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线上自我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由于(  )‎ A. 农耕和畜牧业产生 B. 早期城市出现 C. 私有制逐渐产生 D. 国家开始形成 ‎【答案】A ‎【解析】农耕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从游牧到定居生活,A项正确;早期城市出现是人们定居生活的结果而非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私有制产生和国家形成,都是在人类变成食物生产者和定居生活方式发展的结果,CD两项错误。‎ ‎2.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 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出现了分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发展,分工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即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和畜牧的发展,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主要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而不是得益于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阶级分化是社会生产与分工发展的产物,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和文字的产生得益于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 ‎3.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答案】D ‎【解析】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所以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故选D;A属于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排除;中国不符合“小国寡民”,排除B;C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4.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 A. 罗马共和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处即公元前27到395年是罗马帝国时期,B项正确;罗马共和国存在于公元前509年到前27年,A项错误;西罗马帝国存在于395到476年,C项错误;拜占庭帝国395年建立,1453年灭亡,D项错误。‎ ‎5.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 A. 文明交流 B. 民族融合 C. 习俗差异 D. 国家冲突 ‎【答案】A ‎【解析】阿拉伯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创造,阿拉伯人进行了传播,所以阿拉伯数字显著的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特点,故选A项;阿拉伯数字体现的是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习俗差异和国家冲突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 ‎6.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界称为“中世纪”,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在此期间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是(  )‎ A. 大封建主 B. 国王 C. 小封建主 D. 教会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前后,西欧封建社会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是封建教会,D项正确;大小封建主和国王均与“精神堡垒”不符,ABC三项错误。‎ ‎7.西欧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这说明(  )‎ A.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 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典型组织形式 C. 庄园是西欧时期独立的政治单位 D. 庄园内部的农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答案】A ‎【解析】和市场的联系很少,“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等,说明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A项正确;组织形式、政治单位和农奴处境等,均与材料的内容不符,BCD三项错误。‎ ‎8.教皇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人主的君权……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这种观点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 A. 神权大于王权 B. 王权大于神权 C. 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 D. 国王毫无权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可知,体现了君主必须通过教主向天主负责,说明神权大于王权,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事神权大于王权,而不是王权大于神权,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神权大于王权,而不是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故C选项错误;神权大于王权,不等于国王没有权力,故D选项错误。‎ ‎9.如图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犹太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根据路线图,以阿拉伯半岛的麦地那为中心向外扩张,“750年”达到“全盛时期”的帝国是阿拉伯帝国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后,伴随阿拉伯帝国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伊斯兰教,D项正确;佛教产生南亚印度,A项错误;公元8世纪前后,基督教和犹太教都不是阿拉伯帝国信奉的宗教,BC两项错误。‎ ‎10.印加帝国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官员 B. 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C. 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D. 在河渠上架设多座桥梁 ‎【答案】B ‎【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B项正确;按照人口设置官员、迁移征服地区的居民不是为了传递政府命令和调动军队,AC两项错误;印加帝国在高山河渠间架设桥梁属于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D项错误。‎ ‎11.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 A. 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 B. 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 C. 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 D. 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可知,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A符合题意;据材料“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而不是“罗曼史”,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而不是评价,C错误;D与材料无关。‎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 A. 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 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 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非洲文明是与多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结果,故A项正确;据材料“……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而不是“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而不是“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D错误。‎ ‎13.据统计,麦哲伦船队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 A. 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 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 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 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答案】C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欧洲社会出现一股“寻金热”,对黄金的追求成为开展航海的主要动力,欧洲人的这一热情成为推动航海活动的基础,故选C项。当时领导航海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政府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地圆学说是否得以证实,得到证实实际是在麦哲伦船队航海结束后的事,D项错误。‎ ‎1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 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答案】C ‎【解析】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 ‎15.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  )‎ A. 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 B. 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 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 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答案】B ‎【解析】根据“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结合所学得出其原因是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获利,实力上升,故选B;西班牙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排除A;物价上涨,金银贬值,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的力量削弱,排除C;价格革命使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不能得出欧洲普遍陷入贫困,排除D。‎ ‎16.在16世纪的英国,那些随着罗马帝国衰亡而湮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戏剧再次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出现了剧院、剧作家和从事商业演出的专业剧团,并产生了莎士比亚这样著名的戏剧大师。据此可知当时(  )‎ A. 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英国 B. 启蒙运动对英国戏剧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C. 议会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多观看戏剧表演 D. 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兴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6世纪,以及英国文学可知是文艺复兴扩展到了英国,A项正确。启蒙运动是17世纪从瑛姑开始,排除B。英国当时还没有确立民主政体,排除C。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罗马帝国的兴衰无直接联系,排除D。‎ ‎17.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B.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C.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 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B正确;彻底摧毁宗教不符合史实,宗教是西欧人生活化重要组成部分,排除A项;宗教改革与“科学思想的形成”不符,排除C;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B。‎ ‎18. 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曾说:“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立了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材料反映出美国制定新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 B. 实现普通公民的平等 C.