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试卷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第二次月考试卷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 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 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 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 ‎2.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3.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有利于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4.公元前632年,晋文公打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召集鲁、齐、宋等国国君会盟,还派人把周天子召到河阳参会。孔子编定《春秋》时,将此事记载为“天子狩猎于河阳”。这说明孔子旨在 A.维护周天子的权威 B.坚持秉笔直书的史书传统 C.强调宗法等级制度 D.谴责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5.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朝议制度 A.便于皇帝集思广益 B.易造成权臣的专政 C.是君权衰微的产物 D.标志着君主制确立 ‎6.秦国不断完善有关官吏的选拔、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这表明,当时秦国 A.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 B.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 C.任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 D.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 ‎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B.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8.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记载,只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皇权的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9.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 ‎10.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11.“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此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B.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C.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 D.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12.‎ 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试卷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 A.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B.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 C.有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 D.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 ‎1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14.西方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A.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廷化 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能 D.为权臣专权开方便之门 ‎15.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清代司法实践 A.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 D.违背以人为本的精神 ‎16.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王朝在统治初期,都曾出现诛杀功臣的现象。其中,西汉初期和明初尤为严重。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 A.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 B.“家天下”的观念根深固 C.封建统治残暴的体现 D.平民皇帝变态的心理反应 ‎17.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古雅典公民大会的很多关乎城邦利益的重大决策至少要达到6000票才能通过生效,即公民大会至少要有6000人参加才算合法。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一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公民参政热情不高 B.个人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 C.民主范围极其狭隘 D.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18.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①公职选举 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 ‎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 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 苏格拉底认为,通过程序达成的判决哪怕是不合理的或错误的,公民也必须遵守法律和服从合法程序的判决。这体现了 A.大众与精英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 B.苏格拉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C.公民法律意识对于城邦的重要性 D.古代雅典的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 ‎20.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21.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担陈述真实情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 A.遵循私法至上 B.重视诉讼程序 C.注重诉讼诚信 D.崇尚科学理性 ‎22.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这反映了罗马法 A.重视物权保护 B.强调诉讼程序 C.倡导公正公开 D.关注人身安全 ‎23.古代罗马法规定:在商品交换中,未成年人如因对方利用其无经验而遭受损失的,可诉请追回已交付物件,纵使对方没有欺诈行为,只要未成年人确实受到很大损失,也可申请“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件。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注重维护诚信交换原则 B.禁止未成年人交换商品 C.法律严惩侵犯私有财产 D.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24.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男女权利逐渐平等 B.罗马法注重形式,缺乏变通 C.法官们依据实际,灵活运用法律 D.罗马法保护妇女的利益 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制度的建设,唐代制定的“六察法”,内容详细具体,成为历代开展巡视工作遵循的原则;宋辽金时期制定了《御史台仪制》《御史弹奏格》等;明代制定《出巡相见礼仪》《巡历事例》等制度,从巡视内容、巡视程序、巡视官台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巡视立法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历代巡视官员的品级一般较低,但巡视时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所以权力很大。如汉代巡察郡国的刺史只是俸禄为六百石的小官,却能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长官;明代巡按御史的品级只有七品,但三品以上的布政使、按察使也对之十分敬畏。官员巡视地方时,主要有明察和暗访两种方式,但具体巡察方法非常灵活多样,注重发现问题,讲求实效。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官员的选任。唐代时规定巡视官员要有刚正疾恶的品质,要有真才实学,要有实践经验,并规定五品以上的巡察御史由皇帝亲自选任;明朝时还对巡视官员的最低和最高年龄作了规定;清代特别规定,对于受过处罚的人员,出现降级、革职等情况者,一律不能选为巡查官,要求日益严苛。‎ 研究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当代中国巡视工作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摘编自余少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考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巡视制度的作用。(10分)‎ ‎(3)谈谈古代巡视制度对推动当代巡视工作的现实意义。(5分)‎ ‎26. 论述题(12分)‎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史悠久,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还波及海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 隋朝初是以秀才、明经等科选拔官吏,到隋炀帝统治时期设置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 唐代科举考试分制科和常科。制科主要考应试对策,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和建议。唐代常科的科名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进士科以考时务策为主,后来也考帖经和杂文。‎ 宋代在革除了唐代科举制弊病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相当完整、严密的科举制度,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科举实行三级考试,凡登科进士,一律由吏部立即授官。宋代科举考试向士大夫广泛开放,对于各科举人,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合格,就可以录取。‎ 明代至清代中叶前这一时期,科举制度走向鼎盛阶段。考试内容与规则格式化,严格限定出题、答题范围和格式,从而形成“八股文”;考试科目也趋向于单一化,主要有进士一科;考试程序更加严密,实行四级制考试体制,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从明朝开始科举考试分“南北榜”录取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件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安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新律规定: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论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 ‎——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宋法制改革的影响(7分)‎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A 6.C 7.A 8.A 9.D 10.B 11.D 12.A ‎13.B 14.C 15.B 16.A 17.B 18.D 19.C 20.C 21.C 22.A 23.D 24.C ‎25.‎ ‎(1)巡视有法律保障(或重视巡视立法建设);巡视官员的品级较低,但权力较大;巡察方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重视巡视官员的选任(或巡视官员选拔条件严格)。‎ ‎(2)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腐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要不断加强巡视立法建设或巡视制度要法制化、科学化;要不断加强巡视官员的选拔;要不断创新巡视方式,提高巡视的时效性。(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6.‎ 示例一:科举制度与君主制的强化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考试的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发生了变化。科举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由多元到以儒学为主,再到只限于四书五经,且以朱熹的注疏为准,表明儒学思想已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科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殿试逐渐成为定制,且由皇帝直接掌握。上述史实表明科举考试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示例二:科举制度与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科举考试录取数量和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唐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南宋时期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文教事业昌盛。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明代为平息北方士人情绪,实行“南北榜”。‎ 示例三:科举制度与儒学的发展自唐代到明代,儒学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唐代,儒学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宋明理学以儒家纲常约束人们的思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可依据多种注疏;明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程式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从而使儒家思想文化日益地僵化没落。‎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属于开放型试题,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分标准:自拟题目,论述 ‎27.(1)特点:注重事实和证据;淡化伦理人情;诉讼程序渐趋规范化;带有理性化和近代化色彩。‎ ‎(2)影响:有利于维护司法秩序和促进司法公正;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化;对近现代司法改革提供借鉴。(任答3点、言之有理亦可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