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商丘古时曾被称为“宋国”,微子启是宋国的开国国君。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的长兄,但在某项制度下,他却不能成为商王的继承人。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宗与小宗是绝对的 B.该制度最早源于商朝 C.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地方有较大自治权 ‎2.清末翰林徐继儒《杨氏家谱·序》中说:“惟古者睦族之道以谱联之,……秦汉以降,宗法始废。晋宋洎唐,沿魏九品中正之法,谱系犹掌于官。其后此法又废,私家各自为谱以收其族。”材料中家谱由官修到私修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宗法制的终结 B.家族团结需要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发展 ‎3.唐代政府和汉代之不同。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这表明(  )‎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普及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4.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说明当时(  )‎ ‎①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④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5.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 地区 安远、寻乌、信丰3县 莲花琴亭村193户 龙州等17村393户 ‎5亩以下 ‎70‎ ‎74.6‎ ‎72.77‎ ‎5-10亩 ‎20‎ ‎19.2‎ ‎11.45‎ ‎10-20亩 ‎5‎ ‎3.6‎ ‎3.56‎ ‎20亩以上 ‎2‎ 无田 ‎3‎ ‎2.6‎ ‎12.22‎ 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C.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6.“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倡党政职能部门分开和废除干部任用的终身制,并大力支持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邓小平的这些做法(  )‎ 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B.以平反“冤假错案”为出发点 C.有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贯彻落实了依法治国方略 ‎7.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决议,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这说明(  )‎ A.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 ‎8.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十二铜表法》(  )‎ A.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 B.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C.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D.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9.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这体现了雅典(  )‎ A.审判制度的局限性 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 C.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 D.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 ‎10.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苏格拉底之死原因分析较为准确的是(  )‎ A.直接民主存在先天缺陷 B. 苏格拉底反对民主政治 C. 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D.当时法律缺乏权威 ‎11.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 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各州平等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天赋人权原则 ‎12.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使“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D.十月革命 ‎13.“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尚处于早期阶段;工业中小生产还占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也占人口多数,经济发展远不能承载巴黎公社这样的无产阶级政权,也就是说,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还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种新制度的条件。”材料论述的主旨是(  )‎ A.法国的工业革命尚未完成 B.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C.巴黎公社没有联合农民 D.法国的工业化程度非常低 ‎14.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全国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了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国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B.二战后苏联对欧美国家采取不合作态度 C.美国政府反共反苏的倾向日益强烈 D.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 ‎15.乾隆《夏邑县志》载:“邑居宋郡之东鄙,……民尚质朴,黜浮华,以耕织为业,野老有长百岁足不履城市者。明初以来,虽甲第连云,而风俗醇厚……。”此材料主要反映清代夏邑人民(  )‎ A.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B.祥和富足的生活状态 ‎ C.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D.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 ‎16.平均主义思想是古代中国农民发起反抗斗争的思想武器。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主张,南宋钟相、杨么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 “均田免粮”,《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种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D.农民自身局限性 ‎17.黄宗羲(1610-1695)认为当时之税制有三大弊病,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其中“所税非所出之害”在客观上(  )‎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减轻农民的负担 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D.强化对农民控制 ‎18.据记载,北宋至道末年(997年)农业税与非农业税之比为60:40,至熙宁十年(1077年)这一比例变为28:72。这一变化表明(  )‎ A.农业生产的衰退 B.重农抑商的破产 C.工商业的兴盛 D.政府支持商业发展 ‎19.据记载:“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但很快衰落下去。至清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匠达10余万人。”清乾隆以后官窑更加衰败的原因不包括(  )‎ A.管理腐败 B.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低 ‎ C.成本高昂 D.劳动者缺乏人身自由 ‎20.1931年9月21日,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国民政府:“两公会凛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用敢电请诸公,当机立断,集合各地贤杰,聚议一堂,共挽狂澜,在此一举,否则危亡在即,完卵难期,革命之人格何在,独立之主权尽失,诸公肩荷重任,其将何以对人民耶?”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21.据统计,从1928年至1935年,中国轮船的数量由1352艘增加至3895艘,吨位由290791吨增加至675173吨。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国民政府“剿共”的需要 D.国民政府政策推动 ‎22.经过1952和1953两年的大规模院系、专业调整,全国高校由原来的211所减为182所。