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陆变迁的事实 2. 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 3. 通过对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的了解知道科学发展的过程性 【教学重点】海陆变迁 【教学难点】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大陆漂移及那布勒斯海蚀柱课件、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可以制成拼图)、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地球仪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复习提问有关大洲大洋的内容。(重点是大洲大洋的分布,首先可以让在地球仪上指出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利用拼图巩固,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过渡)世界上的这些大洲和大洋是一直这样分布的吗?它们曾以怎样的面貌存在过呢? 教学环节一:海陆的变迁 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份关于海陆变迁的资料,(教师可参考后面扩展资料,但要把扩展资料简写成符合初一学生水平的小片段),要求学生从中找出能证明海陆曾经或正在发生变化的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以成语沧海桑田说明中国人对此早有认识; 演示那布勒斯海蚀柱课件,对海陆变迁做进一步的说明并简单分析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过渡)模拟演示发生在100年前的关于大洲和大洋十分固定不变的争论,请学生选择参加并说出原因。 教学环节二: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中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观察哪些大洲的轮廓非常吻合,并思考这样的吻合说明什么问题;(可以用上述拼图辅助演示)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用书中的证据说明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 4 分析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演示大陆漂移课件,请学生小组讨论后根据演示内容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它来分析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过去和未来。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海陆的变迁及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学说,那么你在知识和品格培养上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环节三:小结 简单提示,由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六大板块的分布 2. 了解板块运动带给地表的影响 3. 学会在地图上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发现多火山地震的地方,或解释火山地震的发生原因 【教学重点】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地表的板块结构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枚煮鸡蛋、一枚茶鸡蛋、一个用橡皮泥在小地球仪上包成的六大板块模型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活动,我们了解了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说,为了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魏格纳只身前往北极地区考察,在他50岁生日的那一天不幸遇难。魏格纳那种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为了科学不惜献出生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作为一个假说,本身也有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 1926年11月,在纽约召开了一次地质学家的大陆漂移说讨论会,当时魏格纳本人也应邀参加。据记载,共有14位参加会的人对大陆漂移说发表了意见,发表意见者中,有5人积极支持,有2人持有保留意见,有7人反对。反对者就提了这样的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你是否想过这个问题?你能替魏格纳回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 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尤其是地球科学的发展水平,魏格纳解答不了这些问题,当时所有的人都解答不了这些问题。 4 主持那次纽约讨论会的主席,在会后作了非常有理智、非常有预见性的总结性发言。他说,大陆漂移说解答了许多古生物、地层以及古气候方面的事实,这些我们在上节课已经深有体会,但他又说没有任何物理学理论能够对漂移现象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言下之意是还要待将来的科学发展去检验和完善。 科学上的很多重大问题,都归根结底是时代条件所限的问题,而时代的问题只能在时代的前进中得到回答。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大陆漂移之谜终于被揭开了。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是板块运动。一个新的学说“板块学说”应运而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起来的“板块学说”。 在引入过程中①渗透给学生一种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上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识。②了解板块学说是由大陆漂移说发展来的。 (过渡)提到“板块学说”你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什么是“板块”? 教学环节(一)地球表层的板块结构 ① 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 ② 用煮鸡蛋和茶鸡蛋对比,明确地球并不存在一张完整、坚硬的“壳”,用在地球仪上贴上用橡皮泥贴成的六大板块模型,直观的显示地表是由板块拼成的。 ③ 出示六大板块图,让学生知道六大板块名称,为后面解释一些板块之间出现的地理现象作准备。 过渡:为什么如此划分?一个板块和另一个板块如何划分开?(讨论)科学家们研究了很多自然现象,他们发现其中火山、地震分布是有规律的。 教学环节(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① 火山录像,来展示地壳活跃的剧烈场面。 ② 地震录像,了解地震的危害。 ③ 出示1900年以来世界最大的10次地震分布图、1989年—1998年世界10次最大地震分布图、2001年1—8月世界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1900年—2001年世界最大地震分布图,通过观察这些较大地震分布图,找出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探究与板块的关系。(讨论)结论: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④ 出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了解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明确中国在火山地震带中的位置。 4 ⑤ 讨论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由于时间关系,可以只讨论在上课期间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对学生进行防震教育。 (过渡)科学家们现在虽然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但是我们已经找到了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它们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地震作为划分板块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实在板块交界处还有很多自然现象,大家观察教材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不仅有火山地震现象,还有很多红色的箭头,它表示什么呢?(板块运动方向),板块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教学环节(三)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表现象 ① 板块相对运动碰撞成山,演示板块碰撞示意图。根据板块运动方向,让学生查看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主要山系。结合书中图像,看喜马拉雅山形成录像。 ② 结合书中活动,板块张裂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演示红海形成示意图。 ③ 结合书中的预言,根据板块运动方向,让学生预言未来的地表变化,培养学生探究、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教学环节(四)小结 通过简单的提示,由学生归纳出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 总结:板块学说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的喷发,地震、山脉、海洋的形成等,但作为一个假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激励学生去探索。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