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新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1. 贞观五年,唐太宗设“九卿议刑”制,亲自规定“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此外,他还总结维承并发展自汉以来的“录囚”制度,即皇帝和各级司法、监察机关对囚犯的情况进行审录。这表明 A. 唐初皇帝具有慎刑理念 B. 古代德刑并举的传统 C. 中央机构职能大的转变 D. 唐初行政受司法制約 ‎【答案】B ‎............‎ ‎2. 宋代官员待遇优厚,体禄以货币为主,官员除了月给俸钱之外,还有禄粟、职田等实物和土地报酬,以及“农粮钱”、“餐钱”、“给券”、“茶汤钱”等津贴。据此可知,宋代的停禄制 A. 易于滋生肩败堕落现象 B. 加拿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C. 促使重文轻武展面出现 D. 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对于官员俸禄之外,还有多种土地报酬,这种做法显然容易导致腐败现象发生,故A正确;材料中俸禄的作用,显然是国家负担,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文轻武思想,故C错误;材料中是对于官员津贴做法,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D错误。‎ ‎3. 明朝末年,作恶多端的魏忠贤遭贬自缢后,人心大快,世何紛传,演魏忠贤一事的小说一时成为热门。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皇明中兴圣烈传》(后改为《佛忠贤轶事》、《警世阴阳梦》《梼兀用评》等。这主要说明了 A. 评论宦言专权是明末小说的题材之一 B. 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有更深认识 C. 魏忠贤的倒台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 明末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小说成为热门,关于该故事的版本众多,显然是印刷术技术推进的作用,故D正确;题材不是材料中说明的主旨,故A错误;市民阶层材料没有明显显示,故B错误;C - 10 -‎ 中历史必然性显然不符合材料内涵。‎ ‎4. 《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地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個户者,国家当給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清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B. 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D. 与中共革命思想部分一致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其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注重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其思想与中共革命思想部分一致,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孙中山的土地纲领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排除。B项说法错误,与材料“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信息不符,排除。C项“实现了”的说法错误,不可能实现平均地权的主张,排除。‎ ‎5. 近代中国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 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 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C. 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D. 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答案】D ‎6.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下表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反映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 10 -‎ A.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 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 C. 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 D. 教育说服少数民族群众和地方群众 ‎【答案】D ‎【解析】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最主要是纠正党内的错误路线、思想和行为,所以这些会议反映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D均不是这些会议的主要内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7.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实现利税、人均创汇和消费水平,均居全国首位,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深圳速度”。“深圳速度”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B. 特殊地理区位优势 C.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D.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1979年中国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发展的速度主要得益于特殊的政治体制改革,故C正确;A和B属于政治体制改革一部分;D是21世纪初期,不符合题意。‎ ‎8. 罗马法规定,凡与罗马没有签订友好条的的国家,该国公民均不受罗马法的保护,但各国大使例外。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免处罚。这反映出罗马法 A. 莫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B.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维护罗马帝国的霸权地位 D. 确立了近代社会行为规范 ‎【答案】A ‎【解析】任何法律都有阶级性,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贵族的根本利益,所以并不保护奴隶的利益,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帝国的霸主地位,排除C;罗马法为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但由于时代局限性,不可能确立近代社会行为规范,排除D。“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体现治外法权,体现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故选A。‎ ‎9.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童工盛行,一些父母“很少从保护子女与子女福利的角度要求控制劳动时间,却十分担心议会将限制劳动时间,剥夺他们子女的劳动利益。”该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时的英国 A. 倾向于立法保护童工 B. 劳动力严重短缺 C.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D. 价值体系的絮乱 - 10 -‎ ‎【答案】A ‎【解析】“父母十分担心议会将限制劳动时间,剥夺他们子女的劳动利益”说明父母急需国家颁布法律保护自己的子女,故A正确;劳动力在工业革命时期并不缺乏,故B错误;社会保障建立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价值体系的紊乱,故D错误。‎ ‎10. 从1871年到1890年,俾斯麦筒直就是“帝国的监护人”,他有权在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发起辩论,提出法案。表决失败,不能投不信任票迫使他辞职。表决失敗亦不能“迫使他辞职”的主要原因是 A. 首相掌握德意志帝国最高的行政权 B. 德意志帝国是实行邦联体制的政权 C. 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D.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意见不一致 ‎【答案】A ‎【解析】德意志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免,对于皇帝负责,不受议会控制,掌握行政大权,故A正确;C错误;德意志帝国是实行联邦体制的政权,故B错误;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 ‎11.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第3 三天就签署了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TPP行政命令,被解读为贸易保护主义。此前泰国、韩国和加本大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这反映的是 A. 区城化合作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B. 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范围财富分配 C. 区域化合作是把双刃剑 D. 发达国家失信于发展中国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退出亚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泰国、韩国和加拿大也做过类似的事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现象说明区域化合作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际竞争,造成贫富悬殊,南北差距等一些列问题,故A项正确,C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D项也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失信于发达国家,排除D。