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级高二年段10月份月考 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4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悟已往之不谏 劝止、挽回 命途多舛 乖违、不顺 B. 彼且恶乎待哉 等待 形影相吊 安慰 C. 臣以险衅 祸患 穷且益坚 困厄,处境艰难 D. 遥襟甫畅    刚、顿时 茕茕孑立 孤单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待”,凭借。句意:他还仰赖什么呢?宾语前置句。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不矜名节 怜惜 B.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迫近 抢榆枋而止 触、碰 C. 所赖君子见机 预兆 今兹捧袂 衣袖 D. 何不委心任去留 顺从 宇文新州之懿范 美好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矜”,自夸。句意:不在乎个人的名节。故选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有四方之事 恰逢 当侍东宫 应当 B. 善万物之得时 羡慕 俨骖騑于上路 整齐的样子 C. 识盈虚之有数 定数 三径就荒 已经 D. 此小大之辩也 争论 责臣逋慢 逃脱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当”,担任;C项,“就”,接近;D项,“辩”,通“辨”,区别。故选B。‎ ‎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云无心以出岫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 觉今是而昨非     襟三江而带五湖 C. 识盈虚之有数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 未有知其修者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表修饰,连词;因为,介词。B项,都是表并列的连词。C项,用于主谓间,无实义,助词;到,动词。D项,它,代词;用在选择句中,表选择,是……还是……,连词。故选B。‎ ‎5.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 或棹孤舟       而后乃今将图南 B. 眄庭柯以怡颜     臣具以表闻 C. 悦亲戚之情话     目吴会于云间 D. 俊采星驰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都是使动用法;C项,“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目”是名词作动词。D项,都是名词作状语。故选C。‎ ‎6.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纤歌凝而白云遏  ④南冥者,天池也 ‎ ‎⑤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⑥奚以知其然也 ⑦而刘夙婴疾病 ⑧今臣亡国贱俘 ‎⑨急于星火 A. ①③⑦/②⑨/④/⑤⑥/⑧‎ B. ①③/②⑤⑨/④⑧/⑥/⑦‎ C. ①③/②⑤⑨/④⑧/⑥‎ D. ①③⑦/②⑨/④⑧/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①“为”,③“遏”,⑦“婴”,表示被动,是被动句;②“以春及”,⑨“于星火”,是状语后置句;④“也”,⑧是判断句;⑤“莫之夭阏”,⑥“奚以”,是宾语前置句。故选D。‎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答案】(1)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2)世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上的人们都非议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 ‎(3)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准许。‎ ‎(4)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聊”,姑且;“乘”,顺随、随着;“化”,造化,指自然;“以”,连词,来;“归尽”,到死;“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2)“举”,全、都;“誉”,称赞;“之”,代词,他;“加”,更;“劝”,奋勉;“非”,非议、责难;“沮”,止,这里解作丧气、泄劲。(3)“欲”,想;“顺”,顺从;“告诉”,申诉(古今异义词);“许”,被准许;“则告诉不许”(被动句)。(4)“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之”,到……去;“而”,连词,表承接;“南”,南行,往南去。‎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B.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D.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9.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 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 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 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 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答案】8. B 9. A 10. D ‎ ‎11. ①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 ‎②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敌做的事情。”‎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齐魏”是“横行”的地点,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青溪盗起”“赦江”是两件事情,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句意: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错误。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所以选A。‎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结合文本内容“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分析可知,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所以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晓”,通知、告诉;“之”,代词,他们;“以”,介词,让;“辱”,侮辱;“第”,只管;“以”,介词,把、按照。(2)“是”,这时;“谕”,告诉;“之”,代词,他;“以”,连词,因为;“进”,提拔。‎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 大钱法有弊端,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天,法令颁布。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 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巨。”命他任东平知府,还没有上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鞋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12.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 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 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 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13.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14. 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AC 13.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③鞋是情感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的爱的憧憬,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 ‎ ‎14. 