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 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只是一个由13个州组成的松散联盟,即“邦联”,也就是材料所说的“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所以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变邦联制为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不符合美国的历史;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C。‎ ‎19.“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材料说明拿破仑夺取政权(  )‎ A. 维护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B.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C. 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 D. 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 ‎【答案】C ‎【解析】材料“人们已经被革命的巨浪搞得筋疲力尽,认为只有独裁才能维持法国的秩序。”表明法国人民希望建立独裁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拿破仑夺取法国政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独裁统治。由此可见,拿破仑夺取政权顺应了法国当时的形势,故C项符合题意;拿破仑夺取政权后颁布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故A项错误;拿破仑建立政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故B项排除;拿破仑建立政权后,发动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加速了法国对欧洲的征服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故D项排除。‎ ‎20.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 A. 强化农奴制 B. 保留沙皇专制 C. 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 D. 允许农民从事工商业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沙皇专制使俄国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A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并非强化农奴制,无法体现改革的特殊性,排除。C项,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与“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无关,排除。D项,允许农民从商的相关法令体现了“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排除。‎ ‎2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D.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到17世纪末,运往欧洲的棉布直线上升,“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说明棉布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即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商品流动,不是资本流动,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殖民掠夺,故C项错误;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也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22.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垄断组织便是巨型企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的结果。从此意义上而言,垄断资本主义“是由巨型公司组成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 A. 巨型公司的相互联合 B. 生产高度集中的结果 C. 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答案】D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这只是表面上的一种形式而已;B选项错误,这并不是实质,而是原因;C选项错误,经济发展会出现很多种可能,这只是一种可能而已,不是必然。‎ ‎23.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 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B. 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C. 加强对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 D. 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与合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联络和合作”可以排除B、C两项,依据国际工人协会的性质可确定D项为正确答案。‎ ‎24.“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 A. 荷兰的殖民官员 B. 印尼的民族英雄 C. 西班牙的探险家 D. 法国的殖民总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等信息说明视17世纪海上霸权的荷兰官员,A正确。‎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B. 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侵略的加剧 C. 亚非拉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 亚非拉地区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答案】B ‎【解析】“根本原因”要从亚非拉三个地区共同的原因分析,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根本原因”。亚非拉地区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故B项正确;A项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侵略加剧的原因,排除A项;CD项都是亚非拉地区进步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B。‎ 二、材料解析题 ‎26.搜集图片和文献等各种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往往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为某校高一某班学生搜集的中世纪西欧和美洲的图片和文献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材料二 阿兹特克人认为,捕捉俘虏甚至比获取贡品更重要,因为祭司告诫他们,世界经常处在被洪水淹没、尤其是太阳熄灭的危险之中。因此,需要用人来献祭,以抚慰天上的神灵。但是,这一做法使阿兹特克人陷入一个真正的恶性循环之中:为防止普遍的灾难,需用人来献祭,而献祭用的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只有用人献祭才能进行成功的战争,但转过来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献祭用的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1)西欧: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盛行。‎ 阿兹特克:政治上崇尚部族之间的战争与用人献祭神灵;经济上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2)西欧:受长期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意图通过实行封土制度,以及封君封臣之间权力和义务的分配,稳定国家政局。通过推行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来保障或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阿兹特克:受宗教神学的影响,为了防止普遍的灾难,获取战俘以祭祀神灵,导致阿兹特克人崇尚战争与献祭。为了解决湖岛上的日益增多的都城人口的生存问题,发明了“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解析】(1)西欧:根据所学从图1中可看出西欧推行封君封臣制度;根据所学从图2中可看出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盛行。阿兹特克:根据所学从图3中可看出阿兹特克人崇尚战争与献祭;根据所学从图4中可看出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2)西欧: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欧特点形成从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如:实行封土制度以及封君封臣之间权力和义务的分配达到稳定国家政局;通过推行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来保障或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阿兹特克:根据所学应从神灵说教及解决都城人口生存问题的角度来分析。即受宗教神学的影响,为了防止普遍的灾难,获取战俘以祭祀神灵。发明了“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人口增多问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 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流向: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原因:当时,欧洲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洲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 ‎【解析】(1)根据材料“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注意从世界市场雏形、世界各地相互联系、给欧洲、美洲的影响这几个角度来回答。‎ ‎(2)流向:概括材料二信息即可得出流向亚洲的两个途径。原因:结合材料中时间信息考虑,那时中国仍盛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西方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需求量较大,对亚洲的贸易中西方国家处于入超地位。所以白银流入亚洲。‎ ‎28.应对弊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人们不断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改革派在各国都越来越成功……还有一些人,他们也看到了冒烟的大烟囱,他们就想到他们能否改变事物的现有秩序,摒弃竞争秩序 ‎——根据王顺义《简明科学神话》、庞龙《人类的故事》等整理 材料二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仲裁法庭的选举;他们开始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 ‎——1895年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欧洲社会针对工业革命弊端进行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无阶级“崭新的斗争方式”,并结合所学分析采用这种斗争方式的时代背景。‎ ‎【答案】(1)探索: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答其中的一次也可以)改革派进行立法规范,调和矛盾;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家创作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2)斗争方式:合法斗争(议会斗争)。时代背景:欧洲经济发展状况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改革和代议制的完善,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无产阶级生活改善,阶级矛盾缓和 ‎【解析】(1)注意是针对工业革命弊端的探索,从材料来看“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可知是资产阶级进行立法,缓和矛盾;结合必修一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争取自己的权益;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结合必修三可知文学艺术家通过创作揭露批判工业革命带来的弊端。(2)根据材料二“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可知新的斗争方式是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时代背景”,注意材料的出处“1895年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即19世纪末。从材料看“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说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还不够发达,无产阶级还不够强大。根据所学及材料一可知,资产阶级通过改革立法,完善代议制度,使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合法斗争获取权益。同时19世纪末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在改善,阶级矛盾缓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