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①‎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更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②,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③,苑边高冢卧麒麟④。‎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①本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濒遭贬官。②经眼:从眼前经过。③翡翠:翡翠鸟。④麒麟:麒麟状的石雕墓饰。‎ ‎1. 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对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 “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都引起诗人的惆怅,“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 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光,尽情行乐的愿望。‎ D. 颔联两句不但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欲”等虚字的大量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艺术成就。‎ E. 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作者慨叹盛衰兴亡、物是人非的伤感。‎ ‎2. 尾联中“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作者在诗中“细推”了哪些“物理”,体现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概括。‎ ‎【答案】1. CE 2. 诗中的“物理”既有自然界美好事物、美好生命的盛衰枯荣,也有国家盛衰人事兴亡的无常。尾联表面上是写作者的感想:世间万物兴衰无常、得失难料,既然无法实现理想,何必留恋官位荣华,索性抛开世俗功名的束缚,自在行乐。而实际上,旷达之语的背后潜藏的还是诗人有志难伸、报国无门的悲哀。‎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且”,是暂且、姑且之意;“尽情行乐的愿望”不符合诗歌的情感内容。D.“内容和手法相同”错,内容上是不相同的,刘禹锡的“寻常百姓家”的景象和《曲江》中的小堂和小苑是不一样的;“物是人非”也不准确。‎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 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翡翠”“麒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 其能让。会李沆、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科举考中)/ 众许其能让(答应、同意)‎ B. 推辱主帅(追究) / 遂敦勉就举(敦劝,劝勉)‎ C. 属岁歉(收成不好) / 不痛绳之(捆绑)‎ D. 俟秋成(约定) / 复命知益州(掌管)‎ ‎4.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议以咏首荐 / 若以一部校故 B. 咏引前事为言 / 为乡里所称 C. 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 饥者八九 / 求霖者三十年 ‎5. 下列事例全部能体现张咏“强干”的一项是:( )‎ ‎①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 ‎②封还诏书,引前事为言。‎ ‎③以言激正,勉其亲行,盛为供帐饯之。‎ ‎④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遂敦勉就举。‎ ‎⑤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⑥求霖者三十年,责阍吏。‎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答案】3. B 4. C 5. B ‎ ‎6. (1)这些人如果不准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万一有一天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制造的祸患就大了。‎ ‎(2)傅先生是天下的贤良之士,我尚且不能成为他的朋友,你是什么人,胆敢叫他的名字。‎ ‎【解析】‎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推断能力。A,许:赞许。C,绳:约束、制裁。D,俟:等到。‎ 点睛: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这类题的阶梯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是联系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虚词推断能力。A.以:介词,把;介词,因为。B.为:动词,作为;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C.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可不译。D.者:代词,……的人;助词,句中表停顿。‎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的“体现张咏“强干”的一项”,“强干”是指能力强,办事干练。本题可用排除法,找出不能体现张咏能力强,办事干练的几项,②是敢于进谏,⑥是爱惜贤士,排除这两项,只能选B。‎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①句关键词语“自活”译为“养活自己”;“蜂聚”译为“像蜂群一样聚集”;“为患”译为“成为祸患”。 ②句注意此题特殊句式“傅先生天下贤士”是判断句,“名”活用为动词,译为直呼、呼喊。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参考译文:‎ 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濮州郡举荐进士,商议首推张咏。有一个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张覃未中,张咏与寇准写信给郡守,推荐张覃为第一名,大家都赞许他能够谦让。李沆、寇准一同推荐他,被任命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奏朝廷免去归、峡两个州的水递役夫。宋太宗听说他能力强、办事干练,下诏让他还京。当时张永德为并州、代州的部署,有一个小兵犯了法,被鞭打至死,皇上下诏追查他的罪过。张咏封还了诏书,并且说:“皇上刚刚委任张永德边疆大任,如果因为一个部校被打死的缘故,责罚主帅,我担心部下会产生看不起主帅的想法。”宋太宗不听从他的意见。