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无裨(bì)益 长虹饮涧(jiàn) 混(hǔn)凝土 丘壑(hè) B. 镂(lòu)空 侃(kǎn)侃而谈 干涸(hé) 惩(chěng)罚 C. 七弦(xián)琴 怠(dài)惰 挑(tiǎo)担星 辖(xiá)制 D. 血(xuè)浆 供(gōng)应 游目骋(chěng)怀 凛(lǐn)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混(hǔn)凝土——hùn;B项,惩(chěng)罚——chéng;C项,挑(tiǎo)担星——tiāo。故选D。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A. 嗷嗷待哺 蓊郁 鹊跃 俯首帖耳 B. 怯懦 风尘扑扑 减震器 安然无恙 C. 诀别 沧海一栗 游弋 勃然大怒 D. 全军覆没 不计其数 镌刻 改邪归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鹊跃——雀跃;B项,风尘扑扑——风尘仆仆;C项,沧海一栗——沧海一粟。故选D。 3.下列多音字读音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 载 zǎi 载歌载舞 下载 千载难逢 三年五载 B. 着 zhuó 穿着 着想 着落 着陆 C. 禁 jìn 禁止 禁闭 弱不禁风 忍俊不禁 D. 咽 yàn 呜咽 咽喉 难以下咽 哽咽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载歌载舞(zài),下载(zài);C项,弱不禁风(jīn),忍俊不禁(jīn);D项,呜咽(yè),咽喉(yān),哽咽(yè)。故选B。 4.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 强劲——刚劲 峻峭——险峻 B. 粗犷——豪放 小题大做——千头万绪 C. 宁谧——幽静 别具匠心——别出心裁 D. 邂逅——相遇 怯懦——胆怯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词语意思,然后判断是否意思相近。B项,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近义词:小题大作、大做文章、大惊小怪、借题发挥、舍近求远等。和“千头万绪”不是近义词。故选B。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A. 大致来说,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 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于是上帝决定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 C. 当我离开高原回到城市,突然发现城市的夜晚是那样寂静。汽车喇叭和锅碗瓢勺的交响,实在是隔靴搔痒的皮毛。 D. 在突然出现的秃鹫袭来之时,你们是如何严阵以待,殊死相搏……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词语感情色彩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褒义词是情感词语的一种,俗名“好字眼儿”,又称“褒词”。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敬、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就是褒义词。A项,“庸俗”,是指平庸鄙陋,不高尚。贬义词。B项,“执迷不悟”,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贬义词。C项,“隔靴搔痒”,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和要点,不中肯,不贴切。或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中性词。故选D。 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欧洲回来,他络绎不绝地讲述旅行见闻。 B. 鸳鸯蝴蝶派小说多描写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故事,内容大体雷同。 C. 第一次看到小鸟嗷嗷待哺的样子,大家都感到非常新奇。 D. 这家咖啡厅的老板,对每个熟客喜好的口味了如指掌,难怪大家一再光顾。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结合“他”分析,使用对象不当。B项,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结合“鸳鸯蝴蝶派小说多描写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故事”分析,使用正确。C项,嗷嗷待哺: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亟待救济、援助。多形容灾民饥饿的惨状。结合“小鸟”分析,使用正确。D项,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结合“对每个熟客喜好的口味”分析可知,使用正确。故选A。 7.下列短语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 死海不死 声名显赫 僧人云集 昂起头颅 B. 勃然大怒 远古时代 统筹方法 空中楼阁 C. 苏州园林 翩然归来 织女星 山盟海誓 D. 储存水分 面临危险 显踪迹 暴风骤雨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词语类型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了解常见的词语类型,如偏正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同位短语、介词短语和动宾短语。A项,“昂起头颅”是动宾结构,与其他的词语主谓结构类型不同;C项,“山盟海誓”是并列结构,与其他的偏正短语不同。