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分子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答案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分子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答案版)

一、中考回放 ‎1.(2013•岳阳)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分 ‎【答案】C;‎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在不断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分子性质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闻到某些物质的味道与分子在不断运动有关。‎ ‎2.(2014•杭州)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分子总数增加 ‎【答案】B;‎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之间有间隙。‎ ‎【点评】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气态分子的间隙﹥液态分子的间隙﹥固态分子的间隙。‎ ‎3.(2014•黑龙江)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来源:学*科*网Z*X*X*K]‎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闻到物质的味道,是因为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造成的;故A答案正确;‎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分子的体积是固定不变的,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之后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的间隙增大,乒乓球内的气压随之增大,使压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故B答案错误;‎ ‎【考点】分子的特性。‎ ‎【点评】熟悉常见的现象与分子的特性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2013•广州)通过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实验方案[来源:学#科#网]‎ 实验结论[来源:Zxxk.Com]‎ 实验‎ 实验‚‎ A ‎ 空气 ‎ ‎ 人呼出的气体 人呼出的气体全部是 B 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 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 A.A  B.B  C.C  D.D ‎【答案】C;‎ ‎【考点】检验二氧化碳、燃烧条件、分子的特性、铁生锈的条件。‎ ‎【点评】从实验中得出结论,要看实验控制的变量。‎ ‎5.(2014•青海)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A B C D ‎①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②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用于镶嵌在玻璃刀头上 ‎①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②酒精溶液是混合物,说明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③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①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③用无色酚酞溶液可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①活性炭可以使硬水软化 ‎②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减少水体污染 ‎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 A.A   B.B   C.C   D.D ‎【答案】A;‎ ‎【考点】酸和盐的反应、乳化剂、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分子的特性、纤维的检验方法、酸碱中和反应、水资源的保护、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点评】这种题目考察知识点较多、较细、较广,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积累这些比较零散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很好的答题。‎ ‎6.(2013•庆阳)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毒副作用大的有一氧化碳 、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分;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 ‎ ‎(选填字母)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一氧化碳、分子总是不断运动、C、把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分子的特性。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点评】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化学的时候应注意结合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7.(2014•德阳)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氨()的制取和有关性质的探究实验.‎ 资料卡片: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极易溶于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可以生成氨气,若要快速产生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 .‎ ‎(2)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 ‎(3)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是 _________ (选填装置编号).‎ ‎(4)研究性学习小组用D装置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 .‎ ‎(5)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氨的性质,观察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现象涉及到的性质是 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6)若将制取氨气的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置于小烧杯并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如图3),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是 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水和浓硫酸 B.水和氯化钠固体 C.水和硝酸铵固体 D.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1)试管;‎ ‎(2);‎ ‎(3)C;‎ ‎(4)把红色石蕊试纸放在D装置m导管口,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经收集满。‎ ‎(5)ABD;‎ ‎(6)AD。‎ 因此答案选择AD.‎ ‎【考点】气体的制取、分子的特性。‎ ‎【点评】制取气体的实验题为常考题型,解题的关键点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以及从气体的性质出发,选择适合的收集装置。‎ ‎8.(2013•南京)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氯化氢()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 。‎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 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 .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拓展应用】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 。‎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理论上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是多少?(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在氯化氢气体中,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没有解离出氢离子,所以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  (2);‎ ‎(3)红;‎ ‎(4)B;‎ ‎【拓展应用】(1)①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玻璃管内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②;‎ ‎(2)解:设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x。‎ ‎2 73‎ ‎100g x ‎ x=3650g 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3650g。‎ ‎【拓展应用】(1)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玻璃管内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②反应物是氨气和氯化氢,生成物是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理论上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x。‎ ‎2 73‎ ‎100g x ‎ x=3650g 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3650g。‎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分子的特性。‎ ‎【点评】在实验探究题里考察分子的特性,最常见的就是涉及到分子不断运动这一知识点。‎ 二、15年中考考点解读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有关分子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成为必考的重点知识,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的题型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运用分子的特性解析生活中某些现象。注重从知识立意命题向能力立意命题的转变,尤其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的实现。使化学教育真正能“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让学生能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从而激发学化学用化学的原动力。‎ 三、2015中考应考策略;‎ 分子的特性包括①分子总是不断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③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④以及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这四点。常见的宏观现象有闻到气味、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物质热胀冷缩等。在解题过程中,着重理解这些宏观现象背后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与分子的那种特性相对应,就可以做到迎刃而解。‎ 四、2015中考应考演练 ‎1.(2014•雅安)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质量增大 B.个数增多 C.间隔增大 D.体积增大 ‎【答案】C;‎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之间有间隔。‎ ‎【点评】考察分子的特性很少出现这种涉及到气压变化的题目,在解题的时候应分析压强变化带来的影响。‎ ‎2.(2014•重庆)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 B.水分子运动速率 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 D.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答案】D;‎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之间有间隔。‎ ‎【点评】微粒的质量和体积在一定条件下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3.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答案】D;‎ ‎【解析】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不同的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间隙,使得物质体积之和出现不相等的现象。‎ ‎【考点】分子的特性、分子之间有间隙。‎ ‎【点评】掌握分子特性是解题关键。‎ ‎4.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序号 事实 解释 A 在窗外闻到妈妈煮菜的味道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 分子很小 C 往瘪了的篮球里打气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D;‎ ‎【考点】分子的特性。‎ ‎【点评】掌握微粒的特性,学会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就能解答这种题目。‎ ‎5.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迅速溶解在水中 -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体积改变 C.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答案】A;‎ ‎【考点】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这种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微粒的特性,学会结合宏观现象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6.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 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 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C.酒精、汽油密闭保存 D.3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 ‎【答案】D;‎ ‎【考点】分子的特性。‎ ‎【点评】解答分子特性与宏观现象相关联的题目,需要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后才能解答。‎ ‎7.(2014•莆田)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分子的特性。‎ ‎【点评】这道题考察分子不断运动的宏观现象,主要分析实验现象是否满足题意。‎ ‎8.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水资源 B.化学与健康 废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硬水转化成软水--可用活性炭 人体缺乏维生素B--引起坏血病 青少年缺钙—影响身体发育 C.微观粒子 D.食品安全 春天处处闻花香--分子在不停运动 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工业酒精--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质,不能饮用 黄曲霉素()--属于有机物,食用霉变后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可能诱发癌变 A.A B.B C.C D.D ‎【答案】D;‎ ‎【考点】水资源的保护、硬水软化、化学与健康、分子特性、原子结构示意图、食品安全。‎ ‎【点评】这种题型考察的知识面较宽,但是难度不大,对主题的知识归纳,应该把主题作为解题的切入点。‎ ‎9.北海盛产鱼虾等海产品,鱼虾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海产品溶液腐烂变质, (填写“能”与“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防腐保鲜.晒干的海产品会散发出一股腥味,人们远远就可以闻到这种味道是因为: ;潜水时使用的氧气瓶是利用分子 。‎ ‎【答案】蛋白质;不能;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考点】化学与健康、分子的特性。‎ ‎【点评】常考的分子特性是分子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10.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徑.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烧杯③的作用是 。‎ ‎(2)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答案】(1)烧杯①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对照;‎ ‎(2)红色粉末变为黑色;点燃尾气中剩余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考点】分子的特性、金属冶炼。‎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中的一些基础实验,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回归课本。‎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