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 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 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 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 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对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 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 “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 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 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 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 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 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 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 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 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 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 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的到南北朝的,再到唐朝的洞窟和壁画都有, 但是没有明朝的,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 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 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使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 2017.5.12 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安史之乱”既是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从此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彼此之间地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出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也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意在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意在证明社会经济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C.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到明朝,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 D.文章分析了历代丝绸之路繁华与没落的原因,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 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中断,人们再也听不到龟兹的琵琶,也再也不能得到从丝绸之 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即时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绸之 路也未必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发生了彻底地倒退,由此可见开放、 交流的重要意义。 【答案】1.C 2.C 3.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 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 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 找细微的差别。A 项,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 项,以偏概 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 项,强加因果。花刺子 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故本题选 C 项。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 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 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 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 项,文中只是从诗 引出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B 项,作者的目的并不在此。D 项,文 章并没有分析“历代”丝路没落的原因。故本题选 C 项。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 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 的差别。B 项,原文说“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 切就成了梦想”,可见,九世纪后,人们只是不能“随处”听到,而不是彻底听不到。故本 题选 B 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 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 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 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 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 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 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今,春节已经和国庆假期一样成为全民的“旅游黄金周”,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有了多 种多样的选择。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数据看,“十 二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从 2011 年的 26.4 亿人次增长到 2015 年的 41.2 亿人次,相当 于平均每人每年出游 3 次。2015 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 10.8%。我国成 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 合性大产业。 在“十三五”新阶段,随着外部环境的优化,基础资源的积累,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 观念的变化,旅游业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将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中成长为 优势产业。 同时也要看到,在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量的增长,更需要注重质的提升。 当前,散客化趋势日益明显,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游客的需求层次也发生了变化。在不少 业内专家看来,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人们更注重个性化、自 由式的旅行方式,更注重旅游服务品质和融入当地生活的体验。 (摘编自光明网《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业会咋样》) 材料二: “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15 年实际 数 2020 年规划数 年均增速(%) 国内旅游人数(亿人 次) 40 64 9.86 入境旅游人数(亿人 次) 1.34 1.5 2.28 出境旅游人数(亿人 次) 1.17 1.5 5.09 旅游业总收入(万亿 元) 4.13 7 11.18 旅游投资规模(万亿 元) 1.01 2 14.65 旅游业综合贡献度(%) 10.8 12 - (资料国家旅游局) 材料三: 对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来说,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旅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游客消费个 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对整个旅游业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带来前景可观的市场。当前,智 慧旅游的需求潜力很大,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给游 客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如何才能让游客更满意?这就需要掌握一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 才能使管理、产品更接地气,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发展应该靠“大数据”说话。在大数据、 互联网时代下,只有灵活地分析、用好数据,根据市场调整相应的旅游产品结构,才能推动 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智慧旅游的核心应该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旅游 APP 能为旅游用户制定完美 的旅游攻略,包含景区景点介绍、美食信息、行程指南、实用攻略、智能地图等全方位的旅 游指南信息和功能。要大力发展旅游定制服务;适应自由行、自助化的旅游需求,为自由行 游客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提供智慧旅游服务。在旅游途中,旅游 APP 还可做用户出 行的贴身智能导游。还应完善旅游投诉、旅游教援网上处理平台,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有 安全感。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依靠“大数据”玩转旅游业,通过智慧旅游推动传统旅游消费方 式向现代旅游消费方式转变,引导游客产生新的旅游习惯,创造新的旅游文化。 (摘编自南芳《靠“大数据”玩转旅游业》) 材料四: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与 自然观光型景区不同,这些文化旅游景区更注重加强人们对目的地文化的感受和体验,激发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结,是更具内涵式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随着旅游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在提升,对很多游客来说,旅游 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单一景点的观光。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文化旅 游所占比例为 40%。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看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二者日益融合 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挖掘地方文化,成为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全新途 径。从很大程度上,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量到质的改变,以及 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想合与互动发展,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是未来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人文资源皆备,通过 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品牌。 (摘编自鲁元珍《文化旅游如何补短板》) 4.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春节旅游成为人们过年的重要 选择。 B.“十二五”期间,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十三五”期间,仍将有较 大的发展空间。 C.随着个性化、自由式的旅行方式的到来,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多数 游客需求。 D.材料二告诉我们,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只能从旅游人数、总收入、投资规模等方面加以考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国内旅游人数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重视他们的需求比重视入境游客 的需求更能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水平。 B.智慧旅游对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对游客来说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 便利和实惠。 C.要让游客满意,就需要掌握一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使管理、产 品更接地气。 D.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使得我国成为 最具有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国家。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可能发展方向。 【答案】4.A 5.C 6.①要注重旅游点品质的提升。②以“大数据”为依据,发展智慧旅游。③发展文化旅游, 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 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与选项进行比对。 A 项,“春节旅游成为人们过年的首要选择”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如今,春节已经 和国庆假期一样成为全民的‘旅游黄金周’,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由 此可知,春节旅游是人们过年多种多样的方式中的选择之一,“首要”一说没有依据。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 行比对。 A 项,“因此重视他们的需求比重视入境游客的需求更能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水平”错误, 从材料二和材料三来看,文中只是说重视游客的需求,并没有区分国内和入境,而且对国内 游客以及入境游客的不同重视程度与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水平之间之间无必然联系; B 项,“对游客来说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错误,材料三第一段说的是“智慧旅 游的需求潜力很大,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给游客带 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要……关键还是……”说明这还只是设想,所以选项“带来 了”错误,变未然未已然; D 项,“使得我国成为最具有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国家”于文无据,材料四只是说“我国拥有 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可能发展方向”,然后浏览文本,找到对应的区间, 圈出相关的信息,再依据分值分点概括。