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1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遄飞(chuán) 期功(qī) 稔熟(rĕn) 轻飏(yán) B. 傩戏(tān) 泠然(líng) 陨首(yǔn) 虢州(guó) C. 涸辙(hé) 迤逦(yĭ) 被褥(rù) 舂粮(chōng) D. 翼轸(zhĕn) 逋慢(fǔ) 捧袂(mèi) 斥鴳(yà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积累。 本题A项,期功(jī),轻飏(yáng); 本题B项,傩戏(nuó); 本题D项,逋慢(bū)。 故本题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字音需要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熟悉课文,进行大量的阅读,注意积累。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只) 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B. 聊乘化以归尽(姑且) 汤之问棘也是已(动词,表判断) C. 识盈虚之有数(道理) 而御六气之辩(变化) D. 家君作宰(县令)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责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注意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 本题A项,特:独; 本题B项,是:代词,这; 本题C项,数:定数。 故本题选D项。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常在床蓐 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楚之南有冥灵者 ④此小大之辩也 ⑤愿陛下矜悯愚诚 ⑥旬有五日而后反 ⑦景翳翳以将入 ⑧而征一国者 ⑨云销雨霁 A. ①②④⑤⑥ B. ②④⑥⑧⑨ C. ②③④⑦⑧ D. ①③⑥⑦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注意通假字的积累,结合上下文进行分。 ①“蓐”通“褥”;②“知”通“智”;④“辩”通“辨”;⑥“有”通“又”,“反”通“返”;⑧“而”通“能”;⑨“销”通“消”。 故本题选B项。 【点睛】通假字是文言文阅读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文言文翻译上。本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积累,学生应注意积累课文中的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进行分。 4.下列选项中,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①悦亲戚之情话 ②幼稚盈室 ③奚惆怅而独悲 ④千里逢迎 ⑤我腾跃而上 ⑥腹犹果然 ⑦但以刘日薄西山 ⑧则告诉.不许 ⑨野马也,尘埃也 A. ①③④⑤⑨ B. ②④⑥⑧⑨ C. ②⑤⑥⑦⑧ D. ①③④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的积累,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①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之间表示情爱的话;②古义:小孩,今义:成人思想不成熟,见识不够开阔,看问题难以洞悉实质,心智未开,总是喜欢主观想象;④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屁;⑥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果真这样;⑧古义:申诉,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⑨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未经驯养的马。故本题选B项。 【点睛】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阅读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文言文翻译上。本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积累,学生应注意积累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泉涓涓而始流。 ②弃甲曳兵而走。 B. 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以区区不能废远。 C.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 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翻译理解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注意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 A项,“泉涓涓而始流”的“而”是连词,表修饰,无实义;“ 而”作为状语和动作的连接词,表修饰; B项,“问征夫以前路”的“以”是介词,相当于“用”、“拿”。“是以”是“以是”,因为这样。“是”是前置的介词宾语。以,因为; C项,“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介词,比。“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和. D项,“悟已往之不谏”,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前置标志词。 故本题选A项。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眄庭柯以怡颜 ②乐琴书以消忧 ③臣具以表闻. ④襟三江而带五湖 ⑤俊采星驰 ⑥则刘病日笃 ⑦目吴会于云间 ⑧屈贾谊于长沙 ⑨而后乃今将图南 A. ①⑧/②④/③⑦⑨/⑤⑥ B. ①③⑧/②④/⑤⑨/⑥⑦ C. ①⑧/②④/③⑦/⑨⑤⑥ D. ①③⑧/②④/⑤⑥/⑦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结合词语原本的词性和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辨析活用类型。 ①怡:使动用法;②乐:意动用法;③闻:使动用法;④襟、带:意动用法;⑤星:名词作状语;⑥日:名词作状语;⑦目:名词作动词;⑧屈:使动用法;⑨南:名词作动词。 故本题选D项。 7.