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二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丽水市四校高二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浙江省丽水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失去了农耕基础,传统乡土世界逐渐被稀释,变得模糊而阒(jù)寂。只有村口的那座百年榕树下的庙宇,以其特有的节庆仪式,维系(xì)着村庄的人情市态和历史印记。‎ B.身处西藏一隅(yú),仿佛置身于净心的祥和安静之地:阳光灿烂,经幡飞舞,身旁不时传来阵阵清晰而混(hùn)沌的远古呼唤,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连翩。‎ C.在这个节(jiē)骨眼儿上,风险投资公司显示出强大的抗挫(cuò)折能力,它们把赌注押在赢利前景不明朗的多种技术上,其中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甚至食品。‎ D.灾难发生以来,县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yìng)急预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坐阵指挥,不间(jiān)断开展人员搜救工作,尽全力做好灾情应对及善后处置各项工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主席22日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一段话,今天在中国互联网上刷屏,赢得无数人的由衷点赞。‎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甲】这是一个直抒胸臆、斩钉截铁的答案,这是一个震耳欲聋、感人肺腑的答案。习近平主席简洁有力的回答,一腔赤诚溢于言表,彰显出人民领袖的真挚情怀。“无我”是一种勇毅信念。【乙】《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句话:“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心为物役就会迷失自我,心有杂念就会患得患失。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没有“小我”的位置,于是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守、夙夜在公。‎ ‎【丙】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正是习近平许党许国、忠于人民的鲜明写照。‎ ‎2.文段中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由衷 B.震耳欲聋 C.溢于言表 D.患得患失 ‎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热播电视剧《都挺好》迎来了大结局,编剧直击中国家庭中重男轻女、子女资源分配不均、生活观差异等,让“原生家庭”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B.通过健全选人用人机制,让那些玩弄“套路”者无处遁形,让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C.最早推动“全球化”理念的学者之一、英国知名社会学者马丁·阿尔布劳认为,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表现与收益取决于如何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 D.江苏响水县“3·‎21”‎爆炸事故现场出现苯超标现象,主要是由于事故现场作业导致前期被埋污染物重新暴露,持续挥发造成下风向超标所致。‎ ‎5.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分)‎ 在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倡导精品创作可谓恰逢其时。与其追求数量,不如追求质量;与其涉猎众多,不如独擅一技;与其原地徘徊, ① 。‎ 当然, ② ,但是勇攀高峰的艺术追求却是每个人都应具备:它会带来新的眼界、志趣与勇气。