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汉中市龙岗学校高2021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学科:文科历史 时长: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 A.统治者都很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国人的意见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C.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 D.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 ‎ 2. 表1‎ 内容 刻石名称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 泰山刻石:学。科。网]‎ ‎“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之罘刻石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碣石刻石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絮(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会稽刻石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表1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 )‎ A.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B.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 ‎ ‎ 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3. 下图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其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铭文虽然简略,但日期(甲子日)、时间(早晨)等都与典籍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典籍记载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确为信史。这说明(  )‎ ‎                      ‎ A. 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B. 解释历史需要不断更换视角 C. 确认历史事实需要多重证据 D. 考证史料需图片文献相结合 ‎4.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御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御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御谏制度( )‎ A.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5.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6.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 出处 记载 ‎《通典·食货二》‎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7.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 )‎ 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 ‎ 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8.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 ‎ 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 ‎ 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该思想( )‎ ‎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 ‎ 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 ‎9.两宋时期商人捐纳买官日益增多,对此一官员上奏称“一州一县无处无之,已仕者约以千计……是皆豪猾兼并之徒,屠酤市贩之辈”。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宋时期(  )‎ A.平民阶层上行流动的路径畅通 B.商人阶层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不对等 C.优商恤商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 D.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巨变 ‎10.《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11.史学家柳翼谋说:“始皇时代……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下列表述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 )‎ A. 出击匈奴、巩固边疆 B. 设置郡县、管辖地方 C.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D. 控制思想、文化专制 ‎12.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 )‎ A. 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 B. 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 ‎ C. 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 D.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13.《东京梦华录》载:“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卖铜铁器、衣箱、磁(瓷)器之类……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马行(街)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材料主要体现了北宋( )‎ A. 市场分布类化 B. 彩瓷交易频繁 C. 商帮经营兴盛 D. 长途贩运繁荣 ‎14.“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 )‎ A. 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 B. 以张扬个性其主要目标 C. 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D. 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 ‎15.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16. 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对答1‎ 森:至国家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 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将为万国所不容 对答2‎ 森: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 李:邦字指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 ‎ 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C.清政府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1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阶级落后性与保守性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18.《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 ‎1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奖励民间开矿、制定火轮车、轮船及其他“器皿技艺”,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其意在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维护广大民众利益 C.获取西方国家支持 D.解决太平天国危机 ‎20.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 外交活动 结果 ‎1917年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声明废除与德、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执行 ‎1919年 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失败 ‎1921—1922年 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达成部分目标 ‎1924年 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苏联未认真执行 ‎1925年 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 失败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 A. 