下列选项中,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 ③南冥者,天池也 ④怀帝阍而不见 ⑤而莫之夭阏者 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⑦而彼且奚适也 ⑧今臣亡国贱俘 ⑨则告诉不许 A. ①⑥/②⑦/③⑧/④⑤⑨ B. ①⑥/②⑤⑦/③⑧/④⑨ C. ①⑥/②⑦/③⑤⑧/④⑨ D. ①⑥/②⑦/③⑧/④⑤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根据文言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 ①“问征夫以前路”,应为“以前路问征夫”,状语后置;②“乐夫天命复奚疑”应为“乐夫天命复疑奚”,宾语前置;③“南冥者,天池也”是“…者…也”判断句;④“怀帝阍而不见”意思是“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为被动句;⑤“而莫之夭阏者”应为“而夭阏莫之”,宾语前置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应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状语后置;⑦“而彼且奚适也”应为“而彼且适奚也”,宾语前置⑧“今臣亡国贱俘”是没有标志词的判断句。 ⑨“则告诉不许”应为“而(我的)申诉不被允许”,被动句。 【点睛】文言句式的分析是文言文阅读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文言文翻译上。在文言文句式的判定过程中,应注意记忆标志性词语,如判断句中“…者…也”、“…也”。对于倒装句式主要通过翻译比较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进行分析。 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古代丧礼中按宗法关系的亲疏穿不同的孝服,期服穿一年,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这里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 B.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鲤对”指接受族中长辈的教诲。 C.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D. 《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本题B项“鲤对”指接受父亲的教诲,“鲤”指孔子的儿子孔鲤。故本题选B项。 【点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9.对下列环境描写,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那雪下得正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A. 全部的环境描写,为小说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色鮮明的背景,为人物活动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 B. 环境描写中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风雪之夜的环境特点与情节发展的起伏变化交融在一起,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C. 风雪的描写有利于表现林冲委曲求全、随遇而安的性格,同时又反衬了林冲的奋起反抗是“不得已而为之”。 D. 第②③句“紧”字的描写极富神韵,不仅写出风大雪紧,天气愈发恶劣,而且暗示形势愈发紧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这些景色的描写取材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主要是对雪景作用的分析。本题A项,“为人物活动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错误,奋起杀敌前的风雪描写渲染的是悲壮而激越的气氛。故本题选A项。 【点睛】学生应注意文本中景色描写的作用,从情节、结构、人物、主旨、手法等多方面进行解答。同时,还应注意积累答题方法。 10.联系课文,选出对下列各句,特别是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 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分析】“才"字突出了人们对别里科夫的憎恶,对他的死表示大快人心。 B.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分析】通过夸张的细节,写出外表特点。“最”夸张地突出了他特征之怪。 C. 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分析】暴露了他的心虚胆怯,害怕新事物,“千万”强调了这种心理的程度。 D. 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分析】通过环境描写形象地揭示别里科夫生活在“套子”中,用“一只箱子”来形容卧室,是极言其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本题D项,“是极言其小”错误,选项内容取材于《装在套子里的人》,注意加点词意在突出别里科夫的卧室也如一个套子,别里科夫就被封闭在这个套子里,而不是“极言其小”。故本题选D项。 【点睛】学生应注意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从情节、结构、人物、主旨、手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应注意积累答题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彼有自当见还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 非朔望不见也 朝菌不知晦朔 C. 慰祖辞不就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 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 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 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 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 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 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 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 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1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案】11. B 12. D 13. A 14. (1)(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 (2)年纪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3)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好学”“聚书”均是承前省略,主语为主人公崔慰祖,“至万卷”修饰“聚书”,而不是“好学”故“好学”后断开,排除A项、D项。 “邻里年少好事者”定语后置,翻译为“爱学习的年轻邻居”。“未尝为辞”主语为主人公崔慰祖,故“慰祖”前断开,排除C项。故本题选B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首先划定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比较。 A项,见,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 B项,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C项,就:到。 D项,“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微,稍微;“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微,微薄微小。 故本题选D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回到原文中圈定答题区间,结合选项进行分析。A项,“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错误,由“慰祖解褐奉朝请”,担任奉朝请的是崔慰祖,并非其父,故本题选A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注意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也应注意平时课内外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的积累识记。(1)款交,交情很深;而,表转折,但;往,去。(2)益,更加;宁,难道,表反问;移,改变;穷,处境艰难;坠放弃。(3)日,一天比一天;笃,病重;告诉,报告申诉;不许,不被允许。 【点睛】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任梁州刺史。崔慰祖脱去布衣做官担任奉朝请。父亲亡故后他不再吃盐,母亲说:“你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女。遇大丧不灭孝的本性,只是不应进食美味佳肴罢了,怎能断绝吃盐呢?我现在也不吃盐了。”崔慰祖不得已而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崔慰祖的父亲在梁州的资产家财有千万,他都散发给同宗的族人。家具器物都用漆写上“日”字,这种有“日”字的器具,流散到远近各地。崔慰祖整理了父亲有关的租借文书凭证,对族侄崔纮说:“那些人有了钱,自然会将借去的归还我;他们如果没有,我说什么呢?”于是便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都烧掉。崔慰祖爱好学习,收藏书籍达到万卷。爱学习的年轻邻居都相随着来向他借书,每天借书达到几十卷,崔慰祖都亲自取出给他们,从来没有推托过。崔慰祖担任始安王萧遥光的抚军刑狱,兼记室。萧遥光喜欢下棋,多次召崔慰祖来对弈。崔慰祖总是推辞说下得不好,不是初一、十五就不来拜见。建武年间,诏令各地举荐才士,崔慰祖的堂兄崔慧景推荐崔慰祖和平原郡刘孝标同为饱学之士。齐明帝想让他管理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地方,以测试他的才能,崔慰祖推辞不就职。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曾在吏部省中聚集很多宾客好友,每人都向崔慰祖询问十几件地理方面不熟悉的事,崔慰祖口吃,语言不华美,但回答得有根有据具体而且精准,满座宾客都称赞而且心服口服。谢朓赞叹说:“假如班固、司马迁再生,也不能超过他。”崔慰祖出卖自己的住宅,要价四十五万,买的人说:“能否减点价?”崔慰祖说:“确实不同于韩伯休,怎么容许有两种价格?”买的人又说:“你只管标价四十六万,一万钱是送给你的。”崔慰祖说:“这难道是我的心愿吗?”崔慰祖年轻时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显贵了,常来问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崔慰祖和丹阳县丞刘沨一向要好,萧遥光占据东府造反时,崔慰祖正在城内。在城池还没有被攻下的一天,刘沨对崔慰祖说:“你家中有老母亲,应当赶快出城去。”于是命守门人放他出去,崔慰祖(出城后)就去朝廷自首,被囚禁在尚方,病死。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记载了从太公时起到西晋时止的人物,写到四十卷,完成了一半。临死时,写信给堂弟崔纬说:“常想再注释司马迁、班固两人的历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记》、《汉书》遗漏未载的二百多件事,放在橱柜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写出来,以保存它的大意。《海岱志》确实不够完善详细,你可抄写几本,交给护军各位从事每人一本,也给朋友任防、徐寅、刘洋、裴揆等,让后世的人知道我稍微有些清高的事业。”又嘱咐让棺材直接靠近黄土,不必用砖砌,不要摆设灵位。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1)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2)。 【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5. 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孟春之景。 B. “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 “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16. 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2)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3)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 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项,“孟春之景”分析有误,应是仲春之景,由“荠菜花”“新耕”“蚕生”可知。B项,“一片凄凉景象”分析有误,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D项,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分析有误,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故选C项 。