D项,“暴风骤雨”是并列结构,与其他的动宾结构不同。故选B。 8.下列依次填入横线上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山上的积雪融化得很快,______的溪水一路欢歌,带着粼粼波光______,在暗坑中打着漩涡,或在深潭里稍事休息,然后翻身跃起,伴着______的呼喊,带着激情和力量越过巨石组成的堤坝,每一种形态都欢欣跃动、美丽万分。 A. 充足 跳动 狂野 B. 充足 颤动 狂妄 C. 充沛 跳动 狂妄 D. 充沛 颤动 狂野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充足:着重指数量足够,能满足需要。常形容物品、资金、光线、空气等具体的东西;有时也形容理由、论据等抽象的事物。充沛:不仅足够,而且丰富、旺盛。一般形容精力、感情等。修饰“溪水”,应该用“充沛”。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跳动:一起一伏地动,一明一暗地闪动。结合“带着粼粼波光”分析,用“颤动”。狂野:形容人到了一种歇斯底里的疯狂状态。狂妄:极端自高自大;十分嚣张,目中无人。修饰“呼喊”,选用“狂野”。故选D。 9.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父亲是个裁缝。他______是从一个小村庄来到这里的,在很多方面不及大城市的居民,______对针线活有十分精细的感受。______,他也把那些带有他独特风格的感受和理解,带进了他的作品里面。他是行针走线的艺术家,却______不在意钱挣得多还是少。 A. 尽管 而且 但是 并 B. 虽然 却 而且 并 C. 虽然 而且 但是 也 D. 尽管 却 然而 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位置不能放错,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不滥用关联词等。结合“从一个小村庄来到这里的”“对针线活有十分精细的感受”分析,此处应该用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排除A项、D 项。结合“他也把那些带有他独特风格的感受和理解,带进了他的作品里面”和前面内容是并列关系,“但是”表转折,排除C项。故选B。 10.将“但是水运的路线有限”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代的交通,水运的费用比陆运便宜得多,①也经常快捷得多。②不能随心所欲到任何的地方去。有些河流有时也不深或太过湍急,不易航行。③在河川不到的地方修建运河更是耗费财力,所以陆运终归是比较普及的交通方式。④陆运需要依靠畜生的力量,牛温顺有力,行步缓慢,宜于载重,是平日或战时载重的主力。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但是水运的路线有限”分析,应该和前面内容形成转折,后面主要讲“路线有限”。结合“不能随心所欲到任何的地方去”分析,该句应该填在②处。故选B。 11.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快乐王子的像在一根高圆柱上面,高高地耸立在城市的上空。(王子耸立在城市上空。) B. 过了不久,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的情况。(皇帝派官员看情况。) C. 那工程简直能绕地球一圈,对于拙于针线的我,真是可怕的命题。(工程是可怕的命题。) D. 鹰王和它的鹰后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远离人类的森林。(鹰王和鹰后来到森林。)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语句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还需要注意是否使用修辞手法等。A项,原句的主语是“快乐王子的像”,缩句的主语是“王子”,意思发生了改变。故选A。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B. 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C. 我们并不否认这部电视剧没有不足之处,但它整体上是成功的。 D.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丰富情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表意不明,“至少五万元以上”表意不明,删除“以上”。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由于”。C项,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去掉“没”。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瓦尔登湖》《苏菲的世界》《爱丽丝漫游仙境》。 B.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C.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对那些情况作出那样的反应。 D. 我听到在前头响起了一个奇怪的声音:翻炒的声音。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B项,把“问”后面逗号改为冒号。冒号,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故选B。 14.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我在茂密的橄榄林中,寻觅着枝头上的小小青果。 B. 青海湖的水波像梦一般飘忽,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 C. 夕阳的余晖在山坡上徘徊,陪伴着流连忘返的游客。 D. 杏花村的酒醇美甘甜,十里地外就能闻到酒香了。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B项,结合“青海湖的水波像梦一般飘忽”“就是梦的眼睛”分析,使用比喻修辞;C项,结合“徘徊”“陪伴”等分析,使用拟人修辞;D项,结合“十里地外就能闻到酒香了”分析,使用夸张手法。