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史记》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教化弟子的思想是(  )‎ A.“仁”“礼” B.“法治” ‎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2.(2分)建水县学政考棚是科举时代士人们的应试考场,是“开科取士”之地。科举制度创立于(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3.(2分)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有西夏、辽和金 ‎ B.两宋时期出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 C.元朝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 D.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 ‎4.(2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终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是(  )‎ A.皇帝制度的创立 B.丞相制的废除 ‎ C.闭关政策的实行 D.军机处的设立 第36页(共36页)‎ ‎5.(2分)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国家的贫穷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大量国土被外国列强占领。下列条约中,与我国宝岛台湾被日本割占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分)“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大生纱厂 ‎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7.(2分)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创办了《青年杂志》。毛泽东曾评价他“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他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严复 ‎8.(2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下列事件中,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条件的是(  )‎ A.进行虎门销烟 B.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 C.创建黄埔军校 D.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9.(2分)云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区之一,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两次进入云南。下列关于红军长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 B.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C.红军战士表现出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D.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延安胜利会师 ‎10.(2分)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与如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 ‎1938年 第36页(共36页)‎ 从属会战 徐州会战 主要指挥官 李宗仁 意义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转战陕北 ‎11.(2分)如图所示的报纸创刊于1872年,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下列内容中最不可能在该报中出现的是(  )‎ A.清政府开办京师大学堂 ‎ B.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化 ‎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12.(2分)2018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时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下列能够体现苦干精神的石油工人是(  )‎ A.黄继光 B.王进喜 C.焦裕禄 D.张骞 ‎13.(2分)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列标语中最能展现“大跃进”时期社会面貌的是(  )‎ A.“打败美国野心狼”“向志愿军学习!向志愿军致敬!” ‎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 第36页(共36页)‎ C.“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 ‎14.(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并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国家批准海南建省并划海南岛为(  )‎ A.民族自治区 B.特别行政区 ‎ C.经济特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15.(2分)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下列外交事件中,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④参与APEC活动 ‎⑤举办北京奥运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16.(2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颁布的法律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1954年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7.(2分)春节是中国的新年,而对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来说,他们的新年是开斋节。下列人物中,与开斋节的起源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查理•马特 B.穆罕默德 ‎ 第36页(共36页)‎ C.亚历山大大帝 D.释迦牟尼 ‎18.(2分)“没有哪一部作品像这部作品这样,它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掀起了一场殖民风暴。”这部作品是(  )‎ A.《荷马史诗》 B.《马可•波罗行纪》 ‎ C.《天方夜谭》 D.《俄底浦斯王》‎ ‎19.(2分)如图中的文字是印度一位女王墓碑上的赞诗,人们赞颂她的原因是(  )‎ A.她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 B.她参加美国独立战争抗击英国军队 ‎ C.她解放了南美洲的大片土地 ‎ D.她领导人民反抗种姓制度的压迫 ‎20.(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历时四年零三个月,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 A.五月流血周 B.萨拉热窝事件 ‎ C.凡尔登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1.(2分)毛泽东曾指出:“一九二二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公约”的签订(  )‎ A.推动了联合国的成立 ‎ B.标志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 C.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 第36页(共36页)‎ D.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 ‎22.(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未形成使国际社会“长治久安”的国际体系,而是进入到了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冷战”局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23.(2分)20世界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走上改革道路,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A.匈牙利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C.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4.(2分)巴以之间的冲突与和谈是中东问题的持续焦点。巴勒斯坦人要求恢复原属自己的土地,以色列则用实力维持现状。中东和平之路艰难漫长,导致中东长期动荡的外部因素是(  )‎ A.宗教矛盾 B.民族矛盾 C.领土争端 D.大国干涉 ‎25.(2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世界生产全球化趋势放缓 ‎ B.一体化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 C.中国对外出口贸易集中于非洲 ‎ D.中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第36页(共36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由于地理、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因素及当时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作为日本现代化的起点,“维新”伊始,日本的变化便引起中国人的极大关注。1878年首任驻日本公使黄遵宪开始撰写《日本国志》,1898年,康有为编撰《日本变政考》,继而,康、梁等师法日本“变旧法,取新政”,搞了场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 ‎﹣﹣摘编自《日本研究》‎ 材料三:为了挽救美国经济,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具有资本主义改良性质的改革措施,即“新政”。“新政”局部地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 ‎﹣﹣摘编自穆建叶《关于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 材料四: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习近平 ‎(1)图1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形势图?在此形势下,秦孝公支持图2所示人物实行了什么变法?‎ 第36页(共36页)‎ ‎(2)材料二日、中两国的“维新”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日本的“维新”在经济上的内容是什么?‎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4)我国改革开放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战乱的长期延续,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区位优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非常落后、大部分地区还保持着原始状态的江南,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和进步生产方法的引入,获得了迅速的开发和发展。从此以后,江南地区由原始自然经济阶段迈入精耕农业阶段,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摘自周松柏《由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看当前的西部大开发》‎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土地问题。他针对当时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决心对现有中国的土地制度进行变革,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变革主张。‎ ‎﹣﹣摘自邹进泰、张爱虎《激荡百年:大国农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村土地归农民私有。