故答案选C。‎ ‎12. 崛起,不断追求民族兴旺、国家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任何民族的美好期望,是每个国家长期奋斗的宏远目标,是世界上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最终战略选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10 -‎ ‎ 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囿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唐尧《论中国古代盛世时期的战略文化》‎ 材料二 美国推行霸权的力量源泉是美国民族的特质和美国传统的历史。美国的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哲学传统,没有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也没有相应的严肃感,但有着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通过战争等手段把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经历,从而使之充满自信和自负,同时也富于进攻性和强制性。……在美国有一句格言: “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美国人的世界观继承于西方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統,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二元对立倾向,看待事务上“非黑即白”。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在美国极度盛行。……同时,由于美国自身的“民族优越感”和“天赐使命感”,其片面的认为世界上的“民主国家”之间是不可能产生战争的,民主国家只会与非民主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美国简单的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民主和非民主两类,并且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能力将非民主国家改造成为民主国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推翻其政权。……美国人深受杜威学说影响,大多带有实力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但从当代美国军事战略本质来看,其战略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实力主义。美国在其战略文化影响下的战略推进过程,也是其在实力主义影响下推动其霸权的过程。‎ ‎——摘编自李啸《浅析中美战略文化之差异》‎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盛世时期战略文化的特征和影响。‎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战略文化选择的差异。据此得出当今中国国家崛起战略选择的认识。‎ ‎【答案】(1)‎ 特征:以国内治理为主;民本、农本等思想影响深远;对外力主和平交往,以协和万邦的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战略文化具有连续性。‎ 影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边疆稳定;推动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的构建;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导致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等观念产生;引发战略文化的僵化;致使近代中国的落后和屈辱;对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提供经验和借鉴。‎ ‎(2)‎ - 10 -‎ 差异:中国以民本、农本思想为指导思想,美国以实用主义、实力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对外主张和平外交、睦邻友好,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通过战争将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至全球,具有进攻性和强制性;中国古代战略文化历史悠久,具有连续性,美国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古代战略文化推崇“天下大同”的理想,美国战略文化强调民族优越感,推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战略选择: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坚持国家民族政治独立;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坚持和平崛起 ‎【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对材料进行层析划分,可以从治国理念上、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在与邻国的关系上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积极可以从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国际关系、中华文明的传播等角度分析;局限可以闭关保守、文化僵化、阻碍后世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差异,注意选择比较的角度,可以从指导思想、对外政策、文化发展的特点、基本精神等角度进行比较。第二小问认识,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回答此题既要结合材料内容,也要结合所学知识,而且本问又是对以上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针对本题可以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与创新、和平崛起化等角度进行归纳。‎ 点睛:本题的难度在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历史问题。解答比较型材料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三个步骤:①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的对象;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③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 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 近代早期 大量灯塔建造,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850年前后 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初 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世界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宇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 - 10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2017年8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摘编自刘以林《通讯技术》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参考示例一:‎ 科学技术推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 通讯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必然需求。古代社会由于科技落后,通讯只能采取比较落后、原始、效率低下的通讯方式进行。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在电磁学等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下,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等通讯技术迅速发展。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信息技术、网络等促使现代通讯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通讯更高效、更便捷。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科学理论的进一步突破,现代通讯技术将会取得更快的发展。‎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通讯技术更加高效、便捷、多元。‎ 参考示例二:‎ 通讯方式的进步促使世界各地联系逐渐加强。‎ 世界各地的联系离不开通讯的发展。过去,人们只能通过简单的通讯方式,如书信、击鼓、灯塔等传统方式,通讯的范围有限,因此人们的联系只能是区域性的。近代以来,随着电报、电话等多种通讯工具的出现,通讯方式更加多样,通讯范围扩大,为世界各地的联系提供了技术支持,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二战后,现代通讯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普遍采用,通讯更即时、更多元、更便捷,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因此,通讯方式的进步,加紧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解析】通读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可以概括出一个论题,如以科学技术推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为论题,或通讯方式的进步促使世界各地联系逐渐加强为论题。第一个论题,可根据生产力发展、工业革命的史实说明科技发展推动推动通讯技术更加高效、便捷、多元。