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余一中2019-2020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下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 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 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 A.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B.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D.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3.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 A.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4. 下表是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变化,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 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B. 茶叶在荷兰遭遇滞销 C. 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 D. 东西方贸易日益萎缩 5. 历史学家哈雷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 A. 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B. 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C. 社会文明进步应促进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D. 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6. “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这一决议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材料反映了(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 自由主义思想被多数国家接受 C. 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动摇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7. 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 16. ——(数据来源: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 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 A. 重化工业己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 B. 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C. 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 D. 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 8.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 A. 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 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 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 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9.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 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 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10. 1952年,我党接管官僚企业:2400多家银行,2858家工矿企业,交通运输招商局所属企业和十多家垄性内外贸易企业,将它们逐步改造为国有。这反映( ) A.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见成效 D.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11.“①降低积累率,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相应扩大消费基金。②缩短工业战线,主要是缩短重工业战线”;“④相应地提高消费基金,改善人民生活,除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减免农业税来增加农民收入外,在城镇提高职工工资,发放奖金和增加就业。⑤调整内外关系,使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等有更大增长,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材料①②和④⑤分别反映了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次调整,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 A. 都强调调整是关键,又把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B. 两次调整都与左倾错误有关 C. 都对管理形式和分配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D. 两次调整邓小平都是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 12.“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社会主义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化危机为转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材料表明两种社会制度( ) A. 没有本质的区别 B. 需要互相借鉴与完善 C. 需要发展和完善 D. 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13. 陈争平教授将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分为四大阶段,即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建国初一边倒型开放、六七十年代突围型开放和新时期的扩大开放。有关几个“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动附庸型开放”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全面否定 B. “突围型开放”,为80年代以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C. “一边倒型开放”有利于新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D. “扩大开放”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确立 14.《申报》曾报道说:“武昌起义爆发后,普通一般人民未必个个赞成革命军,却无一人反对革命。…民众闻革命军胜利则喜。闻官军大胜,官军克复则惨然以忧色。”该描述表明( ) A.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申报》的报道公正无私 C. 辛亥革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D. 《申报》对革命军的同情 15.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称胡佛有意识地、自豪地与自由放任派的经济学家及在他之前的每一位总统决裂;但与激进的、带有经济法西斯主义色彩的罗斯福相比,胡佛确实不是一个中央计划的赞成者。在该经济学家看来( ) A. 国家干预经济始于罗斯福新政 B. 胡佛是一个温和的干预主义者 C. 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结果 D. 胡佛不是一个经济干预主义者 16.从1935年开始,美国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对此,罗斯总统可以( ) A. 等待时机以任命新的大法官 B. 否决最高法院的相关裁决 C. 要求国会再次通过这些法案 D. 解除最高法院大法官职务 17.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 A. 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国家统一 B. 完善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 C. 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胜利 D. 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党和国家通过不断发展下面哪一制度不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扎实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 19. 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 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B. 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 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 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20.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 参加日内瓦会议 B. 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实行无敌国外交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1.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 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22.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这样评说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危机客观上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 B. 美苏核力量保持均势 C. 美国在危机中的决策是错误的 D. 美国应严防苏联扩散核武器 23.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演讲中说:“西方世界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以确保‘非共产主义世界中的不发达地区……不致沦为那种称为共产主义的奇特而难以驾驭的现代社会组织的 形式控制之下’。”对这一演讲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A. 是对马歇尔计划的否定和替代 B. 是为了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 C. 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思维和政策 D. 是为了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并且遏制苏联 24. 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 A. 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 B. “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 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D. 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 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发展变化中的不确定性上升,局部动荡和武装冲突频有发生。主要国家战略忧虑增加,军费投入呈上升态势,围绕有关热点问题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该现象表明() A. “冷战”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 B. 当前国际冲突不断加剧 C.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 一超多强局面正在形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法治”思想及其实践构成了一部法制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西塞罗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孟德斯鸠 在民主政体下……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除人民外,任何人都不能制定法律。 材料二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同法制、人治是对立的……“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 有人认为,由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劳工立法,使得劳工有了通过自己选择的工会进行劳资谈判的权利,劳工地位空前提高。最低工资、失业补助、养老补贴等等,成为有效保护人们权益的工具,政府有限度的干预正是为了让工业更自由、健康地竞争。也有人将高失业率延长归咎于旨在保持高工资和加强工会组织的新政劳工政策,不断增设的新法规和税收已经阻碍了私人投资,而这抑制了复苏。 ——摘编自沃尔顿、罗考夫著《美国经济史》等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三位思想家对法律本质的阐述。(3分) (2)指出材料二中“法治”的本质,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7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时期劳工立法的特点。(2分) 对于这些劳工立法的作用,你更倾向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试简要说明理由。(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 5 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 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商业贸易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中国在这一体系中地位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影响。(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二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阳铁厂和萍乡煤矿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企业,并分别列举若干同类型企业名称。(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其中蕴含了现代化的哪些启示。(4分) 新余一中2019-2020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答案】 1. D 2. A 3. B 4. A 5. C 6. D 7. D 8. D 9. B 10. A 11. B 12. B 13. B 14. D 15. B 16. A 17. D 18. D 19. B 20. D 21. A 22. A 23. D 24. A 25. C 26. (1)阐述观点:韩非子:法律是帝王的统治工具;西塞罗:法律是自然的权利,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在民主政体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3分) ((2)本质:人民主权(答“人民当家作主”也可)。落实: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7分) (3)特点:涉及到工会、失业救济、保险等各个方面;劳工立法与经济复兴相结合。倾向于观点一:劳工立法可以调节和缓和劳资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保障工人收入,从而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有利于经济复苏。倾向于观点二:劳工立法增加了税收,增加了企业负担;阻碍了私人投资,不利于缓解失业和经济复苏。(6分) 27. (1)原因:棉纺织工具改进(棉纺织技术进步);政府对棉业的鼓励政策;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商品经济发展;中外贸易推动。影响:棉花棉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大宗货物;影响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推动东西方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8分) (2)条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贸易;国内政局稳定。变化:从独立的市场主体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影响:冲击了中国的棉纺织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8分) 28. (1)类型:①汉阳铁厂: 洋务军事工业; 萍乡煤矿:洋务民用工业。②洋务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6分) (2)背景:①基础: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② 1953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③1953年,一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6分) (3)启示:①现代化必须依据国情。②固步自封的落后思想制约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③现代化建设应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④现代化建设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⑤现代化建设具有曲折性和渐进性。⑥现代化发展要循序渐进,不可过于急躁,要符合实际。⑦核心科技是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⑧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⑨科学管理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⑩体制创新是现代化的关键。( 4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