柳青之所以为人敬仰,在于他在《种谷记》之后又写出《创业史》;路遥之所以为人敬重,在于他在《人生》之后又写出《平凡的世界》;陈忠实之所以为人敬佩,在于他在《信任》之后又写出《白鹿原》——他们不仅超越同时代许多人, ③ ,不断以自己的著作提升文学与精神的高度。‎ ‎6.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 分)‎ ‎(1)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2 分)‎ ‎(2)简述漫画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0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有关大数据“杀熟”的新闻,在3月下旬开始频频出现。起先是有人在微博吐槽使用网约车服务时发现“同时同地不同价”‎ ‎,紧接着,网友发现,在线差旅、在线票务、视频网站会员、网络购物、交通出行等众多消费领域均有类似现象。有媒体针对2000多名受访者发起的“青年调查”结果显示,超一半的人遇到过大数据“杀熟”情况。‎ 这种让人误以为是普遍标价的“杀熟”行为,为何在线下行不通,却在网络平台上大为“流行”?唐健盛解释说,“商家根据每个人购买偏好、重复购买率、品牌依赖度等指数,通过大数据算法做价格、优先级、热销品等信息私人定制化的推送,成本大为降低。”(人民日报《上网享便利 消费防算计》)‎ 材料二:‎ ‎“杀熟”不是新事物,并非线上独有,在线下也很常见。只是在“互联网+”消费环境中,“杀熟”发生更频繁、实现更容易,其背后是电商营销“千人千面”技术在起推手作用。平台方根据大数据分析给不同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服务和定价,实行区别化的价格营销策略。无论线上线下,“杀熟”其实是“店大欺客”的一种表现。‎ 相较于线下“杀熟”,线上“杀熟”的隐蔽性更强、投诉维权更难。在网络消费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这些未公开规则的新老客户“差别定价”套路,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更大:“杀熟”,不但坑了消费者的真金白银,还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已引起消费者高度关注。“杀熟”涉嫌对老顾客进行蒙蔽和欺诈,更涉嫌歧视老顾客。大数据“杀熟”,伤了老客户的心,也伤了平台未来的发展机遇。‎ ‎(人民日报《有效治理大数据“杀熟”行为》有删改)‎ 材料三:‎ ‎“监管必须强起来。”刘俊海认为,大数据“杀熟”牵涉广,头绪多,一方面要明确“归谁管”,可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作为主体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商务、工信、网信、文旅等有关部委一道,铸造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另一方面要明确“怎么管”,引入外在的制裁与约束机制,严惩失信行为,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杀熟”行为进行自动侦测和预警,提高执法效率和力度。‎ ‎“技术要以法治与德治为导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阮敬认为,各大电商企业应加强自律,以用户为中心,使用大数据时,应一视同仁,为消费者定制个性化服务。‎ ‎“消费者自身也应当行动起来。”张林山认为,网络消费者应该提升大数据素养和新媒体素养,比如改正随意授权、忽视使用条例等不良习惯;在手机设置里面关闭各APP访问短信、通信录、地理位置等访问权限,只打开必要的访问权限;理性面对商家各种“烧钱补贴”诱惑,避免陷入自觉透露隐私、主动让渡隐私的境地等。遭遇“杀熟”现象,也要积极搜集证据投诉举报,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 ‎(来源同材料一,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中“大数据杀熟”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数据杀熟”是指商家根据每个人购买偏好、重复购买率、品牌依赖度等指数,通过大数据算法做价格、优先级、热销品等信息私人定制化的推送行为。‎ B.“杀熟”是商家对老顾客进行蒙蔽和欺诈、歧视老顾客的行为,线上独有。