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题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试题1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2016 —2017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模拟卷( 1)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 I 卷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 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范围:必修 1。 第 I 卷 本卷共 25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 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大名之可藉,而争之易 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 展规律 C.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好的权力交接制度 D.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出现 的必然性 2.据史书记载: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秦朝以丞相取代三公,天下之事皆决 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为丞 相副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朝开始设置“三公”官职 B.皇帝集所有大权于一身 C.丞相是皇帝主要的行政助手 D.御史大夫 掌政令决策权 3.学者白钢在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说: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 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逐渐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 较 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机构 4.据《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 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 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这说明雍正时期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军机处、内阁分权制衡 D.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 5.古希腊教育家伊索克拉底(公元前 436—公元前 338)说:“虽然我们的祖国对所有人都 一样, 但是其中一些人像僭主一样生活, 而有些人则像外邦人一样活着。 ”这里的“有 些人”包括 A.本邦成年男性公民 B.妇女和奴隶 C.本邦的一切自由民 D.未成年公民 6.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哪一个国家的法。” 中国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 切。”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 A.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B.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 家 C.波及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D.渗透到罗马共和国 的各个角 落 7.英国某首相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 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 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 《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 。”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A.社会地位较低 B.经济收入低 C.受多方面监督 D.受议会制约 8 .1788 年 7 月 10 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 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 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9.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回英国后, 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 : “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派遣远征军去惩罚 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 ! 要狠狠地教训它 ! 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 的合法贸易 ! ”由此看 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最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进行军事上的报复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维护同中国的贸易往来 10.“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 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 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11.下表是 1894—1914 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 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2.《天朝的镜像》 一书中描述: “无数中国人在 1911 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 并于一夜之 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 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由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13.胡兰成在《山河岁月》中评述: “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 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 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这表明五四运动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14.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 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15.民国二十八年冬,政府军训部曾编译一书,并附有训令:“查⋯⋯为长期抗战,消耗敌 人兵力, 争取主 动地位, 富有弹性之战法⋯⋯适应现阶段之需要, 应在敌侧后发动⋯⋯ 打击。惟国军干部对此尚欠普遍与深刻之研究⋯⋯随令颁发,各部队学校一体研究, 俾 利实用,而歼敌寇为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富有弹性之战法”指游击战 B.国民党重视防御阶段的军事培训 C.游击战成为抗战唯一作战方式 D.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抗战的士气 16.20 世纪 40 年代末,国统区教科书提到“英美以联合国通牒迫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根 据地教科书则指出“虽英美联合亦不能取胜于日本, 最后苏联参战, 才将日寇击败。 ” 材料说明当时国共两党 A.都认为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都强调了中国全民族抗 战的历史贡献 C.意识形态随国际形势变动呈现对立 D.寄希望于世界强国继续 关注中国事务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17.“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 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 当有充分的信心。”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A.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D.三大战役已经取得胜利 18.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 1917 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 1917 年发生的 二月革命和十 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 ,将其划分为“ 2 月阶段”和“ 10 月阶段” ,认为“它 们不是相互矛盾的” 。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满足农民土 地要求 C.推进和平民主进程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9.“公社的属于公社; 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 自愿联合。”“公社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 这些主张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B.认可了“一票共和”的 宪政 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 国家 20.下表为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领导人名 额构成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中国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体现了各党派、各阶层政治地位的完全平等 C.体现了新中国政权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性质 D.政府领导人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基础上产生 21.香港《大公报》社评:“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自 1946 年之后,再也没有会面。悠悠 五十九载,接近一个甲子。第一代的会面,间隔了第二代、第三代的跨越,如今第四 代再会面,这样的‘历史剧情’,意义非凡。若江山有思,亦会动容。”这次会面 A.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次握手 C.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D.使得两岸关系由对抗开始走 向和解 22.1967 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 数以 10 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材料的主 旨是 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 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 C.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 益的 23.1963 年 6 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世界和平” 演 说中称,美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深切 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结束我们所有的一切分歧,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协力使世 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此演说 A.吸取了核战争危机的教训 B.旨在促进美苏两国间合作 C.反映美国的霸权已衰落 D.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政策 24.下图为时政漫画《奥卿也疯狂》。其主旨是 A.展示美国维护正义的决心 B.揭示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性 C.说明美国不满于现有秩序 D.讽刺美国的强权外交思维 25.著名学者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 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 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第Ⅱ卷 本卷共 4 个题目,满分 50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4 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2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专制政体里,皇帝是一个巨大的权力之源,处在权力金字塔的顶 端,可以监督任何部门和官员。