不多久,果然有驻军逼迫恐吓士兵的,张咏引用前面发生的事建言,宋太宗才改变主意允许慰问他。张咏出任益州知州时,正值李顺造反,王继恩、上官正两总兵进攻讨伐李顺,停下部队不进攻。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鼓励他亲自上阵,还隆重的为他举行宴会送行。上官正因此决定进军,大胜。当叛军抢掠时,很多百姓被胁从。张咏发布公文告诉百姓,朝廷施恩,让大家各归田里。开始时,蜀地士人乐于研究学问,但不乐于做官。张咏考察蜀郡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很能干,被当地人称赞,于是劝勉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三个人都考上了。成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当年歉收,百姓多贩私盐来求生。抓获了几百罪犯,张咏都减轻了惩罚,释放了他们。下属官员请求说:“不严厉惩罚,恐怕没有办法禁止。”张咏说:“钱塘十万人家,忍饥挨饿的十之八九,如果不让他们贩私盐自求活路,一旦聚集为盗贼,那就酿成大灾祸了。等到秋季庄稼收获后,再按照原来的法律执行。”成平五年,宋真宗根据张咏以前治蜀效果良好,再次任命他为益州知州。恰逢派遣谢涛巡视蜀地,皇上让他给张咏传话:“有你在蜀地,朕就不担心西边了。”张咏与青州傅霖年少时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出来做官。张咏身分显达,寻找傅霖几十年,没有找到。到傅霖来拜访,门吏说傅霖求见,张咏责怪门吏说:“傅先生是天下的贤士,我都不能够与他作朋友,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其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后擢御史,谒假归。明年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帝不能用。天启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籍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则铤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大中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于是取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已,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自戕,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中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B. 大中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C. 大中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D. 大中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驾帖”,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 B. “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有当廷被杖死者。‎ C. “削籍”,指革职。“白疏”,有格式无内容的空白奏章。‎ D. “朔日”,每月初一。另外,“望日”是指每月十五。“晦日”是指每月三十。‎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尊素精明强干,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宁国推官,多次向皇帝陈述边防事务,也敢批评边关将军做法的错误,并请求皇上与大臣面对面讨论问题。‎ B. 黄尊素担任大臣期间,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魏忠贤及其党羽作斗争,多次上书言事,遭到魏忠贤的嫉恨。‎ C. 黄尊素刚入官府时,对帮助过他的邹元标说不要在京城集会讲学;对杨涟、魏大中弹劾魏忠贤的事情,黄尊素也劝解说时机不到不可急躁。‎ D. 黄尊素视死如归,听说自己要被逮捕,就穿上囚服投案;在狱中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就叩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了一首诗后自杀。‎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 ‎【答案】7. C 8. D 9. C ‎ ‎10. (1)不在这个时候提拔重用有才能的人、清理没有才能的人,反而像对待仇敌那样憎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 ‎(2)魏忠贤想大肆宣扬这件事,命令由大明门进入,举行接受玉玺的大礼,百官上表祝贺。‎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结合前后文可知“恨甚”的主语应该是“忠贤”,“亦以尊素多智虑”的主语应该是“其党”,所以应该是“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排除AD。再看BC两项,“已”是一个时间副词,“知”作后面“为尊素所解”的谓语,所以应该是“已/知为尊素所解”,故选C。‎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8.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晦日”指每月最后一天,因为不是每个月都有三十。‎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魏大中弹劾魏忠贤”错,魏大中弹劾的是魏广微。‎ 点睛: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不肖:没有才能的人;疾:憎恶;仇雠:仇敌、仇人;独:难道。第二句得分点:侈:扩大,此处可意译为“大肆宣扬”;行:举行;受玺礼:接受玉玺的大礼;表:名词作动词,上表。‎ 参考译文:‎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儿活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来哀叹人生的短暂以及人的渺小,又通过“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永恒的羡慕。‎ ‎【答案】 (1). (1)几处早莺争暖树, (2). 谁家新燕啄春泥。 (3). (2)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啄”“蜉蝣”“沧”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文官的死 ‎(俄)契·诃夫 在一个挺好的傍晚,有一个也挺好的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正厅第二排,举起望远镜,看《哥纳维勒的钟》。他一面看戏,一面感到心旷神怡。