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8: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8: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预习检测】‎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锦瑟(sè)            惘(wǎng)然        无端(duān)‎ B. 马嵬(wéi)           宵柝(chì)         沧海(cāng)‎ C. 晓筹(chóu)          蘧蘧然(qú)         徒闻(tú)‎ D. 更九州(gèng)       传宵柝(chuán)          虎旅(lǚ)‎ ‎2.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B. 无复鸡人报晓筹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C. 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迷惘,茫然。‎ D. 他生未卜此生休                  卜:占卜。‎ ‎3.李商隐,字    ,号    ,    时期诗人,作品集命名为     。‎ ‎【学习过程】‎ 要点解析 ‎1.《锦瑟》的独特意境 ‎  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 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锦瑟》一诗谜一样的主旨和情感。‎ ‎  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锦瑟》一诗的高超表现手法。‎ ‎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五里云雾了。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都对他推崇之至。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4.《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  《马嵬(其二)》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 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妻子,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教训。‎ ‎5.《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 ‎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6.《马嵬(其二)》的巧对 ‎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7.李商隐诗的用典 ‎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增加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典型题例】‎ ‎1.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五岁死于郑州。‎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2.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在。“迷”,是痴迷的意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蜀君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杜鹃,啼声凄婉。这一典故表现了诗人如杜鹃鸟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月明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渺茫难求的惋惜之情。‎ ‎3.律诗分      和      ,每首四联,依次称为       、      、‎ ‎       、       ;每联两句,上句称       ,下句称       ;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       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       句都要押韵,       可押可不押,中间       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叫      ,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能力训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锦瑟    无端     杜鹃      栩栩如生 B.苍海    惘然     马嵬      自伤身世 C.九洲    宵柝     徒闻      晦涩难懂 D.瑚蝶    七夕     莫愁      海誓山盟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 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春心(伤春之心) ‎ B.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绘有花纹的瑟)   华年(青春年华) 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惘然(迷惘、茫然)    莫愁(不要愁苦) 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宫中掌管时间的卫士)晓筹(拂晓的更筹。指拂晓时刻。)‎ ‎3.对《马嵬》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州,不过是空闻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知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 二、能力成长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B(分析:“柝”应读“tuò”)‎ ‎2.D(分析:“卜”的解释应为“预料”。)‎ ‎3.义山;玉谿生;晚唐;《李义山诗集》‎ ‎【典型例题】‎ ‎1.D(分析:《马嵬》(其二)一诗并不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为玄宗辩护,相反这首诗讽刺了玄宗荒诞误国不能使自己的爱情长久。)‎ ‎2.A(分析:迷,迷失。表达了美好的梦境破灭后的伤感之情。)‎ ‎3.五言;七言;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对句;二、四、六句;偶数;首句;两联;律绝 ‎【能力训练】‎ ‎1.A.(B.沧海 C.九州   D.蝴蝶   )‎ ‎2.C(“莫愁”  应为  “古时洛阳女子”)‎ ‎3.C(当时应指“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 ‎4.(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 ‎5.(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