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学考)
双牌二中2019年下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学考) 一、选择题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田晓的家乡位于 A. 黄淮海平原 B. 东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渭河平原 2. 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稻田、鱼塘、桑树、甘蔗等农作物是位于珠江流域的。选择C项。 【2题详解】 位于珠江流域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选择D项。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前列,但各地区经济发展却存在着较大差异,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 ( ) A. 劳动力缺乏 B. 技术、人才缺乏 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4. 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地区协调发展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 ( ) A. 给西部地区大量、充足的财政补贴 B. 增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C. 保护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D. 人口外迁 【答案】3. B 4. B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势较高,地面崎岖不平,因此本区交通不便,从而使得本区资金、技术、人才匮乏,故B正确;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并不缺乏,故A错误。西部地区距海遥远,加上受到山脉阻挡,使得本区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因此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故C错误。西部地区山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新疆的油气资源占到全国的1/3左右,故D错误。 【4题详解】 为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和保护产品不受外来产品冲击只能缓解一时,不能长期地起促进作用;为了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应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同时西部基础条件差,因此应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故B正确,A、C错误。人口外迁不利于推动东、西地区协调发展,故D错误。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小题。 5.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 玩具制造 B. 汽车产业 C. 石化工业 D. 钢铁工业 6. 该产业部门属于( ) A. 劳动密集型工业 B. 技术密集型工业 C. 原料指向型工业 D. 资金密集型工业 【答案】5. A 6. A 【解析】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从欧美转移到香港再转移到中国、越南,可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合四个选项,只有玩具制造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以A正确。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从欧美转移到香港再转移到中国、越南,可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以A正确。 【点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转移国)原主导产业转移后,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转移对象国)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还可以通过企业将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可以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另一方面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使转移国的环境污染得到缓解,而使转移对象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国就业机会减少;转移对象国就业机会增加。 由于发展先后的差异,我国东西部发展具有巨大的互补性,东部沿海“腾笼换鸟”与中西部“筑巢引凤”两出大戏的帷幕几乎同时拉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良禽择木而栖”,河南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 ) ①劳动力成本 ②土地价格 ③科技力量 ④资源条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腾笼换鸟”对中西部省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河南地处中国中部地区,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资源丰富。科技力量是东部较发达地区的优势,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对于转入地而言,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①③正确;对于转入地而言,产业转移的同时,污染也会跟着转移,因此会加重对转入地的环境污染;工业化的进行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②④错误。故选C。 【点睛】产业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下图为2010年~2017年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关于图示时间内我国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B.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 C.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D.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10. 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实现从“中国制造”到 “中国创造”的转变的措施有 A. 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拒绝引进外国技术 B.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 全面关停污染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大力提高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促进第一产业的全面发展 【答案】9. D 10. B 【解析】 本题组以2010年~2017年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表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我国产业结构特点、优化产业结构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9题详解】 表中显示,我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但第一产业的产值并不是持续下降,而且是持续上升,A错。表中显示,2017年第二产业比重比2016年大,因此我国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是逐年下降,B错。表中显示,2017年和2016年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一样,比重没有增长,说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速度并不是越来越快,C错。整体上,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D对。故选D。 【10题详解】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持开放的态度,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积极的要素发展自己产业,不能拒绝引进外国技术,A错。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 “中国创造”的转变,就必须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B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全面关停污染企业,既不现实,也会导致产业空心化,C错。大力提高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促进第一产业的全面发展,既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与“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没有关系,D错。故选B。 读“我国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abc B. cab C. cba D. bac 12. 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A. 采矿业 B. 食品工业 C. 汽车工业 D. 电子工业 13. 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 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 c时期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体 D. 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答案】11. A 12. B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a点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以第一产业为主;b点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以第二产业为主;c点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可以看出一般的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区域发展高级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故答案选择A。 【12题详解】 a点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最有可能是食品工业。故答案选择B。 