可忽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珠往上翻,呼吸停住……他取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切尔维亚科夫一点也不慌,掏出小手绢擦了擦脸,照有礼貌的人的样子望四下瞧了瞧,看看他的喷嚏搅扰别人没有。可这一看,他就心慌了。他看见坐在他前面第一排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顶和脖子,嘴里嘟嘟哝哝。切尔维亚科夫认出小老头是在交通部任职的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 ‎“我把唾沫星子喷到他身上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不是我的上司,是别处的长官,可这仍然有点不合适。应当赔个罪才是。”‎ 切尔维亚科夫就嗽一下喉咙,把身子向前探出去,凑着将军的耳根小声说:“对不起,大人,我把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我出于无心……”‎ ‎“没关系,没关系……”‎ ‎“请您原谅我。我本来……我不是有意这样!”‎ ‎“哎,请好好坐着,劳驾!让我听戏!”‎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傻头傻脑地微笑,开始看舞台上。他在看戏,可再也感觉不到心旷神怡了。他开始惶恐不安,定不下心来。到休息时间,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你却说个没完!”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嘴唇。‎ ‎“他说忘了,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着将军。“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对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不然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可过后就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先是被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在“别的部门”,也就放心了。但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似乎过于轻率。‎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他的妻子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他有点古怪,且一句合情合理的话也没有。不过那时候也没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布里扎洛夫那儿解释。他走进将军接待室,看到那儿有许多人请托各种事情,将军本人夹在他们当中,开始听取各种请求。将军问过几人后,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切尔维亚科夫说,“我打了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简直胡闹……天知道是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你有什么事?”‎ ‎“他连话都不愿意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一下……”‎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嗫嚅道:“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纯粹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您要知道才好!”‎ 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会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连一点开玩笑的意思也没有呀!他是将军,可是竟然不懂!既然这样,我也不想对这个摆架子的人赔罪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给将军的信却没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并不是如您所说的那样为了开玩笑。我是来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至于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真开玩笑,那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突然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迷迷糊糊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咽气了。‎ ‎(选自《契科夫短篇小说选集》,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交代“挺好的”环境和人,并描写切尔维亚科夫看戏时“心旷神怡”的神态,运用了讽刺和反衬手法,与结尾主人公悲惨死去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小说感染力。‎ B. 小说善于用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没关系,没关系”“哎,您好好坐着,劳驾!让我听戏!”简单数语,将军高高在上和表面客气实则冷淡的形象立现。‎ C. 本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公的影响,从而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 D. 小说结尾带有明显的“欧亨利”特征,主人公出人意料的死去,不仅传递了作家主人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且更能激发读者反思制度的合理性。‎ ‎13. 请分析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回家后和妻子谈话这一情节的作用。‎ ‎14.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 ‎【答案】12. D 13. ①形象塑造上:侧面烘托出切尔维亚科夫胆小怯弱、惶恐忧郁的性格特点。当他妻子得知将军是“别的部门的”,就放心了时,他觉得妻子对这件事的态度过于轻率了。‎ ‎②结构上: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当切尔维亚科夫内心惶恐不安地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时,她给予丈夫的建议是向长官道歉,这才有了之后的切尔维亚科夫向扎洛夫将军的道歉。‎ ‎③主旨上:深化小说主题,表明了当时社会中切尔维亚科夫式的奴性意识和等级观念的普遍性。