除了皇帝之外,所有朝廷命官都由其“上级机关”加 以监督,所以古代中国发展出了世所罕见的御史监察制度。秦汉时,御史的地位仍具 有附属性,御史大夫虽与丞相及太尉并称“三公”,但实际职权是“掌监察,辅助丞 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它是副丞相,依照汉代习惯,须做了御史大夫,才得升任为 丞相” 。 后来御史机构渐渐独立, 监察权慢慢脱离相权。 中央发展了御史台、 都察院、 以及厂卫等特务机构,地方有巡按御史、督抚、按察司等,庞大的御史监察体系得以 建立。至此,除了皇帝以外,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官员都有其对应的“上级”监察官。 ——刘田玉《中西权力监督模式的演化和特征》 材料二 雅典的权力制约机制体现在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上⋯⋯从纵向上看,公民大 会是权力的核心部分,其他机关均对公民大会负责并受公民大会直接制约,这是雅典 民主制的本质之所在。从横向上看,行使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和宗教权力的 各部门彼此之间分工明确、权力有限,是互相制约、力求平衡的关系。 ——李勇《试论古希腊古罗马的权力制约机制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的变化。 (3 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雅典权力制约机制的特点。 (3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权力制约机制与中国古代御史监 察制度有何不同。 (6 分) 2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 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 掌无所不包的权力, 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 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 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 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 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 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节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 19 世纪中 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政局持续动荡的原因,并指出法国用协商 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 (3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德国 历史进程的影响。 ( 4 分) 28.(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此前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控制了东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活动,当 欧洲人进入这一片领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中国人也只是把欧洲人视为 必须容忍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入侵者,这与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景象非常不同。 这种均衡一直到 19 世纪中期才被彻底击破。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从 1700 年 到 1820 年的 120 年间,中国的人均 GDP增长率为零;同期,美国为 72%,欧洲为 14%, 日本为 13%,全世界平均增长率为 6%。这些数据如此残酷地告诉我们, 历史的转折为什么 会发生。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 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 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 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 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 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 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 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 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材料三 (1931 年 9 月 20 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 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 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 年 9 月 2 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敌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 的。 ——《蒋介石日记》 (1)材料一中讲到的“均衡”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历史的转折”对中国产 生了什么影响?( 3 分) (2)材料二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4 分) (3)材料三反映出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 原因。 ( 5 分) 29.(14 分)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体来说是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一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时 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期 封面 1950 年 12 月 11 日 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4 年 5 月 10 日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 露凶光”的青龙 1972 年 3 月 6 日 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 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 1 979 年 1 月 1 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 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 是美国在 21 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 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 “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 权”。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材料三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 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 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 70 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这一变化 对中国、美国、世界的政治影响。 (7 分)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战略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4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 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 3 分) 2016 —2017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模拟卷( 1)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B D B A C A C B C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A C C C C A C D A D D 26.【参考答案】 (1)变化:由辅助丞相监察到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 ;由单一的御史监察到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监察体系。 ( 3 分) (2)特点:建立在直接民主制的基础上,民主与监督紧密结合;监察体系完备,纵横 交织;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和监察机构;国家各部门之间分权制衡。 (3 分) (3)不同:中国古代的御史监察主要是对皇帝负责而监察百官,雅典的 权力制约机制 主要制约国家部门间的权力;古代雅典的权力制约主要是为了维护民主政治,中国古 代御史监察制度则是为了维护皇权专 制;雅典的国家监察权掌握在广大公民手中,中 国古代御史监察权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 (6 分) 27.【参考答案】 ( 1)特点: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立法权) ,同时保留国王。 (2 分)进 程: 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 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 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 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 权利。 (3 分) (2)原因:法国专制王权强大;法国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革命力量不够强大。 ( 2 分)标志: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 分 ) (3)特点: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 分)影响:推动了德国资本主 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保留了君主专制、军国主义残余,为德国发动对外战争埋 故不登高 山,不 知天之 高也; 不临深 溪,不 知地之 厚也; 不闻先 王之遗 言,不 知学问 之大也 。干、 越、夷 、貉之 子,生 而同声 ,长而 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 君子, 无恒安 息。靖 共尔位 ,好是 正直。 神之听 之,介 尔景福 。”神 莫大于 化道, 福莫长 于无祸 。 下了隐患。 (2 分) 28.【参考答案】 (1)标志:鸦片战争。 (1 分)影响: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分) (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 民地半 封建 社会最终形成。 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4 分) (3)变化:从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到持久抗战。 (1 分)原因:日本从局部侵 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共产党调整 对国民党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 (4 分,任答 4 点即可) 29.【参考答案】 (1)变化:结束了对中国 20 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 式建立外交关系。 (1 分)影响: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 际地位, 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美国,极大地改善美苏冷战和争霸中 的不利局面,从越南战争中得以抽身,缓解了国内反战情绪,有利于政治稳定;对世 界,打破了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有利于亚太 地区、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 (6 分) (2)变化:提出“中国威胁论”,战略重点重返亚太地区。 (1 分)原因:中国的崛起 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称霸世界是美国始终不变的对外战略;亚太地区成为 21 世纪世 界经济发展的重心。 ( 3 分) (3)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灵活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 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 分,任答 3 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