【13题详解】 a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A错;b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B错;c点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C错;b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点不需要外迁。故答案选择D。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 A.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B. 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C. 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 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 15. 图中关于甲、乙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比乙区域城市复杂 B. 甲区域城市呈岛状 C. 甲区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大于乙区域 D. 乙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 【答案】14. C 15.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读图可以从图中的信息判断区域的特征。 【1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之间相互联系,C对;图示反映不出区域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选择C。 【15题详解】 从图中看甲城市少规模小,空间结构比乙城市简单,A错;看不出甲区域城市呈岛状,B错; 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小于乙区域,C错;乙区域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D对。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可以它作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该线经过甘肃、陕西和河南三省南部以及安徽、江苏北部。据此回答各题。 16. 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米 B. 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寒温带针叶林 D. 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17.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方民居墙体厚 B.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C. 北方民居房檐宽 D. 同高度楼房,北方南北楼间距比南方大 18. 造成我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降水 B. 地形 C. 土壤 D. 热量 【答案】16. B 17. D 18. A 【解析】 试题分析: 【16题详解】 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A错;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B正确;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 【17题详解】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A错;南方降水多,民居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B错;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南方民居的的房檐更宽,C错;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南楼的影长更长,同高度楼房,北方楼间距更大,D正确。 【18题详解】 我国南方降水多,河网密布,多水田,北方降水少多旱地,A正确。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演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19. 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 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B. 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 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 D. 该区域与外界联系减弱 20. 推动本地区近年来空间结构变化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C. 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 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答案】19. D 20. D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仔细比较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演化两幅图,城市的数目有增加,等级有提高,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城市等级增多,密度增大,功能多元化,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过去城市分布比较分散,现在出现了城市群,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由于该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了,经济发达,与外界联系会进一步增强。故选D。 【20题详解】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一直存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1.下图中ABC示意某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①②③示意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读下图可知, 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 A—①,B—②,C—③ B. A—③,B—①,C—② C. A—②,B—③,C—① D. A—③,B—②,C—① 【答案】B 【解析】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B时期最早,以第一产业为主;C时期最晚,以第三产业为主,所以B正确。 19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美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依托高等学府和军事订货,沿128高速公路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再次腾飞。完成下列问题。 22. 19世纪中叶,波士顿处于 ( )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23. 下列对波士顿经济再次腾飞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 A. 技术 B. 市场 C. 交通 D. 资源 【答案】22. B 23. D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19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19世纪中叶,波士顿处于工业化阶段,所以B正确。 【23题详解】 20世纪70年代,波士顿依托高等学府和军事订货,沿128高速公路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再次腾飞,下列对波士顿经济再次腾飞影响较小的因素是资源。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2018年2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为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下图为“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5. 有关“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对受水区有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 B. 加剧土地荒漠化程度 C.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D. 加大当地的人地矛盾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主要向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缺少地区调水,这些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但生活和农业需水量较大,故需要调入更多的水。春季气温较低农活不忙且受水区有积雪融水;冬季严寒,生活和农业需水量都不大;秋季为农作物成熟季节,需水量较小;同时,“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的调水区其河流水量主要受降水及融水影响。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夏季气温高,山地积雪冰川融水量也大,这使得河流可调水量在夏季也是最大。据此分析选B。 【25题详解】 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工农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C正确;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B错误;当地缺水量较大,调水会缓解但无法解决受水区的水资源紧张问题,A错误;新疆地广人稀,当地的人地矛盾不大,D错误。据此分析选C。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箭头①和③均表示 A. 管道运输 B. 高压输电 C. 水陆联运 D. 利用地势落差输送水资源 27. ④工程对华北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缓解了该地区能源紧张 B. 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的土地盐碱化 C. 减轻了该地区交通运输压力 D. 