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部分(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部分(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8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部分 专题一 图标类试题 ‎01.(2018河北7)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定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①Cu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②足量的Zn与20%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③、④Mg比Zn活泼,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故选C。‎ ‎02.(2018呼和浩特)9.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136‎ C.‎ 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析:A.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水的质量由零慢慢增大,当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水的质量继续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变小,故正确;‎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缓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产生的氢气一样多,但是最终金属镁生成的多,故正确;‎ 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质溶质少,但是溶液仍为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D.在密闭的容器内,红磷燃烧放热,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所以反应的结束,温度降低,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原来的压强,故错误。‎ 故选:D。‎ ‎1.(2018 济宁 8)分别向‎50g FeSO4和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Mg粉恰好完全反应。随Mg粉消耗,Mg粉与溶液中FeSO4、CuSO4的质量变化见图。请读取图象信息并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面说法不合理的是( D )‎ 136‎ A.反应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eSO4<CuSO4‎ B.反应后,两溶液底部分别析出的金属是Fe和Cu C.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Fe<Cu D.反应后,若FeSO4和Cu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B ‎【解析】反应前,硫酸铜质量是‎8g,硫酸亚铁质量是‎7.6g,溶液质量相等,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eSO4<CuSO4,该选项A说法正确;镁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反应后两溶液底部分别析出的金属是Fe和Cu,该选项B说法正确;镁和硫酸亚铁、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Mg+FeSO4═MgSO4+Fe ‎24 56‎ Mg+CuSO4═MgSO4+Cu ‎24 64‎ 由质量关系可知,镁质量相等时生成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结合图中数据可知,消耗镁的质量都是‎1.2g,因此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Fe<Cu,该选项C说法正确;‎ 反应后,生成铜质量大于生成铁的质量,因此硫酸亚铁和镁反应后形成的溶液质量大于硫酸铜和镁反应形成的溶液质量,若FeSO4和Cu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小于B,该选项D说法不正确。‎ ‎8.(2018贵阳)6.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36‎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 解析: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 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 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所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钠 A、A→B段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故A错误;‎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小,故B错误;‎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故C正确;‎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C。‎ ‎9.(2018 泰安 20)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136‎ ‎【解析】A、a点时,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B、bc段(不含b点)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该选项说法正确;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因此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D、d点时,氢氧化钠恰好和盐酸、氯化镁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溶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1.(2018 邵阳 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D )‎ A.①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②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C.③表示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加水时碱性不断变弱,但其始终显碱性,pH始终大于7,故此图示错误;B.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此图示错误;C.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此图示错误;D.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对,故此图示正确。‎ ‎13.(2018 江西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 ‎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 B.通电分解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D.将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则图中物质R是 二氧化碳 。‎ ‎【解析】‎ 136‎ A、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只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气体的质量,加入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所需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快,故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碱性逐渐变弱,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将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钾溶液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由图象可知,一开始,纵坐标的数值逐渐增大,说明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故图中物质R是二氧化碳。‎ ‎14.(2018 青岛 2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C )‎ A. 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 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36‎ D. 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解析】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时,反应生成氢气,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硫酸时pH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15.(2018 潍坊 19)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璧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解析】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这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酸性减弱,该选项说法正确;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反应物的量较多,这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量减少,反应速率应该是减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D、试管外璧发烫,说明反应放热,因此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16.(2018 武汉 8‎ 136‎ ‎)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Ⅱ.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 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解析】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是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钡,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是过量的氯化氢和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镁,该选项说法正确;B、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这是因为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中,当加入9.5g硫酸镁溶液时,溶液增加的质量为:18.5g﹣14g=4.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能够溶于胃酸中的盐酸,因此不能解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8.(2018威海 9)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D )‎ 136‎ 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 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解析】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钾反应,后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气体,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时,pH不断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时,锌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较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19.(2018 新疆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136‎ A.‎ 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 B.‎ 向盛有少量H2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水 C.‎ 加热一定质量KClO3和MnO2的混合物 D.‎ 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解析】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最后剩余的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B、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至完全反应,氧气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气体的质量从零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D、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待氢氧化钠消耗完,碳酸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气体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136‎ ‎21.(2018 广东 13)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D )‎ ‎ ‎ ‎ A B ‎ C D ‎【解析】A、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若是水全部参加反应,则溶液的质量最终为0,正确;B、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开始生成氢氧化钙,则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增大,当水完全反应,溶质质量变为0,正确;C、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水全部参加反应,则水的质量为0,正确;D、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最终的温度不会低于原来的温度,错误。‎ ‎24.(2018 泰安 23)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如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换成另一种物质),已知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是 生石灰 ;‎ ‎(2)H、G均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3)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NaOH、NaOH和Ca(OH)2 (写出所有可能情况,填化学式);‎ ‎(4)A﹣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 7 种。‎ 136‎ ‎【解析】A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A是氧化钙,转化生成的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C是碳酸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E能转化生成D,最终转化生成碳酸钙,且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E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钠;H是单质,能与M反应,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故M是盐酸,H是铁,G是氧化铁,生成的F是氯化铁,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A是氧化钙,俗名是生石灰;(2)G是氧化铁,M是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3)D是碳酸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碳酸钠,则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NaOH和Ca(OH)2;(4)A﹣H八种物质中能与M溶液反应的物质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铁、氧化铁、碳酸钠、氢氧化钠共七种。‎ ‎25.(2018临沂 25)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解析】(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单位时间内气压大,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曲线①‎ 136‎ 表示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a所需的时间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答,反应速率更快。最终曲线①、②的气压相等,说明最终产生的CO2质量相等。‎ ‎26.(2018陕西7)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 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 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 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错误;B、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即n点之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故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错误;C、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铜;m点时,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铜和盐酸,故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都是氯化铜,成分相同,正确;D、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该曲线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错误。故选C。‎ 专题二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01.(2018福建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136‎ ‎【解析】A、检验某固体为碳酸盐,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可能是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错误;B、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错误;C、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错误;D、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正确。故选D。‎ ‎02.(2018海南8)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蚕丝 C.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 D. 用观察的方法区别导线中的金属是铝还是铜 ‎【答案】B ‎【解析】A、肥皂水在硬水中发泡的效果不明显,在软水中发泡效果明显,故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故A方法正确;B、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不可用灼烧闻味的方法可区别羊毛和蚕丝,故B方法不正确;C、因为白酒有特殊的香味,而白开水没有气味,故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别白酒和白开水,故C方法正确;D、因为铝是银白色,铜是红色,故可用观察的方法区别导线中的金属是铝还是铜,故D方法正确。故选B。‎ ‎03.(2018菏泽9)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A)‎ A.物质的鉴别 B.物质的制备 ‎①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②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 ‎①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料 ‎②选择合理催化剂,将水变成油 C.物质的应用 D.物质的提纯 ‎①用甲醛浸泡海鲜,延长保存时间 ‎②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 ‎①用铁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 ‎②用水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A、A B、B C、C D、D 136‎ ‎2.(2018 新疆 9)采用下列实验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C )‎ A.白酒和矿泉水﹣﹣闻气味 B.黄铜和铜﹣﹣相互刻画 C.纯碱和小苏打﹣﹣加稀盐酸 D.硝酸铵和尿素﹣﹣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解析】白酒具有酒的芳香气味,矿泉水没有气味,可以鉴别;相互刻画,硬度较大的是黄铜,较小的是铜,可以鉴别;纯碱和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硝酸铵与熟石灰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能,可以鉴别。‎ ‎4.(2018 邵阳 21)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D )‎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稀硫酸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Na2SO4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5.(2018 广东 10)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B )‎ 136‎ A.羊绒与棉花(灼烧)‎ B.醋酸与盐酸(滴入酚酞)‎ C.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D.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解析】羊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绒;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花,故A正确;醋酸和盐酸均为酸,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C正确;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没有变化的则是氯化钾,故B正确。‎ ‎7.(2018 江西 14)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B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硫酸铁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B 鉴别硝酸铵溶液和硝酸镁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 D 鉴别氧化钙和碳酸钙两种固体粉末 ‎ 加水,触摸试管外壁,看是否有发热现象 ‎ ‎【解析】A、硫酸铁能与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铁,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错误。B、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案正确。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方案错误。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触摸试管外壁,看是否有发热现象的进行鉴别。‎ ‎10.(2018成都 1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B )‎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黄铜与铜 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B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 取样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高锰酸钾 C 氯化钠与硝酸铵 取样溶解,试管外壁有水雾的是氯化钠 D 稀盐酸与稀硫酸 取样测pH,pH大的是稀盐酸 136‎ A.A B.B C.C D.D ‎【解析】黄铜的硬度比铜大,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铜片,故选项A说法错误。取样加热,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氧气,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高锰酸钾,故选项B说法正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取样溶解,试管外壁有水雾的是硝酸铵,故选项C说法错误。稀盐酸与稀硫酸均显酸性,无法确定它们酸性的强弱,故选项D说法错误。‎ ‎11.(2018济宁 10)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 C )‎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MgCl2、Ba(NO3)2‎ ‎【解析】A、FeCl3溶液是黄色的,首先鉴别出黄色的FeCl3溶液;H2SO4、Na2SO4均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B、AgNO3溶液与BaCl2、HCl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N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Cl2;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NO3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NaOH与MgCl2、H2SO4与Ba(NO3)2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12.(2018 临沂 11)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D )‎ 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 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 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观察颜色 ‎【解析】点燃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A错误。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B错误。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C错误。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D正确。‎ ‎14.(2018 德阳 5)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种的方法,错误的是( D ) ‎ 136‎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O2‎ 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B 棉线与羊毛线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C AgCl与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解析】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A错误。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可以鉴别,故选项B错误。氯化钠易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加水,观察是否溶解,可以鉴别,故选项C错误。NaOH与Na2CO3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D正确。‎ ‎16.(2018 济宁 16)(1)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认真在阅资料并做出以下准备。‎ 资料准备:‎ I.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Ⅱ.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原理2NH3+3CuO3Cu+N2+3H2O。‎ 实验准备:‎ 请回答:‎ ‎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 A、C、D、B、E ;(填序号)‎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 ‎③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 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 ,装置E的作用 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 ;‎ ‎④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 136‎ ‎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显蓝色 。‎ ‎(2)小凡同学利用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试剂,从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镁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溶液中鉴别出硫酸镁溶液,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齐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然后满加 氯化钡溶液 ,振荡,观察现象,‎ ‎ 两支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 ‎ 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镁 ‎ ‎(2) 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生成白色沉淀的两种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振荡,观察现象 ‎ ‎ 一支出现白色白色沉淀,一支没有明显现象 ‎ ‎ 有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没有明显现象是硫酸钠 ‎ ‎【解析】(1)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碱石灰具有吸水性,氨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水和氮气,需要尾气处理,所以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A、C、D、B、E;②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③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为: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④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显蓝色。(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两支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镁 ‎(2)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生成白色沉淀的两种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振荡,观察现象 一支出现白色白色沉淀,一支没有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没有明显现象是硫酸钠 ‎17.(2018 威海 13)某纯碱厂生产的某批次碳酸钠产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 定性检验 ‎(1))要确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氯化钠,你的方法是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 136‎ 定量测定 ‎(2)若利用沉淀法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确定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BaCl2=BaCO3↓+2NaCl 。‎ ‎(3)假设你取样的质量为m1,根据你确定的反应原理,你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沉淀(填化学式) BaCO3(或CaCO3) 的质量(假设你测得的沉淀的质量为m2)。‎ ‎(4)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获得数据m1、m2,把方案填在下表中。