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民更加勤劳 B. 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 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答案】B ‎【解析】东汉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并得到推广普及。A、C、D三项虽均有一定作用,但并非“最主要”,答案为B项。‎ ‎2.下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据此可推知 A. 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 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 C.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 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没有信息表明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事实上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中国人与美洲等地尚缺乏联系,故B项错误;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亚许多地区,同时唐代纹锦中的图案也反映出当时中国也在吸收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丝织技术中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故D项错误。‎ ‎3.宋代早市批售或零售“果子”竞争激烈,商贩用其特有的声韵叫卖,在勾栏瓦舍中的艺人听了相关的叫卖声而产生了“文八娘叫果子”的节目。这反映出宋代 A. 勾栏瓦舍成为主要休闲场所 B. 商贩叫卖之语符合宋词韵律 C. 商业活动发展打破时空界限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创造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宋代商贩为了吸引客人形成了特有的叫卖声调,这说明宋代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而商贩的这种商业行为启发宋代艺人创作了文艺节目,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文艺创造,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宋代勾栏瓦舍成为主要休闲场所;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商贩叫卖之语符合宋词韵律;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商业活动对时空界限的打破。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B. 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 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D. 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答案】A ‎【解析】根据“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汉唐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封建政权更加彻底的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反映了封建王权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加强,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故排除B项;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和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项。‎ ‎5.明朝正统九年二月,广东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货爪哇国。正统十年三月,福建缘海民有伪称行人正使官,潜通爪哇国者。由此可见明代 A. 开放对爪哇国贸易 B. 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 C. 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 对外走私已成普遍现象 ‎【答案】B ‎【解析】根据“私下海”可知明代并没有开放对爪哇国贸易,故排除A项;明代对爪哇国的贸易都是民间贸易,即“私下海”、“潜通爪哇国”,故选B项;由于与爪哇国的贸易都是民间私下贸易,而非官方正式贸易,所以海禁政策走向瓦解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民间与爪哇国的贸易并没有体现对外走私成为普遍现象,故排除D项。‎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C.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D.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可知陈旭麓资本主义扩张一方面造成落后地区原有的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又推动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旨在强调西方侵略的影响而非动机,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强调中西方社会差距,排除。‎ ‎7.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玉米,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玉米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玉米原产于美洲 ‎ ‎②玉米由意大利人带回欧洲 ‎③玉米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 ‎④玉米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原产于美洲地区;新航路开辟时期,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了玉米并带回欧洲,由此玉米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说玉米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美洲文明与欧亚文明的链接。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 ‎8.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83%为西班牙占有。但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 西班牙人养成了奢靡的不良 C. 金银未在本国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 D. 日益崛起的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对外殖民掠夺与扩张中获取大量黄金用以满足封建统治者享乐需要,并未用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造成大量黄金流失外债高筑的局面,故C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商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现象不能说明西班牙的整体的奢靡社会风气,排除.D项,荷兰崛起于17世纪,排除。‎ ‎9.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 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C.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D. 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答案】B ‎【解析】材料通过事例说明电话、电灯、汽车、飞机与“公司”或“工厂”成立之间的关系,即体现了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没有反映经济利益是驱动科技进步的源泉,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投资重化工业是当时的社会潮流,排除D项。‎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这一现象反映出 A. 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 B. 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 C. 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 D. 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利权的丧失是由于战争的失败签署了不平等条约而非政府管理不善,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未提及列强压制民族工业,故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外商人勾结,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商人利用外国庇护规避国内不合理的秩序,故体现出民族企业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故D选项正确。‎ ‎11.某学者总结了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对不同企业的做法,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清政府的做法 企业类型 典型企业 清政府对企业的做法 官办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 ‎“父爱式庇护”‎ 官督商办企业 轮船招商局 ‎“亲戚式庇护”‎ 商办企业 华新纱厂 ‎“朋友式庇护”‎ A. 推动了民族企业的持续发展 B. 对近代企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C.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 促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清政府对官办企业态度是“父爱式庇护”;对官督商办企业的态度是“亲戚式庇护”;而商办企业的态度是“朋友式庇护”,可见清政府对待近代企业因主体不同,其支持力度差异很大,对近代企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故B正确。材料中只是清政府对待三种企业的态度不同,不能看出民族企业持续发展,故A 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西方列强经济与中国民族经济在中国市场占有的份额,不能体现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的信息,故D错误。‎ ‎12.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 B. 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C. 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D.