如材料一“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大多 数游客需求,人们更注重个性化、自由式的旅行方式,更注重旅游服务品质和融入当地生活 的体验”,这说明要注重旅游点品质的提升;如材料三“对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来说,目前 正在兴起的智慧旅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何才能让游客更满意?这就需要掌握一 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才能使管理、产品更接地气,大众旅游时代 的旅游发展应该靠‘大数据’说话”,这说明要以“大数据”为依据,发展智慧旅游;材料 四“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结,是更具内涵式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 度想合与互动发展,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是未来的方向”,这说明要发展文化旅游,增 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鲁鲁(节选) 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 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 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 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 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 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 这饭肉多。”10 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 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 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 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 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 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 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 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 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 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抵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 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 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 T 市爱狗的唐 伯伯。 T 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 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 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 急速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 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 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 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 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嚎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 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 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吗,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 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 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 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 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 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 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他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被 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无限的同情。 8.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 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7.A 8.第一次写瀑布交代与姐姐分别的地点,为下文鲁鲁在瀑布前哀号埋下伏笔;第二次写瀑布, 呼应前文,刻画了鲁鲁的形象,表现了鲁鲁对主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伤;瀑布的美及雷鸣般 的水流声,与离别的伤感交织在一起,营造了悲剧氛围。 9.①动物的悲鸣:狗与主人的两次离别之痛,被世人驱赶打杀之苦,命运颠沛流离之艰。 ②人性的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关爱、忠诚,人与动物也应平等、热诚相待。 ③作者借小狗的悲鸣,反映了战乱中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呼唤着心灵之间的贴近和 沟通,真挚和热诚。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 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 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 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 些硬伤。 B 项,见于原文第七段“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可知鲁鲁选择回到范家,主要是因为想起了姐姐抚摸他的手,想起了范家人对他的爱,而不 是因为“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 C 项,见于原文第十三段“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 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可知鲁鲁在唐家不吃饭是因为思念生病的姐姐,而不是 因为“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 项,犹太老人去世,范家人回北平,并不是无情、故意抛弃鲁鲁的;两次哀号是鲁鲁对前 主人的思念,表达了鲁鲁的重情。 故选 A。 【8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找语段在文中位置,然后结合文章的 情节从结构、情感的表达以及主旨等角度分析。 此题文中两次出现瀑布的描写,情节相互关联,首先答出瀑布表现内容, 第一次写瀑布交 代与姐姐分别的地点,第二次,结合“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 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分析渲染氛围 的作用。 结合第二次写“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前后具 有伏笔和呼应的关系。 然后结合文中的“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分析情感作用。 