‎ 适用的仪器名称 实验步骤 ‎(5)数据处理:‎ 请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或) 。‎ 分析讨论 ‎(6)要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可通过化学方法将不易测定的物质转化为易测量的物质。除沉淀法外,还可依据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2HCl=2NaCl+H2O+CO2↑ 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1)要检验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就需要先排除碳酸钠的干燥,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故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2)若利用沉淀法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以向待测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或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3)根据生成碳酸钡沉淀或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故填:BaCO3(或CaCO3)。(4)需要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并将其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实验结束后将沉淀过滤出来,洗涤干燥称量。(5)若是利用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来测定的话,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BaCl2=BaCO3↓+2NaCl ‎ 106 197‎ ‎ x m2‎ 136‎ x=‎ 则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若是利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来测定的话,设碳酸钠的质量为yx,则:‎ Na2CO3+CaCl2=CaCO3↓+2NaCl ‎ 106 100‎ ‎ y m2‎ y=‎ 则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6)利用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干燥后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并进一步计算出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专题三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1.(2018黔西南)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FeCl2溶液(CuCl2)‎ 铁粉 过滤 B Na2CO3 (NaCl)‎ 盐酸 蒸发、结晶 C AlCl3溶液(MgSO4)‎ Ba(OH)2溶液  ‎ 过滤、蒸发 D CO2 (CO)‎ O2‎ 点燃 136‎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Na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等,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Ba(OH)2溶液 与Mg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后,过量的Ba(OH)2溶液继续与Al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能除去杂质,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一氧化碳是少量的,和二氧化碳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的,不能被点燃,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018 德州 1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C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B 提纯粗盐(含少量泥沙)‎ 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 验证Mg、Fe、Cu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分别插入氯化镁和氯化铜溶液中 A.A B.B C.C D.D ‎【解析】加入肥皂水,根据泡沫出现的多少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A实验操作正确;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的固体杂质,按照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实验操作正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通过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操作不正确;将金属分别插入氯化镁溶液中,可判断铁、铜的活动性在镁的后面,将金属分别插入氯化铜溶液中,可判断铁的活动性在铜的前面。从而可以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实验操作正确。‎ ‎3.(2018济宁 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D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2混有HCl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CuO混有碳粉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136‎ C NaCl溶液混有CaCl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 Cu(NO3)2溶液混有CuCl2‎ ‎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uO能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aCl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适量AgNO3溶液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4.(2018 南充 9)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 D )‎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鉴别 NH4Cl和KCl两种白色固体肥料 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C 除去N2中的O2‎ 缓缓通过灼热铜丝网 D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入足量NaOH溶液 A.A B.B C.C D.D ‎【解析】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A方案正确;加入熟石灰研磨后,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B方案正确;缓缓通过灼热铜丝网时,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除去氧气,C方案正确;通入足量NaOH溶液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D方案不正确。‎ ‎5.(2018呼和浩特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CO中的CO2,并回收CO 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 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136‎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解析:A、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CuSO4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NaCl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但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6.(2018深圳)10.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N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铜网 B Fe粉(炭粉)‎ 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C CaO(CaCO3)‎ 高温煅烧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答案:B 解析:B中使用的试剂稀H2SO4与需要的纯净物质Fe粉反应,不能达到除去杂质炭粉的目的,故B错。‎ ‎7.(2018 长沙 15)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B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O2‎ CO2‎ 点燃 B Cu(OH)2固体 NaOH固体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 136‎ D 银粉 锌粉 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 A.A B.B C.C D.D ‎【解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A所采取的方法错误。NaOH固体易溶于水,Cu(OH)2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B所采取的方法正确。Na2CO3和NaOH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C所采取的方法错误。锌粉能与过量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铁,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D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8.(2018 天津 13)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A 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B ‎ 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 观察颜色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Ba(NO3)2‎ ‎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D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点燃 A.A B.B C.C D.D ‎【解析】A、检验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钠反应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B、纯棉线和羊毛线的颜色可能相同,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C、Ba(NO3)2能与适量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9.(2018 广州20)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 ( C )‎ ‎ A.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 B.CO(CO2):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C.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D.MgSO4(Na2SO4):溶解,过滤 ‎【解析】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主要物质变少了,不符合“不减”要求,‎ 136‎ ‎ 且生成氯化钠,不符合“不增”的要求,故 A 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二者会反应,即 CO 会被除去,不符合“不减” 的要求,故B 错误;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不会发生反应,而 C 会变成CO2 气体被除去,故C 正确;硫酸镁与硫酸钠都是可溶的,二者都会溶解,过滤无法除去,故D 错误。‎ ‎10.(2018烟台)1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SO42﹣,得到精盐水 依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检验久置空气中的NaOH 固体是否变质 取适量样品加水充分溶解,滴加CaCl2溶液 C 分离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MnO2中少量的KCl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解析:A、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取适量样品加水充分溶解,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滴加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检验久置空气中的NaOH 固体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但不能分离出铁粉,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C。‎ ‎10.(2018贵阳)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正确的是(  )‎ 136‎ A.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检验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含有碳元素﹣﹣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C.区别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适量明矾 D.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解析:A、不能用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因为铁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错误。‎ B、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能检验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含有氢元素,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错误。‎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错误。‎ D、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根据燃烧现象的不同,可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故选项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正确。‎ 故选:D。‎ ‎13.(2018 聊城 14)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B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B 从混有少量NaCl的KNO3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 先加水溶解,再蒸发结晶 C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 A.A B.B C.C D.D ‎【解析】粗盐中的氯化钠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故A正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从混有少量NaCl的KNO3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先加热水溶解制成饱和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即可,故B错误;氯化钡与氯化镁不反应,能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所以可用适量的BaCl2溶液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过滤即可,故C正确;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会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会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所以可用加水,观察的方法加以鉴别,故D 136‎ 正确。‎ ‎14.(2018青岛 19)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D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解析】A、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先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硫酸钾能与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锌粉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17.(2018 广东 12)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B )‎ 物质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 CaCl2溶液 ‎ HCl 滴入碳酸钠溶液 B CO2‎ ‎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 NaOH Na2CO3‎ ‎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 CuO Cu 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A.A B.B C.C D.D ‎【解析】A、CaCl2溶液和HCl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CO2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Na2CO3‎ 136‎ 和NaOH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19.(2018陕西6)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 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 C 制备氢氧化亚铁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 D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不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除去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正确;B、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可得到碳酸钙,但氯化钙还溶解在水中,还应进行蒸发结晶,错误;C、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钾,无法得到氢氧化亚铁,错误;D、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应注意控制变量,还应将铁钉全部浸没于盛有水的试管中和将铁钉放在盛有空气的试管中进行观察,错误。故选A。‎ ‎20.(2018海南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MnO2(KCl)‎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B BaCl2 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CO2(CO)‎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136‎ D Cu(Cu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l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能把杂质除去,但引入了氢氧化钡,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 ‎21.(2018吉林10)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答案】B ‎【解析】实验室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稀盐酸与铁粉反应产生气泡,不与木炭粉反应,和氧化铜粉末反应,黑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故选B。‎ ‎22.(2018哈尔滨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木炭粉 氧化铜 加足量稀盐酸 B 氯化钠 泥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钾 碳酸钾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D 硫酸亚铁 硫酸铜 加足量的铁粉,过滤,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136‎ ‎【答案】C ‎【解析】除去杂质的原则是,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且不生成新的杂质。A、木炭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可加足量稀盐酸,过滤,将滤出物洗涤、干燥,错误;B、氯化钠中混有泥沙,可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错误;C、氯化钾中混有碳酸钾,加适量稀盐酸,K2CO3 + 2HCl == 2KCl + H2O + CO2↑,然后蒸发结晶,正确;D、金属单质与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要在溶液中进行,固体之间不能反应,错误。故选C。‎ ‎23.(2018哈尔滨1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磷矿粉和碳铵 酒精和水 呼出气体和空气 黄金和黄铜 方法一 加水,搅拌,观察 测pH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氯化铝溶液 方法二 闻气味 观察颜色 滴入酚酞溶液 加入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磷矿粉难溶于水,碳铵易溶于水;磷矿粉无气味,碳铵有刺激性气味,符合题意;B、酒精和水的pH=7,都是无色液体,不符合题意;C、呼出的气体和空气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现象;都不能使酚酞变色,不符合题意;D、黄铜是锌和铜的合念,黄金和黄钢都不与氮化铝溶液反应,无现象;黄铜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黄金与稀盐酸不反应,无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2018苏州)2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B.用硫酸铜溶液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C.用稀硫酸除去铜屑中的少量铁屑 D.用碳酸钾溶液去区别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 ‎[答案] C ‎[解析]考察物质鉴别与分离。A选项中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B选项应该是用氢氧化铜去检验葡萄糖的存在,D选项中在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都会看到有白色的碳酸钙沉淀产生。‎ ‎25.(2018河南)10.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136‎ A.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氯化钾 C.灼烧后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 D.用酚酞溶液区分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羊毛线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线灼烧产生特殊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D、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 ‎26.(2018云南)19.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区分NaCl溶液、FeCl3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 B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区分甲烷、一氧化碳、氢气 分别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D 鉴别硝酸铵与氯化铵 分别取样,加固体氢氧化钙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解析:A、NaCl溶液、FeCl3溶液分别是无色、黄色溶液,用观察溶液的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可行、能达到实验目的。‎ 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可行、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水,用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可行、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硝酸铵与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氢氧化钙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不可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专题四 物质的推断 ‎01常规框图型推断 ‎1.(2018呼和浩特)‎ 136‎ ‎5.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A、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错误,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018 潍坊 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及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D )‎ 物质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C CO CO2‎ CaCO3‎ B Na2CO3‎ NaOH NaCl CuCl2‎ C Ca( OH)2‎ CaCO3‎ CO2‎ H2CO3‎ D H2SO4‎ H2‎ Fe Fe3O4‎ A.A B..B C.C D.D ‎【解析】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乙是一氧化碳,丁是碳酸钙,二者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错误;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丙是氯化钠,则不能生成氯化铜,B错误;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若乙是碳酸钙,丁是碳酸,二者不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错误;根据提供的物质和图示可以看出,各物质能实现相互转化,D正确。‎ 136‎ ‎3.(2018 武汉 7)氧化物、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D )‎ A.若甲是碳酸钙,则可以用水鉴别乙和丙 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可以是氧化铜 C.若丙是碳酸钠,则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 D.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可以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 ‎【解析】A、若甲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因此丁是盐酸,乙是氧化钙,丙是氢氧化钙,M是氯化钙,则可以用水鉴别乙和丙,因为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乙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水,因此丁是酸,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此丙是碳酸钙,M是水,则甲可以是氧化铜,故选项错误;C、若丙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酸反应也生成水,因此丁是酸,M是水,那么甲可以是氧化铁,则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故选项错误;D、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可以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错误,因为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4.(2018河南) 13.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CO2 B.H2O2、H2O、O2‎ C.KOH、K2CO3、KNO3 D.Fe2O3、FeCl3、Fe(OH)3‎ 解析:A、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按照甲、乙、丙的顺序进行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能按照甲、乙、丙的顺序进行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由KNO3转化为K2CO3‎ 136‎ ‎,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碳酸钾和硝酸盐,而碳酸钾和硝酸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能实现能按照甲、乙、丙的顺序进行一步转化,故选项正确。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能按照甲、乙、丙的顺序进行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 ‎5.(2018德阳 10)A﹣F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E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转化关系加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1)A的化学式是 H2O2 ‎ ‎(2)若B+E+F→C,则C是 Ca(HCO3)2 (填名称或化学式)‎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Ca(HCO3)2CaCO3↓+H2O+CO2↑。 ‎ ‎【解析】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A能生成B,D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故A是过氧化氢,B是水,D是氧气,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F是碳酸钙,能生成气体E,故E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碳酸钙能生成C,C是碳酸氢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反应④是氧气和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③是碳酸氢钙加热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6.(2018河南)19.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属于碱;E属于盐。则C的化学式为 CuSO4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解析:A~‎ 136‎ 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A是铁,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所以B是盐酸,C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其水溶液呈蓝色,常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C是硫酸铜,D属于碱,硫酸铜会与D发生反应,所以D可以是氢氧化钠,E属于盐,E和氢氧化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碳酸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的化学式为CuSO4,A与B的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E转化为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CuSO4,Fe+2HCl=FeCl2+H2↑,Na2CO3+Ca(OH)2=CaCO3↓+2NaOH。‎ ‎7.