不仅切尔维亚科夫,就连他的妻子也认为应该再向布里扎洛夫将军进行赔礼道歉,可以看出奴性意识在人民心中的根深蒂固。 ‎ ‎14. ①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不知道将军是否消气,在猜忌中惶惶过日,终于凄凉地死在得罪上司的罪恶感里和对自己命运的忧虑中。‎ ‎②将军的态度与权势:将军的每一次漠视,都引起他的猜疑,增加心理压力,加速了他的死亡。等级森严,权势至高无上的社会风气,使下等人整天处在惊慌不安中,乃至死亡。‎ ‎③切尔维亚科夫的性格弱点:胆小懦弱,奴性心理极重。‎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欧亨利”式结尾最显著的特征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是夸张手法,是意料之中的事,结局是随意、自然而然的,目的是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反思。‎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一情节的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从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切尔维亚科夫回家后和妻子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要不要去向将军道歉”,最后在妻子的建议下,最终决定再去道歉。可见侧面烘托出切尔维亚科夫胆小怯弱、惶恐忧郁的性格特点。结构上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当切尔维亚科夫内心惶恐不安地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时,她给予丈夫的建议是向长官道歉,这才有了之后的切尔维亚科夫向扎洛夫将军的道歉。主旨上:深化小说主题,表明了当时社会中切尔维亚科夫式的奴性意识和等级观念的普遍性。不仅切尔维亚科夫,就连他的妻子也认为应该再向布里扎洛夫将军进行赔礼道歉,可以看出奴性意识在人民心中的根深蒂固。‎ 点睛:情节的作用(含情节的安排)‎ 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14.‎ ‎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因可从切尔维亚科夫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感受来分析;外因可从当时的社会风气、将军的态度与权势等角度分析。(1)内因:本文通过对切尔维亚科夫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如“心慌意乱、傻头傻脑地微笑、惶恐不安,定不下心来、胆怯心情;“他连话都不愿意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一下……”,可见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胆小懦弱,奴性心理极重的人。他不知道将军是否消气,在猜忌中惶惶过日,终于凄凉地死在得罪上司的罪恶感里和对自己命运的忧虑中。可见其巨大的心理压力。(2)外因:通过对将军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可见将军的态度与权势:将军的每一次漠视,都引起他的猜疑,增加心理压力,加速了他的死亡。等级森严,权势至高无上的社会风气,使下等人整天处在惊慌不安中,乃至死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忧伤远逝 非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才在这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之上,艰难地存活下来。‎ 从小她就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里。两个姐姐像父亲,长得枝叶舒展,而她偏偏像母亲,单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肤生了锈般黑黄。她常常怀疑,她根本就不是父母亲生的。‎ 母亲似乎也不怎么待见她,总在抱怨: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丑丫头,将来可怎么嫁出去哦?只有父亲喜欢摸她的头,高兴的时候拍她的小肩膀,夸她聪明、能干。‎ 于是,她唯一的骄傲就是聪明、能干,她只有更加聪明,更加能干。父亲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流的大学。她就拼命地学,把所有能拿的奖状都拿回家,贴了满满一墙。‎ 她考上了一流大学。她的丑在那一刻被大家忽视了,包括两个姐姐,都热泪盈眶地祝贺她,说她给家里争了光。‎ 父亲已退休,笑呵呵地端起他的小茶壶,歪一歪右嘴角,从小壶嘴吸一口茶水,递给她一个MP3,摸一下她的头,说“奖励你的”。母亲也送给她一把黑亮的牛角梳:用脑太多,拿这个多梳梳头有好处。‎ 她觉得,只有在那个夏天,才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可夏天太短暂,匆忙间就过去了。秋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 大学里,同学们开始悄悄恋爱,可从没有人约她,她总是孤独地呆在教室,使自己看起来很忙的样子。‎ 四年之后,她比别人多了一张“优秀大学毕业生”证书,也因此第一个被选调到省直机关。看着那些恋爱过的同学凄凄离别,执手相看泪眼,她独自抱着膝盖,坐在她的小床上。‎ 她听见心里被某种东西敲击的声音,轰,轰,轰,一下又一下,她突然感觉很疼,哪儿都疼。‎ 她的疼痛持续了很长时间,有四五年吧。她避免一切出头露面的机会,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避免和年轻男同事一起出去,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自尊。‎ 同事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婉言回绝了,她不是不想恋爱,她怕失望,更怕伤害。‎ 直到有一天,她独自背了行囊去旅游,看到高原湖水中的鱼,她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就像小鱼在这冷水中,一直孤独地待在无尽的忧伤里。可人毕竟不是鱼啊,不是。‎ 那一刻,她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回到家,她去看父亲。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了,两个姐姐也已经结婚,过着世俗的幸福生活,父亲独自一人守着家。‎ 父亲还喜欢摸她的头:“丫头,该把自己嫁出去了,别总那么高傲。”‎ ‎“高傲?父亲,难道你觉得我是高傲?我已经把自己降低到尘埃里了,我从来就没有高傲过,我只有自卑。”‎ ‎“但看起来是这样。”父亲说。‎ ‎“你不觉得是我长得太丑,没人要?”‎ ‎“傻丫头!世上从来就没有丑女人,只有笨女人。再说,你看看你,哪点丑了?”‎ 她不相信父亲的话,父亲从来就是爱她的,不会说她丑,可她知道自己很丑,一直都丑,从小到大。‎ ‎“你怎么这么固执?”父亲好像有点生气,“找个好小伙子去恋爱结婚。”‎ 回到单位,她对同事大姐说:“帮我介绍个对象吧。”