【9 题详解】 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结合文章谈谈对“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的理 解。 答题时注意结合“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 了”“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 T 市爱狗的唐伯伯”分析“动物的悲鸣”。 结合“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 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 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 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久久地望着 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分析“人性的呼唤”。 结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 回北平去了”分析反映了战乱中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呼唤着心灵之间的贴近和沟通, 真挚和热诚。 点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 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 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道不拾遗。初,侍中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先是林卿杀婢婿 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林卿素骄,惭于宾客..,北度 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并自从吏兵追林卿。行数十里,林卿迫窘,乃令奴 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身变服从间径驰去。会日暮追及,收缚冠奴,奴曰:“我非侍中, 奴耳。”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叱吏断头持还,悬所剥 鼓置都亭下,署曰: “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吏民惊骇,以为实死。 陵阳严诩本以孝行为官,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曰: “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藏千金。并为太守,过辞 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一等之罪,愿蚤就髡钳。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元惧,驰遣 人呼弟。阳翟轻侠赵季、李款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 中,闻并且至,皆亡去。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 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 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 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它郡,持头还,并皆悬头及其具狱于市,郡中清静。性 清廉,妻子不至官舍。数年,卒。 (删节自《汉书何并传》) 【注】 ①建鼓,柱子上悬着的鼓。②襜褕,指穿在外面的衣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B.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C.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D.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饯行的礼仪。 B.宾客,古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依附者。 C.下车,官吏到达任所就职的行为。 D.领,在这里表示兼任,常见的表示兼任的词还有“兼”“除”“判”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并秉公执法。侍中王林卿因杀人被免职,王林卿为了挽回颜面,派人砸毁了官府的建鼓, 但受到了何并的追捕。 B.何并办事周密。他知道王林卿已经跑了,命令士兵砍下骑奴的头颅,让众人因不知实情而 惊骇,以此震慑王林卿。 C.何并不畏权贵。他的上司钟元为弟弟求情,要求从轻处罚,但何并仍派武官追捕,把已经 逃跑的钟威等人全部杀掉。 D.何并善于治理。他担任长陵县令,政绩很好以至于道不拾遗;担任颍川太守时,处置得当, 使郡里局面清平安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 (2)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 【答案】10.C 11.D 12.A 13.(1)何并自己知道林卿已经逃走了,就说:“王君被围困,竟自称是仆人,难能逃脱死 罪吗?(2)钟威所犯的罪许多在大赦以前,将他赶进函谷关,不让他为害民间,如果他不进 关,就把他抓起来。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并”是“知”的主语,“之”是 句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其后断,排除 A、B;“发举”为动词并举,意思相近,翻译为 “揭发检举”,中间不可停顿,排除 D。译文为:此前林卿曾杀死遇一个婢女的丈夫,把他 埋在墓舍里,何并全都知道这些情况,但认为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任职的时候,又看到他新 近免去了官职,所以不想揭发检举他,只想让他不要逗留在自己境内罢了,便派属吏拿了名 片去遣送他。 故选: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常见的表示兼任的词还有‘兼’‘除’‘判’等”是错误的。“除”是授予官职, 而不是兼任。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 项,“秉公执法”不准确,原文有“故不发举”,表明其没有秉公执法;“侍中王林卿因 杀人被免职”错,原文为“自代,身变服从间径驰去”,其实他是逃走了。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失”,逃走;“王君困”,为被动句,王君被围困;“脱死”, 逃脱死罪。第二句话的得分点:“驱使”,赶进;“污”,为害;“收”,抓起来。 译文: 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 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 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 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何并字子廉,担任长陵县令,治所路不拾遗。从前,侍中王林卿与江湖游侠互通声气, 威震京城。此前林卿曾杀死遇一个婢女的丈夫,把他埋在墓舍里,何并全都知道这些情况, 但认为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任职的时候,又看到他新近免去了官职,所以不想揭发检举他, 只想让他不要逗留在自己境内罢了,便派属吏拿了名片去遣送他。林卿一贯骄傲,不愿在宾 客前丢丑,向北经过泾河桥,叫一个骑马的仆人返回县衙门,抽刀砍烂了县衙门柱子上悬着 的鼓。何并亲自率领官吏和士兵追赶林卿。走了几十里,林卿走投无路,便叫仆人戴上他的 帽子披着他的衣服代替他,又换掉自己的衣服从小路向前跑去。恰好在太阳下山时何并追了 上来,把那戴着林卿帽子的仆人绑了起来,那人说:“我不是侍中,只是他的仆人罢了。” 何并自己知道林卿已经逃走了,就说:“王君被围困(没处躲了),竟自称是仆人,难道想 逃脱死罪吗?”于是命令手下砍下他的头颅带回来,悬挂在破烂了的鼓上,放在城里的亭下, 写道:“原侍中王林卿犯了杀人罪,他将被杀之人埋在守护坟墓的房舍内,又叫仆人砍烂了 衙门前的鼓。”官吏和百姓都很震惊害怕,以为王林卿真的死了。 陵阳人严诩本来是凭孝行做官的,郡里出现骚乱,王莽派人来征召严诩,官属里几百人 为他设置送行的筵宴,严诩伏在地上哭起来,说:“我是因为软弱被征召,朝廷必然会选择 刚猛的人来接替。接替的人一到,将会有偃卧不起的人,所以难过。” 