(2018 长沙 21)A、B、C、D、E、F六种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其中D、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他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化学式: CO ;‎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 ‎【解析】(1)A、B、C、D、E、F六种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其中D、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因此D、F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种;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A是过氧化氢,B是水,C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F是一氧化。(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 ‎11.(2018 江西 20)如图,物质王国中的A~F及X种物质玩“独木桥”游戏,其中A~F分别是盐酸,氢气,氧化铜,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六中物质中的一种 ‎(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 136‎ 已知E的俗名叫熟石灰 ‎①E的化学式是 Ca(OH)2 ;‎ ‎②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 ‎③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Cl+Na2CO3=2NaCl+CO2↑+H2O 。‎ ‎【解析】(1)搭桥:规则是A~F搭桥后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E的俗名叫熟石灰,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盐酸反应,氢气只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A、F是氢气,F是氢气时,不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A是氢气,B是氧化铜,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所以C是盐酸,D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①E的化学式是Ca(OH)2;②A与B的反应是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③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过桥:若A~F分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为X,则X可成功过桥,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X是水。‎ ‎14.(2018 宁波 8)如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 Fe (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 ③ (填序号)。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解析】(1)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中,氢氧化钙能与其中的三种物质反应,因此E是氢氧化钙;氯化镁只与氢氧化钙反应,因此D是氯化镁;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因此B是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A是铁。(2)C是硫酸铜,E是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钙,属于复分解反应。(3)B是盐酸,D是氯化镁,镁,氧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 ‎15(2018云南)25.A、B、C、D四种化合物,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 136‎ 分物质已略去),已知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一种用途是 干燥剂 ‎ ‎(2)C的化学式为 Ca(OH)2 ‎ ‎(3)B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2HCl=CaCl2+H2O 。‎ 解析:(1)A、B、C、D四种化合物,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B会与盐酸、水反应,所以B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D是氯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氧化钙,可以作干燥剂;‎ ‎(2)C的化学式为:Ca(OH)2;‎ ‎(3)B转化为D的反应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 故答案为:(1)干燥剂;‎ ‎(2)Ca(OH)2;‎ ‎(3)CaO+2HCl=CaCl2+H2O。‎ ‎17.(2018南京20)图中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S、Cl、K、Fe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B、C、E、F、M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中两种元素质量之化为7:3.固态E叫做“干冰”;A、D、H均由三种元素组成,H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l)写出化学式:G NaHCO3 ,B Fe2O3 。‎ ‎(2)写小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 。‎ ‎(3)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CO3+H2SO4═K2SO4+H2O+CO2↑ 。‎ 136‎ ‎【解析】B中两种元素质量之化为7:3,故B是氧化铁,固态E叫做“干冰”,故E是二氧化碳;H由三种元素组成,H在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故H是氯酸钾;G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G是碳酸氢钠;氧化铁能与由三种元素组成的A反应,故A是硫酸,能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F反应,F还能生成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反应,故F是盐酸,氯酸钾能生成C,生成的I能生成二氧化碳,故I是氧气,氧气和碳酸氢钠都能生成M,故M是水;C是氯化钾,D能生成氯化钾,故D是碳酸钾,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G是碳酸氢钠,B是氧化。(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3)A是硫酸,D是碳酸钾,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 ‎18.(2018达州 12)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3:1.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F是黑色粉末,G是紫红色固体,H是红色粉末,它们之间在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E的化学式分别为 CH4 , H2 。‎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和H发生的反应中, 氧化铁 是氧化剂;‎ ‎(3)I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 ‎【解析】(1)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136‎ ‎ 3:1,所以A是甲烷,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所以C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B是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G是紫红色固体,所以G是铜,H是红色粉末,一氧化碳和H反应生成I,所以H是氧化铁,I是铁,F和E高温生成G,I也会生成G,所以G是铜,F是氧化铜,E是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E的化学式分别为:CH4,H2。(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和H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氧化铁是氧化剂。(3)I生成G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19(2018山西17). 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可用于金属除锈,B难溶于水。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 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A 与D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Cl(或H2SO4);(2)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或H+与OH-生成H2O分子/H+与OH-生成H2O); (3)H2SO4 + BaCl2=BaSO4↓+2HC1 (或HCl +AgNO3=AgC1↓+HNO3 (4)CO2+Ca(OH)2= CaCO3↓+H2O (或SO2+ 2NaOH=Na2SO3 + H2O)。‎ ‎【解析】(1)根据题意和转化关系图判断可知稀盐酸(或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A是盐酸(或硫酸);A为酸,D为碱,A 与D反应为中和反应,实质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或H+与OH-生成H2O分子或H+与OH-生成H2O);(2) B难溶于水,且A能转化为B,则B是氯化银(或硫酸钡),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AgNO3=AgC1↓+HNO3(或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 BaCl2=BaSO4↓+2HC1);(3) 水能转化为D,A能与D反应,则D为碱(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水能与C反应,D也能与C反应,则C为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 ‎ 136‎ ‎(或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2NaOH=Na2SO3 + H2O)。‎ ‎20.(2018河北18.)A→L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3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 中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和I为红色固体,B、D和L为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E的组成元素在化合物中常呈现的化合价有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中,B和L表现出相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答案】(1)CaCO3;(2)+2,+3;(3)Fe+CuSO4=FeSO4+Cu(CuCl2,Cu(NO3)2也可以);(4) 还原性。‎ ‎【解析】(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G的化学式是CaCO3;(2)根据“A和I为红色固体,B、D和L为气体”和图示反应关系判断A为Fe2O3,B为CO,C为Ca(OH)2,D为CO2,E为Fe,F为CuSO4(CuCl2,Cu(NO3)2也可以),H为H2O,I为Cu,J为FeSO4(FeCl2,Fe (NO3)2也可以),K为CuO,L为H2,Fe的组成元素在化合物中常呈现的化合价有+2,+3;(3)铁比铜活泼,可以把铜从它的盐溶液置换出来,即Fe+CuSO4=FeSO4+Cu(CuCl2,Cu(NO3)2也可以);(4)CO和H2具有还原性,可以把金属从它的氧化物中置换出来。‎ ‎21.(2018齐齐哈尔2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固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物质的化学式_____。  ‎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136‎ ‎(3)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 (1). Cu (2). 冶炼金属(或作燃料) (3). CO+CuOCu+CO2 (4). 分子的构成不同;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CO)分子多1个氧原子 ‎【解析】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则F为银;G是金属单质,且G为红色固体,则G为铜;A为红色固体,且A是氧化物,故A是氧化铁;A与B反应生成D和E,B为氧化物,E为金属单质,故B为一氧化碳,E为铁,D为二氧化碳;B与C反应生成D和G,则C为氧化铜,据此分析解答。(1)由分析知,G为铜,故G物质的化学式为Cu;(2) 由分析知,B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或可燃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或作燃料);(3)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4)B是CO,D是CO2,从微观角度看CO与CO2分子的构成不同;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CO)分子多1个氧原子。‎ ‎22.(2018菏泽13)AI是初中化学接触到的物质,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B、F为气体,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F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H、I为两种白色沉淀,I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稀硝酸。请回答:‎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H4HCO3 (2). 做气体肥料 (3). NH4HCO3+2NaOH= Na2CO3+ NH3+H2O (4). Na2CO3+Ba(OH)2=BaCO3↓+2NaOH (5). 复分解反应 ‎【解析】AI是初中化学接触到的物质,其中B、F为气体,B 136‎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B显碱性,故是氨气,F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F显酸性,故是二氧化碳,又因为A与氢氧化钠产生氨气,与硫酸产生二氧化碳,故A是碳酸氢铵,则D是水,C是碳酸钠,E是硫酸铵,I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稀硝酸,所以I是硫酸钡,G是氢氧化钡,H是碳酸钡,经代入验证成立;(1)A是碳酸氢铵,其化学式为:NH4HCO3;F是二氧化碳,用途有:灭火、人工降雨、做气体肥料等;(2)反应①是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在加热下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2NaOH= Na2CO3+ NH3+H2O;反应②是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BaCO3↓+2NaOH;两个反应都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属于复分解反应。‎ ‎23.(2018哈尔滨21)下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C、E、F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C_______E______F_______。‎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 ‎【答案】 (1). Fe (2). CaCO3 (3). CO2 (4). C (5). CaCO3+2HCl===CaCl2+H2O+CO2↑ (6). 黑色固体减少不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解析】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A是Fe,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是 CaCO3。B由两种元素组成,既能与铁反应,又能与 CaCO3反应,则B是HCl,CaCO3E,B→E,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C是盐,B是酸,则E是CO2,D是Ca(OH)2,F是C 。(1)A是Fe,C是CaCO3,E是CO2,F是C。(2)HCl与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3)Fe +2HCl== FeCl2+H2↑,含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所以过量Fe的粉末与HCl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减少不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136‎ ‎24.(2018黔西南)11. A~H内初中化学常見物貭。己知A属于盐,常用作建筑材料, E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H 的溶液呈浅绿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完全棕标出)。‎ ‎ ‎ ‎(1)写出A的化学式、F的名称: A_________ ,F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②、④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其中反应④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3)比较D与G的活幼性強弱美系: D______G(填“>”或“<”);‎ ‎(4)少量气体B通入F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 (1). CaCO3 (2). 氢氧化钙 (3). Fe2O3+3CO2Fe+ 3CO2 (4). Fe+CuSO4=FeSO4+Cu (5). 置换 (6). > (7). CO2+ Ca(OH)2= CaCO3↓+ H2O ‎【解析】A属于盐,常用作建筑材料,能高温分解,故A是碳酸钙,生成的BC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故E是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D和B,故B是二氧化碳,D是铁;F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骨骼F是氢氧化钙,C是氧化钙,H的溶液呈浅绿色,故H是硫酸亚铁,G是铜,带入题干,推断合理;(1)A的化学式为CaCO3,F的名称为氢氧化钙;(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 3CO2;④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3)D是铁,G是铜,铁的活动性强于铜;(4)少量气体B通入F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 CaCO3↓+ H2O。‎ ‎25.(2018烟台)20.A~‎ 136‎ 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试回答:‎ ‎(1)写出A、B、G的化学式:A H2SO4 、B Fe 、G Ba(OH)2 。‎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配制波尔多液 。‎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 解析:(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所以B是铁,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中含有铜离子,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硫酸铜,G是氢氧化钡,F可以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SO4,B是Fe,G是Ba(OH)2;‎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配制波尔多液;‎ ‎(3)D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1)H2SO4,Fe,Ba(OH)2;‎ ‎(2)配制波尔多液;‎ ‎(3)2NaOH+CO2=Na2CO3+H2O。‎ ‎26.(2018东营)14. 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黑色粉末, 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36‎ ‎(1)写出化学式: D________,E__________。‎ ‎(2)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物质C与物质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 ‎(3)物质A和物质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常将草木灰与C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HCl (2). Fe (3). 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 (4). 复分解反应 (5). K2CO3+2HCl==2KCl+H2O+CO2↑ (6). Ca(OH)2+K2CO3==CaCO3↓+2KOH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A﹣G是纯净物且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A是碳酸钾,B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碳酸钾和B可以互相转化,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B是二氧化碳,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会与碳酸钾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D是盐酸,二氧化碳能与C反应,盐酸能与C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的水,C可能是氢氧化钙, F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F是氢气,E与氢气能互相转化,E是黑色粉末,E会与盐酸反应,铁是黑色粉末,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E是铁,G会与盐酸、氢气反应, G是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因此:‎ ‎(1) D是盐酸,化学式是HCl,E是铁,化学式是Fe;‎ ‎(2)物质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物质C与物质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 物质A和物质D的反应是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K2CO3+2HCl==2KCl+H2O+CO2↑;‎ 136‎ ‎(4)古代常将草木灰与C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剂。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是Ca(OH)2+K2CO3==CaCO3↓+2KOH。‎ ‎27.(2018深圳)11.下图为A~G(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A 的化学式: ,其常见用途为 (任写一条)。‎ (2) 反应①的现象为 。‎ (3)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5) Na2O与CaO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物质中 (填标号)能与Na2O发生化学反应。‎ a. Mg b.N‎2 c.稀盐酸 d.NaCl固体 答案:⑴ CH4 燃料 ⑵溶液变蓝色 ⑶Na2O +H2O = 2NaOH ‎ ‎⑷CuSO4 +2NaOH =Cu(OH)2↓+ Na2SO4 ⑸C 解析:⑴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A为甲烷,其化学式为CH4,其最常见的用途是作为燃料使用;⑵反应①为氧化铜与稀H2SO4反应,若酸足量,其反应现象为黑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⑶反应②为氧化钠与水反应,类似氧化钙与水反应,故其方程式为Na2O +H2O = 2NaOH;⑷E为硫酸铜,故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CuSO4 +2NaOH =Cu(OH)2↓+ Na2SO4;⑸Na2O与CaO,物质分类均属于金属氧化物,均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择c-稀盐酸。‎ ‎03 混合物成分的推断 ‎1.(2018天津 15)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木炭粉中的几种,取mg该固体粉末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本流程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且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136‎ A.溶液N中只含一种溶质 B.原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碳酸钙 C.白色沉淀Y一定是碳酸钙,气体W一定是氢气 D.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氧化铜,一定含有碳酸钙 ‎【解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某固体粉末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气体X,X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说明X是二氧化碳,Y是碳酸钙;固体Z5.6g加入100g7.3%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W,固体Z全部溶解得到浅绿色溶液N,因此Z是铁,W是氢气,浅绿色溶液N中有氯化亚铁溶液;因此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有氧化铁和木炭粉,一定没有氧化铜,碳酸钙可能有可能没有。‎ ‎5.(2018 武汉 1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 ‎(2)向固体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2Ag+Cu(NO3)2 。‎ ‎(3)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 碳、银 。‎ ‎(4)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碳、铝 。‎ ‎(5)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 。‎ ‎【解析】‎ 136‎ ‎(1)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是氢气;(2)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3)固液混合物过滤后,固体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蓝色溶液乙,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得到固体B,B在氧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固体A中一定有铜、碳,B中一定有碳和银;(4)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样品中一定有铝;固液混合物过滤后,固体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蓝色溶液乙,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得到固体B,B在氧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固体A中一定有铜、碳,B中一定有碳和银;因此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和铝;(5)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因为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 ‎6.(2018烟台)18.雾霾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防治雾霾污染是当前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是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主要材料是硅胶。净化器中的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 吸附 性。‎ ‎(2)目前,国内重型柴油车尾气污染物减排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车用尿素溶液先转化为NH3,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NH3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6NO5N2+6H2O 。‎ ‎(3)某同学收集了某地区的雾霾,将其溶于水后得到试样溶液,该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H4NO3、NaNO3、BaCl2、MgCl2、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试样溶液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是 AgCl 。‎ ‎②试样溶液加入过量M溶液时生成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NH4NO3+Ba(OH)2=Ba(NO3)2+2NH3↑+2H2O 。‎ ‎③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上述五种物质中的 NH4NO3、MgCl2、Na2SO4 (写化学式)。‎ 解析:(1)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吸附性,故填:吸附。‎ ‎(2)NH3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 136‎ O.故填:4NH3+6NO5N2+6H2O。‎ ‎(3)加入溶液M产生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说明是硝酸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故M可能是碱,得到的沉淀部分溶解,说明一定生成了硫酸钡,故是硫酸钠反应生成的,则一定不含有氯化钡,加入的M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从而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镁,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钠,溶液C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氯化银;‎ ‎①白色沉淀D是氯化银,故填:AgCl。‎ ‎②试样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NH4NO3+Ba(OH)2=Ba(NO3)2+2NH3↑+2H2O.故填:2NH4NO3+Ba(OH)2=Ba(NO3)2+2NH3↑+2H2O;‎ ‎③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故填:NH4NO3、MgCl2、Na2SO4。‎ ‎7.(2018德阳 11)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O2组成。‎ 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Fe(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 ‎1.9‎ ‎4.2‎ ‎9.1‎ 完全沉淀 ‎3.2‎ ‎6.7‎ ‎11.1‎ ‎(1)熟石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Ca(OH)2 ‎ ‎(2)溶液A中的阳离子是 Mg2+、Fe3+、Cu2+、H+ (填离子符号)‎ ‎(3)沉淀C的成分是 氢氧化铁、氢氧化铜 ‎ ‎(4)溶液B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Cl2+Ca(OH)2=Mg(OH)2↓+CaCl2 。‎ ‎【解析】(1)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化学式是Ca(OH)2。(2)加入盐酸发生了以下反应: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溶液A的pH<1,说明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盐酸过量,因此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Mg2+、Fe3+‎ 136‎ ‎、Cu2+、H+。(3)控制pH值在7﹣9之间,氢氧化镁不能沉淀,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4)溶液B与熟石灰反应的反应物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钙,生成物是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所以方程式是:MgCl2+Ca(OH)2=Mg(OH)2↓+CaCl2。‎ ‎8.(2018 泸州 12)已知: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和去污,牙膏摩擦剂一般由CaHPO4、CaCO3、Al(OH)3、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牙膏中只有摩擦剂不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几种物质中属于盐的是CaCO3和 CaHPO4 (填化学式);Al(OH)3的名称是 氢氧化铝 。