‎ C. ‎“大数据杀熟”是商家根据大数据分析给不同用户推荐相应的产品、服务和定价,实行区别化的价格营销策略以牟暴利的行为。‎ D.“大数据杀熟”其实是“店大欺客”的一种表现,杀熟行为既伤了老客户的心,也伤了平台未来的发展机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敢于杀熟的商家显然透支了消费者信任,属于见利忘义。而且,还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B.尽管线上“杀熟”的隐蔽性更强、投诉维权更难,但遭遇“杀熟”现象,也要积极搜集证据投诉举报,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C.引入外在的制裁与约束机制,严惩失信行为,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并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杀熟”行为进行自动侦测和预警,提高执法效率和力度,定能杜绝杀熟行为。‎ D.只要消费者改正随意授权、忽视使用条例等不良习惯;在手机设置里面关闭各APP访问短信、通信录、地理位置等访问权限,就能规避“大数据杀熟”。‎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社会应对“大数据杀熟”的三条措施。(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分)‎ 湿漉漉的孤独 陈应松 ‎①大九湖的山各有雄姿,从水中看,似乎是从云上蹿出的鹿,正在草场上欢跃。而在湖的对岸,一些牛在深沉的雾气中哞叫,吃草,纯银样的波光围绕着它们。挂甲峰的影子是无比美丽的,这是我唯一能辨识的山峰,其他不知名的山峰有着不知名的美。雾气不仅在水面上,也在山间蒸腾,这让山冈浸润在了水之上,浮着一般,摇晃着,沉入我们的冥想。山与水生成的雾气往往是蓝色的,你会很爱这种蓝,是一种混合的蓝,混合了天空、山冈、树木、湖水、水草和水汽的蓝。它太浓酽,村庄、田垄会洇成这种蓝色,像是一下子跌入染缸,小路、沼泽、奔走的牛群,全都掉入这种比梦游更不可思议的蓝色。这里是神话中蓝衣人的出没之地。天空从远处的村子上撕开了一条缝,就像破晓。永远,这片地方,都在薄雾中破晓。它是永远的早晨。‎ ‎②大九湖的晨雾大约是最美的,轻柔得像紫玉,云影和山影一旦明亮就会蹒跚坠入湖中,仿佛宿酒未醒。或者,干脆它们就是一整夜在水里浸泡着。一两株树很好奇,它们走近湖边,窥探这些山影的命运。结果它们探出头看时,发现了自己曾有多么自恋。这个早晨多美啊!‎ ‎③当太阳从山顶出来时,那些雾,就像一层乳液,给草场和牛羊们抹上一层柔软的奶白。雾是大九湖的魂,是这块湖水的精魂,是它点化这湖泊之美的神奇手印,是它袖筒里扬起的魔术的烟雾。雾使山冈、湖沼和树林的层次,在那薄薄的雾缕中被分割,被突出。水把山拉成一片一片的,就像那些会使各种皴法①的中国画画师。有一些岸渚,恰到好处地伸进浅沼,把一簇簇棠棣、椴木、红桦、虎皮楠推到那儿,而这时,树和紧挨着它们的村庄无一例外地发白,像是被寒冷所照亮。那种光芒,带着纯粹的沉静,藏在山脚下,和雾一起浮起,一起盘旋上升,撑开雾,像是一场冬雪的传说。水与山的蓝色在这里总是饱满的,一致的,像是一个基因,一种遗传。‎ ‎④那些倒影,还是那些倒影,我不能绕过它们,我不能不与它们共恍惚,同沉浮。除了雾,大九湖的倒影是很值得留恋的。如果你恍惚,它会让你从沉沦中拔起;如果你凝神,它们会展翅飞腾,像诡谲的精灵。但是我们不可能没有这样一个易逝的和揉碎的世界,让水来处理这比现实更迷人的空间,深入到水的深处,稀释我们心中的沉重的阴影。山的纹理,树的繁复,层次和节奏恰到好处,色块明朗,光线阴阳的切割顺着山的走向。这一切,水把它们接纳以后,成为另一个山与树的世界,在水的世界中,它们深情纠缠,融为一体,轻与重,妖与朴,真与幻,共同参与创作了一幅旷世的云水图景,也让山和树有了低头一笑,临风惊鸿的妩媚。‎ ‎⑤最喜欢它的夜色,仿佛等待一个人终于尘埃落定。在天光的覆盖下,树和山的影子呈放射状,那些裂开的纹路千丝万缕,全顺着湖面游荡散发,像无数条游蛇钻进夜的睡巢,像天空中树状的闪电凝固在某个瞬间。‎ ‎⑥大九湖的星空因为水而气象浩荡,水天一体,遥相呼应。四围的群山似乎为星空腾出了一个位置,就在大九湖的头顶。这片天空的星星,正被群峰托举着,拱卫着,敬奉着。无数双宽厚的手掌,伸向天穹。那些星光,宛如从群山的峡谷间射出的神秘光束,在天空中漫舞。我曾在一个夜晚遥望过大九湖的星空,眼里不由自主地潮湿。我们遭受过什么样的狙击、混乱和惊吓,挣脱出来,赶在一个万籁俱静的时刻与它们相遇?我们的内心有多么惶恐和不安,而星星压下了我们的惊悸。与你离得如此之近的水晶天穹,天上星光如絮,水中银河倒悬。我坐在湖边,沉默如亲人的星空就像母亲在村庄擎起的灯,守望着我,引领着我,安慰着我。