形象: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 心态:①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②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对比”的说法不正确。D项,所举的例子不能证明“地方色彩”。E项,所举之例不能证明“有现代意识”。故选AC。‎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的好处,因此回答时既要扣紧“好处”作答,又不能忽视必须限制在“叙事写人”这两方面。思考时可从显示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展开故事情节、发掘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分析。由小说的标题“鞋”可知,这篇小说主要围绕鞋来叙事写人,即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从全文内容来看,鞋,贯穿全文始终,自然起着线索作用。从小说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及主题来看,“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利于人物的情感表达。所以答题时,应扣紧“好处”作答。‎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比如文本中对主人公守明在做鞋看到鞋样时心中的想法和近乎梦境般的描写,就可以从中归纳出主人公朴素善良、品性柔顺的美德,以及她对于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的态度,以及她对于爱情抱有的一种严肃甚至神圣的态度等。结合文本内容“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分析可知,从守明的梦境既可看出她对爱情的憧憬,也可看出她对未来人生的不安等。‎ 三、名句名篇默写(1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5)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遗憾天才刚刚放亮,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8)《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9)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陈情表》李密自贬身份,说自己地位低贱,对皇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能有所希冀。‎ ‎【答案】 (1). 眄庭柯以怡颜; (2). 舟遥遥以轻飏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翱翔蓬蒿之间 (5). 辩乎荣辱之境 (6).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 问征夫以前路 (8). 恨晨光之熹微 (9). 景翳翳以将入 (10). 抚孤松而盘桓 (11). 落霞与孤鹜齐飞 (12). 秋水共长天一色 (13). 过蒙拔擢 (14). 宠命优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眄”“飏”“潦”“辩”“翳”“鹜”“擢”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6.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棨戟(qǐ) 命途多舛(chuǎn) 模样( mó) 仓廒( áo )‎ B. 夭阏(è) 蟪蛄( gū) 舂粮(chōng) 坳堂( āo )‎ C. 蓬蒿(gāo) 抟扶摇(tuán) 门衰祚(zuò)薄 斥鴳(yàn)‎ D. 赍发(jī) 险衅(xìn ) 迤逦(yǐ) 襜帷(chān)‎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模样(mó)——mú;B项,坳堂(āo)——ào;C项,蓬蒿(gāo)——(hāo)。故选D。‎ ‎17.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熹微 窈窕 帝阍 请樱 B. 庭柯 涸辙 泠然 逋慢 C. 盘恒 优渥 決起 拔擢 D. 拔擢 莽沧 睢园 壶觞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请樱——请缨;C项,盘恒——盘桓;決起——决起;D项,莽沧——莽苍。故选B。‎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打着私营企业家旗号的人,也是鱼龙混杂,其中有真正想干一番事业的,但也不乏骗子。‎ ‎②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富裕了老百姓,真是大快人心。‎ ‎③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初到北大荒,筚路蓝缕,钻井探油,不愧为大庆油田的开拓者。‎ ‎④就为了一只鸡蛋,李大婶吵得嘴角冒白沫,卖鸡蛋的小贩更是当仁不让,声音越来越高。‎ ‎⑤真是好事多磨, 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⑥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 A. 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使用正确。‎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结合“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富裕了老百姓”,这里不合语境,感情色彩不当。‎ 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使用正确。‎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该做的事情就积极去做,主动去做,不谦让。结合语句内容可知,李大婶吵得嘴角冒白沫,卖鸡蛋的小贩也不甘示弱,这里不合语境。‎ 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这里句意应该为“安心”,不合语境。‎ 抱残守缺: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使用正确。‎ 故选D。‎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此处成语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典籍十分丰富,成语使用正确。②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观众们欣赏小香玉的表演,句中并没有观众们用新眼光欣赏他的意思,成语使用不正确。③一言九鼎: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藏族姑娘卓玛的诚信精神,成语使用不正确。④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此处成语用来形容公安人员按照调查所得线索捉拿在逃人员,成语使用正确。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此处成语用来形容书法作品流畅飘逸,成语使用正确。⑥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成语望文生义,被误用来形容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成语使用不正确。‎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涣然冰释”,“冰释”意思是“像冰遇热消融”,并非是真的“冰”消融,句中恰恰就理解成“冰块”融化,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一言九鼎”,这是说语言的决定性作用,而句中是形容“精神品格”,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视频 ‎20.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席地而坐。堂上的座位以室的户牖之间朝南的方向为尊,称“南面”;室内的座位则以朝东的方向为尊。‎ B. 期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和小功服的亲族。‎ C.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朝和晋朝的荐举方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D. 敛,人死后有“敛”的仪式,分为小敛和大敛。小敛是把尸体装进棺材,大敛则是给尸体裹上衣衾。‎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小敛是把尸体装进棺材,大敛则是给尸体裹上衣衾”错误。小敛是给尸体裹上衣衾,大敛则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故选D。‎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李华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便送给朋友小张一本,并对小张说:“奉上拙作,请您雅正!”‎ B. 