开启了中国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 B. 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 C. 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 D.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1.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字难 ‎ 辩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 ‎ 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   B.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 ‎ 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 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 ‎22.下列材料摘编自《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收归国有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 政府注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 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没有停止 D. 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控制 ‎23. 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  )‎ A.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 C.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D.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 ‎2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生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  )‎ A.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 C.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D.留日学生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25.在万隆会议讨论最后公报时,针对有些国家反对使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这是共产党的语言,周恩来指出可以采用《联合国宪章》中所用的“和平相处”(live together in peace),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加。这体现出(  )‎ A.亚非国家的分歧不可调和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孤立中国 C.部分亚非国家的观念落后 D.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 ‎26.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在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人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荷马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表明荷马史诗 A.成为了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 B.提供了政治准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 C.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 D.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 ‎27.罗马人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概念,贯穿了罗马历史的始终。所有的执政者都要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他们的盟国被称为“罗马人民之友”,政治对手被宣布为“罗马人民公敌”,这说明 A.罗马执政者没有掌握实权 B.人民对权力行使实施监督 C.罗马人民拥有最高决策权 D.国家主权名义上属于人民 ‎28.(2019江西赣州摸底)在雅典城邦中,每一个要成为公民的人,必须要举行宣读公民誓词的仪式,谨记对城邦共同体的忠诚、对城邦共同神的虔敬以及理性服从、遵守法律等。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增强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B.有效防止雅典人对民主政治的破坏 C.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生活的优越 D.有助于雅典人参政能力的较大提升 ‎29.有学者认为,雅典公民大会在理论上享有最高权威,但在实践上陪审法庭可以通过违法法 ‎ 案诉讼程序推翻公民大会的决定,还可以通过检举案件的审理、公职资格审查等公共程序 ‎ 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对政治军事领导人及各级官吏直接控制。该学者意在指出雅典民主 ‎ A. 具有多元分权特色 B. 法治色彩比较浓厚 ‎ C. 运行成本比较昂贵 D. 存在权力交叉制约 ‎30.成立于1600年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了如下条件——如果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事儿,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由此奠定了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影响至今。这一制度(  )‎ A.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 B.保证了王室的尊贵地位 C.确立了财产私有的原则 D.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 ‎31. 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它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该现象 A. 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 B. 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 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D.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2. 下列表格中的现象,说明了 ‎1935年5月27日 最高法院扼杀了3项“新政”立法,其中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6年1月6日 最高法院以6对3票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6年6月1日 最高法院以5票对4票判决纽约州的一项规定妇女与儿童最低工资的法律违宪 A. 美国民主运行机制弊端显现 B. 最高法院缺乏与时俱进理念 C. 最高法院非常时期过度集权 D. 宪法至上原则得到充分彰显 二、主观试题(此部分共计3个小题,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秋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童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风反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 ‎ 一一摘编自邮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 材料二: 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律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 ‎ 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鸡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健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 一一摘编自间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13分)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变化(节选)‎ 时期 饮食文化特色 先秦时期 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 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 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两宋时期 ‎“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 忽必烈力主的“涮羊内”火锅风行全国,“乳扇”‎ 元明清时期 也由蒙古大军带到大理:朱棣迁都后,实现了“南京板鸭”与“北京烤鸭”的混搭。