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题目问,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考生只能回答最主要的一种,不能回答种。结合词下面的注解及词的内容可知,这首词主要是借怡人的田园风光,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手法应当是以乐景衬哀情。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词人想到了的失意,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感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 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三)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 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以云鸟自喻,表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实则有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王勃描写山光水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5)《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7)《陈情表》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8)《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登东皋以舒啸 (2). 临清流而赋诗 (3). 云无心以出岫 (4). 鸟倦飞而知还 (5). 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7). 落霞与孤鹜齐飞 (8). 秋水共长天一色 (9). 水击三千里 (10).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1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3). 茕茕孑立 (14). 形影相吊 (15). 乌鸟私情 (16). 愿乞终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情境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皋、岫、潦、鹜、抟、茕。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 18. 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 A. 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 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19.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 B. 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C. 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 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2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D. 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答案】18. D 19. B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项,表达了民族存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样的一种担当精神;B项,只是抒发荣归故里的自豪;没有“家国情怀”,所以是错误的。 C项,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理应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家国情怀;D项,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等。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B项,从第三段看出“人们的”应是“中国人的”,选项扩大范围;从三四五段看出“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中“或”应为“和”字,应该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选择关系,选项曲解文意;C项,从第三段“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看出C选项因果倒置;D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化,错误。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偷换概念,从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将对国的情意”应为“将对家的情意”;B项,表述范围不当,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应为“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D项,曲解文意,由第五段比对原文可知,“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错误,应是“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 点睛: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原文,比对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黎明前夜 陈德鸿 大勇说,娘,回吧。 娘抓住大勇的右手说,到西风口寻找到你弟,就让他回家来。一时走不脱,也让他寻机跑回来。娘顿了顿,又说,你爹这一没,日子眼瞅就过不下去了。 大勇抽出手,揩了揩娘脸上的泪说,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 娘蹒跚着回了屋,一会儿又跑出来,冲走远的大勇喊,路上千万当心,寻不到,就早点回家。 走到村外一片收割后的田野时,大勇停下来,在地头找到一个写着父亲名字的木橛,然后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嘴里喃喃自语,小勇啊,咱家有地了,是政府分的,哥使不上力,你回来帮哥种吧! 