‎ ‎(2)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Al(OH)3和SiO2中的一种或两种,将适量的牙膏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向滤渣中加人足量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且有不溶物,则该牙膏中一定不含 CaCO3 ,一定含 SiO2 。‎ ‎(3)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测定另一品牌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是 烧杯 。‎ ‎②装置A中滴加盐酸反应完全后,打开活塞K缓缓通入N2,其作用是 将A中残留的CO2气体全部排到B中 。‎ ‎③准确称取‎5.0g牙膏样品进行实验,测得B中沉淀质量为‎1.2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4% 。‎ ‎【解析】(1)几种物质中属于盐的是CaCO3和CaHPO4,Al(OH)3的名称是氢氧化铝。‎ ‎(2)将适量的牙膏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向滤渣中加人足量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则该牙膏中一定不含碳酸钙,且有不溶物,则一定含SiO2。‎ ‎(3)①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是烧杯。②装置A中滴加盐酸反应完全后,打开活塞K缓缓通入N2,其作用是将A中残留的CO2气体全部排到B中,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③设牙膏中碳酸钙质量为x,‎ 136‎ 由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可知,CaCO3~CO2~CaCO3↓,‎ CaCO3~CO2~CaCO3↓,‎ ‎100 100‎ x ‎‎1.2g ‎=,x=‎1.2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24%。‎ 专题五 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 ‎01.(2018吉林9)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需在密闭的装置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使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该实验只能验证铁生锈的其中一个条件;该实验可以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D。‎ ‎02.(2018齐齐哈尔25)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蒸发食盐水 D.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1)A实验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__。‎ ‎(2)B实验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 ‎(3)C实验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时,停止加热。‎ 136‎ ‎(4)D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 引燃红磷 (3). 较多固体 (4).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解析】(1)根据水的作用主要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解答;(2)根据玻璃管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红磷解答;(3)根据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解答;(4)根据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解答。(1)A实验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2)B实验中玻璃管灼烧至红热再插入锥形瓶中,故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红磷;(3)C实验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4)D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11.(2018 安徽 9)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A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C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B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 探究CO2与 水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解析】A、向50mL冷水和热水中个加入1个红墨水,温度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故选项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B、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能与水接触,无法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故选项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C、两支试管中的药品分别是红磷、白磷,药品不同,无法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故选项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不能探究CO2与水发生反应,故选项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 ‎12.(2018 武汉 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图I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质量为m的H2O2‎ 136‎ 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Ⅱ、Ⅲ、Ⅳ、V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 B.称量装置I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计算出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b导管口处验满 D.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解析】A.该实验是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干燥;Ⅲ、Ⅳ无法测定收集的氧气的体积,故错误;B.称量装置I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最后根据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即可计算出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正确;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Ⅳ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端进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端管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错误;D.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所以用装置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故错误。‎ ‎13.(2018 潍坊 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D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 小木条变成黑色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溶液变成紅色 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 C 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 红棕色消失 碳与NO2发生化学反应 D 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产生大量气体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A.A B.B C.C D.D ‎【解析】‎ 136‎ A、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材、纸张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成紅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C、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D、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体,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说明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14.(2018 新疆 4)以下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C )‎ ‎ ‎ A. CO2的验满 B. 收集氢气 C. 测定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解析】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19.(2018江西 21)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实验中铜片上出现的现象是 红色固体表面逐渐变黑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u+O22CuO 。‎ ‎(2)实验二:自制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 ‎(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 ;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 汽油 ‎ 136‎ ‎,由实验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 溶剂的性质 有关。‎ ‎【解析】(1)铜在空气中加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观察到红色固体表面逐渐变黑。(2)自制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能使水与难溶性杂质分离,作用是过滤。(3)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碘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汽油;由实验可知,溶质的种类相同,溶剂不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20.(2018 青岛 2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 ‎(2)实验B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 收集气体更纯 。‎ ‎(3)实验C通过 量筒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大约集气瓶的容积的 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 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 ‎【解析】(1)实验A,是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由于玻璃管a与正极相连,所以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也就是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 1:2。(2)实验B中的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收集气体更纯。(3)实验C是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通过量筒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大约集气瓶的容积的1/5,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4)由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高温的熔融物四氧化三铁,所以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21.(2018 青岛 27)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136‎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氧气的浓度 。‎ ‎【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同学们做了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 B试管中固体可溶,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溶剂种类 。‎ ‎②同学们又补充了C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溶质种类 。‎ ‎【探究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碱溶液反应 ‎①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 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B>C 。‎ ‎②对比A瓶与 C 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解析】【探究活动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浓度,即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探究活动二】做了如图所示的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种类;同学们补充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C,与A进行比较,溶剂都是水,溶质分别是碘和高锰酸钾,因此可以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种类。【探究活动三】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对比AC瓶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2.(2018 杭州 9)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是制备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x(OH)y(CO3)zZnO+CO2↑+H2O(x、y、z为正整数)。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 136‎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 吸收碱式碳酸锌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 。‎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300 ℃(选填“200”、“300”或“100”)。‎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人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实验过程中可根据 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 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 ‎【解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A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碱式碳酸锌分解生成的水蒸气;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装置B是用来吸收碱式碳酸锌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2)由图乙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在减少,当温度达到300℃时,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碱式碳酸锌已经完全分解,所以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300℃。(3)因为碱式碳酸锌分解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当观察到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就说明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 专题六 常见气体制备 ‎01常见气体的制取 ‎15.(2018 临沂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一种发生装置。‎ ‎(1)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出现 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下降 现象时,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稀硫酸可加,要制取H2且不影响生成H2的量,下列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b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136‎ ‎【解析】(1)关闭活塞,通过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根据水柱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可检査该装置的气密性,若出现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消耗了硫酸,会使本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少;氯化钠与稀硫酸、锌粒均不反应,加入水使硫酸的质量分数减小,不消耗硫酸中的氢,加入该试剂不会影响生成氢气的质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消耗了硫酸,会使本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少。‎ ‎16.(2018 临沂 28)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试管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若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 D (填字母序号);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 F ( 填字母序号)。‎ ‎【解析】(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B。(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 ‎17.(2018 天津 22)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题:‎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 试管 ,b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 BD (填字母),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F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浓硫酸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力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136‎ ‎(4)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 1~2  mL。‎ ‎【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仪器a是试管,仪器b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温型反应,故选择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故选用的收集装置为D;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F中应加入的试剂是浓硫酸。(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二氧化锰和氧气。(4)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1~2 mL。‎ ‎18.(2018 广州27)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 ‎(1)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备一瓶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①该方法制得O2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 + 3O2↑。‎ ‎ ②可选用B和C(填序号)装置组合。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双手捂住试管,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可选用A(填序号)与E装置组合,在E导管口点燃。实验过程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备氢气——> 验纯>点燃。‎ ‎ ②电解水也可制得H2。装置如图F,甲管中产生的是氢气 ‎ ③氢气的生产方法是制约其作为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科学家根据生产方法提出“绿色”氢气和“有污染”的氢气的概念,下列方法可获得“绿色”氢气的是BD。‎ ‎ A.用矿石生产锌和硫酸,再相互反应 ‎ B.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 ‎ C.利用煤燃烧发电,再电解水 136‎ ‎ D.利用风能、水力发电,再电解水 ‎(1)氯酸钾制备二氧化锰的化学方程式及制取和收集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验纯;②电解水时,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③电解水可以得到绿色氢气,但是煤燃烧会污染环境,故答案为 BD。‎ ‎19.(2018福建15)某研究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 ‎(1)现有如下装置 ‎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和____________。‎ ‎②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设计如下表实验方案:‎ ‎①实验1~3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 实验三: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3)实验方案如下:‎ 136‎ I.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II.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左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右下图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H2O2MnO22H2O+O2↑ (2). B (3). D或E (4). 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观察水中是否变化(或其他合理答案) (5). 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6). 3Fe+2O2点燃Fe3O4 (7). 探究溶液的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 a=15,b=20 (9). 或a=30,b=30 (10). 确保催化剂用量一致 (11). 产气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胶塞被弹出(或其他合理答案) (12). CuO ‎【解析】(1) ①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解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解答;②根据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观察水中是否变化解答;③根据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解答;(2)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3) ①根据确保催化剂用量一致解答;②根据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装置内压强与外界压强趋于一致分析解答;③根据实验曲线分析解答。(1) 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混合,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E;②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一段水柱,观察水中是否变化;③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2)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反应温度相同,故实验1~3‎ 136‎ 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的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对比分析实验4、5,若控制的变量为温度,则a=15,b=20;(或若控制的变量为H2O2质量分数则a=30,b=30);(3) 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确保催化剂用量一致;②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产气速率过快,导致气压过大,橡胶塞被弹出;③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CuO。‎ ‎20.(2018哈尔滨20.)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火柴、药匙、升降台、木条、棉花、镊子及以下仪器:‎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有①锥形瓶和____(填序号),还需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名称)‎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将制取氧气和检验氧气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______,使试管内压强_______,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答案】 (1). ②④ (2). 玻璃片 (3).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4). (5). 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 (6). 生成氧气 136‎ ‎【解析】(1)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应选择的仪器有锥形瓶、集气瓶和带有双孔的橡胶塞,所给仪器中缺少玻璃片。(2)若补充高锰酸钾,还能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 MnO2 + O2↑。(3)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生成氧气,使试管内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21(2018深圳)12.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 MnO2作催化剂 ‎ 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①写出用H2O2溶液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 → (填标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③检验O2的方法是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 (2) FeCl3溶液做催化剂 ‎ 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 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2O、Fe3+、Cl-‎ ‎【问题】那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假设】假设一:可能是H2O ‎ 假设二:可能是Fe3+‎ 假设三:可能是Cl- ‎ ‎【分析】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 。‎ ‎【实验】‎ 操作 现象 136‎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②假设 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1) 催化剂比较 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 (填化学式)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⑴①2H2O2 2H2O + O2↑; ②B C 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⑵①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②二;⑶MnO2‎ 解析:⑴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 O2↑; 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为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故发生装置选择B,由于要制取干燥的氧气,这需要浓硫酸进行干燥,故需要连接装置C,收集干燥的氧气,故只能使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选用E;所有涉及气体生成并收集的化学实验,均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表示集满。⑵①若假设一成立,由于过氧化氢溶液中溶剂是水,故过氧化氢溶液就自动快速分解了;②实验顺序1中排除了Cl-;2中排除了SO42-;3中则证明了Fe3+能加速H2O2的分解速率,故假设二成立;⑶相对于FeCl3而言,MnO2是固体,不溶于水,能回收,故MnO2更好。‎ ‎02气体的干燥、净化和检验 ‎1.(2018 威海 10)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136‎ ‎【解析】A、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均可使用装置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b进入错误,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实验室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实验室收集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中正确,因为它们的密度比空气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2.(2018 广东 8)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C )‎ A.H2、CO、CO2 B.N2、O2、CO‎2 ‎C.H2、CH4、CO D.H2、CH4、CO2‎ ‎【解析】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无明显现象,说明原气体中无二氧化碳,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除去了水分,所以,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该气体燃烧的产物中含有水,则由质量守恒定律推知,组成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元素H,观察选项,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4.(2018 德阳 12)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冷却草酸蒸气,防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 。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 二氧化碳 。‎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136‎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F )←( D )→( G )→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解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酒精灯;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冷却草酸蒸气,防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二氧化碳。(2)①除去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F)←( D)→( G)→I→D→H;②在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2018 青岛 28)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提示:CO+CuOCu+CO2,H2+CuOCu+H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 ④ 。