这时,颖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任廷尉,办事通权达变。他的弟弟钟威做颖川郡的属 僚,非法私藏着千金。何并担任太守,见到钟廷尉时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钟廷尉脱下帽子 替弟弟请求减死罪一等,希望早些接受髡钳刑罚。何并说:“罪在你弟弟自己触犯了国君的 法律。”钟元害怕了,派人飞马去招呼弟弟。阳翟的游侠赵季、李款供养着许多宾客,凭着 气力侵夺邻里,甚至奸污人家的妻女,抓着官吏们的短处,在郡里横行霸道,听说何并将要 来了,就都逃走了。何并一到任就寻求勇猛而且通晓法令的官吏近十人,派文官审理三人的 案件,派武官前往逮捕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安排。下令说:“这三个人不是辜负了太守,而 是违反了王法,所以不得不惩治。钟威所犯的罪许多在大赦以前,将他赶进函谷关,不让他 为害民间,如果他不进关,就把他抓起来。赵、李是首恶,虽然他们逃得很远了,也应杀其 头,向百姓谢罪。”钟威仗着他的哥哥,停留在雒阳,追捕的官吏捕杀了他。还在别的郡里 抓到了赵、李,取了首级回来,何并把他们的首级和他们的全部罪状都悬挂在闹市上,郡里 出现了清平安静的局面。何并品性清廉,妻子儿女不到官衙。几年后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 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 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C.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 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D.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 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5.从炼字的角度看,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赏析。 【答案】14.D 15.“摇”“滴”两个字用得好。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 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 感,情态逼真;又使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不 仅反映出诗人想象的奇特,也显示出他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 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错误,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 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15 题详解】 本题是鉴赏诗歌的语言。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 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先解释该字在语句中的含义,然后 再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如果有手法的话要指出运用了什么手 法以及表达效果。本题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抓住颔联上下句具体分析,如:具体解释 “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精彩。城是不会摇的,但秋风吹动,水摇动了,影摇了,让 人感觉水中的城池也摇荡起来了;露珠是不会从月亮上滴下来的,但作者独上高楼,开阔的 江面上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整个天空显得极其明亮洁净,仿佛被露水洗过一样,这 些露水又仿佛是从月亮上滴下来的一样。“摇”与“滴”,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令 人浮想联翩,心向往之。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 1 小题,9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2)庄子《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 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____________,穷岛屿之萦回。(王勃《滕王阁序》)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答案】 (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 大舟也无力 (3)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4)既窈窕以寻壑 (5)鹤汀凫渚 (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辩”“晦朔”“蟪蛄”, “凫”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 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 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 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 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 二虫又何知!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怒.而飞 怒: 愤怒,这里指因愤怒而飞起。 B.而后乃今培.风 培:增加。 C.抢.榆枋而止 抢: 触、碰 D.适.百里者 适: 刚刚 1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我决起而.飞 C.去以.六月息者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置杯焉则.胶 时则.不至 19.以下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 相吹拂的结果。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或许是它真正的颜色吧?大概是 因为天高远看不到尽头吧?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答案】17.C 18.B 19.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 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A 项,“怒而飞”翻译为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解释为奋起。 B 项,“而后乃今培风”翻译为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培”通“凭”,凭借。 D 项,“适百里者”翻译为到百里之外去,“适”解释为到。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的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 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然后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和语境进行分析。 A 项,“《齐谐》者,志怪者也”翻译为《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也”为 判断句的标志;“且夫水之积也不厚”翻译为再说水汇积不深,“也”为句中语气词,起停 顿的作用。 B 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翻译为乘着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 “而”为连词,表示修饰关系;“我决起而飞”翻译为我从地面急速起飞,“而”为连词, 表示修饰关系。 C 项,“去以六月息者也”翻译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以”为介词,凭借;“余与四人 拥火以入”翻译为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D 项,“置杯焉则胶”翻译为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则”为连词,表顺承关系;“时 则不至”翻译为有时却飞不到落在地上,“则”为连词,表转折关系。