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 第 I 卷 选择题(共 48 分) 本卷共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8 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实现“均贫”“均平”的社会秩序。这主要是因为重农抑商 A.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B.实践了儒家的“仁政”主张C.彰显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D.抑制了工商业者私欲的膨胀 2.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3.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 B.君主专制统治 C.天朝上国思想 D.闭关锁国政策 4.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5.1920 年到 1929 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 55%,而工人的工资仅增长 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 40%。到 1929 年,国家财富的 3/5 由只占人口总数 2%的人拥有。这说明 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是 A.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B.政府自由放任政策C. 股 票 投 机 的 过 度 D. 生 产 能 力 的 迅 猛 发 展 6.1930 年 12 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既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是 A.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B.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C.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 7.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 1941 年为止,共计招募了 250 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 740 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B.政府把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并举C.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农产品价格 D.基本上有效解决了就业保障问题 8.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对美国的创新进行了评说,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 制衡却不抗衡;20 世纪 20 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材料中“美国的创新”在经济上体现为 A.允许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 B.首创了福利国家制度C.政府对经济领域加强干预 D.实行了计划经济模式 9. 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西欧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 A.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推行 B.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的影响 10.19 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 12 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 3 便士”“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 6 便士”。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A. 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11.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 2 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 12 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赫鲁晓夫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 进 农 业 的 发 展 B. 提 高 农 业 人 口 的 素 质C. 援 助 集 体 农 庄 D. 改 变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12.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成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舵手,下列关于四位领导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斯大林创建了斯大林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国家的行列 B. 赫鲁晓夫推行“新经济体制”,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C.勃列日涅夫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但过度发展军事工业,致使苏联经济严 重失衡 D.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全面改革斯大林模式,使共产党丧失政权,苏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本卷 3 小题,共 52 分,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黄安年《罗斯福和 1935 年社会保障法》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 材料三 1933—1939 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 180 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 问的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 1936 年财政年度的赤字为 43 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材料四 战后初期至 60 年代末,美国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充分发挥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大力刺激经济的增长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经济的机构,通过立法手段将政府经济干预深入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争夺世界霸权,政府将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庞大的军工生产和军事开支成了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的经常化的手段之一。 ——陆月娟《二战后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演变》 材料五 1980 年竞选胜利的里根,身边聚集了一批经济顾问,有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里斯顿、麦克拉肯等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经济学家。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 ——赫伯特·斯坦《总统经济学》 (1)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的不同。(8 分)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及影响。(8 分) (3) 概括指出材料五的经济政策与材料四相比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8分) 14.20 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政府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俄国成了独立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 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俄国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共产主义德国进行战争作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 1937 年之前,同一时期 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 14 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材料三: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肉、蛋和家禽也缺货。现在是春天了,但一如既往,蔬菜缺货我相信,只要我们改变我国经济工作的优先次序和组织结构, 为我们的公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食品和消费品,我们就能成功地同资本主义竞赛。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1) 根据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2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瓶 颈的原因。(10 分) (3) 材料三中赫鲁晓夫这番话说明了什么现象?你怎样认识赫鲁晓夫的反思?(8 分) 15.阅读下面材料材料 近年来,学界“中断论”者认为,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来中断了;近代工业的建立是另起炉灶,并不是萌芽的继承和发展。但据我们考察,这种破坏,主要是在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农民家庭手工业方面,尤其是手工棉纺业,而不是在独立手工业方面。有人考察了 32 个传统手工行业, 鸡片战争后衰落的有 7 个,继续维持的有 10 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 15 个,另外还有新兴 的手工行业 1 个。我们考察在清代前期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十几个手工行业,它们在鸦片战争后, 只有瑞布(不会编水起坡的布)和刨烟两业被外国商品所代替了,其他都继续维持下来,并有 9 个向机器生产过渡,它们代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流。因此说,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除非有不可抗力量,它不会夭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承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有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关系的观点。(8 分。要求:赞同或反对,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答案 阅卷任务:司婷13、14、15题 一、单选题 1~5 A D D D A 6~10 B B C A A 11~12 A B 二、材料题 13、(1)不同主张: 责任承担者: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 救济对象: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对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 (2)措施: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开支);健全干预经济机制;经济与军事生产相结合。 影响: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 (3)变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原因:经济“滞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失灵;“福利国家”制度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14、(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2)措施: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任答两点) 原因:排除市场体制,倚重计划体制;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济危机的恢复等。(任答一点) (3)现象:当时苏联食品短缺。 认识:①正确:赫鲁晓夫指出苏联现行经济模式弊端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认为应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以满足人民对日常生活品的需求。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局限:忽视市场经济的作用,未能从根本上认识苏联现行经济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5、示例一: 观点:赞同材料二的观点,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或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延续和发展)。(2分) 论述:①资本主义萌芽为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准备了雇佣劳动的条件,并提供了熟练工人(劳动力市场);②为近代工业的建立准备了市场和运输条件(商品市场);③为近代工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和资本基础(资本积累)。(6分) 示例二: 观点:反对材料二的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继承和发展,而是“欧风美雨”的产物。(2分) 论述: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本就羸弱的资本主义萌芽;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瓦解,扩大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③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6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