‎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①② ,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②⑤① 。‎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④①②③⑤④① ,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136‎ ‎【解析】(1)由于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④。(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①②,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所以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②⑤①。(4)要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应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再通过过氢氧化钠溶液将二氧化碳除干净,然后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反应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判断氢气的存在,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判断一氧化碳的存在;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④①②③⑤④①,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7.(2018 潍坊 25)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废弃的黄铜(铜锌合金),通过两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为 过滤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 、玻璃棒。‎ ‎(2)浓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酸。‎ ‎①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 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 3%~5%的碳酸氢钠 溶液。‎ ‎(3)如图2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 ‎①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 a.收集气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 d.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da (写字母序号)。‎ 136‎ ‎②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因加入的药品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请帮他想出种解决的方法 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到集气瓶中 。‎ ‎(4)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干燥。‎ ‎(5)下列测定稀硫酸pH的操作正确的是 C  (写字母序号)。‎ A.将pH试纸直接插入稀硫酸中 B.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C.用玻璃梓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pH试纸上 D.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估算出溶液的pH ‎【解析】(1)操作a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为过滤操作,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①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是将 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②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3)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收集气体,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cda;②要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到集气瓶中。(4)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过滤、干燥。(5)测定稀硫酸pH的操作正确的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pH试纸上。‎ 专题七实验探究题 ‎01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 ‎1.(2018东营)16. 某兴趣小组计划对空气成分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A、B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_(填“能”或“否”)。‎ ‎(2)除去氧气:该小组根据教材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除去了(1)中得到的气体中的氧气。在拉瓦锡的经典实验中(装置如图2),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 136‎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无法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D.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 ‎(3)分析误差: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与延伸: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 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①仪器B的名称是 ______。‎ ‎②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 ‎(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__。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已有知识,收集氮气只能用____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欲进行镁在氮气中的燃烧实验,现收集一瓶含水约1/5体积的氮气,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 ‎【答案】 (1). 除去水蒸气(或除水) (2). 否 (3). ABD (4). 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 (5). 锥形瓶 (6). CDF (7). 酒精灯 (8). 2KMnO4K2MnO4+MnO2+O2↑(2KClO3 2KCl + 3O2↑) (9). 排水法 (10). 氮气密度接近空气且难溶于水 (11). 向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入水槽中,当收集到约剩余1/5体积水时,停止收集,移出集 136‎ 气瓶,放在实验台上。‎ ‎【解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气体从溶液通过会带出部分水蒸气,装置A、B顺序不能颠倒;‎ ‎(2)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正确;B、汞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汞,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正确;C、汞是液体,当容器内压强改变时,液面的位置发生改变,能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错误;D、汞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正确。故选:ABD;‎ ‎(3)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 ‎(4)①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②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中制取少量氮气,重铬酸铵加热至‎180℃‎时,可分解生成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CDF,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酒精灯;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可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KMnO4K2MnO4+MnO2+O2↑,2KClO3 2KCl + 3O2↑;‎ ‎③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因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该小组欲进行镁在氮气中的燃烧实验,现收集一瓶含水约1/5 体积的氮气,操作方法是:向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入水槽中,当收集到约剩余1/5体积水时,停止收集,移出集气瓶,放在实验台上。‎ ‎2.(2018黔西南)1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甲同学向盛有少量K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II.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提出猜想】(1) K2SO4;(2) K2SO4和_______‎ ‎【设计实验】‎ 136‎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方程式 实验结论 方案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然后加入过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 可观察到溶液中有_______产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猜想(2)‎ 方案2‎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 ‎______________。‎ 成立 方案3‎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 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 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________。‎ ‎【发散思维】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物质是_____(填选项)。‎ A.Ba(NO3)2   B.锌粒   C.Cu   D.盐酸 ‎【答案】 (1). 红 (2). 2KOH+ H2SO4= K2SO4 + 2H2O (3). H2SO4(或稀硫酸)  (4). 气泡 (5).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6). pH<7 (7).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8). B 136‎ ‎3.(2018 江西 22)兴趣小组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小清同学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硫 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 猜想3.可能是氨气 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 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氮气 。‎ ‎【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Ca(OH)2=CaSO3↓+H2O 。‎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 溶液变红 ‎ 136‎ ‎,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 ‎【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 无明显现象  ‎ ‎【结论】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 ‎【拓展应用】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和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请推测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为 C (填序号)。‎ A.加热氯化氢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B.加热氯化钠固体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C.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解析】【猜想与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氮气。【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实验探究】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评价与改进】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从而得到加热氯化钠与硫酸的混合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的结论。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最适宜的方法是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4.(2018 江西 23)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国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136‎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如图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 ‎【分析与讨论】数据分析:4.02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44 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偏小 。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讨论交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继续探究】(1)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分析与讨论】D装置中增加的质量是水的质量,E装置中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碳元素的质量为:8.36g×=2.28g,氢元素的质量为:2.7g×=0.3g,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为:4.02g﹣0.3g﹣2.28g=1.44g。‎ 136‎ ‎【反思评价】没有F装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E装置中,碳元素的质量偏大,所以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偏小。‎ ‎5.(2018 青岛 29)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获得信息】‎ ‎(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气泡 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 碳酸氢钠 。‎ ‎(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 白色沉淀 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 氢氧化钠 。‎ ‎【探究启示】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 应立即盖好瓶盖 。‎ ‎【解析】【实验探究】(1)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若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136‎ ‎(3)因为该试剂是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若是氢氧化钠可能会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部分碳酸钠,所以,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故填: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 ‎【实验结论】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存在氢氧化钠,即原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探究启示】由于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实验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盖。‎ ‎6.(2018烟台)23.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②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做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 试管中有剩余固体 、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NaHCO3和 NH4HCO3两种物质。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同学们取两份等质量的该品牌膨松剂样品,利用图提供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测得数据 实验1‎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C增重1.98g 实验2‎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人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B增重0.34g 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 NH4HCO3的质量比是 210:79 。‎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 136‎ ‎ 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吸收剂完全吸收等 (答一条即可)。‎ 解析:【设计实验】‎ 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固体,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铵;‎ 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故填:试管中有剩余固体;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拓展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测得数据 实验1‎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C增重1.98g 实验2‎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人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B增重0.34g 装置C增重‎1.98g,说明反应生成了‎1.98g二氧化碳,装置B增重‎0.34g,说明反应生成了‎0.34g氨气,‎ 设碳酸氢铵质量为x,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NH4HCO3NH3↑+H2O+CO2↑,‎ ‎79 17 44‎ x ‎0.34g y ‎==,‎ x=‎1.58g,y=‎0.88g,‎ 设碳酸氢钠质量为z,‎ 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8g﹣‎0.88g=‎1.1g,‎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44‎ z ‎‎1.1g ‎=,‎ z=‎4.2g,‎ 136‎ 该品牌膨松剂中 NaHCO3和 NH4HCO3的质量比是:‎4.2g:‎1.58g=210:79。‎ 故填:210:79。‎ ‎【实验反思】‎ 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吸收剂完全吸收等。‎ 故填: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吸收剂完全吸收等。‎ 故填: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吸收剂完全吸收等。‎ ‎9.(2018 枣庄 10)请分析下列实验装置,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氨气(NH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编号)。‎ ‎(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 b 口通入(填“a”或“b”);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 红色 石蕊试纸(填“红色”或“蓝色”)。‎ ‎(3)某同学对充分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做进一步研究:‎ ‎【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I:Ca(OH)2、NH4Cl和CaCl2‎ 猜想II:Ca(OH)2和CaCl2‎ 猜想III:NH4Cl和CaCl2‎ 猜想IV:只有CaCl2‎ 有同学对上述猜想提出质疑: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你认为是 猜想I 。‎ ‎【实验探究】①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 猜想II ‎ 136‎ ‎(填一种猜想)不正确。‎ ‎③再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NH4Cl,于是得出结论猜想III正确。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改进措施: 在C装置的a导管连接吸收氨气的装置 。‎ ‎【解析】(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反应需要加热,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B。(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b口通入;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这是因为氨气能够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3)【作出猜想】上述猜想中,猜想I不合理,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铵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说明猜想II不正确。③该同学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没有处理尾气装置,改进措施:在C装置的a导管连接吸收氨气的装置。‎ ‎10.(2018达州 14)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实验室的常用药品。小明和小芳做了如下探究:‎ ‎(1)小明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 。然后,对反应后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1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Ⅱ硫酸钠和硫酸;猜想Ⅲ 硫酸钠 。‎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猜想 1 不成立 136‎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Ⅱ成立 ‎【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为了证明猜想Ⅱ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原因是 CuO+H2SO4═CuSO4+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 ‎【猜想假设】猜想Ⅲ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硫酸钠。‎ ‎【设计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了硫酸钡。【反思与评价】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这是因为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时,也能够产生白色沉淀;为了证明猜想Ⅱ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原因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程中氧化铜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11.(2018南充 16)小雨同学在探究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实验中,设计方案如图2:‎ ‎①B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 ‎②A试管中小雨在很长时间内都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物 。‎ ‎③实验成功后,小雨把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并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不溶性固体,为此,小雨继续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不溶性固体中含有哪些成分?‎ ‎[实验并得出结论]过滤,向滤出的不溶性固体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该不溶性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铜、铁 ,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H2SO4═FeSO4+H2↑ 。‎ ‎[反思与评价]‎ 136‎ 小军同学用表面积相等的以上三种金属片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反应完成同样的探究,却意外发现铁片中加稀盐酸后,溶液变为黄色,试分析其原因: Fe2O3+6HCl═2FeCl3+3H2O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拓展应用]小军实验结束后,将废液集中,经检测其中盐酸过量,还需处理至pH=7后排放,处理废液时除需pH试纸外可供选择的下列物质中不适合的是 be  (填序号)。‎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NaHCO3溶液 d.生石灰 e.石蕊试液 ‎【解析】①B试管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②A试管中小雨在很长时间内都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其原因可能是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物。③过滤,向滤出的不溶性固体滴加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冒出,则该不溶性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没有反应的铜和不如铝活泼的铁;‎ 一定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思与评价]意外发现铁片中加稀盐酸后,溶液变为黄色,其原因是铁表面的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溶液。[拓展应用]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盐酸;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后溶液仍然显酸性,因此不能用硝酸银中和盐酸;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中和盐酸;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因此可以用氧化钙中和盐酸;加入石蕊试液时,只能够检验溶液显酸性,不能除去盐酸,因此不能用石蕊试液中和盐酸。‎ ‎13.(2018重庆B 23)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g,‎‎2.1g ‎(1)仪器M的名称是 酒精灯 ,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4CuO4Cu+CO2+2H2O 。‎ 136‎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 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H4 猜想3:既有CO又有CH4‎ ‎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变化1:A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变化2:B瓶增重 变化3:C中出现浑浊 根据变化 2 (填“‎1”‎“‎2”‎或“‎3”‎),可知猜想1不成立。‎ ‎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 bc (填序号),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a.实验前A中CuO的质量 b.B瓶增重的质量 c.C瓶增重的质量 ‎(3)讨论和反思 ‎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 氢氧化钡溶解度比氢氧化钙溶解度大,有利于全部吸收二氧化碳 。‎ ‎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 点燃或收集尾气 。‎ ‎【解析】(1)仪器M的名称是酒精灯,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2)①根据变化2可知,B瓶增重,说明反应生成了水,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能生成水,因此猜想1不成立。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b、c,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是因为B瓶增重的质量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说明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C瓶增重的质量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及其CH4+4CuO4Cu+CO2+2H2O中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可以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3)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氢氧化钡溶解度比氢氧化钙溶解度大,有利于全部吸收二氧化碳。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点燃或收集尾气。‎ ‎15.(2018 临沂 29)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136‎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 Na2SO4和CuSO4 ‎ 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 分析:小明认为猜想 四 不合理,理由是 2NaOH+CuSO4═Na2SO4+Cu(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現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 三 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不变色 ‎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 一 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 不能 (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解析】【猜想与假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Na2SO4;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NaOH;硫酸铜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CuSO4。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实验与验证】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铜;‎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pH=7,说明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拓展延伸】钠比较活泼,和溶液混合时,先和水反应,因此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16.