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答案】C ‎【解析】由“扶清灭洋”到“五九国耻”再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映了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不断觉醒,爱国思想不断深入发展,国家观念不断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反侵略,而没有体现反封建,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当时的社会矛盾没有发生变化,仍旧是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且材料也看不出来矛盾变化,故D项错误。‎ ‎13.“新中国初期(1949—1956年),百废待兴,国家贫困、技术落后,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缺乏驱动水泵的电力或小型发动机。这些现状意味着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材料主要说明 A.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轻工业 B. “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主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D. 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建国之初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和化肥工业落后,要实现农业的发展,就必须首先支持工业的进步,这说明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因此D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是轻工业和工业;C选项错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9年之后。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4.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 小岗村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C. 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D. 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来看,小岗村由包产到户的单干到“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体现的是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是现代农业集约式、规模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故答案为C项。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排除;小岗村的合作社并不是人民公社,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依然属于国家所有,排除。‎ ‎15.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所描述的我国对待外债问题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这一转折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不借外债到要借外债,这也体现了从相对封闭走向主动开放,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 ‎16.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起,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擦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 新旧风俗杂陈 D. 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当时中国既存在传统东西,也存在西方工业文明成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只是表面现象,排除;D项对材料信息的分析片面,排除。‎ ‎17.近代上海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轻松心情:“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这反映出 A. 上海地区成为近代商贸的中心 B. 轮船成为近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C. 崇尚富贵的婚姻观念日益盛行 D. 人们认识到新式交通工具的便捷 ‎【答案】D ‎【解析】我国传统交通工具效率低,长途出行体验差,而材料中商人出行坐轮船,心情轻松,这反映出对出行并无担心,故D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上海与其他地区商贸的对比,A项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交通工具方面也具有半殖民地特征,轮船尚未成为近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婚姻观念,C项不符合题意。‎ ‎18.下图企业的创业广告最有可能刊登在下列那份报刊上 A. 《民报》‎ B. 《时务报》‎ C. 《国闻报》‎ D. 《申报》‎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选项可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宣传的是同盟会的思想和主张,不会出现企业的创业广告,A项错误。《时务报》是清末维新派的报刊,不会宣传企业的创业广告,B项错误。《国闻报》于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不会宣传企业的创业广告,C项错误。《申报》是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中国第一份商业报纸,会为企业宣传广告,D项正确。‎ ‎19.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材料反映了当时 A. 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 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C. 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应对 D. 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 ‎【答案】C ‎【解析】解读材料可以得出,作者认为胡佛的一些做法带有先导和启迪的性质,为罗斯福全面干预经济提供了借鉴,胡佛的做法既推动美国摆脱危机,走向复兴的方向,也使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走向终结,故C项正确;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A明显错误,排除;结合所学可知,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没有取得明显效果,B错误;结合所学,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故D错误。‎ ‎20.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以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C. 实行社会救济 ‎【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规定全国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有利于稳定国内商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使“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故A正确。‎ ‎21.2004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入7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328欧元。但以下情况可以减税:已婚家庭拥有18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岁以下但仍在上学,子女没有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不可抗拒的特殊高额开支(如生病)德国此举 A. 标志着德国福利制度的完善 B. 反映了德国经济发展最迅速 C. 有助于德国社会的公平公正 D. 意在鼓动民众参加政治捐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福利国家。根据材料“但以下情况可以减税:已婚家庭拥有18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 岁以下但仍在上学,子女没有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不可抗拒的特殊高额开支(如生病)”可以看出,德国针对一些特殊情况采取了减税措施,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只是国家福利政策的表现,不能体现德国福利制度的完善,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德国福利制度实行的部分规定,不能反映德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德国福利制度实行的部分规定,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不是鼓动民众参加政治捐款,故D选项错误。‎ ‎22.如下图为苏联工业产量在全球的占比变动情况,据此可知 A. 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B. 斯大林模式适应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 C. 苏联已经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和快速发展 D. 苏联注重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20世纪30—40年代苏联经济迅速增长,反映斯大林模式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题干没有反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排除A项;经济增长并不能反映经济协调性好了,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经济,排除D项。‎ ‎23.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地步。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主要揭示出苏联 A. 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 B. 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 C. 世界大国的崇高地位 D. 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说明苏联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所以才会“满世界乞讨购粮款”,故A 项正确;“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BD项错误;“满世界乞讨购粮款”体现不出世界大国的崇高地位,故C项错误。