第二天傍晚,大勇赶到西风口时,长长的队伍仍在不停地过着,土道旁,挤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 大勇挤进人群,看着队伍中一张张稍纵即逝的脸,犯起愁来,这可上哪儿找小勇啊!听说兵是从昨天开始过的,小勇也不知过去了没有。 大勇想了想,也学旁人从队伍边拽住一个兵问,同,同志,我向你打听个人? 兵停住脚,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 叫赵小勇,是,是3纵的。 不认识。兵摇摇头,3纵还没过来,你再等等吧。 大勇舒了口气,刚在离土道不远的一个土墙边坐下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便挤坐在他旁边。 大勇往边上挪了挪,男人又挤过来,说,兄弟,俺姓韩,刚才你和那个官长的话俺都听到了,俺儿子也是3纵的。 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 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 那地方我去过,有个牲口市。大勇问,那边的地也分了? 分了,分了。我这次找儿子,就是告诉他这事。这回家里有地了,俺再捣腾点牲口啥的,日子就更好了。家里还有啥人,能忙过来?大勇问。 家里还有个小的,不顶啥事。他娘病在炕上好几年了。男人说,俺一个人,多吃点辛苦就是了。 看着男人满足的笑意,大勇忽然想起来,前年在马家洼买骡子时,曾经和这个男人打过交道。 那时,大勇相中了一头骡子,这个男人要价十五个大洋。大勇磨了半天,男人死活不吐口。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一个年轻人突然把男人拉到一边,互相把手伸进对方的袖子里……大勇急了,拽过男人说,15个大洋,这骡子我要了。到家没几天,大勇发现这骡子走路爱往右边去,找来八爷一看,说是骡子左眼受过伤。听大勇讲了买骡子时的情况,八爷说,你这是让人唬了,那是爷俩,专好下扣子。 见大勇不吭声,男人说,我儿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呢! 大勇愣了愣,问,你这次来,是想把儿子叫回家去帮你? 男人撇了撇嘴说,那哪行啊,俺就是想儿子,让他对家里放心,告诉他在部队好好干,全国都解放了再回来。 大勇尴尬地笑了笑,不吭声了。 半夜时,许多汽车和马拉的炮车驶过之后,又开始过起长长的队伍。男人问了几个兵,高兴地对大勇说,这是3纵的,咱俩精神点,互相帮衬着打听。 天快亮时,男人找到大勇说,兄弟,你慢慢打听着,我,我回家了。 咋?大勇一边盯着队伍,一边问。 俺儿,俺儿他没了。男人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大勇不知怎样安慰男人,只是用右手轻轻拍着男人的肩膀。 过了好久,男人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踉踉跄跄边走边说,兄弟,管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 走了几步,男人又折回来,对大勇说,兄弟,那事对不住了。等回去,俺给你寻头好的送家去,换回那头病骡子…… 男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大勇才回过神来,泪水早已湿了眼睛。快中午时,大勇终于看到了队伍里扛着机枪的小勇。 小勇吃惊地摇着大勇的右手问,哥,你的左手呢? 大勇含糊着说,我这只右手也啥都能干,不耽误事儿。 小勇问,爹娘都好吗? 都好,都好,地也分了,咱家分了二十多亩呢。大勇说,爹妈特意让我来告诉你,家里不用你操心,在部队上好好干,不解放全国不许回家。 大勇往家走时,觉得自己的脚步比来时坚定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 1950年4月,赵小勇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光荣牺牲。 2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多次写大勇使用右手,暗示他身有残疾,独自承担家庭生活有困难,使大勇找弟弟回家的情节更符合生活逻辑。 B. 小说精心设置主场景,安排大勇与韩姓男子在西风口寻找亲人巧遇,巧妙地绾结了两个家庭的故事,使情节更集中、更有戏剧性。 C. 目睹曾下套坑自己的韩姓男子的变化,大勇情感是复杂的,听完他对儿子的夸奖和期盼,大勇以尴尬一笑和不吭声表示对他不信任。 D. 大勇受到身边人物支持革命的精神感染,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被唤醒,克服了小农意识的局限性,毅然决然鼓励弟弟留在部队。 22. 小说以“黎明前夜”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简要分析。 23. 小说以赵小勇光荣牺牲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21. C 22. ①暗示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即将贏得全国大解放的时代背景;②意味着翻身做主拥有土地的农民,思想觉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23. ①呼应开头,交代人物归宿,结构更完整,更有张力;②强调革命胜利得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化了作品主题;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强化了悲剧之美。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手法,B项考核结构,CD项考核情节,其中C项,“表示对他不信任”错误,应是“对自己找弟弟回家种地”不好意思。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标题的含义的题目,要求回答“黎明前夜”为标题的寓意,注意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主旨作答,从时代背景的角度看暗示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即将贏得全国大解放的时代背景;从主旨的角度看,意味着翻身做主拥有土地的农民,思想觉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情节额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小说以赵小勇光荣牺牲结尾的艺术效果”,注意从结构,内容和主旨的叫偶读作答,从结构上看呼应开头,交代人物归宿,结构更完整,更有张力;从内容上看,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强化了悲剧之美;从主旨的角度看,强调革命胜利得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化了作品主题。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 近日,平安宝安通报“父母虐童”案,女童父母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视频发布人王某被行政处罚。