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

3.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生字组词 dé què chán 德 鹊 蝉 美德、品德 喜鹊、鹊桥 蝉联、金蝉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诗人介绍 孟浩然 ,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 合称为 “王孟” 。以写 田园山水诗 为主。 有 《 孟浩然集 》 三卷传世。 创作背景 开元十六年 ( 公元 728) ,四十岁的孟浩然“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他又逗留长安,欲献赋上书以求荐引,仍无成。 开元 十七年冬,他郁然归里 。 开元十八年 , 孟浩然离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 仕途失意 的郁闷。《宿建德江》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我们学过孟浩然的诗有 朗读 《 宿建德江 》 注意停顿 宿建德江 移舟 / 泊烟渚, 日暮 / 客愁新。 野旷 / 天低树, 江清 / 月近人。 理解词语 建德江: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移舟: 划动小船。 泊: 停船靠岸。 烟渚: 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客: 指作者自己。 愁: 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 原野。 旷: 空旷。 天低树: 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妙解诗文 宿 建德江 住宿,过夜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 省 ) 的一段。 移 舟 泊 烟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 妙解诗文 诗意: (我的)行船停靠在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夕阳西下,(我)心里更增添了新的愁绪。 划着小船 停靠 新的哀愁 傍晚 妙解诗文 日暮客愁新 “ 愁 ”字是全诗的 诗眼 。诗人的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又是日落黄昏时,诗人 触景生情 ,一段新的忧愁油然而生。 妙解诗文 “日暮客愁 新 ”中的“ 新 ”字有什么特殊的内涵?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 妙解诗文 野 旷 天 低 树 , 江 清 月 近 人 。 空旷远大 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诗意: 放眼四望,原野是那么空旷,远处的天边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夜幕垂下,一轮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与舟中人离得那么近,好像就在身边。 妙解诗文 野旷天 低 树, 江清月 近 人。 借景抒情 “低”“近”用得极妙,烘托出了作者 孤寂 的心情。 《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妙解诗文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妙解诗文 《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主旨 《 宿建德江 》 通过描写夜宿江边沙洲,旷野里孤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忧愁及对故乡的思念。 作业 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诗人介绍 苏轼: ( 1037—1101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 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 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创作背景是: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 / 翻墨 / 未遮山, 白雨 / 跳珠 / 乱入船。 卷地风来 / 忽 / 吹散, 望湖楼下 / 水 / 如天。 全诗朗诵,注意节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妙解诗文 题目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 醉书 望湖楼: 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醉书: 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 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 遮盖,遮挡。 白雨: 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 跳动的水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 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 突然。 水如天: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理解注释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 妙解诗文 诗意: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鲜明对比 写出了雨来的急而快 妙解诗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这两句诗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诗句中把骤起的“乌云”比喻成 翻墨 , 用乌云翻涌的气势渲染暴雨即将来临的气氛 。用“跳珠”形容 雨点 , 描绘 出 雨点飞溅的情态, 有声有色。诗句中一个 “未” 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 快 ;一个 “ 跳 ” 字,一个 “ 乱 ” 字,写出了暴雨之 大 ,雨点之 急 。 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 西湖骤雨图 。 妙解诗文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 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以及风的巨大威力 比喻: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诗意: 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都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往下看,一片汪洋,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妙解诗文 诗人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西湖雨景的? 妙解诗文 雨前 雨中 雨后 黑云翻墨 白雨跳珠 水天一色 写出了夏季西湖雨景的特点 ---- 急来急去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通过描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和作者对 大 自然 无比热爱之情 。 主旨归纳 背诵并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业 宋 辛弃疾 诗人介绍 辛弃疾: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写作背景 朗读诗词,注意节奏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 月 / 别枝 / 惊鹊,清风 / 半夜 / 鸣蝉 。 稻花香里 / 说丰年,听取 / 蛙声 / 一片。 七八个星 / 天外,两三点雨 / 山前。旧时 / 茅店 / 社林边,路转 / 溪桥 / 忽见。 西江月: 词牌名。 黄沙: 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明月: 明亮的月光。 别枝: 横斜的树枝。 鸣蝉: 蝉叫声。 旧时: 往日。 茅店: 用茅草盖的旅舍。 社林: 社庙丛林。社,土地庙。 忽见: 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词题 你还知道那些词牌名? 沁园春、满江红、江城子、卜算子、忆江南、水调歌头、浣溪纱 明 月 / 别枝 / 惊鹊 ,清风 / 半夜 / 鸣蝉 。 诗词赏析 词意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以动衬静 ,表现了 乡村夏夜 的 宁静 和 优美 。 诗词赏析 稻花 香 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词意: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香”既描绘了稻花盛开的场景,也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 见 。 诗词赏析 词意: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忙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可是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转过溪边石桥,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同 “ 现 ” 往日 诗词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蝉鸣、蛙声、稻花香 夏季 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的情景。 从 视觉 、 听觉 和 嗅觉 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 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主旨归纳 《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 中,作者围绕“夜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 抒发了对丰收 之年的 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之情 。 作业 背诵并默写 《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