它们近在咫尺,有着巨大的瀑布般倾泻的温情。在这样壮阔飞腾的夜空,生命有一种青葱生长的力量,有穿行天地,阅尽风霜的惆怅与悲壮。‎ 在最黑暗孤独和寂静的地方,会有那么多闪烁的东西。哦,黑暗如此富有,如此奢华,这是你亲眼所见吗?夜空的鲜蓝色,是谁在擦拭它,搁在我们头顶亿万年了,依然没有一点陈旧感,这是何等高贵优秀的品质?‎ ‎⑦月亮突然间升起来了,碾盘似的,光滑,厚重,立体,大九湖遽然间变成了一块大浮冰,像是从大水深处冲上来的。尔后,它荡漾起来,细细的波纹,有着古朴的激情和敦厚的举止。那些荡过来的波浪,从四面八方赶来,从山谷里游来,神秘的水,像是大山聚集起舞的精灵,是野兽、草木、石头和雾岚的魅影。星星在向上腾起,水花在迸射,就像一万个女妖在夜晚的山谷里蹈浪沐浴。这也是山与水悄然融合的时刻,星与浪缱绻的地方,每天夜晚,它们的故事都在这片湖泽上演着。‎ ‎⑧不知怎么,我会忽然想到它的秋天。我在雾霾的城市写着大九湖时,我对它的秋天有一种高朗的信任和寄托。如果我不歌颂秋天,我的内心就会开始寒冷,笔会凝滞抽筋。我写过《神农架之秋》,我的热烈的文字足以抵挡一个又一个寒冬的欺凌。到了秋天,水是一如既往地清澈澄净,像一位道行极深的高人谨慎地碧蓝着。群山之间,红叶泛滥,红色的火泼泻到湖面上,久不能熄。湖上的红叶不知是谁抛洒的,竟覆盖了所有的水,遮蔽了天空,让天空在缝隙中穿梭,支离破碎。辽阔的草甸上,喧闹的夏日已经结束,细长柔软的芦苇,像深山中修炼过的女妖,白着它们的头颅,撑着纤弱的躯干张望着,也绝望着。‎ ‎⑨“湿漉漉的孤独”,这是法国诗人克洛代尔使用的一个词。因为大九湖柔和的抚摸,那些钻出水面的浅绿色的蒲芯和芦芽,和从山坡上滑下来的春风,那样清澈潮润,沁入灵肉。一个远行人和独行者,我一直追寻并热爱着这“湿漉漉的孤独”,我此时想起在早晨的薄雾中,湖边那个熠熠闪光的几户人家的村子,它的上空飘浮着漫长的烟霭。哦,山与湖的乐趣让人生情,这是上苍的慈悲。我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在这里傍水而居,在傍晚与那些消失的野鹿之魂相遇。躺在满天星空下,手中握着一颗捡拾的陈年橡果。‎ ‎(有删改)‎ 注:①皴法:中国画法技名。师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10. 第②段中,加点词“蹒跚”“自恋”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1.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2.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3.结合全文,探究“湿漉漉的孤独”中“孤独”的深层意蕴。(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分)‎ 为君难论 欧阳修 ‎ 语曰“为君难”者,孰难哉?盖莫难于用人。‎ ‎ 夫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及其失也,任之欲专,则不复谋于人而拒绝群议,是欲尽一人之用,而先失众人之心也。信之欲笃,则一切不疑而果于必行,是不审事之可否,不计功之成败也。夫违众举事,又不审计而轻发,其百举百失而及于祸败,此理之宜然也。然亦有幸而成功者,人情成是而败非,则又从而赞之,以其违众为独见之明,以其拒谏为不惑群论,以其偏信而轻发为决于能断。使后世人君幕此三者以自期,至其信用一失而及于祸败,则虽悔而不可及,此甚可叹也。‎ ‎ 前世为人君者,力拒群议,专信一人,而不能早悟以及于祸败者多矣,不可以遍举,请试举其一二。‎ ‎ 昔秦苻坚地大兵强,有众九十六万,号称百万,蔑视东晋,指为一隅,谓可直以气吞之耳。然而举国之人皆言晋不可伐,更进互说者不可胜数。其所陈天时人事,坚随以强辩折之,忠言谠论皆沮屈而去。如王猛、苻融老成之言也,不听;沙门道安,坚平生所信重者也,数为之言,不听:惟听信一将军幕容垂者。垂之言曰陛下内断神谋足矣不烦广访朝臣以乱圣虑坚大喜曰与吾共定天下者惟卿尔于是决意不疑遂大举南伐。兵至寿春,晋以数千人击之,大败而归。比至洛阳,九十六万兵亡其八十六万。坚自此兵威沮丧,不复能振,遂至于乱亡。‎ ‎ 近五代时,后唐清泰帝患晋祖①之镇太原也,地近契丹,恃兵跋扈,议欲徙之于郓州。举朝之士皆谏,以为未可。帝意必欲徙之,夜召常所与谋枢密直学士薛文遇问之,以决可否。文遇对曰:“臣闻作舍道边,三年不成,此事断在陛下,何必更问群臣。”帝大喜曰:“术者言我今年当得一贤佐助我中兴,卿其是乎?”即时命学士草制,徙晋祖于郓州,明旦宣麻,在延之臣皆失色。后六日而晋祖反书至。清泰帝忧惧不知所为,但君臣相顾,涕泣而已。‎ ‎ 由是言之,能力拒群议专信一人,莫如二君之果也;由之以致祸败乱亡,亦莫如二君之酷也。