‎ ‎24.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 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 B. 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全盘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A ‎【解析】据材料 “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可知,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了苏联的社会制度,故A正确;据材料“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并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故B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C错误;D说法违背史实。‎ ‎2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其共同点在于 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 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应排除;BC两项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应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曾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到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你是如何理解“敝地(西欧)实受多银之害的?‎ ‎(2)依据材料一白银流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 ‎【答案】(1)流向:白银先通过殖民掠夺由美洲流向欧洲,再通过商业贸易由欧洲流向亚洲 理解:金银大最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或价格革命),加速了两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3)评价:积极:法币政策实施之初,统一了全国货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消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导致了法币的贬值和崩溃,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广大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是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 ‎【解析】(1)“流向”,依据材料一信息“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得出:白银先通过殖民掠夺由美洲流向欧洲,再通过商业贸易由欧洲流向亚洲。“理解”,依据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角度分析。‎ ‎(2)“积极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等角度分析。‎ ‎(3)“评价”,依据材料信息“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从积极方面评价,如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等。依据材料信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消极方面评价,如国民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广大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是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等。‎ ‎27.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 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材料一中“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①产权明晰、②、③、④。‎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答案】(1)家庭承包责任制。特点:都从农村开始再转移到城市。‎ ‎(2)②权责分明③政企分开④管理科学 ‎(3)背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意义: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解析】‎ 第(1)问,“基本经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相似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都从农村开始再转移到城市。‎ 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参照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得出;②权责分明;③政企分开;④管理科学。‎ 第(3)问,“国内政治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 “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两个方面回答。“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等方面回答。‎ ‎28.材料 ‎ ‎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除不断修订《宪法》中对国家荣誉制度的相关规定外,还陆续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尤其是2015年12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的通过,对我国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到目前,我国主要国家荣誉称号和政府奖励的种类有:军事类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等;经济类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科技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此外还有武警类、文艺类、教育、体育、文学、医学类等。2007年开始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经地方和各系统的推荐后,利用媒体和网络广泛宣传候选人的主要事迹,然后按社会公众、万名公众代表和评选委员会投票支持率分别占30%、30%和40%的权重相加,得出每位候选人的总支持率,最后评选出获奖名单。‎ ‎——据彭怀祖《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发展的意义。‎ ‎【答案】(1)注重立法;种类多,领域全面;构建起较完整的体系;评选程序公开、公正、民主。‎ ‎(2)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国家除不断修订《宪法》中对国家荣誉制度的相关规定外,还陆续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尤其是2015年12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的通过,对我国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可知注重立法;根据材料“军事类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等;经济类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科技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此外还有武警类、文艺类、教育、体育、文学、医学类等”可知种类多,领域全面,构建起比较完整的体系;根据材料“2007年开始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经地方和各系统的推荐后,利用媒体和网络广泛宣传候选人的主要事迹,然后按社会公众、万名公众代表和评选委员会投票支持率分别占30%、30%和40%的权重相加,得出每位候选人的总支持率,最后评选出获奖名单。”可知评选程序公开、公正、民主。‎ ‎(2‎ ‎)国家设立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根据所学可以从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答案。‎ 三、论述题 ‎29.‎ 从表格中选出3个关键词,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关键词: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南方谈话 主题:经济政策的相互借鉴。‎ 阐释: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实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国家无力兴办的中小企业由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等。其实质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以恢复经济,巩固新生政权。面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罗斯福大胆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整顿金融、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实行以工代赈等,使美国逐渐走出经济低谷。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 综上说明,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政策能够相互借鉴。‎ 示例二:关键词:自由主义、罗斯福新政、新自由主义 主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演变。‎ 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三: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 主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四:关键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主题: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 阐释:言之有理可 ‎【解析】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 要求学生从表格中选出3个关键词,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评析。第一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主题词,如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南方谈话可以概括出主题是经济政策的相互借鉴;第二步结合具体史实,史论结合进行论述。‎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