故选A。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说明文一般分两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的事物说明文,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的事理说明文,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 B. 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重在抒写作者的情与意,这种情与意通常是直露的,借助某种特定的事物,通过精巧的构思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实现的。 C.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 D.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创作了《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该类题目涉及的内容一般为习俗、礼仪、官职、纪年方法、作家、作品等,考生应注意对这方面常识的了解和积累。B项,“这种情与意通常是直露的”错误。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应该是“这种情与意通常是含蓄的鹅”。故选B。 二、阅读:本题共9小题,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已证实,在浩瀚的宇宙当中,有无数的黑洞神秘地藏身于各星系中。但人类却从未直接“看”到过黑洞,并不知道它的真实模样。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科学家们成功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幅“照片”。 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是如何拍摄的? 认识黑洞 理论上,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称作事件视界。 那么,黑洞是怎么形成的? 像宇宙万物一样,恒星也会衰老死亡。一些大质量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燃料耗尽时,内核会急剧塌缩,所有物质快速的向着一个点坍缩,最终坍缩成一颗黄豆大小的奇点,并形成一个强大的力场漩涡,扭曲周围时空,成为黑洞。 ①根据理论推算,银河系中应该存在着上千万个恒星量级的黑洞。然而,因为黑洞自身不发射和反射电磁波,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它。 既然无法“看见”,那怎么就知道它存在呢?天文学家们主要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 准备“相机” 广义相对论预言,虽然黑洞本身不发光,但因为黑洞的存在,周围时空弯曲,气体被吸引下落。气体下落至黑洞的过程中,引力能转化为光和热,因此气体被加热至数十亿度。黑洞就像沉浸在一片类似发光气体的明亮区域内,事件视界看起来就像阴影,阴影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如新月状的光环。 科学家们期望这次能直接捕获到这个黑洞“阴影”的图像。路如森说:“这就必须要保证望远镜足够灵敏,能分辨的细节足够小,从而能保证看得到和看得清。” 但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望远镜的口径需要像地球大小。然而,目前地球上已有的单个望远镜最大口径也只有500米。那该怎么办?聪明的天文学家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搞强强联合。最终,科学家们选定了来自全球多地的包括南极望远镜等8个亚毫米射电望远镜。 选定目标 在组建大型虚拟望远镜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在寻找着合适的拍摄目标。 科学家们甄选了一圈之后,决定将近邻的两个黑洞作为主要目标:一个是位于人马座方向的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另一个则是位于射电星系M87的中心黑洞M87。尽管如此被选择的两个黑洞已是最优成像候选体,但要清晰为它拍照,难度还是极其大。 ②SgrA*黑洞的质量大约相当于400万个太阳,所对应的视界面尺寸约为2400万公里,相当于17个太阳的大小。然而,地球与Sgr A*相距2万5千光年(约24亿亿公里)之遥。沈志强说:“这就意味着,它巨大的视界面在我们看来,大概只有针尖那么小,就像我们站在地球上去观看一枚放在月球表面的橙子。” M87中心黑洞的质量更为巨大,达到了60亿个太阳质量。 尽管M87中心黑洞与地球的距离要比Sgr A*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更远,但因质量庞大,所以它的事件视界对科学家们而言,可能跟Sgr A*大小差不多,甚至还要稍微大那么一点儿。 调试相机 要想看清楚两个黑洞事件视界的细节,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要达到足够高才行。要多高呢?路如森说:“比哈勃望远镜的分辨率高出1000倍以上。” 但也别以为,只要虚拟望远镜阵列的分辨率足够高,就一定能成功给黑洞拍照。实际情况并没那么简单!如同观看电视节目必须选对频道一样,对黑洞成像而言,能够在合适的波段进行观测至关重要。为了增加空间分辨率,以看清更为细小的区域,科学家们在此次进行观测的望远镜阵列里增加了位于智利和南极的望远镜。 正式拍摄 8个望远镜北至西班牙,南至南极,它们将向选定的目标撒出一条大网,捞回海量数据,为我们勾勒出黑洞的模样。 留给科学家们的观测窗口期非常短暂,每年只有大约10天时间。除了观测时间上的限制,拍摄对天气条件要求也极为苛刻。按照要求,计划选择的8个望远镜所在之处均是位于海拔较高,降雨量极少,全部晴天的概率非常高。此外,要成像成功还必须要求所有望远镜在时间上完全同步。 