方苻坚欲与幕容垂共定天下,清秦帝以薛文遇为贤佐助我中兴,可谓临乱之君各贤其臣者也。‎ ‎ 或有诘予曰:“然则用人者,不可专信乎?”应之曰:“齐桓公之用管仲,蜀先主乏用诸葛亮,可谓专而信矣,不闻举齐、蜀之臣民非之也。盖其令出而举国之臣民从,事行而举国之臣民便,故桓公、先主得以专任而不贰也。使令出而两国之人不从,事行而两国之人不便,则彼二君者其肯专任而信之,以失众心而敛国怨乎?”‎ ‎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注】①清泰帝即后唐末帝李从珂;晋祖即后晋建立者石敬瑭,时任后唐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信之必笃 笃:坚定 B.是不审事之可否 审:审度 ‎ C.即时命学士草制 草:草率 D.亦莫如二君之酷也 酷:惨痛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 A.盖莫难于用人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坚随以强辩折之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C.助我中兴,卿其是乎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D.齐桓公之用管仲 蚓无爪牙之利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君王应如何用人的问题,阐明了要想做好君主就得处理好信任大臣和听取他人意见之间的关系。‎ B.欧阳修认为,君主用人之术在于充分信任人才,要一切不疑,力拒群议,果敢行事,如此方能共同成就事业。‎ C.清泰帝害怕镇守太原的石敬瑭凭借地近契丹又握有兵权的形势,专横抗命,于是不听朝议,把他调防郓州,加速了石的背叛。‎ D.本文举苻坚、清泰帝与齐桓公、蜀先主刘备听言用人之例进行对比论证,以史为鉴,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 垂之言曰陛下内断神谋足矣不烦广访朝臣以乱圣虑坚大喜曰与吾共定天下者惟卿尔于是决意不疑遂大举南伐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1)然亦有幸而成功者,人情成是而败非,则又从而赞之(4分)‎ ‎ (2)盖其令出而举国之臣民从,事行而举国之臣民便,故桓公、先主得以专任而不贰也(4分)‎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 题。(8分)‎ 老牛叹 ‎【金】杨果 老牛带月原上耕,耕儿怒呼嗔不行。瘢疮满背股流血,力乏不胜空哀鸣。‎ 日暮归家羸欲倒,水冷萁枯豆颗少。半夜风霜彻骨寒,梦魂犹绕桃林道。‎ 服箱①曾作千金犍,负重致远人所怜。而今弃掷非故主,饱食不如盗仓鼠。‎ ‎【注释】①服箱,负载车箱。‎ 19. 诗的前两句(“老牛”“哀鸣”)用____、____两个词语来交代农夫对老牛发怒的原因。(2分)‎ ‎20. 本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作简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3)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人世间》‎ ‎21. 子夏、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 ‎22. 庄子认为如何是“孝”?庄子和孔子论“孝”,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 分,只选 3 题)‎ ‎ (1) ▲ ,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 (2) ▲ , ▲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 。 (李白《蜀道难》)‎ ‎ (4) ▲ ,对此如何不泪垂? ▲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 (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 ▲ 。 (张溥《五人墓碑记》)‎ 四、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征服珠穆朗玛峰,对于登山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荣耀,也是严峻的挑战。