就总体而言,院系调整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这种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综合性大学的发展 ‎23.据统计,1957年重工业、轻工业、农林牧渔业三者产值之比为1:1.2:1.7,到1960年这一比值变为1:0.5:0.4。这一变化反映这一时期我国(  )‎ A.社会主义建设成绩伟大 B.轻工业的产值严重萎缩 ‎ C.国民经济建设问题严重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24.改革开放初期,雇工7个人还是雇工8个人,成为是不是存在剥削,是个体户还是私营业主(资本家)的“唯一标准”。并且还有经济学家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找到理论依据。这反映出当时(  )‎ A.“姓资”“姓社”的论战 B.改革依然受到“左”的阻力 C.经营者雇工不得超过7人 D.旧的所有制体制并没有突破 ‎25.在改革开放之前,女性的择偶标准是“一干(部)二工(人)三军人,找不到教员就嫁给农民”。80年代初,知识分子和大学生成为女性择偶的“抢手货”。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  )‎ ‎①干部工人社会地位下降 ②改革开放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 ‎③婚俗受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 ④女性的择偶标准能够折射出社会的价值导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材料意在强调(  )‎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企业家资助早期航海活动 C.航海家的贡献并不重要 D.早期航海家多数是企业家 ‎27.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但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  )‎ A.官员贪污抬高黄金价格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 D.新航路开辟后白银流入中国 ‎28.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后来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英国拆掉这些壁垒主要原因为(  )‎ A.《国富论》倡导自由贸易 B.印度棉纺织业衰落 C.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D.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29.在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中,胡佛和罗斯福都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政策,如进行社会救济,兴建公共工程等。但一个收效甚微,一个效果显著。其中的关键在于(  )‎ A.所处背景不同 B.货币政策不同 ‎ C.危机阶段不同 D.个人能力不同 ‎30.(2017天津十二校一联,3)李贽指出“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耳”,黄宗羲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人都(  )‎ A.具有批判精神 B.否定君主专制 C. 站在新阶级立场上 D.提出新的社会设想 ‎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试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运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 ‎——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材料二 ‎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试验”。(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5.55‎ ‎44.24‎ 材料二 直到1913年为止,俄罗斯是一个谷物净出口国。谷物平均年产量为7500至9000万吨,每年能出口粮食500至1000万吨。然而在苏联时期,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粮食年产量降到了6300--6500万吨——比沙皇俄国时还低。在这期间,人口总数上升至2 亿。所以苏联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以喂饱自己的人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土面积,耕地面积均低于苏联的情况下,2019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粮食出口国,其中小麦出口量超过美国,位居时界第一位。‎ ‎——2020年2月《大生》‎ 材料三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俄(联)在20世纪20年代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及材料二,分析苏联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从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我国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6分)‎ ‎(4)结合三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看法。(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 反观中国,直到15世纪时还处在人类文明发展最先进的行列之中,但是从16世纪起却逐渐落后下来。中国游离于世界经济圈之外,闭关自守以天朝大国自居,一直坚守着传统的文明。如果从绝对数字上看,明代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康乾盛世”,其繁荣程度仍然远逾西方。但是,问题的实质在于,西方已步商品经济时代,其发展势头之兴旺是难以估量的;而中国依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依靠的是农本经济,已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大发展。‎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清时期中西方经济的对比提炼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DCB 6-10 ACCDA 11-15 DDBDA 16-20 BCCDA 21-25 DBCBB 26-30ADCBA 二、非选择题 ‎31.(1)说明:制定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临时约法》;效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总统执掌行政大权;模仿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6分)‎ ‎(2)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6分)‎ ‎32.(1)变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原因:余粮收集制侵害农民利益,造成农业减产,引发严重政治经济危机,危及苏维埃政权。(4分)‎ ‎(2)原因: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业负担沉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2分)‎ ‎(3)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4分)‎ 原因:中国-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稳定及国家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发展农业要有正确的农业政策,要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要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分)‎ ‎33论题: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逐渐落后于西方 阐述:明清时期,中国固守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耕经济较为发达,在绝对数量上“康乾盛世”的繁荣程度超过西方,但中国农本经济缺乏发展势头。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盲目自大,正值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新形势之时,中国却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了近代化的世界。但西方商品经济发达,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推动了以西方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总之,由于中国经济封闭保守,缺乏发展势头,不可能出现突破性发展,而西方经济竞争开放,发展势头强劲,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逐渐落后于西方。(1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