北京时间2017年4月4日,事件视界望远镜启动拍摄,将视线投向了宇宙。最后的观测结束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11日。 冲洗照片 给黑洞拍张照片不容易,“洗照片”更是耗时漫长。 在观测结束之后,各个站点收集的数据将被汇集到两个数据中心(分别位于美国麻省Haystack天文台和德国波恩的马普射电所)。在那里,超级计算机通过回放硬盘记录的数据,在补偿无线电波抵达不同望远镜的时间差后将所有数据集成并进行校准分析,从而产生一个关于黑洞高分辨率影像。 此后,经过长达两年的“冲洗”,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终于问世。 16. 第一张黑洞照片的拍摄过程,可以概括为: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17. 画线句子①中的“应该”能否删去?为什么? 18. 画线段落②分别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 根据文意,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是 A. 天文学家们主要是通过各种直接的证据预测黑洞的存在。 B. 位于人马座方向的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和位于射电星系M87的中心黑洞M87,是目前最优的成像候选体,要清晰为它拍照,难度不大。 C. 只要虚拟望远镜阵列的分辨率足够高,就一定能成功给黑洞拍照。 D. 北至西班牙,南至南极的8个望远镜,收集了海量数据,为“拍摄”黑洞照片提供了可能。 20. 请根据文意,为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答案】16. 认识黑洞 准备“相机” 选定目标 调试相机 正式拍摄 冲洗照片 17. 不能。 “应该”表示银河系中存在上万个黑洞是根据理论推算的结果,如果删去会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 列数字,准确说明Sgr A*黑洞的质量及与地球的距离。作比较,将Sgr A*黑洞对应的视界面尺寸与太阳的大小作比较,更加突出黑洞的规模巨大。打比方,将在地球上看Sgr A*黑洞的视界面比作站在地球上看放在月球表面的橘子,生动形象地说明Sgr A*黑洞与地球的距离遥远。 19. D 20. “黑洞照片是如何拍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诞生”等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结合“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是如何拍摄的?”“认识黑洞”“准备‘相机’”“在组建大型虚拟望远镜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在寻找着合适的拍摄目标”“要想看清楚两个黑洞事件视界的细节,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要达到足够高才行”“正式拍摄”“冲洗照片”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本题需要明确观点,不应该删去“应该”。应该:用于建议,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结合“根据理论推算”分析,“应该”表示根据理论推算的结果,如果删去会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作假设等。结合“Sgr A* 黑洞的质量大约相当于1万个太阳,所对应的视界面尺寸约为2万公里,相当于3个太阳的大小。然而,地球与Sgr A*相距2万5千光年(约4亿亿公里)之遥”等分析,运用列数字,准确说明Sgr A*黑洞的质量及与地球的距离。结合“Sgr A*黑洞的质量大约相当于1万个太阳”分析,运用作比较,突出黑洞的规模巨大。结合“巨大的视界面在我们看来,大概只有针尖那么小,就像我们站在地球上去观看一枚放在月球表面的橙子”分析,运用打比方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Sgr A*黑洞与地球的距离遥远。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主要是通过各种直接的证据”错误。原文为“既然无法‘看见’,那怎么就知道它存在呢?天文学家们主要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B项,“要清晰为它拍照,难度不大”错误。原文为“但要清晰为它拍照,难度还是极其大”。C项,“只要……就……”错误。原文为“只要虚拟望远镜阵列的分辨率足够高,就一定能成功给黑洞拍照。实际情况并没那么简单!如同观看电视节目必须选对频道一样,对黑洞成像而言,能够在合适的波段进行观测至关重要”。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结合“科学家们成功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幅‘照片’”“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是如何拍摄的”等,科学拟写标题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共24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2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22. 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2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答案】21. 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秋风乍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 22. 