(2018山西19)【科学探究】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136‎ 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右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 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①有OH-‎ ‎②有CO32-、无Ca2+‎ 方案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①有CO32-、无Ca2+‎ ‎②有OH-‎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1).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CaCl+Na2CO3=CaCO3↓+2NaCl);(2)H+(或氢离子);(3)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溶液;(4).产生白色沉淀;(5)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 ;(6)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合理即可);(7)Na+、Cl-、OH-、CO32- (‎ 136‎ 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8).稀硫酸(或稀盐酸/酸)。‎ ‎【解析】活动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Na2CO3=CaCO3↓+2NaCl);活动二、烧杯下层的白色沉淀应为碳酸钙,说明盐酸反应完,故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H+(或氢离子);【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溶液]; 现象: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反思与评价】(1)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Na+、 Cl-、OH-、CO32- (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3)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应加稀硫酸(或稀盐酸或酸)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17.(2018吉林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阅资料】硫酸钡(BaSO4)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硫酸和硝酸。‎ ‎【实验与探究】‎ 内容 现象 实验解析 结论 实验一 ‎_____①_____‎ 化学方程式是: K2CO3+H2SO4=K2SO4+H2O+CO2↑‎ 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___④__或有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实验二 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三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实质是: Ba2++SO42-=BaSO4↓‎ 实验三结束后,某同学出于好奇,把实验三试管里的上层清液a倒入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向清液a中逐滴滴加K2CO3‎ 136‎ 溶液。在滴加过程中,发现先产生气泡,然后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现象,请你判断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___⑤___。‎ ‎【拓展与应用】将稀盐酸、Ca(OH)2溶液、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任意两种溶液相混合,写出能发生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①有气泡产生(1分);②酚酞(1分);③SO42-(或硫酸根离子或硫酸根均可) (1分);④水(或H2O)(1分);⑤HNO3和Ba(NO3)2(或硝酸和硝酸钡)(1分);⑥Ca(OH)2+Na2CO3==CaCO3↓+2NaOH(2分)。‎ ‎【解析】①K2CO3与H2SO4反应有气泡产生;②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③酸碱中和的实质是H++OH-=H2O,③是SO42-(或硫酸根离子或硫酸根均可);④复分解反应条件有气体、水(或H2O)或沉淀生成;⑤K2CO3与Ba(NO3)2生成BaCO3沉淀,BaCO3沉淀与HN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原清液a中的溶质是硝酸和硝酸钡;⑥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19.(2018菏泽15)小明在登山的过程中发现山上的岩石是红色的,他根据所学知识猜测岩石中可能含有氧化铁,为了验证猜想并测定其含量,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一定温度下,CH4可将Fe2O3还原为单质铁,若温度控制不当,还可生成少量的Fe3O4。‎ ‎②单质铁和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1)小明利用A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酒精喷灯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H4,目的是______。‎ ‎(2)小明将A装置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仪器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得出了岩石中含有氧化铁的结论。‎ ‎(3)小明将反应后的B装置冷却到室温,根据量筒内水的体积V(产生气体的体积),通过有关计算求出了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评价反思】‎ 实验后小明经过认真反思,认为:‎ 136‎ ‎(1)在实验中对甲烷的使用没有“物尽其用”,请你给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 ‎(2)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则会导致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含量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请你利用处理后的固体、CuSO4溶液、磁铁等试剂及用品,结合资料所给信息,设计实验证明是否含有Fe3O4:____________。‎ ‎【答案】 (1).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 液面下降 (3). 把没有反应的甲烷收集起来 (4). 不变 (5). 取少量固体于玻璃片上,利用磁铁充分吸引,把吸引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说明固体中含有四氧化三铁(或用磁铁对得到的固体进行实验;如果得到的固体部分能被磁铁吸引,则含;反之,则不含)‎ ‎【解析】【实验探究】(1)小明利用A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酒精喷灯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H4,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2)小明将A装置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仪器a中的现象为水面下降,说明反应生成了氢气,氢气是由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进一步说明岩石中含有氧化铁的结论;【评价反思】(1)在实验中对甲烷的使用没有“物尽共用”,这是因为甲烷通过装置时,一部分没有反应,应该把没有反应的甲烷收集起来,以备后用;(2)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则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对生成氢气的体积没有影响,不影响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大小;实验方案:取少量固体于玻璃片上,利用磁铁充分吸引,把吸引出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说明固体中含有四氧化三铁(或用磁铁对得到的固体进行实验;如果得到的固体部分能被磁铁吸引,则含;反之,则不含)。‎ ‎20.(2018烟台)21.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分液漏斗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 136‎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 Cu、Cu2O ‎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 ‎ 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 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 解析:(1)①是分液漏斗。‎ 故填: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B;E;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故填:A。‎ ‎【猜想假设】‎ 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Cu、Cu2O 故填:Cu、Cu2O。‎ ‎【设计实验】‎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硫酸 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 136‎ 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故填: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02实验条件及影响因素的探究 ‎1.(2018 潍坊 26)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H2O=Mg(OH)2+H2↑ 。‎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O2 。‎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降低 。‎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① 溶液红色褪去 ‎ 假设2成立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 降低温度 ,③ 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 假设③成立 ‎【拓展延伸】‎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 请解释其原因: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 钾 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解析】(1)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2)假设与分析中,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 136‎ 发生了反应;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实验探究中,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溶液红色褪去,假设2成立;2.取上述红色溶液,降低温度,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红色褪去,假设③成立。(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因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钾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因为钾比钠活泼。‎ ‎3.(2018重庆A 23)(1)不同实验对反应速率有不同要求。某同探究CO2制取实验,按要求答题。‎ 限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①反应物的浓度②反应物的状态 限选试剂:A.稀盐酸B.盐酸C.块状石灰石D.碳酸钠溶液E.粉末状石灰石 填写下表井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名称 控制速率的方法 所选用的最佳试剂 灭火器反应原理 ‎①‎ ‎ B 和D CO2的实验室制法 ‎ ② ‎ A和C 写出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 ‎(2)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 > (填“>”或“<”)CO2,试管内溶液变蕊溶液变成 红 色。‎ 实验二:已知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 产生白色和黄色固体 。‎ ‎【解析】(1)灭火器中需要快速产生二氧化碳,故盐酸不能使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不能过快,故使用的是块状的石灰石。(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二氧化硫的这支试管内液面上升的明显,故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强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根据二氧化碳与镁的反应可以推知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硫,氧化镁是白色的,硫是黄色的,故会观察到产生白色和黄色固体。‎ 136‎ ‎4.(2018 长沙 23)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一一碳酸氢铵( NH4HCO3)。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 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1)【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猜想】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3)【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 ①  (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③NO2为红棕色气体。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 ‎(4)【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 水、氨气 ,没有 二氧化氮 ‎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产物中有 二氧化碳 ‎ ‎(5)【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气体中;‎ 实验现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实验结论:气体是氨气 ;‎ 136‎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 密封放在阴凉干燥处 。‎ ‎【解析】(3)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不能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即上述猜想①不成立。(4)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水、氨气,但未见红棕色气体,说明没有二氧化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5)①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实验步骤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气体中;实验现象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实验结论为气体是氨气。②如果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由于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气体,并且易溶于水,因此应该密封放在阴凉干燥处。‎ ‎6.(2018北京24)【科学探究】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 + H2SO4 === CuSO4 + H2O + 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1—1‎ ‎1—2‎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1‎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2—3‎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136‎ ‎2—4‎ ‎1:12‎ 无黑色物质 ‎2—5‎ ‎1: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C+□CuO高温 □Cu+ □CO2↑。‎ ‎(2)实验1—2中,证明此产生了CO2的现象是 。‎ ‎(3)实验1的目的是 。‎ ‎(4)实验2的结论是 。‎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 。‎ 答案:(1)1 2 2 1 ‎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从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来看,有本质不同的是实验2-4,反应的物质中没有黑色物质,即没有木炭粉,也没有氧化铜粉,即木炭与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 ‎(6)稀硫酸 解析:(1)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 CO2↑,故填1 2 2 1‎ ‎(2)检验CO2使用澄清石灰水,故实验1—2中,证明此产生了CO2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1中,对比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均一样,不一样的加热的操作方式不同,对比这两个不同,其实是氧化铜的受热面积不同,故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是因为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恰好完全反应,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所以,质量比为1:14时,氧化铜就更过量了;‎ ‎(6)反应后的主要物质是铜,属于不活泼的金属,不与稀酸发生反应,而Cu2O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稀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故可以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进行反应鉴别。‎ ‎03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 ‎1.(2018 德州 23)在学习“酸和碱”后,瑞娟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再探究。想到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提出疑问: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 136‎ 为此,瑞娟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点燃的硫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有少量的水)中,反应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后,盖紧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振荡集气瓶;再打开玻璃片,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随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瓶中液体变为红色。‎ 瑞娟同学产生许多困惑:这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怎样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 瑞娟询问老师,老师告知:在涉及的反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3);亚硫酸还可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请你帮助瑞娟同学解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下列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用来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操作: 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内 。‎ ‎(2)分别写出生成亚硫酸、硫酸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 SO2+H2O=H2SO3 ;② 2H2SO3+O2=H2SO4 。‎ ‎(3)以上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 化合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4 价。‎ ‎(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 ‎(5)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发至空气中。有以下试剂,你认为用来代替集气瓶中的水最为合适的是 ④ (填序号)。‎ ‎①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浓盐酸; 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1)将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内,如果不变色,证明二氧化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2)根据题示的信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3)以上两个反应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4)酸溶液中具有共性,是由于溶液中存在共同的阳离子——H+。(5)氯化钠与盐酸都不能与二氧化硫反应,②③‎ 136‎ 不正确;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都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只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硫,所以最合适的是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2.(2018 新疆 14)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成份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表示为 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C﹣G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装置A、B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 酒精灯 ,② 锥形瓶 。‎ 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D、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三 成立。‎ ‎(3)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检验结果 。‎ ‎(5)实验过程中C、D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 。‎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一氧化碳 中毒。‎ ‎【解析】【实验探究】(1)①是酒精灯,②‎ 136‎ 是锥形瓶;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说明反应生成了水,D、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3)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检验结果。(5)实验过程中C、D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影响对水蒸气的检验。【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2018 宁波 9)小科从标签得知雪碧成分中有水、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檬酸钠等。查阅资料知道1体积雪碧中含有约3体积二氧化碳,柠檬酸的含量约为‎2.8g/1000mL.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6H8O7+3Na2CO3═‎2C6H5O2Na3+3CO2↑+3H2O。‎ 他用一瓶500mL的雪碧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操作过程 倒出三分之二雪碧,测其pH 在剩余雪碧中加入约6g Na2CO3‎ 立即盖上瓶盖,摇匀。‎ 测溶液pH 现象或结果 pH约为3‎ 产生大量气泡 气泡消失,瓶子略瘪 pH约为9‎ ‎【发现问题】CO2去哪儿了?‎ ‎【提出猜想】①CO2被溶解了;②CO2与H2O发生了反应;③CO2与Na2CO3溶液发生了反应。小思否定了猜想①和②,其理由是 如果二氧化碳被溶解、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不会产生气泡 。‎ ‎【设计实验】对猜想③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136‎ 实验装置 操作过程 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 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滴加CaCl2溶液 收集一瓶CO2,加入30mL饱和Na2CO3溶液,盖上瓶盖摇匀 将实验三的溶液低温蒸发、干燥,得到的白色粉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現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 瓶变瘪,瓶底有晶体析出 A试管口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 进行对比 。‎ ‎(2)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 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 ‎(3)根据实验探究得出: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O+CO2=2NaHCO3 。‎ ‎【解析】【提出猜想】小思否定了猜想①和②,其理由是如果二氧化碳被溶解、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不会产生气泡。【设计实验】(1)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和实验二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可知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新物质。(2)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3)根据实验探究可知,将实验三的溶液低温蒸发、干燥,得到的白色粉末,A试管口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色粉末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白色粉末是碳酸氢钠,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 ‎7.(2018河北19)小明怀疑自家菜地因施用硫酸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于是和化学兴趣小组 的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 ‎【查阅产品说明】小明同学根据图22所示产品说明书中的_____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136‎ ‎【探究1】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1:按图23所示溶解土样,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用pH试纸测量土样浸出液的pH约为4,说明土壤呈酸性。‎ ‎【探究II】硫酸铵具有哪些性质 实验2:25℃时,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图24中_____(选填序号)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 实验3: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小组同学进行了图25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硫酸铵固体减少;②用酚酞溶液浸湿的滤纸________。③小气球变大。‎ ‎  ‎ 小明依据现象①和②,小红只依据③,都得出了“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小组同学认为小红的依据不合理,小气球胀大可能是装置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若要通过小气球的变化得出“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还需继续进行观察,若________,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实验4:按图26所示进行实验,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 ‎【拓展应用】‎ ‎(1)为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__________。‎ ‎(2)硫酸铵中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铵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查阅产品说明]贮存条件 ‎[探究1]加速溶解 ‎[探究2]C;变红;冷却装置后小气球体积保持不变 ‎[拓展应用](1)与碱性物质接触(2)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 ‎【解析】[查阅产品说明]根据硫酸铵的贮存条件:阴凉干燥,可以判断硫酸铵受热易分解,再根据硫酸铵的化学式(NH4)2SO4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探究1]‎ 136‎ ‎ 溶解土样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土样溶解;[探究2]根据硫酸铵溶解度曲线判断25℃时,硫酸铵的溶解度为略大于70g,即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图中A、B表示饱和溶液,C表示不饱和溶液;氨气显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冷却装置后小气球体积保持不变,可以说明“硫酸铵受热分解”;[拓展应用](1)硫酸铵与碱性物质接触,容易产生氨气,降低肥效,因此铵态肥料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2) 用熟石灰进行改良酸性土壤,反应方程式: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 ‎8.(2018齐齐哈尔27)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 ‎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______________‎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滴加_______(填名称)。‎ ‎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 136‎ ‎【答案】 (1).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2). Fe2O3+ 6HCl=2FeCl3+ 3H2O (3). NaCl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 (4). 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 (5). 稀盐酸(或稀硫酸) (6). 产生气泡 (7). 氢离子(或H+)‎ ‎【解析】(1)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解答;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解答;(2) 【作出猜想】猜想三:根据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解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分析解答;【迁移拓展】根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解答。(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Fe2O3+ 6HCl=2FeCl3+ 3H2O;(2) 【作出猜想】猜想三: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说明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说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Cl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设计实验】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说明猜想三成立;【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或H+)。‎ ‎04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 专题八 化学计算题 ‎01文字叙述类 ‎01.