(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② 通报发出后,不少网友对于视频发布者被处罚表示不能理解,他们认为爆料者不偷窥,不将视频发布到网上,那么女孩的遭遇就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女孩可能还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霾中。还有些网友提出爆料者是否能将功抵罪,否则将不利于鼓励善行。 ③ 其实,网友的这些观点反映出他们(1)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判断事情的时候容易从自身为人处世的人情维度出发。笔者认为,(2)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父母虐童“案中爆料网友的做法,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一码归一码。登录摄像头偷窥和将视频发布到网上的行为侵犯了女童家庭的隐私,(3) _____________________;爆料者大胆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应该鼓励和提倡。 ④ 厘清是非,捍卫公正,是________社会的要义。女童父母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视频发布人被行政处罚,并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糊涂判案。惩罚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更好地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对于处罚引发的舆论,深圳公安也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警方综合考量之后给予了一定的行政处罚。 ⑤ 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即使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帮助女孩脱离了痛苦的处境。总之,我们该鼓励和提倡的是用合法合规的渠道进行举报和监督。 24. 依次填入文中第四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法治 各打五十大板 罚当其罪 B. 法制 和稀泥、抹光墙 罚不当罪 C. 法治 和稀泥、抹光墙 罚当其罪 D. 法制 各打五十大板 罚不当罪 2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 义的。 B. 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即使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 义的。 C. 虽然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 义的。 D. 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 26. 在上文第三段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畅通,每空不超过12字。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 A 25. C 26. (1). (1)法律知识的缺乏 (2). (2)警方的处罚是合理的(或这种处罚是合理的) (3). (3)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法制社会: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指的是社会是依法的,讲法的,是有法律制度的。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根据语境“厘清是非,捍卫公正,是……社会的要义”,所以填“法治”。第二处,和稀泥、抹光墙:和事佬做派。各打五十大板:对事物不分青红皀白,不论是非曲直,对当事人双方都加以批评、指责,打击或惩罚处理。文后有“糊涂判案”一词,所以填“各打五十大板”。第三处,罚当其罪: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罚不当罪: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当。根据语境“惩罚分明、……,才能更好地划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应选“罚当其罪”。故选A。 【25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即使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即使”使用错误,这个句子表明事件已经发生,不需假设,应改为“虽然”;二是关联词位置不当,这个句子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面,即“虽然这起事件中的两位爆料者受到了一定的处罚,但是他们勇敢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还是很有意义的”。这样就排除了ABD三项。故选C。 【26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在上文第三段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语意前后呼应,连贯畅通,每空不超过12字。”,本题要求补写的是第三段的三个句子,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第(1)句,联系上文第二段网友的观点看,还有空前的“其实”,可见这句话是结论,再根据空后的句子“判断事情的时候容易从自身为人处世的人情维度出发”,可推断本句应填“法律知识的缺乏”;第(2)句,应填笔者的观点,根据空后的句子“对于‘父母虐童’案中爆料网友的做法,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一码归一码。”,再结合前两段的内容,这一处应填“警方的处罚是合理的”或“这种处罚是合理的”;第(3)句,根据空后语句“爆料者大胆地举报女童父母的做法应该鼓励和提倡。”,结合题目要求使语意前后呼应,可判断所填句子应与“应该鼓励和提倡”相对,可推断本句应填“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五、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来,恶搞之风盛行。黄继光被恶搞成一不小心堵住枪口,邱少云被恶搞成被毒蛇咬伤不能动弹,董存瑞被恶搞成炸药包上有万能胶甩手不脱……各种各样的恶搞充斥着网络。 