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23. 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洋槐花的美,写出了作者对洋槐花的喜爱之情。写出了洋槐花的动态美,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立足文本,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结合“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等分析可知,春:沉稳馥郁;夏天:巍巍然郁郁葱葱;秋天:金碧辉煌;冬天:挺拔与骄傲等。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及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立足对应语段内容分析。结合“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分析,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写出了作者对洋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需要明确修辞手法,结合内容分析,点明效果。结合“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分析,运用比喻修辞,把“洋槐花”比作“一串串葡萄”“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洋槐花的美,写出了作者对洋槐花的喜爱之情。结合“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分析,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洋槐花的动态美,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文章是由一个个的句子组成的,因此考生在理解某一个句子时,不能孤立地进行分析,而要把它放在文章的整体语言环境中,从其与前后语句的联系推断句子的意思,推敲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只有把握住全文,才不会理解错句子的意思。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要求理解的句子的有效阅读区间。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明确区域内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提供了什么信息。具体来说,要求考生把握句子的以下内容:1.抓关键词。把握重要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分析句子结构。3.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4.关注句子的位置。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5.揣摩句子的表达意图。尤其是对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考生要弄清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写作:60分。 24.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孤独的寂寞……请以“生活需要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和要求: (1)横线上可以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理智、挫折……),使题目完整。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 【答案】生活需要坚持 坚持似星点般的花火,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持似尖尖般的花苞,使春雨滋养静待花开;坚持似一杯清茶,使心平静自如。让坚持之笔,谱写灿烂人生华章。 坚持造就了英雄,英雄在坚持下诞生。 当事故发生时,一切都太快,快得让人没有时间去考虑如何营救。于是,他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了上去,用手中的工具钩住了正向山下滑去的客车,车中一共有二十多人! 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可以拉动二十多个人和一辆大的客车。他不是超人,也不是蝙蝠侠,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直到救援人员到达,在这之前,他一直死死抓住手中的工具,不曾想过放弃,因为他知道,在他手的另一端系着二十多条人命啊!其实,他打可以松手,几十二十多人全部丧生,也没有人会怪她,他面对的可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是,我想,在他冲上前去的时候就已经决定死也不放手,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就要坚持,尽管他有可能会被一起拉下去,但他肯定不会后悔,既然决定了就不能放弃。 但上天帮助了他们,那个工人和车上所有人都活了下来。可是,那个工人因为用力太大,时间太长,超越了极限,他永远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但他用这些换回了二十多条人命,他是幸福的,他不愧做一个人。 是啊,人…… 当那二十多人从危险中走出来的时候,去没有一个人想起他,想起他们的救命恩人,想起那个坚持到底,从未放弃过他们的工人。没有一个人来到这个重度残疾人面前说声:谢 谢。他被遗忘在了角落。 可他不后悔。 在多少年后,当他抱着小孙子的时候,他可以自豪地告诉小孙子,他的爷爷坚持到了最后。他无愧于心,因为在那漫长的等待里,他不曾松过一口气。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工人是坚持造就的英雄。