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古诗词拓展:《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 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古诗词拓展:《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 部编版

必背与拓展诗词精讲:《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朗读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 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 四大诗人”。‎ 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 写作背景 松源、漆公店:‎ 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更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原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意疏通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①莫言:不要觉得。‎ ‎②赚得:骗得。‎ ‎③空喜欢:空欢喜一场。‎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①万山:崇山峻岭。‎ ‎②拦:阻拦。‎ ‎【译文】: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深度解析 首联当头喝起,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因此是一句富于深意的诗句。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普遍想法的当头棒喝。“莫言”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颔联补足首句,“赚”字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的下岭容易与它实际的艰难形成对比,因此说“赚”——行人被自己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两句点出但却并未说破,留下悬念,为下面的两句诗句奠定基础。‎ 思考 ‎1.通过环境的描写表现了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句子?‎ ‎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 ‎2.表现出人生哲理的是哪一句诗?‎ ‎ 一山放过一山拦。‎ ‎3.尝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 ‎ “拦”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本句还用形象的比喻把山的“拦”比作生活中的困境。 ‎ ‎ 总结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寄寓深刻哲理: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学习完杨万里的“游山之感”后,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泛舟之趣”~‎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藏书甚富,在良好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后期作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诗意疏通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①常:常常,经常。‎ ‎②溪亭:溪边的亭子。‎ ‎③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④沉醉:大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译文】:经常回忆起以前到小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直到日暮时分,但因喝醉而忘记了回去的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①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②回舟:乘船而归。‎ ‎③误:不小心。‎ ‎④藕花:荷花。‎ ‎【译文】: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①争:同“怎”,怎么(把船划出去)。‎ ‎②滩:群。‎ ‎③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 ‎【译文】:‎ 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我争着渡河去,桨声惊醒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 深度解析 ‎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表示追述的事情、地点和时间:作者醉酒之后,连回家的路径都无法辨识。“沉醉”写出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更是直接表达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游赏。‎ ‎ “兴尽”两句升级意兴。兴尽方才回舟,表明兴未尽时不想回舟,侧面写出了兴致之高。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呼应,显示出作者忘情状态。‎ ‎ “争渡”两句动态呈现。争渡以及鸥鹭被惊时两者的动态跃然纸上,衬托出寂静的藕花深处。尤其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思考 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哪一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哪一句?‎ 兴尽晚回舟 总结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生动活泼,纯洁天真。‎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 拓展延伸 阅读作者另一首《如梦令》,试比较两者异同。‎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同 首先它们都是记录年轻时游赏的作品,二是都写了酒醉,三是都写了花美,充满了浪漫的生活情调和清新乐观的人生态度。‎ 异 前一首容量更小,写景抒情更直接,表达更浪漫乐观。后一首则用笔更为曲折,多层次,句句折,笔笔换。词人借酒惜花,借花憎风恨雨,表达上不如前首那么轻快,有一种淡淡的怜惜与哀愁。‎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 ——苏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