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顺治、康熙时代的“满汉全席”则将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 ‎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金榷场贸易,始于“绍兴和议”后的绍兴十二年(1142年),甘先建榷场于盱眙军(今江苏眙),光州(今河南潢川)枣阳军(今湖北枣阳)安丰军(今安徽寿县),规定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下的称为小客,每十人为一保,留一半货物在来宋方榷场,带一半货物到金朝榷场贸易,然后统一计算往返货物的总钱数,按十分之二抽息钱归官府。而所带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上的商人称为大客,客商与货物都只能留在宋榷场,等候金方客商前来贸易,宋方货物主要是粮食、茶叶、各种手工业品、书籍及外贸而来的药材、手工业品……勘造军器之物、金属货币等列为禁品。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金为准备侵宋,只保留泗州(盱眙西北)榷场。‎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金榷场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榷场的进步作用。‎ ‎3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 材料 二战后的德国外交目标比较低调。其原则是自我约束,这一原则所依据的是历史的教训和战后的现实。希德勒以德国的名义摧毁了欧洲,因此德国必须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其他民族的信任,恢复欧洲的和平。战后英、法、美等国家也要求德国自我约束,并使其成为允许德国拥有主权地位的一个基本条件。联邦德国在1949年制定的《基本法》中规定了和平的义务,这就意味着禁止进攻性的战争,允许防卫性的防务,要求缔造和平的政策。另外,德国在其推行外交政策工具方面对自己也有明显的限制,完全致力于经济手段,自愿实现与西方的一体化。在冷战期间,虽然执政党和领导人有变化,但他们始终坚持自我约束的原则,并且致力于和平和反军国主义的传统,外文政策上显示出高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摘编自李莉萍《冷战时期法德外交政策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自我约束外交政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国的自我约束外交政策。(9分)‎ ‎3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据《蒙藏旬刊》1931年第1期所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十三世达赖喇嘛驻京总代表、雍和宫堪布贡觉仲尼(原为西藏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僧人)及九世班禅驻京办事处处长罗桑坚赞,西康诺那仁波切、贡嘎仁波切、松朋仁波切等藏传佛界高僧在南京发起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 ——喜饶尼玛《论战时藏传佛教界僧人的抗日活动》‎ 材料二 1936年3月,红军北上抗日经过四川甘孜地区作短暂停留时,五世格达仁波切便与红军结缘,开始竭力支援红军,征集大量粮秣、皮毛等补充红军吃穿,并将当地辣椒、青稞酒等本来为红军御寒,并为红军作向导、作翻译…还动员一大批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周锡银《为西藏和平解放而献身的格达活佛》‎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出藏传佛教僧人在抗日战争中的活动。(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藏传佛教僧人在抗战中产生的作用。(6分)‎ 汉中市龙岗学校高2021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答案及解析 ‎ 1、C.2、A 3、C 4、A 5、C 根据材料“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可知,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相对中原落后;根据材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可知,楚、吴、越等国认同中原文化,这说明华夏文化圈逐渐向外扩展,故C项正确。周王室并未实现集权统治,故A项错误。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才出现兼并统一战争,故D项错误。‎ ‎6.答案 B 材料“听卖永业田”“寺观广占田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反映了土地兼并的现象,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选B项。根据材料“恣行侵吞,莫惧章程”可知,当时唐代法律尚不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排除A项。题干只是反映土地的占田情况,而非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恣行侵吞,莫惧章程”说明政府是限制土地兼并的,排除D项。‎ ‎7. C. ‎ ‎8. B. ‎ ‎9.答案 B 两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捐纳买官”现象,说明随着商人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参与政治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一政府官员却称他们是“豪猾兼并之徒,屠酤市贩之辈”,这充分表明在两宋时期,商人从政以后,其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传统士大夫的认可,故选B项。‎ ‎10 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C项正确;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是道家的主张,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D项错误。‎ ‎11、C. 【解析】【详解】“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指的是汉承秦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秦朝的法家治国思想,而汉初信奉的是“黄老之学”,汉武帝以后是儒学治国,故C项不符合观点,但是符合题意;匈奴在秦朝就威胁北部边境,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巩固了边疆,故A项符合观点,但不符合题意;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汉代继承下来,故B项符合观点,但不符合题意;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控制思想、文化专制,故D项符合观点,但是不符合题意。‎ ‎12. D. 【答案】D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代田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法,故D正确。图中是耕作方法,而非灌溉技 ‎13.A. 【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马行(街)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说明北宋东京的“市”已经打破了空间限制,并且不同地区卖不同的商品,即市场分布类化,故A项正确;彩瓷出现于清朝,故B项错误;商帮和长途贩运盛行于明代,故CD项错误。‎ ‎14.【答案】D【解析】“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说明明清文学有张扬言情的倾向,但是始终摆脱不了理学的影响,即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故D项正确;明清文学没有突破理学的束缚,反映不出离经叛道的特色,故A项错误;明清文学有张扬个性的倾向,但不是主要目标,故B项错误;明清文学以小说作为主要的表现的形式,故C项错误。‎ ‎15.答案 C 理学倡导重义轻利。题中“士商相混”现象由出现到愈演愈甚说明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故选C项。材料只是提及“士商相混”,无法说明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变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16.答案 C 根据材料“此是谬论,恃强违约,将为万国所不容”“高丽诸国,此是外藩”可知,清政府运用条约体系,维护中朝的宗藩关系,故选C项。甲午战争的诱因是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排除A项。根据材料“至国家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可知,日本凭借国家实力挑战朝贡体系,排除B项。D项用观念的对立掩盖了日本侵略扩张的事实,排除D项。‎ ‎17.【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是阶级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是民族矛盾,由此出现材料中对待西方文明不同的态度,故C项正确;《资政新篇》体现不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和保守性,故A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和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无关,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18.【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战争虽然是中国之巨祸,但却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 精神上的强击”无关,故D项错误。