(2018福建10)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6‎ A. 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 B. 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 C. 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 D. 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 ‎【答案】C ‎【解析】A、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B、、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C、该装置应是利用金属燃烧放出热量,供氯酸钠分解,分解产生的氧气又供给金属燃烧,所以金属的质量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过度消耗氯酸钠分解产生的氧气,正确;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大。故选C。‎ ‎02.(2018福建16.)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C2H5OH +3O2 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 ‎(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________?‎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g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_______棵树吸收的CO2。‎ ‎【答案】 (1). ‎506g (2). 20‎ ‎【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1)设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x。‎ ‎2CO2+3H2OC2H5OH +3O2‎ ‎88 46‎ ‎968g‎ x ‎ ‎ x=‎‎506g ‎(2)‎968g÷‎48.4g=20‎ 答:(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506g;(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g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20棵树吸收的CO2。‎ ‎03.(2018黄冈12)为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现称取‎12.5g石灰石矿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4.4g 136‎ ‎(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请计算:该石灰石样品含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答案】80%‎ ‎【解析】解:设原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 ‎ x=‎‎10g 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11.(2018山西18)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容易以假乱真。小红同学想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她称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求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计算过程)。‎ ‎【答案】(1)置换反应;(2) 32.5%。‎ ‎【解析】(1)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氢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属于置换反应;‎ ‎(2)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2H2SO4=ZnSO4+H2↑‎ ‎65 2‎ x ‎‎0.2g x=‎‎6.5g 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32.5%‎ 答: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12. (2018云南)28.请回答并完成下列计算。‎ ‎(1)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取 ‎4 ‎g氢氧化钠固体。‎ ‎(2)向上述配制好的溶液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136‎ 解:‎ 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取‎50g×8%=‎4g氢氧化钠固体。‎ 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142‎ ‎4g‎ (‎50g+‎50g)x ‎=‎ x=14.2%‎ 答:(1)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取 ‎4g氢氧化钠固体。‎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2%。‎ ‎02坐标曲线类 ‎1.(2018黔西南)14.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计算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0.4 (2). 14.6% (3). 12.5%‎ ‎【解析】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当稀盐酸的质量为‎115.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4g;(2)设生成‎0.4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Fe+2HCl═FeCl2+H2↑‎ ‎56 73 2‎ 136‎ x y ‎‎0.4g ‎ x=‎11.2g,‎ ‎ y=‎14.6g,‎ 与铁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15.0g-15g=‎100g,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铁锈的质量为:‎12.8g-11.2g=‎1.6g,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100%=12.5%,‎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3)计算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12.5%。‎ ‎2.(2018 邵阳 35)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克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2.2 克。‎ ‎(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2)设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 73 44‎ ‎ 50gx ‎‎2.2g ‎= x=7.3%‎ ‎(3)跟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也是50g 设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9.3gy ‎50g×7.3%‎ 136‎ ‎= y≈43.0%‎ 答:(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3.0%。‎ ‎【解析】根据图像可以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及对应的质量分数;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氯化钠的质量可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及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9.(2018菏泽1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 ‎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9.9 (2). 90%.‎ ‎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9.9g ‎ ‎ x=‎22.5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90%,‎ 答:(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9.9g;(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136‎ ‎10.(2018呼和浩特)16.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因长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铝粉。取‎6.0克铝粉样品,将‎100克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测得产生氢气‎0.1克。请计算:‎ ‎(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4.5% 。‎ 解:(1)设铝的质量为x,‎ ‎2Al+3H2SO4=Al2(SO4)3+3H2↑‎ ‎ 54 6‎ ‎ x ‎‎0.1g ‎ ‎ ‎ x=‎‎0.9g 答:样品中铝的质量为‎0.9g。‎ ‎(2)设与铝反应的硫酸溶质的质量为m,与氧化铝反应的硫酸溶质质量为n,‎ 因铝的质量为‎0.9g,所以样品中氧化铝的质量为‎6g﹣‎0.9g=‎‎5.1g ‎2Al+3H2SO4=Al2(SO4)3+3H2↑ Al2O3+3H2SO4=Al2(SO4)3+3H2O ‎ 98×3 6 102 3×98‎ ‎ m ‎0.1g ‎5.1g n ‎ ‎ ‎ m= n=‎ ‎ m=‎4.9g n=‎‎14.7g 总共消耗硫酸溶质为‎4.9g+‎14.7g=‎19.6g,根据图象可看到共用去硫酸溶液为‎80g,‎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答:(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为‎0.9g,(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5%。‎ ‎11.(2018东营)17. ‎ 136‎ 实验技能训练中,小亮同学向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无明显现象。小亮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进行了实验:他分别取‎50g废液,并向其中逐渐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组实验的数据与图像如下:‎ 实验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50‎ ‎100‎ ‎80‎ 产生沉淀的质量/g ‎0.98‎ ‎2.94‎ ‎2.94‎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并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则上图中a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 CuSO4、H2SO4 (3). 9.6% (4). 85‎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碱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真审题,弄清反应过程,分析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质量关系是解题的基础。‎ ‎(1)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所以对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由于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0.98g沉淀,加入‎8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2.94g沉淀,说明‎30g的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2.94g-0.98g=‎1.96g,第一组加入‎50g氢氧化钠时,只生成了‎0.98g氢氧化铜,说明只有‎15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在加入‎3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才生成沉淀,废液中溶质为CuSO4、H2SO4。‎ 设: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136‎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98‎ x ‎‎2.94g ‎ x=‎‎4.8g 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100%=9.6%;‎ ‎(3)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为第三组,前‎35g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后‎45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a的数值是氢氧化钠溶液与恰好与硫酸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的数值,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上图中a的数值为‎50g+‎35g=‎85g。‎ ‎03表格分析类 ‎3.(2018 江西 24)‎2018年5月18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试海成功,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0.2 g。‎ ‎(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第三次实验中溶质的种类为2。‎ 答案:(2)设20g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20g‎×(1﹣x) ‎‎0.2g ‎= x=67.5%‎ 答: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总质量为20g+80g﹣99.80g=0.2g。(2)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3)结合数据表格分析可知第三次时硫酸过量,此时的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锌和剩余的硫酸。‎ 136‎ ‎5.(2018 杭州 10)用“盐酸﹣﹣硫化钡法”生产BaCl2会放出有毒气体H2S(其水溶液有酸性),可用NaOH吸收H2S制取Na2S进行处理。下表为H2S回收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 表:H2S回收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 项目 单价(元/吨)‎ NaOH ‎2500‎ Na2S ‎5000‎ 辅助费用(以处理1吨H2S计)‎ ‎1114‎ ‎(1)工业处理尾气需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从经济效益考虑这种处理H2S的方法是 盈利 (选填“盈利”或“亏损”)的。‎ ‎(2)若某化工厂每天要处理10吨H2S,需消耗NaOH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2)设需要氢氧化钠质量为x,‎ ‎2NaOH+H2S=Na2S+2H2O,‎ ‎80 34‎ x 10t ‎= x=23.5t 答:若某化工厂每天要处理10吨H2S,需消耗NaOH23.5t。‎ ‎【解析】(1)氢氧化钠和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2NaOH+H2S=Na2S+2H2O,‎ ‎80 34 78‎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处理1t硫化氢时,需要氢氧化钠质量为:80÷34t=2.4t,生成硫化钠质量为:78÷34t=2.3t,‎ 处理1t硫化氢需要投入资金:2500元×2.4+1114元=7114元,‎ 收入资金:5000元×2.3=11500元,‎ 单从经济效益考虑,这种处理H2S的方法是盈利的。‎ ‎(2)根据氢氧化钠与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硫化氢的质量可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 ‎6.(2018 宁波 11)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人足量的AgNO3‎ 136‎ 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 ‎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g与含有杂质的废铁屑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 12.8 。‎ ‎(2)第 四 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3)(4)设铁粉中铁的质量分数为x,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y Fe + CuCl2 = FeCl2 + Cu ‎56 135 64‎ ‎15gx ‎200g×(1﹣y) ‎‎16g ‎== x≈93.3% y≈83.1%‎ 答: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83.1%。‎ ‎【解析】根据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每加入3g的铁粉,对应的铜的质量为3.2g,所以第三组时m=3.2g×4=12.8g,而第四次加入15g铁粉,铜生成16g后不在增加,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据此计算铁粉中铁的质量分数以及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 ‎04实验操作类 ‎01.(2018河北20)小明用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进行了图27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重量为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4.4g;(2) 7.3%‎ 136‎ ‎【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12g+50g+50g-107.6g=4.4g;‎ ‎(2)设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 73 44‎ ‎ 100gx ‎‎4.4g ‎73: 100gx=44: ‎‎4.4g x=7.3%‎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13.(2018陕西15)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共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_____(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 (1). 无 (2). 75%‎ ‎【解析】(1)根据实验装置本身与外界相通解答;(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1)该实验中,该装置右端的导管与外界相通,故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无影响;(2)设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70g-363.4g=‎6.6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6.6g ‎ ‎ x=‎‎15g 136‎ 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答:(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75%。‎ ‎14.(2018烟台)24.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一),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 ‎(1)m点的数值是 7 。‎ ‎(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 盐酸 反应。‎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6% 。‎ ‎(4)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解析:根据图可以看出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然后和氯化钙反应,所以m对应的pH为7.a→b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 盐酸反应。‎ a→b段质量变化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50g﹣‎147.8g=‎‎2.2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50gx ‎‎2.2g ‎=‎ x=10.6%‎ 而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47.8g﹣‎147.8g=‎‎100g 设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y 136‎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100gy ‎100g×10.6%‎ ‎=‎ y=11.1%‎ 答:(1)m点的数值是7。‎ ‎(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4)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15.(2018贵阳)1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 ‎(1)实验现象为 试管内液面上升 ,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 加入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混合溶液温度 T/℃‎ ‎15.2‎ ‎19.6‎ ‎22.0‎ ‎26.0‎ ‎28.2‎ ‎26.7‎ ‎25.7‎ ‎24.7‎ ‎23.7‎ ‎22.9‎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 。‎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 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 ‎【探究三】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 ‎【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 丁同学向‎106g 136‎ 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 ‎(7)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 ‎(8)若B点横坐标为150,则其纵坐标为 2.2 。‎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进行分析解答。‎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没有产生气泡,说明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液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7)根据题意,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8)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内压强减小,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上升,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4)由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表,混合溶液温度先逐渐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后逐渐下降,是因为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 ‎(5)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说法不合理。‎ 136‎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没有产生气泡,说明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液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7)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A→C段发生的是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8)向‎106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10%=‎10.6g。‎ 设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Na2CO3+HCl═NaCl+NaHCO3‎ ‎106 36.5‎ ‎10.6g‎ 3.65%x ‎= x=‎‎100g B点横坐标为150,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 36.5 44‎ ‎ (‎150g﹣‎100g)×3.65% y ‎ y=‎2.2g。‎ 故答案为:‎ ‎(1)试管内液面上升;‎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HCl+NaOH═NaCl+H2O;‎ ‎(4)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 ‎(5)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6)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7)NaHCO3+HCl=NaCl+H2O+CO2↑;‎ ‎(8)2.2。‎ 总合类习题 ‎2.(2018齐齐哈尔22)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6‎ ‎(1)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可有效地保护金属资源,此外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还有哪些? (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但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什么? (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 ‎(3)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燃料燃烧不充分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止金属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2). 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3). 浪费燃料(或燃料利用率降低;污染空气等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金属的防腐、回收再利用及开采和寻找新的代替品等分析解答;(2)根据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等方面解答;(3)根据燃料燃烧不充分会浪费燃料等解答。(1)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还有防止金属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2)氢气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原因是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3) 燃料燃烧不充分会浪费燃料(或燃料利用率降低;污染空气等合理即可)。‎ ‎3.(2018齐齐哈尔2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铁强化酱油”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铁元素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哪种疾病?______________‎ ‎(2)塑料的用途广泛,请写出塑料的一条优点。______________‎ ‎(3)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2). 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制造成本低;耐用;防水等合理即可) (3).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逸出 ‎【解析】(1)根据铁的生理功能解答;(2)根据塑料的特点分析解答;(3)根据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分析解答。(1) 铁元素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贫血(或缺铁性贫血);(2)塑料的一条优点是密度小;(3)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是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逸出。‎ ‎4.(2018菏泽12)如图是某能量型饮料及标签中的部分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该饮料提供了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水、糖类和_______。‎ 136‎ ‎(2)该饮料中的钠元素由氯化钠提供,则配制100mL饮料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mg ‎(3)白砂糖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6H12O6 2X+2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饮料瓶的材料是PET,化学式为(C10H8O4)n,它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在饮料瓶的生产过程中,以下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加高烟囱排放废气 b.采用新技术加强污水处理 c.采用“光伏发电”和“煤改气工程”提供能量 ‎【答案】 (1). 无机盐; (2). 117; (3). C2H6O(或C2H5OH); (4). 有机化合物 (5). bc ‎【解析】(1)钠、钾、钙等离子存在于无机盐中;(2)由标签可知100mL饮料含钠离子的质量是46m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46mg =117mg;(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有:6个C、12个H、6个O,生成物中有:2个C、4个O,所以2X中有:4个C、12个H、2个O,故X的化学式为:C2H6O(或C2H5OH);(4) 根据PET的化学式为(C10H8O4)n,可知它属于有机化合物;a、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错误;b、采用新技术加强污水处理,有利于节约用水,故正确;c、采用“光伏发电”和“煤改气工程”提供能量,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 ‎5.(2018菏泽8)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 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C. 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解析】A 136‎ ‎、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B、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不能与碱溶液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C、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可能是原子、分子、离子,如氖原子、氨分子等,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 ‎6.(2018菏泽4). 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B. 硝酸钾在热水和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不同——温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同 C. 酒精和食醋的气味不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 金刚石和石墨硬度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A、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由于氧气浓度不同,正确;B、硝酸钾在热水和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不同,是由于温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速率不同,错误;C、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闻到不同的气味,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其碳原子排列组成不同,正确。故选B。‎ ‎7.(2018菏泽2)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既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又利于人体健康 B. 去超市购物,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 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玻璃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D. 