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2课时文言翻译课堂训练含解析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2课时文言翻译课堂训练含解析1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 12 课时文言翻译 (说明:文言翻译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 1.(2015 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 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 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 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 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 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 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 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 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 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 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 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 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 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 《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 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 节) (1)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坐终日 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C.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A.皙次其.别号也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吾其.还也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为.赋诗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为.武置酒设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 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 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 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 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4)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②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③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2.(2015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 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 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 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 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 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 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 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 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 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 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 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 ②饧:饴糖。 ③发摘:揭发。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1)当兴.吾宗 (2)其俗颇质. (3)臣自分.废黜 (4)聪令.有闻者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儿有风骨.. B.称其不能理化.. C.无复衣冠..之望 D.招致山东..大儒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分) (4)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 的心理状态。(2 分) (5)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5 分) 3.【2014 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 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 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 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 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 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 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 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 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 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 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 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 2013 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 C.今又济.之以 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 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 C.以 乎 之 D.且 于 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 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 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 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 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 分) ②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 分) ③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 分) 4.【2014 年高考新课标 2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 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 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 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 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 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 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 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 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 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 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 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 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 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 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 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 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 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 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 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 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②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参考答案: 1(1)【答案】D 【解析】D 项原文“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得知议论的是传主文学著 作形式或体制,所以不能用“气度”,可以推测“矩度”应该译为“规矩法度”。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 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2.使 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5.根 据字形推断词义。6.语境分析推断。 (2)【答案】C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解析】A 项第一句为代词;第二句是语气词,译为“还是”。B 项第一句副词,就;第二句表 假设如果。C 项都为介词,译为“替、给”。D 项第一句所字结构;第二句被动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 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比如 “以”,以后面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面是动词或句子,以是连词;三与固定短语有关。 (3)【答案】B 【解析】B 项原文“又十年成进士。出知先之咸宁,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题干“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说 法不准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这类题目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张 冠李戴、时间地点错移、曲解词义等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的意 思与原文进行比较。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 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 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4)【答案】①(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誓于神”句式、“以”各 1 分,句意 1 分) ②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 “蜂”、“负气”各 1 分,句意 1 分) ③我担心这三蠢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惧”、“夫”、“忧”各 1 分,句 意 1 分) 【解析】(1)句中的关键词:“誓于神”状语后置,“以”,译为“因为”。(2)句的关键 词是:“蜂”,名词活用,译为“象蜜蜂一样”。“负气”,韦应物《赠旧识》诗:“少 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译为“凭恃义气”。(3)句的关键词是:“惧”,译为“担 心”。“夫”可结合“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指示 代词,译为“这”。“忧”结合“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为“忧患”。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翻译的三个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实词的理解,考生必须把语句放在上下文语 境中进行理解,以提高正确率,还要注意语句通顺,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讳为熙,字为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生于世族之家,年少就不喜欢学那 些纨绔之习,喜欢读古书,把声名利益看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特别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年少的 时候写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族里长者感到很惊异。十三岁时考取秀才第一名, 文学才能与名声更加出众。 顺治三年参加乡试科举,又过十年成为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爱民如子,政绩高于三辅。在咸宁任职半年,升迁为云南道监察 御史。 