‎ ‎19. D. ‎ ‎20.【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取消……特权等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修改不平等条约”可以看出,当时北洋政府还是在各种外交场合想极力通过外交行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征。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开启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应该是清朝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盲目追随欧美国家的特点,排除;D项,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极大提高,排除。‎ ‎21. 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 ‎22.【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收归国有”等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加强抗战的经济基础,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控制,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问题,故A项错误;此时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随着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停止,故C项错误。‎ ‎23.答案 D 材料中英美烟草公司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都以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精神作为宣传的手段,并且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这说明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故选D项。A项与题干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19世纪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排除B项。1915年时日本为主要侵华国家,排除C项。‎ ‎24.答案 B 材料“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说明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故选B项。‎ ‎25.答案 D 用《联合国宪章》中的语言来表述和平共处体现出原则性,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修改,数目可以增加体现出灵活性,故选D项。亚非国家有分歧但并非不可调和,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部分亚非国家的观念落后问题,排除C项。‎ ‎26.A.成为了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 ‎ ‎27.D.国家主权名义上属于人民 ‎28.答案 A 题干中强调雅典公民要“谨记对城邦共同体的忠诚、对城邦共同神的虔敬”,据此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是一种集体民主政治,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的集体意识,故选A项。该做法并不能完全有效防止雅典人对民主政治的破坏,排除B项。C项所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参政能力的提升与公民政治素养、文化水平提高有关,举行宣誓仪式与提升雅典人参政能力关系不大,排除D项。‎ ‎29.D. 存在权力交叉制约 ‎30.答案 A “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使投资人的利益得到保护,从而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故选A项。‎ ‎31.【答案】C【解析】‎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了优化组合,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有利的条件,故C项正确;工厂制度的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故A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 ‎32. 【答案】D【解析】‎ 表格信息是罗斯福新政期间,最高法院否决了多项国会立法,这反映出最高法院对议会的制约,是宪法至上原则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体现不出弊端,故A项错误;否决立法和与时俱进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议会和总统,故C项错误。‎ ‎33、(25分)‎ ‎(1)特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内容逐渐丰富;以“仕”为主体,人数逐渐增多;以仕进为主 ‎ 要目的,致力于求取功名。(6分)‎ ‎ 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行;儒家思想的影响;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6分)(任 ‎ 三点6分)‎ ‎ (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新式传媒的推动;西学的传播;知识分子的觉醒。(7分)‎ ‎ 不同:晚清以西学为主,古代以儒家经典为主;晚清重在救亡图存,古代重在谋求功名;晚清推 ‎ 动了社会变革,古代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6分)‎ ‎ ‎ ‎ ‎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分)‎ 阐述: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秦汉时期,伴随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文化,隋唐实行科举制,饮食文化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并体现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元明清时期,中华饮食文化吸收了蒙满民族气息并打上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烙印。(8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凝聚了时代气息,体现了开放性和包容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2分)‎ ‎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答案】(1)设立受宋金政治军事关系影响;交易过程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交易物品受到限制。(6分)‎ ‎(2)维护了边境和平,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新的统一的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9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绍兴和议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宋金榷场贸易,始于“绍兴和议”后的绍兴十二年”、“客商与货物都只能留在宋方榷场”和“宋方货物主要是粮食、茶叶、各种手工业品、书籍及外贸而来的药材、手工业品等……勘造军器之物、金属货币等列为禁品。”,可见宋金榷场贸易的特点有三:设立受宋金政治军事关系影响;交易过程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交易物品受到限制。‎ ‎(2)本题考查榷场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边境以榷场贸易的形式缓和了宋辽紧张的关系,维护了边境和平,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新的统一的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榷场贸易 ‎3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 (1)原因:①吸取历史教训和考虑现实需要;②战后英美法等国的约束;③德国法律限制。(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评价:①有利于德国恢复国力;②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③削弱军国主义影响,维护世界和平。(每点3分,任答三点得9分)‎ ‎ ‎ ‎3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答案】‎ ‎(1)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为抗日战争进行思想舆论宣传;稳定边疆,创造良好的民族环境;许多高僧参与到抗战中来,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任意回答三点即可得满分9分)‎ ‎(2)有利于瓦解、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对维护祖国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为抗日战争的物质资源、舆论宣传做出了贡献。(6分)‎ ‎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