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或感叹命运不公时,坚持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定要坚持下去,哪怕这坚持的道路是多么漫长,崎岖,我们要在心中点燃一盏灯,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不要放弃。彩虹不也是要在暴风雨后才能看到的吗?用坚持这种神奇的力量等待暴风雨的结束,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加命题式的命题作文,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作文材料和作文命题。审题的时候,需要考生对“材料”和“命题”双管齐下,分析“材料”和“命题”之间的关系,切忌抛开材料或片面理解材料去行文。“材料”和“命题”有如下几种关系,如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本题为半命题作文,需要根据材料和自己的积累,填上合适的词语,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标题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首先将题目补全,然后根据所补的内容来确定文章的主题。(一)审题。提供的题目“生活需要 ” ,属于句子式题目,本身就表达一个明确的判断,因此审题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应不成问题。写记叙文,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告诉读者生活需要真(或假)这一道理即可,写议论文,要求同学们通过议论说理论证生活需要真(或假)的道理即可,但本篇作文适合写议论文。(二)思路。通过不同方式提出中心论点后,如何展开论证成为写好文章的关键。可以按照“何谓真——因为真——践行真”构思。也可以采用总分式结构,在题目上作分解工作:生活——学习、工作、交往,科技、教育、文化;真——真心、真情、真意、真诚、真才;商品要货真价实、成长需要真才实学、和谐社会需要真情维护。(三)辩证说理。如以“生活需要假”为题,需要注意说理的辩证性,因为生活需要真是普遍的道理,而生活需要假则可能是从某一角度上看存在合理性。“生活需要_________”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这表明写作有很大的空间和灵活性。首先,在选材方面,以围绕着自己的经历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写成长的路上收获的快乐,也可以写失落的烦恼,但无论那种材料,都应当写出与众不同的感悟,这就使自己的立意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参考立意:生活需要精彩;生活需要勇气;生活需要正能量;生活需要失败;生活需要痛苦;生活需要智慧等。 行文结构:首先需要补全题目“生活需要正能量”,然后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引出话题“生活需要‘正能量’”。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先理解“正能量”的内涵,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负能量”现象分析,如“小悦悦”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人性冷漠与残忍;“瘦肉精”“毒馒头”“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让人们看到了道德的缺失等。引出生活中需要“正能量”,结合生活中事例分析,如像“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一样助人为乐,为社会无私奉献,善良正直,那么社会遍地将开满和谐之花。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缺期待,如让我们多拥有“正能量”;多一点乐观,少一点埋怨,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等。 【素材】生活就像一个大课堂,它向我们展现的是数不清的经历与感动,它带给我的是收获的喜悦和体悟的酸甜。 生活中的经历是耐人寻味的,只要你留心,只要你热爱,每一天都会是不同凡响的!走进生活,我的感触很多,很美。 生活就像一杯咖啡,苦涩中带有甜蜜。生活就像洋葱,你必须一层一层地剥它,有时候还得流泪。只要你有坚定的毅力,坚持不懈,胜利就有希望。 生活像一团雾,暂时走不出迷雾的你可能会很迷茫。生活像一盘棋,棋局中的每一步,都需要你认真思考,谨慎而行。生活像一栋你生活的大房子,它可能空虚无物,它也可能被你布置的丰富多彩。生活像一幅你要创作的黑白分明的画卷,它有光明有黑暗,有积极有消极,画的主基调是白还是黑,那就要看你的意境了。 生活像一条山路,虽然崎岖,但总是在往前行。生活像一束光芒万丈的火焰,它的光芒照亮了你我他。生活像一场戏,需要你投入全部精力去演好你自己的角色。生活像一只网,以你为中心向外延伸而去。至于网络沟通的好坏,这就要看你是否有一颗真诚的心了。 生活像一座座入云的险峰,只有毅力坚强的人才能不断地征服它们。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你身在其中有时却不知道它有多精彩。生活像一杯酒,需要你慢慢的酿造、品味。 【点睛】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有关文章体裁,或暗示作文中心、感情,或框定了选材范围,或明确了填词拟题的要求。半命题作文在调动学生生活储存方面,为同学们作文提供了方便、自由。所以作文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2.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3.要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