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word版)
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试题 试卷类型:A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П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第П卷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这说明 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 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 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3.“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 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 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元朝的行省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钱穆把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B.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C.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6.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B.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7.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A.地主阶级的权欲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主阶级的要求 D.法家思想的启示 8.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这表明 A.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 B.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 C.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 D.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 9.“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A.开近代西方选举制先河 B.仅仅是城邦居民的民主 C.易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只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10.有些学者认为,(雅典)任何“非专制政治制度”只能通过每个公民都参与的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方式来实现。不管是传奇的斯巴达立法者吕库古,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构建其理想的城邦时都强调城邦的公民人数不能太多。这些学者认为“非专制政治制度”存在的基础是 A.轮番而治 B.圣贤明君 C.小国寡民 D.抽签选举 11.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 A.民主限制个人自由 B.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 C.城邦鼓励派别竞争 D.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 12.《十二铜表法》规定妇女无权将财产留给儿子或女儿;公元前169年,法律规定,财产超过十万塞克斯特的富人不能指定女性为继承人;公元前18年,法律规定,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拥有管理财产的权利。由此可知 A.歧视女性是罗马法的立法原则 B.罗马法对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 C.女性在家庭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D.维护有产者利益是罗马法的使命 13.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这表明英国当时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C.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D.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14.美国制宪会议就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问题曾出现三个建设方案:方案一,(马里兰州)将奴隶也算入州人口数;方案二(密歇根州)只将自由人算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了 A.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策略 B.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C.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D.奴隶是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 15.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16.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传统观点认为“这部宪法保证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剥削的自由”;后来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又有学者提出对美国宪法不能简单地进行否定和肯定。据此可知,对美国宪法的认识 A.随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C.缺少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观察 D.前期学者研究观点比较可信 17.1973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国情咨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沿着过去几十年的速度使联邦政府的权力继续膨胀的话,我们会很快被彻底耗尽,现在我们有能力在州政府、地方政府及美国人民之间恢复更大的信任。”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签发一项行政命令,决定“在缺乏明确的宪法或国会立法授权的情况下,假定的主权属于各州”。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 A.削弱联邦政府权力 B.保卫美国本土安全 C.维护美国国家统一 D.优化政府权力结构 18.1876年法国众议院选举,结果共和党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1877年5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麦克马洪此举 A.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 B.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C.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量均势 D.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1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B.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 C.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 D.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 20.在代议制形成过程中,德国和英国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B.议会是否实行两院制 C.是否依法治国 D.国家元首是否握有实权 21.在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议院依多数票选出 D.德意志帝国宰相主持帝国议会,不对皇帝负责 22.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泰勒曾经这样评价一个国家:“他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绝对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中庸和节制,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他们什么都经历过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温和的人生。他们曾经征服了欧洲,同时自己也成为受到人奴役的无助的受害者:他们享受过空前的自由,然而也受过空前的专制政权和压迫。他们向人类贡献了最具穿透力的哲学家、最具思想性的音乐家,然而也滋生了最无赖和最残暴的政治家。”这个国家应该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23.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在“剿夷”与“抚夷”的问题上曾摇摆不定。如果说(清政府)对外的“抚”字在鸦片战争初起时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让步,而到19世纪末几乎已成“降”的同义词。“抚”字含义的变化实质上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博弈 B.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深重 C.清政府国际地位的下降 D.不平等条约的发展延伸 24.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仁人志士进行制度探索 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 2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 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 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26.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 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 B.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 C.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 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27.鸦片战争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而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却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这反映了清政府 A.已经收回了贸易主权 B.取悦列强奴颜婢膝的行为 C.融入世界的积极态度 D.已经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8.“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①向中国倾销鸦片 ②掠夺中国原料 ③打开中国市场 ④向中国输出资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9.太平天国控制南京之时,居民抱怨太平天国对经济生活的改变,建立圣库制度,管理市场,将人们按照性别和职业分离,以及强化严格管束人们行为的法令。人们通过逃离、为朝廷做奸细,或叛投清朝等方式消极反抗太平天国。这说明太平天国 A.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 B.未能关注农民阶级的利益 C.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D.缺乏科学的政权建设纲领 30.“ 在二十世纪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说明 A.义和团的行为自相矛盾 B.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 C.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 D.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3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材料三 17-19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6分)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有何积极意义?(4分) 32.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 ——新华网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2) 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1)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8分) (2)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标准或方法?(4分) 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5 DBCAA 6—10ABDDC 11—15ABCAD 16—20ADBDD 21—25ABBCD 26—30BCCDB 第二部分:材料题 31. (1)特点: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6分) (2)“控制被统治者”: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大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2分) “控制自己”: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权制衡。(4分) (3)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4分) 32. (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 (6分) (2)理由: 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分) 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2分) (3)理解:一方面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另一方面,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8分) (4)标准(或方法):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任意两点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