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9届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9届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10月月考(2017-10)

木里藏族自治县中学 ‎2017-2018学年下期高二年级10月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卷 学校: 木里藏族自治县中学 教学班:姓名:考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2.请考生将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的对应位置,填好自己的姓名、教学班及考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示意图,则(  )‎ A. 乙的成分可能有激素和氨基酸 B. 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 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 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淋巴→甲→乙 ‎2.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  )‎ A. 钠离子和钾离子B. 钠离子和氯离子 C. 钾离子和氯离子D. 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 ‎3.人患急性胃肠炎,往往会有抽搐的症状,原因是(  )‎ A. 失水过多B. 炎症造成人体吸收糖类减少 C. 炎症造成人体吸收Ca2+减少D. 炎症造成人体吸收氨基酸减少 ‎4.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 A. 氧气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泡中B. 蜜蜂蜇人时注入了乙酸 C. 果汁通过口腔和食道进入胃中D. 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 ‎5.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下列关于其变异来源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 B. 前者一定不会产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后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前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 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6.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 B. 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 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D. 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 ‎7.若一对夫妇所生育子女中,性状差异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 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环境影响D. 染色体变异 ‎8.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葡萄糖B. 血红蛋白C. 呼吸酶D. 解旋酶 ‎9.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人的体温太低,酶的结构会破坏进而影响代谢 B. 组织液渗透压的下降不会对细胞产生影响 C. 血浆pH值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环境无关 D. 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下丘脑有关 ‎10.下列物质中,可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一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血浆蛋白 ③葡萄糖 ④尿素 ⑤生长激素 ⑥尿液 ⑦细胞内液 ⑧泪液 ⑨乳汁 ⑩脑脊液 A. ①③④⑤⑥B. ②③④⑤⑨C. ①⑥⑦⑧⑨D. ②③④⑤⑩‎ ‎11.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共同构成内环境B. ①②③④可以直接相互交换 C. ②中的蛋白质比①中的少D. ①经过血液循环就成为④‎ ‎12.以下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体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 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后者含蛋白质较多 C. 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尿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13.若在图甲所示的神经纤维上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如图乙)依次是(  )‎ A. ‎②→①→②→③→②B. ②→③→②→①‎ C. ③→②→①→②D. ③→②→①‎ ‎14.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如果该神经纤维在B处用药物普鲁卡因处理,使电流在此处不能通过,将微电极均置于B两侧的膜外,然后在A处给一个适宜刺激(如图2所示),那么测量的结果是(  )‎ A. ‎ B.‎ C. D.‎ ‎15.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部位是(  )‎ A. a、b、c、dB. a、c、d、eC. a、b、c、eD. b、c、d、e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 由于高温而出大汗B. 由于低温而血管收缩 C. 在强光下瞳孔缩小D. 截瘫病人下肢无知觉 ‎17.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 A. 刺激B. 反射C. 反射弧D. 条件反射 ‎18.下列关于兴奋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内外K+、Na+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B. Na+外流的结果导致了静息电位的产生 C.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D.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9.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 餐后适度运动不能降低IGT人群餐后的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峰值 B. 运动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说明胰岛素的分泌也会受到与运动相关的神经调节的影响 C. 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导致血糖低于正常范围 D. 胰高血糖素未参与运动组的血糖调节,所以使对照组血糖浓度明显高于运动组 ‎20.如果母鸡长出公鸡的鸡冠和羽毛,并好斗,那么发生这种变化的最大可能是(   )‎ A. 注射了生长激素B. 除去了母鸡的卵巢 C. 移植了睾丸D. 除去卵巢,移植了睾丸 ‎21.如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双向传导 B. b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上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使b处于抑制状态 C. 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 D. 如果de距离等于cd,刺激d点时,e处比c处更迟测到电位变化,这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耗时较长有关 ‎22.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则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B. ①④C. ①②D. ②⑤‎ ‎23.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 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 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 切断③,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 ‎24.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 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 b~c 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25.黑蒙性痴呆在北美犹太人中是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 )‎ A.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C. 先确定其遗传方式,再计算发病率 D. 先调查患者家系中发病率,再调查人群中的发病率,取平均值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组织结构,a、b、c、d表示体液。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表示的组织结构是________,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2)图中a~d,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__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C最终利用。‎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d与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4)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_______。在下列方框中试以箭头表示a~d之间的物质交换概况(3分)。‎ ‎27.(每空2分,共20分)某健康人饭后6小时血糖变化曲线如图,据图回答:‎ ‎(1)饭后血糖含量达到B点,此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血糖含量迅速下降,此时血糖的去路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和转变成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该阶段分泌较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__,该激素可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分泌,该种激素的调节方式为调节。‎ ‎(3)CD段血糖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此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两种激素的___________作用使血糖含量维持在80~120mg/dL。‎ ‎28.(每空2分,共10分)图A、B分别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C为图A中⑥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 ‎(2)图B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________。‎ ‎(3)图C中兴奋传递方向只能是M→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当一次兴奋传递完成后,M释放的物质(兴奋性递质)会立即被分解。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每空2分,共10分)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且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11和Ⅲ9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①Ⅲ11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4)若Ⅲ9与Ⅲ12违法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秘密★启用前 高二年级生物10月月考答题卷 命题人:彭桦 审题人:张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B B A B A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A D D C B B D ‎21‎ ‎22‎ ‎23‎ ‎24‎ ‎25‎ B A C C A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毛细血管 b、c ‎(2) d a 6‎ ‎(3)d中含蛋白质较多 ‎(4) a (3分)‎ ‎32 (每空2分,共20分)‎ ‎(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2)①氧化分解 ②合成糖原 ‎ ‎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反馈 ‎(3)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氧化分解 拮抗 ‎33 (每空2分,共10分)‎ ‎(1)感受器 ‎(2)b ‎(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突触后膜(N)持续兴奋 ‎34(每空2分,共10分)‎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①D Ⅲ11的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都正常 ‎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