她想通了,哪怕为了父亲,就算受伤也得伤一次吧。‎ 同事大姐一脸的惊讶:“真的?真的?哎呀,咱单位那么多小伙子等着呢,你总拒人千里,他们都怕了你了。”‎ ‎“真的?”这回是她惊讶了。她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喜欢她。‎ ‎“怎么不是真的啊,瞧瞧,气质多好啊,他们都说你像三毛。”‎ 刹那间,二十多年积攒起来的忧伤分崩离析。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 ‎(有删改)‎ ‎1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姐姐们的漂亮、大学同学的恋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阴影,让“她”感到痛苦,促使着“她”更加努力地学习。‎ B. 高原湖水中的鱼孤独地生活在清凉的水中,“她”觉得自己与它们极为相似,同病相怜中也获得了生活的力量。‎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父亲摸“她”的头、赠送礼物、催促恋爱结婚等细节,表现了父亲对“她”的关爱。‎ D. “秋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的描写,间接表现了“她”的内心情感,也为后文情节做了铺垫。‎ ‎16.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17. 小说以“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自卑自怜。②自尊心强。③聪明勤奋。④孝顺听话。⑤敏感固执。(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 ‎17. ①与前文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她”走出自卑,远离忧伤,获得自信的喜悦。②呼应前文,使结构完整。③运用比喻,具有文采,富有意蕴。‎ ‎【解析】‎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项考核内容,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结构,其中B项,“获得了生活的力量”理解错误,应该是“感到自卑”。‎ ‎1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人物性格的题目,答题时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从小她就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里。两个姐姐像她们的父亲,长得枝叶舒展,而她偏偏像母亲,单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肤生了锈般黑黄”概括其“自卑自怜”的性格特征;概括其“她就拼命地学,把所有能拿的奖状都拿回家,贴了满满一墙”的性格特征;概括其“聪明勤奋”的性格特征等,同样概括“自尊心强”“孝顺听话”“敏感固执”的性格特征。‎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17.‎ ‎ 试题分析:这是要到考核文章的结构的题目,要求回答“以‘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结尾的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和手法的角度分析,从内容看与前文对比,形象地表达了“她”走出自卑,远离忧伤,获得自信的喜悦;从结构看,呼应前文,使结构完整;从艺术手法看,运用比喻,具有文采,富有意蕴。‎ ‎18. 根据文段含意,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文意连贯得体。‎ 身处漂泊壮志受挫的王勃在《滕王阁序》里不仅赞美了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且发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心声;身处盛世风华正茂的学子亲历神州美景乐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能不表白一下心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逢盛世,更精安邦之能”的家国情怀呢?‎ ‎【答案】 (1). ①红日与长城同辉, (2). 海浪与战舰共鸣。 (3). ②微贱贫寒, (4). 焉忘齐家之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写要注意内容和形式上都要相似。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本题的句子样式:诗句+精神(或力量、 气质、风度),意境上要相似。‎ 点睛:句子仿写重点: ‎ ‎1.注意文章的手法,像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 ‎2.词性要相当。‎ 例,仿写句子: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生活是一条崎岖的路。‎ 仿写: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盘莫测的棋,生活是一场自己的戏。‎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曲心灵的歌,生活是一扇未知的门。‎ ‎19.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困难困扰着我们每个人,这样,人就应该有永不畏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勇敢地挑战,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而成功就在于谁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自强者都能成功,“不自强者”一定不能成功。既然理想的种子已经撒下,那么在汗水的浇灌和心血的培养下,我们将得到一定的收获。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都经历了种种非人的磨难。人惟有自忧自喜,不断自强,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充满活力的人生。‎ ‎①勇敢地挑战不一定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自强者未必都能成功。 (2). ③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不一定都经历过种种非人的磨难。‎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修改病句的能力和逻辑推断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审读句①,分析其病句类型。