1m/s左右;故A正确;‎ B、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左右;故B错误;‎ C、教室门的高度大于人的身高,约‎2m;故C正确;‎ D、课桌的高度约为‎0.8m,即‎80cm;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2.【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介质是空气,学生听到老师讲课是靠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 B、土电话之间有一根拉紧的线(固体),声音的传播靠的就是这道线,所以耳朵靠近听筒的时候能听到比较清晰的声音,故B正确;‎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介于二者之间,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但是C答案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果将C答案也换成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更好。‎ ‎13.【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减弱噪声,故A正确;‎ B、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在传播环节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一般就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这三个方面考虑,在分析时要牢牢抓住这三个方面。‎ ‎14.【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与月食的形成等都能证明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解:‎ A、黑板反光是由于光照到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不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打靶时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能证明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影子的形成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直线传播的证明,正确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现象,注意总结一些常见的与这些现象有关的例子,并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解决此类题目有帮助。‎ ‎15.【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可以射中新目标,故A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角变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小,则反射光线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中目标,如图所示:故C符合题意;‎ 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入射角变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小,反射光线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中目标,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三、填空题(12分,每空2分)‎ ‎16.【分析】(1)根据对长度单位和响度单位的掌握可直接作答;‎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解答】解:(1)由课本基础知识可知,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分贝是响度的单位。‎ ‎(2)“玉兔号”月球车,在“落月”后,其相对地球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在进入月夜休眠时,其相对月球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3)若小明与像的距离为‎2米,则根据像物等距可知,小明此时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这时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为‎1.7米,则小明的高度等于‎1.7米。‎ 故答案为:(1)米;响度;(2)运动;静止;(3)1;等于。‎ ‎【点评】本题分别考查了基本物理量的单位,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四、计算题(1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17.【分析】利用回声计算海水深度:先找到超声波从水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公式v=计算海水的深度。‎ ‎【解答】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1500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4s=2s,‎ 求:此处海水的深度s=?‎ 解:由v=得,‎ 此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答:海底的深度是‎3000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知道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总时间的一半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8.【分析】(1)“‎40”‎是某一路段的限速值,意思是此路段机动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此数值;“‎12km”是里程值,表示此地到某处的距离。‎ ‎(2)知道路程和时间,用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汽车的速度。‎ ‎(3)已知汽车行驶的距离和速度,利用v=公式变形计算所用时间。‎ ‎【解答】解:‎ ‎(1)“‎40”‎表示此路段机动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4km”表示此地距黄河大桥‎24km;‎ ‎(2)若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t=48min=0.8h,‎ 汽车的速度:‎ v===‎30km/h;‎ ‎(3)由v=得,从这个标志牌开始匀速行驶的汽车到达黄河大桥最快需要时间:‎ t===0.6h=36min。‎ 答:(1)“‎40”‎表示此路段机动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24km”表示此地距黄河大桥‎24km;‎ ‎(2)汽车的速度是‎30km/h;‎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开始匀速行驶的汽车到达黄河大桥最快需要 36分钟。‎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应用的计算题,难度不大,从图片中读懂里程表、限速表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五、实验题(20分)‎ ‎19.【分析】(1)小车放在斜面上就可以自主的由静止变为运动,使斜面上的小车获得动力;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 ‎(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解答】解:(1)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时间;(2)减小测量时间;(3)25.0;(4)小;(5)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 ‎20.【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A一侧能看到物体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A的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晰。‎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换用光屏时,在光屏一侧看到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解答】解:(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2)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一样,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4)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较暗;(2)完全重合;相等;(3)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4)不能;虚;(5)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垂直放置; 靠近; 不变。‎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