二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土地产权制度由土地农民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三是20世纪80年代初,土地所有权依然归集体,在经营体制上,农地由集体经营向以家庭经营为主变迁。‎ ‎﹣﹣摘自张云华《读懂中国农业》‎ 材料四:“互联网+”与农业的链接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不仅能够使得农业现代化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能够为“互联网+”提供新的着力点和生存的土壤。在我国的经济新常态下,将农业与互联网结合无异是取得经济腾飞的不二法宝。‎ 第36页(共36页)‎ ‎﹣﹣摘自裴小军《互联网+农业:打造全新的农业生态圈》‎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何时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一资产阶级政党成立时把“平均地权”的主张写入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把这一纲领概括为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次重大变迁”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三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4)“互联网+”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七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爵士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印刷、火药与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局面”。现代的学者们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纸与印刷的发明使学习知识普及化;火药的发明促进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指南针的发明使航海家能够发现新大陆,使人类的视野扩大,开发新大陆的资源,促进自由市场的发展。‎ ‎﹣﹣摘自陈慰中《中国科技论坛•科技与中国之命运》‎ 材料二: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催生了许多顶天立地的科学巨匠。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和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国家拥有了大量资本和廉价劳动力,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社会需要又推动了科技创新,而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最终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摘自岳麓书社《历史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 材料三:近代以来东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重要科技成就 时间 科技成就 主要发明者 ‎/机构 所在国家 ‎1866年 第一部发电机研制成功 西门子 德国 第36页(共36页)‎ ‎1879年 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研制成功 爱迪生 美国 ‎1886年 世界上第一辆单缸发动机三轮汽车试制成功 卡尔•本茨 德国 ‎1903年 第一架可操纵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 莱特兄弟 美国 材料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习近平说,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 ‎﹣﹣摘自新华网《“大国重器”,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 ‎(1)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根据材料一,指出“纸与印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两个国家?根据材料三说说,科技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4)根据材料四,说说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十月革命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多是一些断章取义的、零星的介绍。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共产国际看到了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渴望。在共产国际人士的直接帮助下,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相继成立。‎ ‎﹣﹣摘编自王梅梅《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第36页(共36页)‎ 材料三: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巨大发展。中国共产党遵从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认清国内主要矛盾,建立统一战线,开展武装斗争,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 ‎﹣﹣摘编自陈小涛《伟大的力量》‎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2)五四运动中,哪一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哪一事件奠定了基础?‎ ‎(3)写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取得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哪些实践?请列举其中两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第一次提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第36页(共36页)‎ ‎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史记》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教化弟子的思想是(  )‎ A.“仁”“礼” B.“法治” ‎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教化弟子的思想,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年鲁国人,他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分)建水县学政考棚是科举时代士人们的应试考场,是“开科取士”之地。科举制度创立于(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解答】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淡化门第和出身。‎ 故选:B。‎ 第36页(共36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度的特点。‎ ‎3.(2分)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有西夏、辽和金 ‎ B.两宋时期出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 C.元朝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 D.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 ‎【解答】据所学知,金先灭辽,后灭北宋,北宋灭亡后,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所以南宋不可能与辽并立,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和西夏。BCD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掌握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4.(2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终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是(  )‎ A.皇帝制度的创立 B.丞相制的废除 ‎ C.闭关政策的实行 D.军机处的设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军机处的相关知识。清朝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没有实权,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解答】清朝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没有实权,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权力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故选:D。‎ 第36页(共36页)‎ ‎【点评】识记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置。‎ ‎5.(2分)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国家的贫穷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大量国土被外国列强占领。下列条约中,与我国宝岛台湾被日本割占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台湾被日本割占”。‎ ‎【解答】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才收回了台湾。‎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6.(2分)“装备强则国强。古往今来,国与国之争,实质是装备制造业之争”。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大生纱厂 ‎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解答】洋务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军事企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所以D符号题意。‎ 故选:D。‎ ‎【点评】注意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区分记忆。‎ ‎7.(2分)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创办了《青年杂志》。毛泽东曾评价他“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他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严复 第36页(共36页)‎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文学革命。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 ‎8.(2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下列事件中,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条件的是(  )‎ A.进行虎门销烟 B.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 C.创建黄埔军校 D.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解答】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黄埔军校,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9.(2分)云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区之一,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两次进入云南。下列关于红军长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 B.