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鹤岗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 “君权神授”思想 B. “大一统”思想 C. 反专制思想 D. 理学思想 ‎【答案】B ‎【解析】‎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体现出“大一统”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故B正确;“君权神授”思想是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故A错误;材料是加强专制,故C错误;理学是宋代出现,故D错误。‎ 点睛: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吸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改造儒学,儒家思想适应了政治统一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 “格物致知”‎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B ‎【解析】‎ 从“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有不尽也”可以看出材料反映出的是宋明理学思想。由此可以排除A选项和C选项(陆王心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想知晓“理”需要格物致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D选项主要是朱熹在伦理方面的主张。‎ ‎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臣民只有将自己依附于君王,融化于群体之中,个体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怎样才能做到呢?他进一步回答说:崇教化、立官学、察举征辟、建立文官之制。这位思想家很可能是 A. 韩非 B. 朱熹 C. 董仲舒 D. 黄宗羲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崇教化、立官学、察举征辟、建立文官之制”是指汉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官学中讲授儒学思想,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董仲舒是西汉时期,C项符合题意;韩非是战国时期,朱熹是宋朝时期,黄宗羲是明清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崇教化、立官学、察举征辟、建立文官之制”,联系所学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思想分析解答即可。‎ ‎4.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A. 强调实地调查 B. 反对君主专制 C. 维护儒家正统 D. 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他主张经世致用,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实地调查,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故BV项错误。维护儒家正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思想 ‎5.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A. 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B. 西方列强的入侵 C.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 科举考试的束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主要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B项是外部环境,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可排除。 A、C、D三项都是其原因,相比较,A项是主要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阻碍科技发展的原因 ‎6.“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A. 尊儒抑法 B. 抑儒尚法 C. 抑儒抑法 D. 尊儒尚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可知作者以“以礼为本,以法为末”,本、末皆不可失,而“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作者态度应为儒法并用,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7.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A. 荀子倡导“隆礼至法”‎ B.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C.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D. 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君主专制是法家,故A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董仲舒新儒学吸收法家思想,体现外儒内法特点,故B项正确;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君主专制是法家,故C项错误;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不是汉朝儒生,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8. 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 A. 用天来限制皇权 B. 用天来加强君权 C. 加强中央集权 D. 使儒学处于独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董仲舒主张要用“天”的权威限制皇帝的权威,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加强君权与“屈君”矛盾,C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没有体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不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 ‎9.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 儒家思想的发展 B. 君主专制的演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传统科技的兴衰 ‎【答案】A ‎【解析】‎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是不断强化,不应走低,排除B;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逐渐增高的,排除C;我国传统科技的最高峰是宋元时期,之后是逐渐走低,排除D;儒学创始于春秋,图片中秦汉和宋明时期曾出现两次高峰,对应的是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故选A。‎ 点睛:本题以曲线的形式反映某一领域的发展走向。判断时,既要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趋势,又要参照的各自发展的重要节点。‎ ‎10.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 强调社会责任感 B. 提倡知行合一 C. 构建新儒学体系 D. 重建伦理秩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儒学发展相关内容——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批判继承儒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符合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即是二者的相同点,A正确。其余B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11.《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B. 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 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 D. 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答案】D ‎【解析】‎ 蔡伦是造纸术的改进者,不选A项。实物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不选B项。选择成本更低的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为原料造纸,直接关系造纸的成本,不选C项。由于竹简太重不便携带,而帛书太贵不易推广,人们需要低廉的造纸原料,所以人类的需求是推动造纸术的发展原因,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 ‎12.“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出自《九十五条论纲》‎ B. 出自《至尊法案》‎ C. 反映了西欧国家的政治腐败 D. 赎罪券是天主教会聚敛财富的手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教会宣扬只要缴纳钱财,便可洗净杀害亲属的罪恶,反映出赎罪券是天主教会聚敛财富的手段。故答案为D项。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排除A项;《至尊法案》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的宗教改革法令,没有主张出售赎罪券,排除B项;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与西欧国家的政治腐败无关,排除C项。‎ ‎【点睛】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宣称“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马丁•路德对此极为不满,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3.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 A. 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 B. 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而设立的 C. 宗教裁判所严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 D. 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中可以看出宗教裁判所阻碍了欧洲科学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宗教裁判所用野蛮的方式维护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巩固在宗教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非法组织”。‎ 点睛:材料“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宗教裁判所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14.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新思想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 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B. 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C. 