郁达夫曾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也有人说:“英雄是黑暗中的指明灯,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我们要铭记为中华民族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们。”更有人说:“英雄应该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畅想未来,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英雄如星,照亮后路 没有一个国家生来就是文明开化的,当一个初生的国家如同婴儿般在时间的长流中蹒跚而行时,需要一个坚强的臂膀给予它力量,一双智慧的眼睛,指引它方向。 在印度,圣雄甘地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让受尽压迫的殖民地居民拥有了独立与自主的权利,使他们摆脱受人奴役的日子,真正的主宰了自己的生命。在印度独立后,新生的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地流血冲突事件不断。当时已78岁高龄的甘地,以绝食为代价,换取这个国家的安宁与冷静,正是这样无私而伟大的行为,使印度的生命得以延续。他用他瘦弱的脊梁背负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量,缓慢而坚定地前行。 在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有一抹紫色的火焰点燃了人们因血色而浑浊的双眼。那是被侵略者残酷绑上火刑柱的圣女贞德,她燃烧的衣裙连同她坚毅不屈的脸庞,深深地映在每一位法国士兵的眼里。于是他们呐喊,他们战斗,他们要让贞德长眠于祖国的土地,而不是耻辱的、被侵吞的,属于敌国的土地上。于是那火焰成为旗帜,成为支撑国家重新站起的脊柱。而最初,她只是个农村的少女,在四起的战火下,无家可归,对故上的热爱,唤起了她心中的勇气与信念,于是她换上男装,拿起武器,即使面对死亡,也只轻蔑一笑,她是个普通人,也是个英雄,国难当头,每个抗争的人,都是英雄.正是因为这无数平凡又普通的英雄,使得法国在战火的侵袭下,坚强地挺了过去,当人们走在静谧的塞纳河边,仍旧会感叹地说起曾经那个勇敢的奥尔良少女。 乱世中的英雄是希望,是战火中永远高举的火炬。但并不是只有乱世才需要英雄,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弥足珍贵。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王冠上一颗闪耀的宝石。他的伟大不仅来自于他近乎完美的煌煌巨菩,更是因为他对社会的批判与思考。身为庄园主,他并没有坐拥财富。享受生活.反而因为那几百公顷的土地.而心怀不安,甚至想把土地分给农奴,这在当时的俄国是非常叛逆的行为,也加大了他与他深爱的家人之间的矛盾。社会的腐朽与家人的不理解,使他的心处于煎熬之中,却也使他的思想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于迷茫与困惑中点亮指引前路的明灯,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抱节的苏武、耳聋的贝多芬、残疾的霍金,他们都以顽强不息的精神屹立于精神的高峰之上,以坚毅的姿态和闪耀的人格成为我们所仰望的英雄。 由此可见,国家需要英雄。诚然,有些人的理想是做一个在路边鼓学的人,但正因为如此,被鼓学的人也必不可缺,如果人人都甘作路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将趋于平唐,最终被埋没在时间的流沙下。所以说,没有英雄的国家是可悲的,但烧死布鲁诺,迫害加利略的国家更悲哀,他们亲手毁掉了灿烂的智慧之花却不自知,于是国家的丧钟被敲响,亡国的跫音在耳边。 时代需要英雄,他们如同夜空上的点点繁星,就算只有星火之芒,也足以烧起燎原之火,照亮后人前进的路。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内容是关于“英雄”这个问题的,所给材料一共两节文字,第一节是说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恶搞英雄的现象,第二节是说“英雄”存在的意义,同时呼吁记住“英雄”。两节文字结合起来审题立意:恶搞英雄先烈是不对的行为,其实是对“英雄”的亵渎,其实质是出卖自己的灵魂。显然,那些把恶搞英雄先烈当作娱乐的行为时应该被否定的。考生要正确理解“英雄”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不懂得尊重与珍惜英雄的民族,同样是一个可悲的民族。没有英雄烈士,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崇尚英雄,尊重烈士,国家才会有未来,民族才会有希望。回望中国近代史,正是因为拥有无数的英雄先烈,才有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英雄”之于一个民族的意义,应该如何的对待英雄: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敬仰英雄,中华民族也历来英雄辈出、群英云集。历史不容践踏、英雄不容诋毁。写作时可以把上述观点作为重点阐述,重点谈论英雄的意义:英雄是国家民族的精魂,是支撑民族自信心的桥梁,是民族力量之源泉,是一个民族浩瀚历史星空的明星。其闪耀的光芒温暖着民族的身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参考拟题:尊重英雄;英雄当立危墙之下;英雄国家的希望;英雄如星照亮后路;恶搞英雄要不得;恶搞英雄是出卖自己的灵魂。构思参考:首先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然后结合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英雄的行为和意义进行辩证的分析,注意分析英雄之于民族的关系。最后发出呼吁:时代需要英雄,任何恶搞英雄都是错误的。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2020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 小学数学精讲教案5_4_2 约数与倍数(二) 学生版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20—2021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3-1确定位置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化学】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Word版
- 高中物理 第3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第三节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素材 粤教版选修3-4(通用)
-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
- 体育(心得)之体验生态体育课堂教学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