活动策划案初步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目的就是要把这次活动办好。‎ C. 临行前,朋友小雷奉告我归家路途遥远,一定要注意安全,到家给他报个平安。‎ D. 王明打电话给刘校长:“我因临时有急事,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还望见谅。”‎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B项,“垂询”敬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此处用在学生询问老师,不得体,可改为“咨询”。C项,“奉告”,敬辞,用在自己对别人的说话上,可改为“劝告”。D项,“光临”敬称别人的来访,不能用于自己,可以改为“参加”。故选A。‎ ‎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B. “以自身的品性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定义,汉献帝也可以忝列其中。”‎ C. 参加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古力赛前表示:“明天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D. 某律师向法庭呈送上诉状,内写:“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B项,“忝列”是一个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此处不得体,可改为“名列”。C项,“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可改为“手下留情”。D项,“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可改为“欺骗”。故选A。‎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对于历史的价值问题,早就引起鲍鹏山的重视,他认为,历史给我们提供生活的参照系,提供一种判断的标准和方法,这才是它的价值。‎ B. 是消极等待机会来临还是主动去寻找机遇,往往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这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 C. 青少年沉迷电子游戏、缺乏运动的“懒宅”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怎样锻造出未来世界接班人的强健体魄,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D. 中国要想成为国际标准的引领者,除了广泛参与经济合作和国际标准化之外,还要有先进的理念和强大的技术支撑,而这,就注定离不开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对于”;B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应在“成功”前面加“能否”。D项,成分残缺,在国际标准化之后加“活动”。故选C。‎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年有365个日子。有的人过了365天;有的人只过1天,重复365次。‎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逝者如斯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而每个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属于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么他所拥有的时间也即将宣告结束.‎ 大千世界中,最伟大、最公正、最无私的是时间生活中最平凡又最珍贵的还是时间.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亦是如此,一步一步,一节一节,永不停留,如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稍纵即逝.‎ 因此,我们应珍惜属与自己的时间.古人说的“三更灯火五更天,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正是告戒我们:生命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是光阴虚掷,而要趁着青春的大好时光多学点知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争取赶一反大事业.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 珍惜时间就是爱护生命.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他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去探索去研究,才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大文豪鲁迅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罢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却不好好的珍惜时间,他们有的抱怨时间太慢,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有的感慨时间的稍纵即逝,却不付诸行动去把握时间.要知道,时间是公正的,他回报勤劳者以硕果,回抱懒惰者只有“香如故”的坦然,抱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豪情.陶渊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泰戈尔说:“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的轮回是自然的规律,生命的凋谢也意味着生命的重塑.‎ 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是在短暂和局限之中不断追求的完美,是正视上名的挫折和轮回.‎ 让我们坦然地走过生命的平原和高山,走过春夏秋冬,真正地领悟生命的意义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材料讲了两种人365天的不同做法,“有的人过了365天”,每人每年过365天,本身没什么可说的,但跟后文“只过一天,重复了365次”对比,潜在的意思就是每天都不“重复”的日子。那么我们可以把材料的意思理解为:要不要过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材料在表述上,可能有支持前者而反对后者的倾向,但我们未必非得按照材料的意思。立意角度一:支持过不重复的日子,反对把一天重复365次。何谓不重复地“过了365‎ 天”,那就是每天不一样。不重复,意味着每天追求与昨天完全不同的生活,意味着要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体验人生的多姿多彩,而非简单地以“过日子”的心态来打发余下的生命时光。不重复,也可以说是追求每天都有所成长、有所进步,每天都有所收获。换言之,生命应当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而非无意义的机械循环,我们当以每日的成长与蜕变,实现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立意角度二:支持“重复”,反对“不重复”。材料虽然隐含了褒贬,我们也未必不能反过来去支持“重复”,关键是我们怎么解读了。看到这则材料的第一瞬间,徐某人想起了一道题,2011年高考北京卷的那个铁路巡视员老计,人每天做的事情都是行走几十公里,防止落石、滑坡、倒树等危及行车安全等等,他每天重复地做着这一样的事情,你能说他的生命和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吗?立意角度三:追求“不重复”,但“不重复”并非一味地追求新鲜刺激。立意角度四:支持“重复”,赞扬克服人性对新鲜刺激本能的追求,用“重复”来坚守生命价值的做法,但前提是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或者“重复”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械循环。第三、四个两个立意角度,是基于一个观点的辩证思考,是在一二两个立意角度的基础上补充而已。立意角度五:只有甘于“重复”,才能真正“不重复”。这是将材料的对立主张变成一种因果关系,以“重复”为因,以“不重复”为果。人人希望365天每天过得不一样,我们希望自己有所进步、有所成长,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更丰富的人生经历,然而现实并不能让我们轻易如愿,而我们也只有甘于在平凡的重复当中不断地积累,或者用重复的量变等待质变,或通过重复的劳作让自己得以生存,以此获得解放身心追求丰富生活的资本。立意角度六:只有常怀“不重复”之心,才能避免沦入日复一日机械“重复”。这是以“不重复”为因,解决“重复”问题为果。生活中的一些人,常常会不经意沦入庸常,甚至会麻木其中,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忘记了一年的365天可以活得每天不一样。若要从这种陷入庸常而不能自拔的状态中离开,当时时谨记生命本可丰富多彩的夙愿。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