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C 项,“或许是它真正的颜色吧?大概是因为天高远看不到尽头吧”是错误的。“其…其”, 固定结构,是…还是,翻译为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吧?还是因为天高远看不到尽头吧? 故选 C。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 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 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 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 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 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 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 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 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 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 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 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 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 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 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 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 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 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 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农村各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饭千金....等现象有所回潮,这不但加重了群众的精神和经济 负担,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B.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的一个长远战略目标,它不可能一挥而就....,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盛夏的武汉最不愧“火炉”之称,炎热夏日,流金铄石....,即使是本地市民,也都愿意呆在 家里。 D.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高,但是如果孩子的营养补充不到位,效果就会差强人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分析,即词语基的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 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 项,“一饭千金”解释为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语句中说到农村各地婚丧嫁娶 大操大办,花费很大。不符合语言环境。 B 项,“一挥而就”解释为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语 句中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不能一下子就建成。不符合语言环境。 C 项,“流金铄石”解释为形容天气炎热,好像能使金石融化。语句中说到盛夏的武汉有“火 炉”之称,天气炎热。 D 项,“差强人意”解释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语句中说到营养补充不到位,效果让人不 满意。不符合语言环境。 故选 C。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学经典是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的伟大作品,它们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考验获得地位, 具有丰富心灵和提升人生境界的价值不可低估。 B.讨论是人们围绕某一话题各自发表意见的一种平等交流。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 C.医学专家提醒大家,如今 20 多岁的年轻人发生猝死的现象越来越多了,现在年轻人压力 过大,没有好的生活习惯,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也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 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 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 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A 项,“具有丰富心灵和提升人生境界的价值不可低估”是错误的。“具有”的宾语为“丰 富心灵和提升人生境界的价值”,所以去掉“不可低估”。 B 项,“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是错误的。“通过讨论”这个介词结构作句子的 状语,“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缺少主语。 D 项,“不仅电子商务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方式”是错误的。“不仅”和“也”后面所带句子的主语都是“电子商务”,所以,“电子 商务”应放在“不仅”的前面。属于语序不当。 故选 C。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城市里有或大或小的绿地,绿地多了,①_________。但我们时常能看到一副“板寸” 样子的草地,吸尘能力明显下降,因而频繁地剪草是不环保的做法。草高达 50 厘米,可修 剪一次,科学研究发现,草长得高不光草叶能大量吸纳空气中的污染物,②_________,下 雨后就能把更多的雨水送到地下,③_________,二来缓解城市内涝。 【答案】 ①可以提升地表的吸尘能力 ②草根还会大量吸收地表的雨水 ③一来解决空 气净化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审题,如本题就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考生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 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本题中, 第一处,前面说“城市里有或大或小的绿地,绿地多了”,后面应是“绿地多”的功效,后 面说“但我们时常能看到……吸尘能力明显下降”,由此可知此处是在说“吸尘”,所以填 写和吸尘相关的语句即可。第二处,前文说的是草叶的功效,后面说“下雨后就能把更多的 雨水送到地下”,可见此处说的应是草根。第三处,后文说“二来……”,可见前面应该是 “一来”。考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补写即可。 四、作文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 人生的哲理。 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参考文章: 老街暖心铺 老街的尽头是一堵墙,南来的车辆在这里分流,或东或西,瞬间就没了踪影。 这是我记忆里的老街印象。我念书时,就打老街走过,走到尽头时,一个转身,再一个 转身,就到了学校。 老街的尽头终年坐着一位老人,撑一把硕大的油布伞,伞下摆一溜凳子,老人坐在伞下, 盯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出神。每次经过他身边时,我都会瞥他一眼,有时还幽幽地想,老人是 干什么的呢?一年四季,他就这样坐着。许是上学总是那么紧张兮兮的,我一直没时间思考 终极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去修自行车,才解开了其中的谜团。 “我十六岁那年,没了父亲,母亲将我托付给远方的亲戚,做学徒工,这一做,就是三 年。”他一边锉内胎上的小洞,一边和我说,“学徒期满了,我站柜台,这一站,就成了四 乡八镇的明星店员。” “你别以为站柜台是一件多么轻松的活儿,偌大的店面里,就两人当班,老板收钱,我 卖货。来买东西的人,张三想扯布做衣裳,我要准确报出人家要扯的布匹尺寸,布料刚刚好, 然后嘱咐他一定要找西街的王裁缝,要是走错了地儿,还得花冤枉钱。”说到当年的开心事, 老人脸上忽然放了光,又锉一块更小的内胎皮,“东街的李四想称二斤红糖,给老婆坐月子 吃,我一出手,就要刚刚好,足金足两,不带少一钱的。” 老人将两块锉好的皮抹上胶水,捏合一处,摁一摁,拿小锤轻轻地敲打,然后将它塞回 自行车的外胎里。接着给车胎打气,边打边捶。一切完工后,他娴熟地将车身翻转过来,就 像拎小鸡似的那般轻松,他全然不像八十开外的老人。 我给老人钱,他竖起一根手指,冲我笑了。 我慌忙去掏口袋,心里暗暗地想:补一个内胎,还要十块钱,这刀子够快的啊! “还是老价钱,只收一块,欢迎常来。”老人不待我掏出钱来,就报价了。 “啥?只收一块钱?还不够工本费吧?”我急了,冲老人嚷道。 “都是老街坊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没有求人的时候啊。你看,车胎是别人不要的, 胶水是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我修车,不图挣钱,只为能找点事做做,让自己每天都乐和乐 和。”老人自言自语道,“人活一世,草活一秋。我要在有生之年,见证时代的发展,这样, 在我卷铺盖走人的时候,能不留下遗憾,我就知足了。” 我执意要多给老人几块钱,他善意地拒绝了:“凭良心做事,靠双手挣钱,这是我多年 的老规矩,你可不能坏了我的老规矩。” 离开车铺时,我的心里暖乎乎的,为老人,也为这世间的善意之行,重重地点一回赞! 莫教踏碎琼瑶 现代社会生活正不可避免地一再“提速”,车来车往,也是人来人往,人造车,车载人, 人御车,车送人,不同的生活理念,但目标明确,终达目的,所以生活中离不开车。人与各 种车,丰富了生活的内容,推动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上车下车,不同的人总会在不同的岔路口出现,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前行。在浮躁喧嚣的 今天,在匆忙急促的过往中,人们有时容易忽略和失去对价值意义的判断与追求——效率有 时导致功利,速度容易使人来不及体味境界的本色和含义。由此,身体在物质的世界里穿行, 心灵需要在思想的世界里舞蹈。 诚然,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交通运输与通讯工具的发展是不可逆 转的时代潮流。逆流而行,企图回到鸿雁传书,驿寄梅花的时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念旧, 然而,我们是否走得太快了些?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这首《从前慢》 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从前慢” 与眼下风马疾行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有时候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 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细细品味、琢磨,这“慢”里透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 等等。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人心浮躁,这几句诗一下子就能抓住人的内心,让人停 留片刻,让人审视自己的脚步。 岁月似乎总要将过去的种种人事抛开,但春花入梦,秋色经眼,有些事不应该在人间失 踪,有些眷恋也不会在空气里消逝。 疾驰的车流看不见河的那边有大片云朵落下,看不见晚风将月色吹进书房,即使身处繁 华,也不能忘了昨日的柔软与情怀。岁月的变迁就像一根裂开的吸管,对着高度的发达拼命 吮吸,但最后填饱我们的只是那阵给人带来怦然感动的风。 【解析】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作文题的形式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 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材料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 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 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 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 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 是写作的宝贵资源。“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 理”是材料的关键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 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 度的相同出发点。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 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 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 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前两个角 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 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参考立意: 1、车的种类繁多,但上好哪辆车,砥砺前行都能到达目的地。 2、投身科技的发展,实现人生理想,高科技的车需要高水平的人。 3、特定的车,承载着特定的一段情。 4、路况再复杂,车到山前必有路;人生再困苦,执着前行必成功。 5、形态各异,车来车往,但不能迷失了自我,更不能搭错车,下错站。 6、乘车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目的重要,沿途的风景也要欣赏。 素材积累: 1、打我记事起,爷爷出行就一直骑着这辆自行车。无论是上街,还是走亲戚,爷爷总 会小心翼翼地从家里的东屋推出他的这辆爱车,那时我还小,爷爷有时会让我横坐在车前面 的大梁上,爷爷带着我走街串户,看着我活泼乱跳开心的样子,爷爷很是高兴。 听奶奶说,爷爷是日本鬼子投降的那年出生的,家里一直开着一个小货铺,所以生活还 算过得去,在爷爷上初中那年,父母给他买了一辆在当时还是很稀罕的这辆自行车。 后来爷爷上山下乡,但是去乡下时几乎什么也没带,就是没忘记带走这辆自行车。 2、然后有了我爸,那时也没什么玩具,爷爷就时常让我爸骑在车座上,大手按着小手 推着车子乱溜,听我爸说,这也是我爸小时候最开心的时刻。 爷爷很爱他的车,每当赶集或走亲戚回来,他总是拿着毛巾,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车座、 车轮上的灰尘,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3、后来爸爸工作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就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他本想作为礼 物送给爷爷的,却没想到爷爷死活不要,说自己骑惯了这辆旧车,没办法,新车爸爸只好自 己骑了。再后来,我们家买了小轿车,可爷爷说坐轿车不安全,出去停车也不方便,他出行 还是习惯骑着自己的那辆老旧自行车。 有一次,爷爷骑车外出,被一辆疾驶而过的汽车碰到了,幸好人没什么事,只是擦破了 点皮,但自行车的前轮被撞得扭曲变形了,钢条也断了几根。爷爷对撞人的司机说:“没事, 我不讹你,你把这车轮修好就行了!”司机感动万分,修完车子还要给爷爷一千元钱,爷爷 说啥也不要。 后来,爷爷年龄逐渐大了,骑不动自行车了,爸爸要把这辆老车当废铁卖掉,爷爷怎么 也不肯,爸爸只好把他丢弃在楼下的过道里。 层次分析: 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 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在高考考场,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 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 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 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