第二个论题,可从通讯方式更加多样,通讯范围扩大,说明通讯方式的进步,加紧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 - 10 -‎ ‎ 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是北宋时期陕西蓝田吕大均制定的《吕氏乡约》,由士绅起草法则,其宗旨意在使邻里乡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明成祖时,“表章家礼及《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时任巡抚、右金都御史的王阳明在1518年颁布了《南赣乡约》,影响最大。清朝时,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除宣讲圣谕、公事礼节之外,禁止官员与本地士绅的一切私相交往及馈送,“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非特殊情况,不许士绅介入里甲、乡地、保甲等各类乡役组织,违者严惩。‎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略取宋明乡约宗法制度,兼仿西洋地方自治之义,建议以乡族为政治基础,达到管教养卫的目的。冯桂芬的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后来改革变法论者的自治主张。‎ ‎——摘编自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变化。‎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冯桂芬乡约制度思想。‎ ‎【答案】(1)变化:乡约的制订由士绅自主起草到政府统筹:乡约的管理由自治到官府管理。‎ ‎(2)评述:冯桂芬乡约制度思想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融合西方地方自治理论、宋明乡约制度中“自治”成分而形成的。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救亡图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也未能付诸实践,但它为后人继续探索基层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相约变化,从制定上看由民间自主起草到政府统筹,从管理上讲由自治到官府管理,从宗旨上来看,由于邻里之间的互相劝戒发展为宣讲圣谕,约束官员与士绅。‎ ‎(2)本题考查评述冯桂芬乡约制度思想,依据“主张略取宋明乡约宗法制度,兼仿西洋地方自治之义,建议以乡族为政治基础,达到管教养卫的目的.冯桂芬的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后来改革变法论者的自治主张”回答即可。‎ 点睛:两宋乡役是与乡村“行政区划”既有重叠又有区别的一个历史专用名词,它不仅体现为皇权的“神经末梢”,同时也是具有以民治民的“民治”意味的乡村管理体 制 ,但却不是一级完整的行政区划,更不能称之为一级行政机构.这是由“职役” 制度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它既体现有“职”的成分,也含有“役”的成分,二者构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1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美国在1947年间选择了退出东亚大陆,转向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战略;苏联选择在东亚地区(包括南亚)推进革命运动。‎ - 10 -‎ 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前期开始,苏联急剧扩大对外援助和军事干涉,使很多东亚国家因感受到苏联威胁而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当时东亚主要国家都把防止苏联扩张视为战略优先,它们之间作出各种妥协,搁置诸多争议,建立起反苏联合战线,获得了安心进行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所以,冷战就是通过这样的战略共识和战术妥协构建了东亚地区繁荣所必不可少的合作条件,从而成就了当今的东亚繁荣。‎ ‎——以上材料均据《岭战与战后东亚国际秩序:影响及后果》整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美苏对东亚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2)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1)原因: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美国集中力量保持在欧洲的优势;美国要避免在东亚大陆与苏联的直接对抗;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具有在日本建立亚洲战略中心的优势;苏联力图扩大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 影响: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客观上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使日本获得了美国的扶植而迅速崛起。‎ ‎(2)20世纪70年代前期,面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中国缓和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加强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了反苏统一战线;东亚国家之间加强合作,日本、亚洲“四小龙”先后崛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东亚地区出现经济繁荣局面。‎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美国在1947年间选择了退出东亚大陆,转向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战略;苏联选择在东亚地区(包括南亚)推进革命运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美国试图避免在东亚大陆与苏联的直接对抗;二战后美国扶植日本;苏联力图扩大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等方面分析1947年美苏对东亚政策转变的原因。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日本获得美国的扶植而迅速崛起等方面分析1947年美苏对东亚政策转变的影响。‎ ‎(2)本问考查学生综合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冷战就是通过这样的战略共识和战术妥协构建了东亚地区繁荣所必不可少的合作条件,从而成就了当今的东亚繁荣”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缓和与美国、日本的关系;东亚国家之间加强合作;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等角度论证,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原因和影响”“论证观点”。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 10 -‎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美国在1947年间选择了退出东亚大陆,转向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战略;苏联选择在东亚地区(包括南亚)推进革命运动。” “冷战就是通过这样的战略共识和战术妥协构建了东亚地区繁荣所必不可少的合作条件,从而成就了当今的东亚繁荣”等。‎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政道的求学与成长经历比较特殊。他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是,凭借他顽强的毅力,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超越同龄人的付出和收获。……1946年春,蒋介石政府欲派青年才俊赴美学习原子弹技术。在吴大猷和叶企孙先生的推荐下,仅为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获得赴美深造的机会。赴美后,才得知美国人根本不让中国人接触原子弹技术。没办法,随行的青年学子只能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李政道因没有大学毕业文凭,难以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但在他自己已努力下,最后竟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破例录取,还成为物理学大师费米的研究生。1956年他与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与扬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在1974年会见毛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些建议都得以采纳。‎ ‎——摘编自季承《李政道传》等 ‎(1) 根据材料,概括李政道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政道的历史贡献。‎ ‎【答案】(1)主要原因:自身的努力;得到名师的推荐和引导:国民政府提供赴美学习机会。‎ ‎(2)评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关心国家的科技和教育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解析】依据材料“凭借他顽强的毅力”“吴大猷和叶企孙先生的推荐下”“蒋介石政府欲派青年才俊赴美学习原子弹技术”的信息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中“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李政道对于物理学、教育以及爱国精神等归纳回答。‎ 点睛:自主评价型非选择题呈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提问式”,要求考生直接评价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是高考频繁考查的一种题型;另一种为“间接提问式”,在问题中不出现“评价”二字,但考查的却是评价问题的能力。如本题一定要结合李政道物理学贡献回答。 ‎ - 1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