过去十年里,在尝试征服珠峰过程中死亡的人数近280个。‎ ‎2019年3月31日下午,为扑救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江发生的森林火灾,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队员壮烈牺牲。‎ 生命诚可贵,但有的人选择为了个人理想不惜生命,有的人会选择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要 抄袭、套作。 ‎ 参考答案 ‎1.C(A阒(qù)寂,人情世态,B浮想联翩 , D项,坐阵——坐镇, 不间jiàn断)‎ ‎2.B(应为“振聋发聩”)‎ ‎3.B(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前)‎ ‎4.C(A缺少宾语,直击……的问题,B无主语,D句式杂糅,“是由于……所致”杂糅)‎ ‎5.①不如勇敢攀登艺术高峰②并非每个人都能攀上高峰③而且以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6.(1)一名男子眼睛盯着手机,手拄拐杖,在盲道上行走。 (2分) ‎ ‎(2)眼睛用来看手机而不看脚下的路,讽刺现代社会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不脚踏实地走脚下路的人。(4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题目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描述画面内容,第二问要求概括漫画寓意。第一问解答时需要先弄清画面主体,仔细研究漫画,可确定答案的关键词为“一个男子”“手机”“拐杖”“盲道”“眼睛”等,然后再描述画面内容。第二问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年轻人对于手机沉迷的现象分析得出。画面上年轻男子沉迷手机,不是盲人,却只能借助拐杖走盲道,已经形同盲人,讽刺了现实社会人们痴迷手机的现象,也讽刺了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脚踏实地的人。‎ ‎7.D(A答非所问,这是网络平台上流行“杀熟”的原因,B材料二明确指出“并非线上独有,在线下也很常见”。C“暴利”,于文无据)‎ ‎8.B(A原文中“还可能”,B过于绝对,D材料三末段可知,这只是一个例子)‎ ‎9.①各个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②各大电商企业应加强自律,以用户为中心,使用大数据应一视同仁。‎ ‎③网络消费者应提升大数据素养和新媒体素养,理性面对商家诱惑,同时勇于维权。‎ ‎10.蹒跚:形象地写出云影、山影映入湖中的样子,侧面写出晨雾轻柔、缓慢退去的特点。(2分)‎ 自恋:形象地写出树木在晨雾笼罩下的朦胧美,衬托出山影映入湖中的山水相映之美。(2分)(共4分)‎ 评分标准:1、“蹒跚”的表达效果,能答出“云影、山影……的样子”1分,能答出“雾……的特点”1分;2、“自恋”的表达效果,能答出“树木……的美(特点)”1分,能答出“衬托山影(或山水)……的美(特点)”1分。3、“拟人”并不属于“表达效果”,但如果有较合理的分析,也给1分,两处不重复给分。‎ ‎11.①用词华丽、典雅。如“水晶天穹”、“星光如絮”、“银河倒悬”等,表现大九湖星空的优美和神奇。‎ ‎②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写出了作者由惊悸到平静再到温暖,感受到生命力量的丰富心理,语言充满张力,既整饬又灵动,读来有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 ‎③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形象生动且情感饱满地表现了大九湖星空有着无穷的生命力量和高贵品质。(至少答出两种修辞才能得2分)‎ ‎④描写方式上运用繁笔,浓墨重彩,用墨如泼。描写星光、银河、星空、夜空时反复渲染,强化感情。‎ ‎⑤人称上不断变换,丰富多样。通过“我”、“我们”、“它们”、“你”等人称的不断变换,表现了作者对大九湖星空之景的无比激动和崇敬之情。(每点2分,特点1分,分析1分。答出3点得满分。)‎ 评分标准:1、指出2个修辞并作分析,得2分,修辞角度分析最多得2分;2、句式分析2分,任意答到“长短句”或“整散结合”都可以;3、涉及人称分析,稍有合理处即得2分;4、炼字炼词分析2分,有这个角度,并结合文本分析,即得2分;5、有繁笔描写(或工笔描写)分析,得2分。