这时,世祖章皇帝当时比较看重言官,政府官衙的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为声名高 下而致力于严酷凶悍。只有先生淡泊宁静,下班后就只焚香扫地,一整天平静地坐着,就像退 院僧。闲暇就与朋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等人出游丰台、草桥等胜地,有时在浮屠、 老子之宫相聚进食。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题纷然并起,人人凭恃义气不肯服输。先生静坐, 或者微笑不说一句话。偶而说一句话,则使人人空虚、不足而内心若有所失,感觉自己言语繁 冗。先生孤耽内典,对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没有不研究,对于《楞严》尤其了悟初因证果宏大旨 意。每次拜访他的居处,除了绳床药灶外,只有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在秦地巡视茶马,没占有一文钱。有人拿这事来说,则笑答:“我考虑的很深了。做 官而谋利,是替子孙谋划罢了。子孙平行不好而家里积蓄丰厚,三蠢将至,盗贼,博徒,倡优。 我担心这三蠢会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在京师,每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现志向,字辈皆为赋诗。不 久,因病辞官。淄川高侍郎念董诗说:“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说的就是 实际情况吧。归田后,更加孤傲耿介,不结交权要,同一年王中丞在河南巡抚时很快送来馈赠, 他什么都没有接受。回信说:“生有癖性,酷爱古贴,就像前人斗玩龙团茶,饮廷珪墨之意啊。 听说宋仲温在松江府亭摹临写下《兰亭十三跋》,赵子昂在鹤沙报恩忏院写下《铁佛岙钟铭》, 倘若您真的要屈尊送礼,就拜托予以观瞻一下吧。”先生雅授如此。先生在古文方面没有多的 作品,只要有文章,必定符合先前圣贤的规矩法度,而在禅悦文字方面更是出众。 先生生于明天启壬戌年,卒于康熙壬申,终年七十一岁。 2(1)【答案】(1)振兴(2)质朴(3)料想(4)美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第一句中“当兴吾宗”的“兴”从语法意义上来 讲属于使动用法,“兴”的对象是“吾宗”,故应解释为“使……兴”,可以翻译为“振 兴”;也可以联系《伶官传序》中的句子“忧劳可以兴国”中的“兴”的用法,这是一样 的。第二句中的“质”联系后文的内容,“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 不同的地方他采取相同的手段,但结果不同,原因是岐州的民风很质朴,由此可以知道应 翻译为“质朴”。第三句中的“分”从其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断定,应为动词;然后联系后 面的内容,“无复衣冠之望”,可以翻译成“料想”。第四句中的“令”可以联系成语“巧 言令色”可以知道应解释为“美好”;也可以联系句意,“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 这里几个词都是夸赞性的形容词,故“令”也应是赞美的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比如本题中的第一小 题中的“兴”,因其的对象是后面的宾语,故应活用为使动词。还可以采取课内回顾法来 解决,在《伶官传序》过这个词,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还可以进行成语迁移。比如本题 中的“令”,我们今天有成语“巧言令色”。也可以借助语境进行理解,比如“质”,这 一段写两个地方的民风,后一处的民风是“变诈”,可以知道第一处是“质朴”。 (2)【答案】A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可以将现在的意思代入文中,看其意思是 否合适。A 项“风骨”,指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气质。古今都一样。B 项“理化”在 文中的意思是“治理教化”,在今天指的是物理和化学这两门科目。C 项“衣冠”在文中 代指官职,而今天指的是服装。D 项“山东”在文中指的是崤山以东,今天指的是省份。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 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有的是词义扩大,有的是词义缩小,有的是词义转移,有的是感 情色彩发生变化。本题所考查的四个词语都是双音节词语,这类词语如是古今异义词,在 古文中的解释就是把其拆开,逐一进行解释。比如“理化”,可以解释为“治理教化”, “山东”可以解释为“崤山以东”。 (3)【答案】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 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文言文的翻译。首先浏览句子,找关键词(句式),一般为动词、固定 短语、特殊句式。“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 观孔子庙”,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事”“阙”“讼”“罪”“令”,“为从弟所讼”中 “为……所”表被动,“彦光弗之罪”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彦光弗罪之”,“令 观孔子庙”省略“之”“于”。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比如“事”“罪”“令”;对 于通假字要写出本字翻译,“阙”同“缺”;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比如“滏 阳人焦通”“彦光”“州学”“孔子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 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特殊句式要翻译出来, 比如“为从弟所讼”,被动句使用“换”原则,用“被”换去“为……所”,“彦光弗之 罪”,倒装句使用“倒”原则,将前置的宾语“之”放回到“罪”的后面。 (4)【答案】胸有成竹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要想知道人物的心理状态,首先要理解划线句 的意思,然后看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最后再来推测其心理状态。“请复为相 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这句话中有一个“复”,意思是“重新”,联系上文 应是他要求重新做相州刺史,改变以前的治理办法,希望能改变那里的民风来报答皇帝; 而由前面的内容可以知道,他是遭到当地百姓的“讽刺”而被皇帝免掉当地的官职,现在 还要求回到这个地方,说明他的心里应该已经有了主张;同时题干中给出四个空,说明需 要成语或四字词语,由此可以联系到“胸有成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审题,审出问题,审出答题的区域和方法,还要审出答案的要求。题 干问的是“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的心理状态”,首先应到文中找到划线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句,然后明确划线句的意思,再确定“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最后再分析此时说出这番 话的心理状态。题干中的四个空也是一个提示,不能忽略。 (5)【答案】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时,没有针对相州多诡诈的风气,沿用了在岐州时“以静 镇之”的方法,导致失败。