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第36页(共36页)‎ C.红军战士表现出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D.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延安胜利会师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知道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解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故关于红军长征的表述,错误的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延安胜利会师。‎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分)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与如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 ‎1938年 从属会战 徐州会战 主要指挥官 李宗仁 意义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转战陕北 ‎【分析】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解答】仔细观察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第36页(共36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台儿庄战役以及意义。‎ ‎11.(2分)如图所示的报纸创刊于1872年,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下列内容中最不可能在该报中出现的是(  )‎ A.清政府开办京师大学堂 ‎ B.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化 ‎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创办的《申报》的相关史实。还需掌握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香港、澳门的回归的相关史实。‎ ‎【解答】《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因历史原因停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分别是在1997年、1999年,最不可能在《申报》中出现,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创办的《申报》的相关史实。‎ 第36页(共36页)‎ ‎12.(2分)2018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时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下列能够体现苦干精神的石油工人是(  )‎ A.黄继光 B.王进喜 C.焦裕禄 D.张骞 ‎【分析】本题考查王进喜。大庆油田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 ‎【解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大庆油田石油工人能够体现苦干精神。‎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3.(2分)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列标语中最能展现“大跃进”时期社会面貌的是(  )‎ A.“打败美国野心狼”“向志愿军学习!向志愿军致敬!” ‎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 C.“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上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答】“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等口号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模,使国民经济遭遇了挫折。‎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跃进运动的相关史实。‎ 第36页(共36页)‎ ‎14.(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并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国家批准海南建省并划海南岛为(  )‎ A.民族自治区 B.特别行政区 ‎ C.经济特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识记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 ‎【解答】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1988年,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5.(2分)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下列外交事件中,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④参与APEC活动 ‎⑤举办北京奥运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周恩来有关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的这些外交活动都发生在50到70年代,属于基础知识,需要记忆即可作答。‎ ‎【解答】‎ 第36页(共36页)‎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的。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①②③都与周恩来有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重点识记各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及相关人物。‎ ‎16.(2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颁布的法律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1954年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的相关史实。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解答】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的相关史实。‎ 第36页(共36页)‎ ‎17.(2分)春节是中国的新年,而对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来说,他们的新年是开斋节。下列人物中,与开斋节的起源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查理•马特 B.穆罕默德 ‎ C.亚历山大大帝 D.释迦牟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题干关键信息“开斋节”。‎ ‎【解答】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伊斯兰教的节日有“开斋节”、“宰牲节”等。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运用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相关知识。‎ ‎18.(2分)“没有哪一部作品像这部作品这样,它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掀起了一场殖民风暴。”这部作品是(  )‎ A.《荷马史诗》 B.《马可•波罗行纪》 ‎ C.《天方夜谭》 D.《俄底浦斯王》‎ ‎【分析】本题考查了《马可•波罗行纪》.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他口述了自己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解答】根据“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掀起了一场殖民风暴”可知这部作品是《马可•波罗行纪》,它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第36页(共36页)‎ ‎19.(2分)如图中的文字是印度一位女王墓碑上的赞诗,人们赞颂她的原因是(  )‎ A.她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 B.她参加美国独立战争抗击英国军队 ‎ C.她解放了南美洲的大片土地 ‎ D.她领导人民反抗种姓制度的压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章西女王的活动。‎ ‎【解答】据题干印度一位女王墓碑上的赞诗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章西女王有关。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起义队伍中的女英雄,她在1858年3月率领起义军与英军作战,最后壮烈牺牲。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女英雄。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鼓舞了亚洲其他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图中的文字是印度女王章西女王墓碑上的赞诗,人们赞颂她的原因是她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20.(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历时四年零三个月,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 A.五月流血周 B.萨拉热窝事件 ‎ C.凡尔登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36页(共36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为维护民族利益制造了有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虽然普林西普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塞尔维亚的民族独立,但这种行为属于恐怖活动,同时这一事件也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世界灾难。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1.(2分)毛泽东曾指出:“一九二二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公约”的签订(  )‎ A.推动了联合国的成立 ‎ B.标志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 C.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 D.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 ‎【分析】本题考查了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主要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解答】毛泽东曾指出:“一九二二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公约”的签订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第36页(共36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影响。‎ ‎22.(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未形成使国际社会“长治久安”的国际体系,而是进入到了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冷战”局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知道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正式阐述美国对苏联政策及整个对外方针。这是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转折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杜鲁门主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杜鲁门主义的内容与影响。