有利于华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28. ②工程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初步解决西部水资源缺乏问题 ④减轻东部地区能源压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⑤今后我国不再使用煤炭作能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26. B 27. B 28. B 【解析】 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③是西电东送北部、南部通道,具有的共性是高压输电,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图中④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华北地区影响是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的土地盐碱化,B正确;缓解了该地区水资源紧张,A错误;对该地区交通运输压力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②工程是西气东输工程,能够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①正确;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②正确;减轻东部地区能源压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正确;调配的是天然气资源,不能初步解决西部水资源缺乏问题,而且今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段内还是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不能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③⑤错误。故选B。 上帝赐予了枣庄太多的自然资源……家家户户锅底烧的全是煤,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煤烟的味道。到了晚上,黑暗的夜空下一片火海,大大小小的炼焦场火燃冲天(铁牛《煤城怒火》)。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9. 文章描述的区域 A. 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B.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 C. 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 D. 区域是相对开放的 30. 文中的枣庄处于 A.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B.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C.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 D.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答案】29. A 30. D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解答时要注意审读材料,根据材料明确当地的经济特点,然后根据题目进行判断。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黑暗的夜空下一片火海,大大小小的炼焦场火燃冲天”说明该地大力发展炼焦业,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A对;从材料描述,该地过度发展炼焦业,未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B不对;材料中为反映出该地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C 不对;材料未反映出该地与外界的相互联系,D不对。 故答案选A。 【30题详解】 从图中看,枣庄依托煤炭资源,发展低端的炼焦厂,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A不对;工业单一,资源低加工,处于低效益单一发展阶段,B不对;与外界联系不大,外向型经济不发达,C不对;根据材料,“大大小小的炼焦厂”“火光冲天”等说明该地正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D对。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电力援疆”成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日前,浙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达成协议,2017年浙江将购入11亿千瓦时来自新疆的绿色电能。 材料二 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变化。 (1)新疆和浙江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等角度去比较。 ①人口和城市 ②工业和农业 ③气候和地形 ④水文和植被 (2)新疆为浙江发展提供绿色能源,浙江对新疆发展可提供的支持有________、________和技术等。 (3)比较新疆和浙江两省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异同点。 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浙江省 相同点 ________ 不同点 第二产业比重一直最大 ________ (4)简述“电力援疆”对浙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③;④ (2)资金;管理经验 (3)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由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变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4)缓解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解析】 【分析】 该题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变化为材料,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的差异,产业结构,资源调配及其影响。 【详解】(1)新疆和浙江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①人口和城市,②工业和农业则属于人为环境,不符合题意,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比较,故选择③,④。 (2)浙江对新疆而言,其优势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改革开放早,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所以能给新疆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支持。 (3)根据图中两省区三大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二者相同之处是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不同的是三大产业的比重不同。 (4)此问注意审题,对浙江的积极影响,不是对新疆的积极影响,这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电力援疆”对浙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从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污染改善环境等方面说明。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全球三轮产业转移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 产值(103美元) 日工资 (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6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1)简述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的原因。 (2)分析在全球第二、三轮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目前,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我国产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答案】(1)德国劳动力的年工资与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高于英国。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与年产值的比值最低,土地价格低,利润高;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人口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材料产地;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等。 (3)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创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解析】 (1)从表中可以看出,德国日工资比英国高,年工资/年产值比英国低,故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转向英国。 (2)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可从工资水平、土地价格、国家政策、市场潜力、资源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3) 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只是说明我国是制造大国,还不是制造强国,还需要从提高科技含量、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方面分析。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三省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形成一个三角形。这就是“中三角”,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它承接着东部产业转移,承载着三省加速崛起的希望。 (1)概述图示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 (2)分析该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答案】(1)种类多;分布广。 (2)有色金属矿产(原料)丰富;煤矿、水电等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等)。 (3)有利影响:加快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任答两点) 不利影响:加剧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破坏。(任答一点)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难度不大,从图中不难总结出该地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 (2)本小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区位优势可从原料、动力(能源)、交通、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回答。本地区显著的优势表现在有色金属矿产(原料)丰富;煤矿、水电等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几个方面。 (3)本小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作为产业转移的接收地,产业转移对该地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等有利影响和加剧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破坏等不利影响。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