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连贯教案(江苏)1
2018届一轮复习 连贯 教案(江苏) 一、掌握连贯的基本要求 1.保持话题的一致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D [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第②句。再初步分层归类。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句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前才行。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可以排除A、C两项。然后连缀排列顺序。根据第②句中的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一方面”和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为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是对②中“不同的景观”进行解说;然后第③句过渡,第⑥句指明原因。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顺序。D项,符合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精要点拨 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2.保持结构、句式的一致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________;________。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思绪万千 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 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⑥②④③⑤① B.⑥③②④①⑤ C.④②⑥③⑤① D.④③⑥②①⑤ D [①⑤为陈述句,可知是第二组句子,依据后文“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抓住关键词“寻找”可知前文应为①⑤,故排除A项和C项。第一组中,依据句式结构和时间“少年”“成年”应为⑥②,也可排除C项;依据句式“谁不曾”可知②③⑥应相连,但③中的“寻访静谧的田园”不能在⑥的“少年”后,排除B项;依据结构可知④“谁没有”置于最前,后接“谁不曾”;由后文“年华如水静流”可知⑥②应在前与之衔接,故答案为D。] 精要点拨 结构、句式的一致性表现在:①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②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说,也会涉及连贯问题;③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注意不到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3.保持顺序的合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C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句子的连贯。第⑤句从饮品的角度,引出“茶”字;第④句提出“茶”字中唐以前的写法是“荼”。第⑥句、第②句和第①句解释“荼”字写成“茶”字的原因,第③句追溯简写的源流,并与后文“如在某些汉印中”紧密衔接。这样⑤④引出话题,⑥②①是解说,③是过渡句,据此排列出⑤④⑥②①③的顺序。] 精要点拨 连贯的句子之间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遵循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4.保持氛围(意境)的协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B [题中“坟地”“石碑”“枯水”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氛围。A项,“夕阳”“烘炙”“五彩”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格调清新,也与原文不和谐,故A、D两项要排除。C项,虽也有“枯草”“落叶”之凄凉感,但既然“崖壁在江对岸”,那“字迹模糊”就显得不合情理了,所以C项也要排除。只有B项“冷”“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氛围一致,为正确答案。] 精要点拨 选用句式或所给语段一般有特定的情调和氛围,或热情奔放,或悲凉伤感,或明丽愉悦,或冷落萧条。感情上或悲或喜,态度上有褒有贬。 解题时,要整体把握语段的情调氛围,注意保持选项中的景物及其特征与语段所提到的景物及其特征的一致性。 二、掌握做排序题的基本方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 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 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 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 A.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②⑥④①⑤ C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本题应立足于岳麓书院历史文化的厚重和建筑的特征,注意两者的衔接。③句总讲岳麓书院的功用;①④⑥具体写岳麓书院的建筑布局,先点明“中轴对称”的特征,再写明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 再具体写“讲堂”;⑤②写出了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与所提供文段中的最后一句话紧密相连。]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⑤①④②③ C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分析这几句话的逻辑关系。我们不难发现第⑥句是总说,故排除A、B两项。根据陈述一致的原则,⑥③两句应相连,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①④两句应相连。排除D项,故答案为C。] 精要点拨 1.抓中心 2.抓思路 (以上1、2点见本考点“阅卷现场”中的“增分指导”)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表示相承关系;“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3)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 (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 4.抓语境 嵌入式排序、承接式排序,还要注意所提供的语境。 一、用“三步”“四排”法解答有语境客观排序题 有语境客观排序题给出上下文,要求排序的几个句子处于语段的中间位置,该位置有几个句子就有几条横线,每条横线后均有标点。要求考生联系上下文,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考生可使用“三步”“四排”法解答有语境客观排序题,解题过程如下。 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联系紧密的一句为第一句。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剩余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为答案。如果两个选项都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如果经过上述两步还不能确定答案,再将剩余两个选项中排在最后的句子,分别与横线后的内容连起来读。通过确定与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的句子,来确定该句为最后一句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大多数的语言连贯题,使用前两步就可得出答案。有的语言连贯题,在观察四个选项排列的句序后,仅使用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或仅使用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在上述解题过程中,要确定哪一句和横线前的内容相连接,要确定横线中所给的句子哪两句必须连在一起,要确定哪一句和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也就是说,都需要找出在不同位置要连在一起的两句话。 确定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排序法有四种(“四排”法)。 第一种: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来排序。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其次,是找“关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代词,就可根据关联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句子。再次,是找“暗示 性词语”,使用了“换句话说”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的句子,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种:语意排序法—— 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来排序。如果找不到起照应作用的词语,考生可根据上一句的意思推导下一句语意的侧重点,从而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连在一起。在四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 第三种:句式排序法——根据句式来排序。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在题目所给的句子中,和它连在一起的句子也应是主谓句式。在四种排序法中,根据句式排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考生却不能不掌握,这样可避免在应使用此法时因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况。 第四种: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中的标点来排序。需要借助标点排序的语言连贯题,横线后的标点除了逗号、句号外,还会有分号、问号等。遇到这种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连贯题时,可使用上述三种排序法确定答案,也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确定答案。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 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解题过程】 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观察四个选项可知,第一句不是②就是⑤。将横线前的内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分别与②⑤句连起来读,边读边使用“语意排序法”分析,可发现联系紧密的句子是第②句——第②句中的“30%”“4 000多万”与横线前句子中的“1.5亿”形成照应,由此可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使用“词语排序法”,对剩余的五个句子进行分析,可发现第⑤句中的“可能”与第⑥句中的“也可能”形成照应,第①句中的“是”与第④句中的“则是”也形成照应,由此可确定⑤⑥、①④。据此确定答案为B项。此外,根据横线第二空与第三空、第四空与第五空之间使用的标点——分号,使用“标点排序法”加以分析,也可发现横线第二、三空填⑤、⑥句,第四、五空填①、④句的排序是正确的。 因为该题用了前两步就得出了答案,所以不需要再进行第三步的分析了。 【答案】 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