‎ ‎23.(2分)20世界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走上改革道路,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A.匈牙利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C.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匈牙利改革。建议学生重点掌握苏联及匈牙利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解答】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中,匈牙利的改革较为突出。在卡达尔的领导下,匈牙利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上,匈牙利政府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使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第36页(共36页)‎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4.(2分)巴以之间的冲突与和谈是中东问题的持续焦点。巴勒斯坦人要求恢复原属自己的土地,以色列则用实力维持现状。中东和平之路艰难漫长,导致中东长期动荡的外部因素是(  )‎ A.宗教矛盾 B.民族矛盾 C.领土争端 D.大国干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不和谐因素。注意认识霸权主义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解答】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但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还存在,比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故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的外部因素是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大国干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东地区干戈不息的状况以及原因。‎ ‎25.(2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世界生产全球化趋势放缓 ‎ B.一体化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 第36页(共36页)‎ C.中国对外出口贸易集中于非洲 ‎ D.中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图片,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解答】据图片可知,2008﹣2016年度中国对外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根据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中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对外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由于地理、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因素及当时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作为日本现代化的起点,“维新”伊始,日本的变化便引起中国人的极大关注。1878年首任驻日本公使黄遵宪开始撰写《日本国志》,1898年,康有为编撰《日本变政考》,继而,康、梁等师法日本“变旧法,取新政”,搞了场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 第36页(共36页)‎ ‎﹣﹣摘编自《日本研究》‎ 材料三:为了挽救美国经济,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具有资本主义改良性质的改革措施,即“新政”。“新政”局部地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 ‎﹣﹣摘编自穆建叶《关于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 材料四: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习近平 ‎(1)图1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形势图?在此形势下,秦孝公支持图2所示人物实行了什么变法?‎ ‎(2)材料二日、中两国的“维新”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日本的“维新”在经济上的内容是什么?‎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4)我国改革开放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商鞅变法、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国有企业改革,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了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形势图。在此形势下,秦孝公支持图2所示人物实行了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富国强兵,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36页(共36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日、中两国的“维新”分别指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维新”在经济上的内容是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给中国等亚洲邻国带来了灾难。‎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改革开放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调整;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并积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 故答案为:‎ ‎(1)时期:战国时期。变法:商鞅变法。‎ ‎(2)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内容: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影响: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4)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调整;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并积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商鞅变法、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36页(共36页)‎ 材料一: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战乱的长期延续,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区位优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非常落后、大部分地区还保持着原始状态的江南,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和进步生产方法的引入,获得了迅速的开发和发展。从此以后,江南地区由原始自然经济阶段迈入精耕农业阶段,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摘自周松柏《由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看当前的西部大开发》‎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土地问题。他针对当时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决心对现有中国的土地制度进行变革,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变革主张。‎ ‎﹣﹣摘自邹进泰、张爱虎《激荡百年:大国农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村土地归农民私有。二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土地产权制度由土地农民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三是20世纪80年代初,土地所有权依然归集体,在经营体制上,农地由集体经营向以家庭经营为主变迁。‎ ‎﹣﹣摘自张云华《读懂中国农业》‎ 材料四:“互联网+”与农业的链接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不仅能够使得农业现代化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能够为“互联网+”提供新的着力点和生存的土壤。在我国的经济新常态下,将农业与互联网结合无异是取得经济腾飞的不二法宝。‎ ‎﹣﹣摘自裴小军《互联网+农业:打造全新的农业生态圈》‎ ‎(1)根据材料一,说出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何时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一资产阶级政党成立时把“平均地权”的主张写入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把这一纲领概括为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次重大变迁”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三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第36页(共36页)‎ ‎(4)“互联网+”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分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战乱的长期延续,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区位优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非常落后、大部分地区还保持着原始状态的江南,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和进步生产方法的引入,获得了迅速的开发和发展。从此以后,江南地区由原始自然经济阶段迈入精耕农业阶段,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可知,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南宋时期了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土地问题。他针对当时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决心对现有中国的土地制度进行变革,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变革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时把“平均地权”的主张写入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把这一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思想。‎ ‎(3)材料三中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三次重大变迁”分别指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这三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4)“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重视农业发展,关注民生,改善农民生活,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经济。