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存,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解析】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既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又能防止农药和化肥残留,利于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B、去超市购物,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C、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纤维可能是合成纤维,也可能是天然纤维,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D、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存,熟石灰显碱性,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36‎ ‎7.(2018滨州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 B.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林木可以随意砍伐 C.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 ‎ D.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 ‎8.(2018滨州)4.‎201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使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B.焚烧田间秸秆,使草木灰返田增加土壤肥力 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工业发展用电需求 ‎9.(2018滨州)5.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7‎ 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 C.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10.(2018滨州)6.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B.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泥沙 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硝酸钾从它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D.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11.(2018滨州)7.图示分析法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136‎ ‎12.(2018滨州)8.学好化学可以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明矾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动植物体的腐烂属于缓慢氧化 C.霉变的食物蒸煮后可以继续食用 D.消毒用的碘酒中酒精是溶质,碘是溶剂 ‎13.(2018滨州)9.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②③‎ ‎14.(2018滨州)10.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点燃可燃性气体有可能引发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纯度 ‎15.(2018滨州)11.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食盐、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136‎ A.12.4‎‎% B.17.2% C.16.9% D.12.5%‎ ‎16.(2018滨州)12.实验探究需要仔细观察。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B.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C.把适量的硝酸铵固体加入一定量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上升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17.(2018滨州)13.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8.(2018滨州)14.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19.(2018滨州)15.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与方法 A 氧气中混有少量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干燥 B 氯化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钾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C 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20.(2018滨州)16.把等质量的X、Y、Z、M 136‎ 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M加入到足量的Y(NO3)2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Z>M>Y B.Y>M>Z>X C.X>Z>Y>M D.Z>X>M>Y ‎21.(2018滨州)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⑴2个铜原子 。 ⑵5个氢氧根离子_____。 ⑶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________。‎ ‎⑷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 ‎⑸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 ‎22.(2018滨州)18.生活处处有化学。请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 ‎⑵人体缺  元素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老年人会导致骨质疏松。‎ ‎⑶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⑷铁锅容易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⑸玻璃杯、塑料盆、不锈钢餐具等是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3.(2018滨州)19.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36‎ ‎⑴乙物质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气体,要制取一瓶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任写一种 )。‎ ‎⑵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⑶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也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2018滨州)20.建造“辽宁”舰需要大量的金属钛。钛因其密度小、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为原料生产钛,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上述工艺流程中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图中X是一种极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5.(2018滨州)21.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⑴t‎3℃‎时,将6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g。‎ ‎⑵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 136‎ ‎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2℃‎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⑶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18滨州)22.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鉴定它们,做如下实验:‎ ‎⑴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 ‎⑵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⑶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据此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以下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步骤⑵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018滨州)23.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⑵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⑶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⑷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8.(2018滨州)24.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右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 136‎ 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烧杯中盛放的是 溶液。 ‎ ‎②曲线上坐标为(18,7)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 ‎③曲线上坐标为(15,12)的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有 (用化学用语表示)。‎ ‎⑵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几天后发现,忘记盖上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的瓶塞。请帮助小明完成如下实验方案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体产生。‎ 没有变质 方案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 ‎ 。‎ 已经变质 ‎①请写出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你认为方案一的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 ‎29.(2018滨州)25.镁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制造中大显身手。小亮在实验室模拟“海水制镁”的原理来富集镁。他将‎25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于盛有‎70g水的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63.6g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图像如右)。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47g。‎ 求:⑴图像中m=_________g。‎ ‎⑵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0.(2018哈尔滨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B. 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136‎ D. 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 ‎【答案】A ‎【解析】A. 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正确;B. 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不能形成溶液,错误;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错误;D. 羊毛燃烧时有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涤纶燃烧时无此气味,错误。故选A。‎ ‎31.(2018黔西南)8.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随意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不属于_____ ( 填选项);‎ A.有机物  B.合成材料  C.纯净物 ‎(2)能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 (填选项);‎ A.加入明矾  B.加入活性炭  C.煮沸 ‎(3)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漆能防锈蚀,其原理是阻止了铁与________接触;‎ ‎(4)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医用生理盐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请面出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答案】 (1). C (2). C (3). 空气和水(或氧气和水) (4). NaHCO3+ HCl= NaCl+ CO2↑+ H2O (5). ‎ ‎【解析】(1)随意丢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属于有机物,属于合成材料,不是纯净物;(2)能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3)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漆能防锈蚀,其原理是阻止了铁与空气和水接触;(4)胃液中的盐酸能与碳酸氢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HCl= NaCl+ CO2↑+ H2O;(5)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2.(2018呼和浩特)4.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136‎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原子 A.A B.B C.C D.D 解析:A、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微粒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此选项错误;‎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正确;‎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说法错误;‎ 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故说法错误;‎ 故选:B。‎ ‎33.(2018呼和浩特)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军事上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化学原理相同 C.用石蕊试纸测定橙汁的pH D.在实验室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解析:A、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军事上可用镁粉制作照明弹,故选项说法正确。‎ B、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蕊试纸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橙汁的pH可使用pH试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D、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4.(2018苏州)1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有蓝色变紫色再变红色 ‎[答案] B ‎[解析]A红磷燃烧产生的是大量白烟(烟和雾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烟为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珠),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是黑色固体,D石蕊变色为酸红碱蓝,溶液颜色应为先红色后变为紫色,最后变为蓝色,故选择B。‎ 136‎ ‎35.(2018苏州) 24.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CuCuSO4 Cu(OH) B. SO2 H2SO‎4 C. Fe FeCl2 AgCI C CO2 CaCO3 ‎ ‎[答案] D ‎[解析1考察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A选项中Cu和稀硫酸无法反应,B选项中SO2无法和蒸馏水一步转化为H2SO4,C选项中Fe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FeCl2 而不是FeCl3。‎ ‎36.(2018烟台)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  )‎ A.HCl NaOH FeCl3 NaCl B.H2SO4 NaCl Na2CO3 CaCl2‎ C.NaNO3 HCl CaCl2 KOH D.MgCl2 KOH Cu(NO3)2 Na2SO4‎ 解析:A、FeCl3溶液呈黄色,首先鉴别出黄色的FeCl3溶液;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2SO4,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Cl2;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Cu(NO3)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NO3)2溶液;能与Cu(NO3)2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KOH溶液,能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Cl2,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37.(2018深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其pH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气体的盐一定是NaHCO3‎ C.铁制品锈蚀是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的过程 D.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136‎ 解析:A会污染待测液,故错;B可以是其他碳酸氢盐,如KHCO3、Ca(HCO3)2等,也可以是碳酸盐,如Na2CO3、CaCO3等,故B错;铁锈蚀是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由于有氧气参加,是氧化反应,故C正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而雾是液体小颗粒,故D错。‎ ‎38.(2018东营)12. 中兴缺“芯”事件震惊国人。芯片是电脑、智能家庭等的核心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纯度极高的硅,其运算速率与硅的纯度有关。‎ ‎(1)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粒子名称)。‎ 已知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光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也需用高纯硅。在日光下高纯硅的作用主要是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自然界中的硅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请写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___。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其主要成分可视作二氧化硅(如图),你认为硅胶可作干燥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一条即可)。‎ ‎(4)高纯硅的制备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上述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 ‎②物质M是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写出步骤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 (1). 硅原子 (2). ② (3). 电 (4). SiO2 (5). 与水反应(或具有吸水性或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等合理即可) (6). 步骤3 (7). SiHCl3+H2‎ 136‎ ‎ Si+3HCl ‎【解析】本题考查了构成物质微粒的种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学式的书写,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等。‎ ‎(1)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构成硅的粒子是硅原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②;‎ ‎(2)光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也需用高纯硅,在日光下高纯硅的作用主要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3)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硅胶可作干燥剂的原因可能是与水反应(或具有吸水性或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等合理即可);‎ ‎(4)①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上述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3;②SiHCl3和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 Si+3HCl。‎ ‎39.(2018东营)10. “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下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1)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填字母。下同),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_方法。‎ ‎(3)有的河水出现水华现象,经检测发现是河水中含有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等而导致,上述三种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 ‎(4)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___。‎ 136‎ ‎【答案】 (1). B (2). A (3). 煮沸 (4). 磷酸二氢钾(或KH2PO4) (5).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常见化肥的种类,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由净化水的过程可知,其中步骤①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吸附杂质,故选B;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故选A;‎ ‎(2)硬水在煮沸过程中可转化成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使水软化,同时还能杀灭病原微生物。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煮沸方法;‎ ‎(4)A、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国家节水标志,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物品回收标志,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错误。故选B。‎ ‎40(2018东营)7.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烷和乙醇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则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 B. 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C. 二氧化碳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则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D.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答案】D 136‎ ‎41.(2018贵阳)7.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研发等都离不开化学。‎ ‎(1)贵州茅台酒名扬天下。茅台酒酿造的发酵过程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一滴茅台,满屋飘香”,在其汽化的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 变大 。‎ ‎(2)“元宵花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常采用PMMA(塑料亚克力)替代传统材料制作灯具外壳,PMMA材料具有 耐高温 优点,属于 有机物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石墨纤维的制造推动了宇航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石墨纤维、石墨烯和石墨均是由 碳 元素组成的单质,石墨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4)“膜分离技术”可使二氧化碳穿过分离膜被氨水吸收,生成的碳酸氢铵(NH4HCO3)可用作化肥。碳酸氢铵属于 氮肥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解析:(1)酒酿造的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气化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所以“一滴茅台,满屋飘香”,故填:化学;变大;‎ ‎(2)PMMA材料具有密度小、耐高温、不燃烧的性质;塑料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耐高温;有机物;‎ ‎(3)石墨纤维、石墨烯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石墨充分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碳;C+O2CO2;化合反应;‎ ‎(4)碳酸氢铵(NH4HCO3)只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氮肥。‎ ‎42.(208贵阳)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安全常识 136‎ B.健康常识 C.厨房中的化学 D.家庭小实验 解析:A、用水浇灭电器火灾时,容易使电器损坏,也容易触电,造成伤亡事故;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打开排风扇时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A错误;‎ B、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症,故B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厨房中能用食醋来除去水壶中水垢;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故C正确;‎ D、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自制汽水;小卵石、石英砂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A。‎ ‎43.(2018云南)22.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代号)。‎ a.碳酸氢钠 b.熟石灰 c.石墨 d.维生素A ‎①用来制造铅笔芯的是 c ‎ ‎②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 ‎ ‎③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b ‎ ‎④缺乏会引起夜盲症的是 d ‎ ‎(2)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 煤 、石油和天然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你知道的一种新能源是 136‎ ‎ 氢能 。‎ ‎(3)下列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CD (填字母代号)。‎ A.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 B.夜间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楼道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要严禁烟火 解析:(1)①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可用来制造铅笔芯;故填:c;‎ ‎②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a;‎ ‎③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b;‎ ‎④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填:d;‎ ‎(2)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人们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故填:煤;氢能;‎ ‎(3)A.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手机,以免电火花引燃可燃性蒸气,故正确;‎ B.夜间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以免电火花引燃可燃性蒸气,故错误;‎ C.楼道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故正确;‎ D.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要严禁烟火,故正确。‎ 故选:ACD。‎ ‎44(2018云南)20.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有(  )‎ ‎①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充分混合后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体积之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 ‎③用汽油除油污和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油污原理相同 ‎④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得到白色沉淀A与溶液B,过滤后,溶液B再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沉淀C和溶液D.溶液D中溶质可能有a、NaNO3b、NaNO3和Na2SO‎4c、NaNO3和Ba(NO3)2三种组成。‎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解析:‎ ‎①1体积的氧气与2体积的氢气充分混合后总体积等于混合前体积之和,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为质量守恒定律适合质量而不是体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136‎ ‎③洗洁精洗碗,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油除油污原理、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④由方程式CuSO4+Ba(NO3)2=Cu(NO3)2+BaSO4↓可知,由于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的量不同,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反应,得到的溶液D的成分不同:当CuSO4溶液与Ba(NO3)2溶液恰好反应时,过滤后,溶液B是硝酸铜,再与加入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得到的溶液D只有硝酸钠;当CuSO4溶液过量时,与Ba(NO3)2溶液反应后过滤,溶液B中含有硝酸铜和硫酸铜,再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均恰好沉淀完全,生成的溶液D中有Na2SO4和NaNO3;当Ba(NO3)2溶液过量时,与Ba(NO3)2溶液反应后过滤,溶液B中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钡,再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均恰好沉淀完全,生成的溶液D中有Ba(NO3)2和NaNO3.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3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