“只要勇敢地挑战,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前后分句之间推理不合逻辑,因为勇敢地挑战不一定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以此类推,“自强者都能成功”和“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都经历了种种非人的磨难”都存在同样不合逻辑的推理,因为自强者未必都能成功,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不一定都经历过种种非人的磨难。‎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进校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楼名:文质楼、兰蕙楼、业精楼、明理楼、敏行楼、行知楼、笃志楼、博约楼、致远楼、厚德楼、思齐楼、凌云楼。‎ 看到这些楼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出至少两个楼名确定立意,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鹏程万里,志者凌云作文 人应有志,志者凌云。志者如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随风而逝。‎ ‎——题记 云过无声,雁过无影。很多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匆匆而逝。但仍有人在在历史这张纸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有人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被历史的洪流吞噬,销声匿迹。‎ 有人如鸿鹄飞上九天,俯瞰世界;有人却如燕雀,达不到鸿鹄的高度。‎ 志者凌云。但有些人虽然没有在他所期待的目标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因着他的这一个目标,他却在另一件事上达到常人无法达到的高一年级作文度。‎ 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他立志为官,替君主分忧,但一直不被重用。因此他处在贫苦之中,懂得了百姓的疾苦。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志仍在耳边,却又在济困交加之时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叹。他就是如此这般的善良。如此之人,又有谁回去嘲笑他在官场上的失败呢?就连历史也因为他而变得更加辉煌!‎ 即使杜甫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但是他依然站在让我们仰望的高度!‎ 他的志向成就了他的诗词。但人仅凭一个志向就能飞上青天吗?‎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写下这样的短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生命的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 就像从来没有能够不劳而获的东西,那些飞上青天的人,他们成功地背后是一次又一次地拼搏。‎ 鲲鹏张开双翅飞上天空,看上去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东西。但其实飞翔远远不是张开双翅那么简单的,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一样,如果“水之积也不厚”“风之积也不厚”,那么鲲鹏空有双翼又如何?即使有风有水,鲲鹏不愿意拍打翅膀又有何用?‎ 想要飞就要向鲲鹏一样,在六月的风来临的时候“水击三千里”,然后扶摇直上九重天,向着目标前进。‎ 人生在世,志者凌云。有志者,事竟成。‎ 一旦飞起,定将鹏程万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列举了校园里常见的12个楼名。这些楼名体现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更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意志品质、理想抱负提出了要求。这是个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要求学生从所列楼名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本题立意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每个楼名的含义,如“兰蕙楼”取自“兰蕙居空谷,纤尘染不沾”,意即蕙质兰心,纯洁高雅;“博约楼”意取梅尧臣诗句“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意为博文约礼,就是广求学问,恪守礼法。明确了楼名的含义,然后合理选择有逻辑关联的楼名进行组合。其方法是把意义相关的楼名组合在一起,然后对这几个楼名的内涵进行概括提炼,从而确定立意。由于组合的方式有很多种,立意的角度也灵活多变,便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特长尽情发挥。例如选择文质楼、兰蕙楼、博约楼为一组,可以从“自身修养”的角度立意:男生要做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女生要做纯洁高雅的东方淑女,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如果选择明理楼、思齐楼、厚德楼为一组,可以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立意:远离愚昧,做一个知书达理、积极进取、品德高尚的新时期青年;如果选择勤耕楼、行知楼、搏毅楼为一组,可以从“勤奋好学”的角度立意:既要勤学苦练,又要勇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养成乐学善学、毅力超群的良好品质;如果选择笃志楼、致远楼、凌云楼为一组,则可以从“志存高远”的角度立意:当代中学生应该胸怀鸿鹄之志,目光长远,大有作为。从命题设问上看,写作本题宜首选议论文体,结构形式以并列式为佳。在审题立意时,谨防罔顾驱动“任务”,只是简单地从一个侧面大做文章,致使偏离题意;更不能全然不顾题目中提供的关键词,另起炉灶,自行其是。‎ 点睛:从命题角度看,试题任务驱动明确,试题可写角度多,开放性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来呈现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不容易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试题有利于考察学生的胸襟、素养。站位高,视野大,关注时代主题,关注社会发展,这样的题目就是要求考生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形成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大气”。因此,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不易得高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