‎ 故答案为:‎ ‎(1)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南迁人口带去了进步的生产方法,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完成南移:南宋时期。‎ ‎(2)政党:中国同盟会;思想:“三民主义”或“民生主义”。‎ ‎(3)第一次:土地改革。第二次: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三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共同作用: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第36页(共36页)‎ ‎(4)“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认识:我们要重视农业发展,关注民生,改善农民生活,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经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的开发、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相关史实。‎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七世纪的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爵士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印刷、火药与指南针这三种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局面”。现代的学者们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纸与印刷的发明使学习知识普及化;火药的发明促进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指南针的发明使航海家能够发现新大陆,使人类的视野扩大,开发新大陆的资源,促进自由市场的发展。‎ ‎﹣﹣摘自陈慰中《中国科技论坛•科技与中国之命运》‎ 材料二: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催生了许多顶天立地的科学巨匠。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和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国家拥有了大量资本和廉价劳动力,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社会需要又推动了科技创新,而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最终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摘自岳麓书社《历史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 材料三:近代以来东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重要科技成就 时间 科技成就 主要发明者 ‎/机构 所在国家 ‎1866年 第一部发电机研制成功 西门子 德国 ‎1879年 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研制成功 爱迪生 美国 ‎1886年 世界上第一辆单缸发动机三轮汽车试制成功 卡尔•本茨 德国 ‎1903年 第一架可操纵载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 莱特兄弟 美国 第36页(共36页)‎ 材料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习近平说,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 ‎﹣﹣摘自新华网《“大国重器”,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 ‎(1)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根据材料一,指出“纸与印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两个国家?根据材料三说说,科技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4)根据材料四,说说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了活字印刷术、三次科技革命、文艺复兴运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1)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由材料“现代的学者们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纸与印刷的发明使学习知识普及化”可知,纸与印刷的发明使学习知识普及化。‎ ‎(2)由材料“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催生了许多顶天立地的科学巨匠。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和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国家拥有了大量资本和廉价劳动力,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社会需要又推动了科技创新,而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最终引发了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可知,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包括:欧洲资产阶级兴起和思想解放运动推动近代科技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和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资本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新需求推动科技创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3)分析材料三:近代以来东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重要科技成就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主要集中于德国和美国。由图表发电机、电灯、三轮汽车研制成功、人动力飞机试飞成功可知,科技改变生活,表现在:新型能源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便捷人们的出行,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等。‎ 第36页(共36页)‎ ‎(4)本题考查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发展之魂;要吸取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教训。‎ 故答案为:‎ ‎(1)人物:毕昇。影响:使学习知识普及化。‎ ‎(2)背景:欧洲资产阶级兴起和思想解放运动推动近代科技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和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资本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新需求推动科技创新。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3)主要国家:德国、美国。科技改变生活:新型能源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便捷人们的出行,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提高了人们的生产效率。‎ ‎(4)原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发展之魂;要吸取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教训。‎ ‎【点评】本题考查了活字印刷术、三次科技革命、文艺复兴运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既是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十月革命以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多是一些断章取义的、零星的介绍。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共产国际看到了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渴望。在共产国际人士的直接帮助下,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相继成立。‎ 第36页(共36页)‎ ‎﹣﹣摘编自王梅梅《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三: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巨大发展。中国共产党遵从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认清国内主要矛盾,建立统一战线,开展武装斗争,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 ‎﹣﹣摘编自陈小涛《伟大的力量》‎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2)五四运动中,哪一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哪一事件奠定了基础?‎ ‎(3)写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取得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哪些实践?请列举其中两项。‎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第一次提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五四运动的影响、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以及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 第36页(共36页)‎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战斗纲领,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掀起了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实践:为取得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了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建立;井冈山道路的创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第一次提出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故答案为:‎ ‎(1)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原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战斗纲领,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主力军:工人阶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标志: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践: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建立;井冈山道路的创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36页(共36页)‎ ‎(4)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点评】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五四运动的影响、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以及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以及影响。‎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5 6:36:4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6页(共36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