6、心理描写(一般属于小说手法),得1分。‎ ‎12.①虚实结合,宕开一笔写大九湖的秋天景物的优美澄澈和生命的壮烈,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引出下文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大九湖秋天自然生命的赞叹。‎ 评分标准:内容上,虚写、虚实结合、插叙、补叙、插入描写、补充描写等手法,及内容概括描写了大九湖秋天美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九湖自然生命的赞美/歌颂,或对秋天有一种高朗的信任和寄托。(手法内容1分,情感1分,手法不重复计分)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后文、为后文做铺垫,(结构特点1分,不重复计分),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分析1分。‎ ‎13.①大九湖的雾气、倒影、夜色、星空等自然景色优美独特,变幻神奇,营造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 ‎②大九湖的独有神韵正好与远行人、独行者的心境相契合,是作者孤独而高贵的灵魂的体现。‎ ‎③大九湖独有的存在也是人类个体孤独的象征,是作者对当下自然和人类生存方式的哲理思考。‎ 评分标准:其中第一点答出“环境的孤独”,“景色的孤独”并能根据文本进行分析的给2分,没有分析的给1分。第2点答出“心境孤独”、“灵魂孤独”的给1分,能稍作分析的再给1分。第3点能答出“人类的孤独”,“人生的孤独”的给1分,能适当拓展分析的再给一分。如果学生能对“孤独”有比较深刻的独到见解,并合情合理的,也酌情给分。‎ ‎14.C项。 草:草拟,起草。‎ ‎15.B项。以:介词,用、凭。A项介词,比/介词,表被动;C项表示揣测语气,大概/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D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独/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6.B项。作者认为除非发出的政令、推行的事对臣民有利,得到臣民的拥护,否则就不能专任一人,拒绝众人的意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 垂之言曰/陛下内断神谋足矣/不烦广访朝臣//以乱圣虑/坚大喜//曰/与吾共定天下者/惟卿尔/于是决意不疑/遂大举南伐 ‎ (“//”可断可不断,错一处不扣分,错两处扣一分,错三、四处扣两分,错五处不给分)‎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1)但是也有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之常情就是这样:事情成功了大家就认为是做对了,事情失败了大家就认为是做错了,便又随之赞美侥幸获得成功的人。(关注“幸”“情”“是、非”“从而”等词语的正确翻译)‎ ‎ (2)因为他们发出政令,全国臣民拥护;他们推行国事,全国臣民都感到有利,所以齐桓公、刘先主能够专用他们而不会有别的念头。(关注“便”“得以”“专任”“贰”等词语的正确翻译)‎ ‎19.(1)不行 (2)力乏 ‎ ‎20.(1)老牛今昔力量对比昔,昔日“曾作千金犍”今“羸欲倒”:(2)主人今昔态度对比,今“怒”昔“怜”;(3)老牛和仓鼠对比,突出老牛被弃的不堪命运。‎ ‎【答案】21. 子夏:侧重在日常行为中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孟子:侧重于的礼仪,在父母面前必须要遵守礼节。 ‎ ‎22. 庄子认为,事亲要“不择地而安”,使父母舒适,就是至孝。两者都认为要爱敬父母,庄子认为爱敬父母是出于天命,是人与生俱来的重性:孔子认为,这是“仁”和“礼”的要求。‎ 参考译文:‎ ‎(1)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在父母面前经常有高兴的神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食物,年长的人吃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吗?”《论语•为政》)‎ ‎(2)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对待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按礼祭祀他们。”