第二次治理相州时,一方面揭发坏人坏事,严惩狡猾之徒,另 一方面立学兴儒,仪的化人,取得成功。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首先 应找到两次治理所使用的措施,再看两次的结果,最后从中分析其原因。第一次是“如岐 州法”,也就是“以静镇之”,却忽略了“邺都杂俗,人多变诈”这一民风,导致百姓“为 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皇帝听说后“谴之,竟坐免”;第二次是彦光一到任就“发擿 奸隐”,让“狡猾莫不潜窜”,然后“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 书不得教授”,最后的结果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要审出题目的要求和 答案的模式,然后到文中按照要求找出相应的内容,最后进行概括。题干说“两次治理相 州”,那就应找到两次治理的过程;“成败迥异”,那就要找到分别找到成功和失败的表 现;“分析原因”,主要应看其做法。 【参考译文】 梁彦光字修之,安定乌氏人。彦光小时很聪慧,有很好的天赋,他的父亲常对亲近的人说: “这孩子有风骨,将会使我的家族兴盛起来。”西魏大统末年,彦光到太学学习,略略涉猎经 史,循规蹈矩,自我约束,匆忙中举止也一定有礼节。开始做官当秘书郎时,年仅十七岁。北 周受魏禅让,任舍人上士。武帝时,积功升官,担任小驭下大夫。因母亲丧事而离职,又因过 于哀伤而身心憔悴。周宣帝即位,任命他为华州刺史。隋高祖文皇帝即位,让他担任岐州刺史, 兼任岐州宫监。在任很有政绩,粮食连年丰收,还出口到别的州郡。开皇二年,隋高祖驾临岐 州,很欣赏他的才能。以后几年又转任相州刺史。 彦光以前在岐州,那里民风纯朴,他以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那里,全州大受感化,上交 的赋税连年最多,为天下第一。等到了相州府衙,还是沿用在岐州的办法。但邺都人口杂居, 民风不纯,人很狡诈,给彦光编歌谣,说他不能治理教化这个地方。高祖听说后责备彦光,最 终免了他的职。 一年多后,任命他为赵州刺史。彦光对高祖说:“我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说我是戴帽饧。 我自以为官已罢免了,就不再抱做官的希望,不想皇上施恩,又起用我。我请求重新做相州刺 史,改变以前的治理办法,希望能改变那里的民风,以报答皇上的厚恩。”高祖同意了,彦光 又出任相州刺史。 相州的豪强地痞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来相州的,没有不嗤笑的。彦光刚一上任,就揭发指 斥奸邪之人的罪行,像有神灵指引一样,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相州全境大为震惊。当 初,北齐灭亡以后,有身份的人都迁入关内,只有玩杂耍的、小商贩和说唱艺人住在相州城里, 因此这里人心险恶,行为偏颇。他们毫无根据地编造谣言,诉告官员,行为变化无常。彦光想 革除这些弊端,就用官俸从崤山之东请来大学问家,每乡都设立学堂,非圣人先哲的书不得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授。常在每季最后一个月召集他们,亲自进行考试。到学习有大的成就,就举行宾礼,贡于京 师。又在郊外饯行,并用财物资助他们。于是人人都能励志学习,风俗大为改观。有个滏阳人 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礼数甚缺,被堂弟诉告到公堂。彦光没有对他问罪,而带着他到 州学,让他到孔子庙去观看。在这时候,庙里有韩伯瑜被母亲杖打而不觉疼,于是为母亲没有 力气而悲伤,就对着母亲悲泣的画像。于是焦通感悟了,既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彦光教训 了一通就打发他走了。后来焦通改正错误,行为规矩,最终成为善士。 3(1)【答案】A. 【解析】A 项“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中的 “ 造”是“造访”的意思,根据语 境代入检验:雪屋的主人是徐孟祥,缙绅大夫只是来拜访他的雪屋。如果一个文言实词的 解释是它最常见的现代汉语的组词,那么它十有八九是错误。这儿的造,现代汉语的常用 义便是“建造”,再回归原文,“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 宛然雪屋也。”建造房屋的是“孟祥”;而“相从而学问者甚夥”提示我们有很多人前来 问孟祥学术上的事,故而此处“造”应为“拜访”之义。“韪”字属于陌生字,借助熟语 “冒天下之大不韪”可知“韪”翻译为“正确”是正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答案】C 【解析】“以”与“而”的用法作连词可以相通;“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引出对象; 选 C 项。以,表目的是对的。“二者( )患”最后一个是“之”,助词。前文是说太古 人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在地下挖穴,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就造屋来居住, 希望免受上面两种情况的危害。结合上下文可知“二者”为“巢于木”“处于穴”,“患” 为“危害”,全句翻译为“圣人建造房子来居住,只是希望避免在树上、在洞穴居住的危 害而已。”由翻译反推,第一空应填表目的的虚词,排除 B.C.D ;“免乎”等同于“免 于……”,正确;“二者之患”翻译为“二者的危害”;故确定答案为 C。本题考得灵活 新颖丰富,一道虚词题考了 9 个文言虚词,是本卷的最大亮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答案】D 【解析】先看对称,“如”与“又如”对称呼应,两处都应断开,排除 A 、B;再看主谓:“孟 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中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而”表结果,前后均做谓语, 不应拆开,排除 C 项。最后确认:“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有建成房屋的打算,中间不能 断开,所以选 D。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 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对称分析,语法分析,标志 分析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答案】B. 【解析】“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主语是“大雪”,“生物弭灾”根据对称分析,是“生出万 物消除灾祸”的意思,“消除灾祸”的主语还是“大雪”而不是“孕育的生机”,对象错 误。全句是说大雪有生出万物消除灾祸的功效,而不是“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故选 B。文言理解归纳题,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本文的题目是《雪屋记》,叙说的 对象是雪屋,“能消除灾祸”的对象也只能是“雪”。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5)【答案】①(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②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 ③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解析】(1)句中的“既”“适”“雨雪”“遂”共四个采分点;(2)句中的“缙绅”“…… 之……者”“征”共三个采分点;(3)句中的“处”“颠”“雨雪”“病”共三个采分 点。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到位。适:正好;“雨”是动词。