《论语•为政》‎ ‎(3)天地间有两条大戒律:第一条大戒,知道天命;……,子女爱父母,这是人的天命,无法在心里解释的……在天地之间无处可逃,这是说的大戒律。因此,那些侍奉自己的父母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庄子•人世间》‎ ‎23.(1)士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 (4)芙蓉如面柳如眉 春风桃李花开夜 ‎ (5)亦以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4.作文(按2018年高考阅卷要求)‎ ‎【附文言文翻译】‎ ‎ 俗话说“做皇帝很难”,难在哪里呢?大概没有比任用人才更难的了。‎ ‎ 用人的方法,让他做事必须专一,对他的信任必须坚定,然后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干,才能与他共同成就事业。至于那不当的做法,如果太过专任一人,而不再与其他人商议,拒绝听取群臣的意见,这便是想发挥一个人的才用,却先已失去了众人之心。如果太过笃信一个人,就会对其言行一概不怀疑,而轻易决断行事,这便是不审度事情的能做与不能做,不预料事情的成功与失败(而冒险蛮干了)。违背众人意见办事,又不审时度势而轻率出手,那样的人办一百件事就会失败一百次,并将招致祸乱败亡,这是理所当然的啊!但是也有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之常情是这样;事情成功了大家就认为是做对了,事情失败了大家就认为是做错了,便又随之而赞美侥幸获得成功的人,把他违反众人意见说成是有独特的见解,把他拒不纳谏说成是能不被各种论调所迷惑,把他偏听偏信而又轻率蛮干说成是英明果断。假如后世的人君仰慕这三点,把它作为对自己的期许。等到他专信专用的人一失误就会招致祸殃,即使悔悟也来不及了,这是十分可悲的。‎ ‎ 历史上做人君的,由于极力拒绝众人意见,单独相信某一个人而不能及早觉醒,以致招来祸殃的情况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请允许我试举一二个例子吧。‎ ‎ 从前,前秦苻坚地广兵强,有兵将九十六万,号称百万。他蔑视东晋,指东晋为一隅之地,说可以直接凭借气势将其打败。可是前秦上下都说东晋不能攻打,轮番向苻坚进谏的人数都数不过来。凡有人陈说天时与人事的形势,苻坚便马上强词辩解,使之屈服,忠言直论一律因被压抑、遏止而不得不放弃。如王猛、苻融等老成持重的话,他不听;高僧道安本是苻坚平生最信任的人,多次向他进言劝谏,他也不听;只听一个叫慕容垂的将军的话。慕容垂对他说:“陛下自己在心里决断谋划就完全可以了,无需广泛征询朝中大臣的意见,以免扰乱陛下的英明思虑。”苻坚大喜说:“和我共同平定天下的,只有你了!”于是拿定主意不再疑虑,便大举南侵。军队开拔至寿春,东晋仅用数千人的兵力迎击,前秦军马便大败而回。等败退到洛阳时,九十六万大军己损失了八十六万。从此,苻坚的军威被打击,再没有振作起来,直到灭亡。‎ ‎ 离现今最近的五代时期,后唐清泰帝李从珂担心石敬瑭镇守太原,地近契丹,怕他凭借兵权,专横抗命,准备把他调防至郓州。满朝官员都谏止,认为不可。皇帝坚持要调动他,晚上召同自己经常商议国事的枢密直学士薛文遇来询问,以便决定能不能这样做。文遇回答说:“‎ 微臣听说在道路旁建造房屋,(由于过路的人们意见纷纷,)三年也建不成功。这件事在于陛下的明断,何必再询问群臣。”清泰帝十分高兴地说:“术士说我今年会得到一位帮助我中兴的贤良辅臣,你恐怕就是这个人吧?”即刻命掌制文诰的学士草拟诏书,把石敬瑭调往郓州。第二天早晨宣读诏命,在朝廷上的大臣都为这事惊惶失色。过了六天,石敬塘反叛的牒文到达朝廷。清泰帝担忧惊惧,不知该怎么办,只有君臣互对而视,痛哭流涕罢了。‎ ‎ 从这事说来,能极力拒绝众人意见、专信一人的,没有谁能像前秦、后唐两个国君那样果决;由此而带来的祸殃,也没有谁像两位国君这样惨痛。当苻坚想和慕容垂共同平定天下、清泰帝认为薛文遇是能帮助自己中兴的贤良辅臣时,可以说面对纷乱的社会的国君各自认为自己的辅弼之臣最贤良。‎ ‎ 有人反问我说:“这样看来,那么用人的人不可以专信一人吗?”我回答他说:“齐桓公任用管仲,蜀先主任用诸葛亮,可以说是专信一人,未曾听说齐蜀的臣民非议他们。因为他们发出政令,全国臣民拥护;他们推行国事,全国臣民都感到有利,所以齐桓公、刘先主能够专用二人而不会有别的念头。假使发出的政令,两国臣民都不拥护;推行的事两国臣民都不感到有利,那么,这两个国君哪会专一任用并相信他们,以致失去民心而招来国人的怨恨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