“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 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借用为官 员的代称。统编教材《五人墓碑记》中有“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这是定语后置句,翻 译:“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之……者”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本句译为“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做官的人)” 与之类似。 “征”有远征、召集、征求、现象、出兵讨伐等多种意思,本句中翻译为“叫” 或“要”都可以。木处而颠:住在树木上要跌下来。土处:住在洞穴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吴地有个叫徐孟祥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写文章,志行高洁,居住在光福山中。跟从他学习 请教的人很多,他的声名悄悄地传遍了郡地。有官职和做过官的人来西山游玩,一定会去他家 拜访。孟祥曾经用几根圆木条搭建屋架,上面用白茅草盖着,不做华美的装饰,只用白色的泥 土粉刷内墙,看起来好像雪屋一样。(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 它命名。范阳一位姓卢的亲戚用古时的隶书给雪屋题了匾额,与孟祥交往的士大夫,用诗来歌 咏它,让我为它作一篇记。 冬神掌管时令,草木消褪凋零,深冬的季节,天地之间聚积的冷空气,潮湿就会下雨,再 遇寒冷就会下雪,雪缓缓地落下,千里之地都变成了白色,山林大地遍地覆盖,万物都被埋没 看不见了,难道大地的生机不是几乎都停止了(吗)?谁知道生机反而寄寓在淹没的雪中。所 以冬至的节气,出现在小雪之后,大雪之前,多次雨雪天之后天气会放晴一次。因为这个(原 因),十二月有雪下,那么来年春天就会有收成,人也不会有生疹子的担忧。这时的雪,不仅仅 是因为它的颜色洁白而值得我们推崇,大概还有孕育生机、消除灾祸的功效在里面。远古的人 们,有的人在树上(筑巢)安家,有的人在洞穴里居住,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 生病。圣明的人建造房屋来居住,是希望免去(树居和洞居)这两种情况的忧患罢了,房屋刚 开始出现时,不曾有后世华丽奢侈的装饰。孟祥学习古人读书,用白色的茅草建造房屋,不用 华丽的装饰,难道孟祥是古代的人吗?现在又加上下雪,难道也是在表彰他高洁的志向品行吗? 难道仅仅是这个原因吗?孟祥隐匿在深山而不被当世所用,处境艰难地位低下就像冰雪交加的 寒冬;等到他把善行推及他人,有了建成房屋的打算,却又做得并不干脆,又像是雪有孕育生 物消弭灾害的功效(一样),把屋命名为雪,难道不正确吗?至于打开这座雪屋所能看到的雪的 样子,就从各位作者的描述中看得到,我没有空闲多加记录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4(1)【答案】D 【解析】A 项的“振”是通假字,通“赈”。B 项对“当”的解释代入原文符合语境。C 项对“临” 的解释代入原文符合原文语境。D 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 意。 考点: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 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同时还可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判定句读。 考点: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答案】B 【解析】B 项错误为: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对于“冗员渐增”的现象,韩文只是“力请裁汰”, 文中并未写皇帝的答复,也未写韩文有“着手压缩编制”的行为。 考点: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答案】①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强夺取任丘民众的产业,韩文竭力抗 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 1 分,句意 1 分) ②韩文当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 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 1 分,句意 1 分)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 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 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 的“赐”是“皇帝赏赐的”之意;“复”即“又”;“民业”即“百姓的产业”;“力争”是 “竭力抗争”之意。第(2)句中“偕”是“偕同”之意;“伏阙”是“匍匐在宫殿上”之 意;“入”即“(奏章)送入皇宫”之意;“不食”即吃不下饭。 考点:此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工科给事中,(又)外调为湖广右参议。中贵 督管太和山时,侵吞公款。韩文竭力阻止他,用那些多余的钱换了一万石粮食,以备赈灾借贷 之用。九溪土酋与相邻的部落因争地盘而互相攻打,韩文前往劝解,都很服他。弘治十六年被 授予南京兵部尚书。荒年,米价飞涨。韩文请求预支三个月的军饷,户部感到这件事很为难。 韩文说:“救荒如同救火,如果有罪,我自己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米),米价才 平稳下来。第二年皇帝下诏任命他为户部尚书。韩文稳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日里一副小心谨 慎的样子。(但)面对大事的时候,刚毅决断没有什么能阻挠他。武宗登基的时候,赏赐以及为 先帝发丧、大婚各项费用共需一百八十多万两。府库不提供。韩文请求先从承运库拿。皇帝下 诏不允许。韩文说:“国库空虚,赏赐从京城到边疆的军士,请有区别地给予银钞,稍微用内库 以及内府的钱来补贴,并且暂时借那些有功勋的皇亲国戚们的庄田税,并且下命令把承运库内 经官方核实的存储的金银,登记在册。而且还要免去所有不属于急需的费用。”旧的制度, 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局、仓库内官只有两三个人,后来渐渐的增加,有的一个仓库就有十多个内官。韩文大力请求 裁减。淳安公主受赐田地三百顷,还想夺取任丘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争取才停止。韩文掌管 国事两年,有力地遏制了弄权者和恃宠者。权贵和宠臣很痛恨他。而在此时,(武宗还是太子时 就在)东宫随侍候的老宦官刘瑾等八个人号称“八虎”,每天带着皇帝声色犬马,不处理政务。 韩文每次退朝时对同僚说起(这些)都会流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实在应在这个侍候率领 大臣们去力争,除去八虎可能性很大。”韩文捋着胡子,挺起肩膀,毅然正色说道:“好,纵然 事情不成,我这个年龄死也值得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即刻便偕同各位大臣伏跪在宫殿下。 呈上奏折,奏折到了皇帝手里,皇帝吃惊哭泣不吃饭。刘瑾等人非常害怕。刘瑾更加记恨韩文。 每天派人窥伺韩文的过错。一个月后,出了个把假银子运到内库的人,于是把这作为韩文的罪 过。皇帝下诏降官一级并令他退休。刘瑾的恨还没有消除。(韩文)又因丢失部籍判罪。(刘瑾) 逮捕韩文关进诏狱。几个月后才释放,还罚了他千石大米运到大同。不久又两次被罚米,家中 产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官职,后退休。嘉靖五年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