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 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思想萌发的理解。题干反映了中国人鸦片战争失败之后,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目的是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A是古代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C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D是维新变法以来思想启蒙的重要体现。‎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林、魏的思想 ‎1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 A. 已经与儒家学说占主导的传统文化决裂 B. 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 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 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答案】D ‎【解析】‎ 根据“欲致强……必先讲求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表明郑观应认为要想实现国家富强,最终还要靠变革政治,D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郑观应彻底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反映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排除A、B、C三项。‎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欲致强……必先讲求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并结合维新思想的知识分析解答。‎ ‎16.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B. 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 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D. 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上在东方“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干和土壤都是以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说明是以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主,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康有为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清末“新政”、抵抗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都不符合“中体西用”,排除BC。‎ ‎17. 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 求强求富 B. 变法维新 C. 共和革命 D. 民主科学 ‎【答案】D ‎【解析】‎ 略 ‎18.新文化运动勃兴之际,胡适、黄远庸、蒋梦麟等人将其定性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 A. 有道理,二者都有反封建的一面 B. 错误,二者完全没有相同之处 C. 错误,前者是对传统的否定,后者是对古典文化的复兴 D. 正确,二者从形式到本质毫无二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旧道德、旧文学;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矛头也指向中世纪的封建专制制度,两者在反封建方面具有一致性。故选A。说文艺复兴运动是对古典的复兴,仅仅是表面现象,没有看到运动的实质,故排除C项。B、D两项说法太绝对,排除。故选A。‎ 考点:新文化运动 ‎19.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古改制”,再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反映出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逐步加深 B. 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传入中国 C.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 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近代化的进程不断发展,故C正确。A项过于片面,没有突出近代化,故A排除。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也过于片面,不属于本质,故B排除。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也过于片面,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点 ‎20.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该观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A. 拥护“两个凡是”‎ B. 抵制“左”倾错误 C.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D. 全面整顿国民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977年4月10日”,此时正处于“徘徊时期”,中央继续实行“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思想,邓小平讲话显然是想抵制“左”倾错误,故B项正确,A项错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潮流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全面整顿国民经济是在19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1.青年胡嗣穈在某书中看到“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话,想到当时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此后便将“适之”作为自己的表字,偶然用“胡适”作笔名。胡嗣穈改名主要归因于 A. 魏源《海国图志》的启迪 B.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的影响 C. 严复翻译的进化论的影响 D. 孙中山民主革命的鼓噪 ‎【答案】C ‎【解析】‎ 材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严复翻译了英国学者赫胥黎的作品,译成《天演论》,核心观点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胡嗣穈改名主要归因于严复翻译的进化论的影响,故C项正确;魏源是地主阶级改革派,代表作为《海国图志》,故A项错误;梁启超主张申民权、设议院,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故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22.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①提倡女权 ‎②主张男女平等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消灭了性别歧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1912年1月11日”可知,处于中华民国时期,依据材料“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可以看出,中华民国提倡女权,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女子关心国事,故①②③正确;“消灭了性别歧视”说法过于绝对化,故④错误,排除;故A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2年1月11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联系所学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措施分析解答。‎ ‎23.邓小平曾说:“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以下文章中冲破精神桎梏,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从而揭开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 A. “南方谈话”‎ B.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邓小平”、“冲破精神桎梏,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从而揭开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文章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在1992年做出的,并不符合题干中对此文章的评价;B选项错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1919年李大钊创作的,并不符合题干中对此文章的评价;C选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1930年毛泽东创作的,并不符合题干中对此文章的评价。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4.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提出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 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大力支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指出这场大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反映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故D正确;AB是经济方面的,C是政治方面的,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25.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已刊行的译书分类如下,这说明当时 项目 政史 商学 教育 理化 技术 军事 数量 ‎8种 ‎3种 ‎3种 ‎28种 ‎90种 ‎39种 A. 学习西方制度为先 B. 重商思想正式形成 C. 尚武思潮开始萌发 D. 科学技术备受关注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译书数量上看,政史类数量较少,可知西方制度不是此时优先学习的内容,故A项错误;商学类数量最少,说明当时并来形成重商思想,故B项错误;军事类数量较多,但并不能说明这是尚武思潮萌发,故C项错误;技术类数量最多,超过其他类别总和,表明当时重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D项正确。‎ ‎26.孙中山认为,民族主义是对外国人争平等的,不许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民权主义是对本国人争平等的,不许有军阀官僚的特别阶级;民生主义是对于贫富争平等的,不许全国男女有大富人和大穷人的分别。据此判断新三民主义的“新”内涵不包括 A. 明确提出驱除鞑虏 B. 明确反帝斗争要求 C. 强调民权的平等性 D. 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中“民族主义是对外国人争平等的,不许外国人欺负中国人”可得出明确提出了反帝斗争的要求,据“民权主义是对本国人争平等的,不许有军阀官僚的特别阶级”可得出强调了民权平等,据材料中“生主义是对于贫富争平等的,不许全国男女有大富人和大穷人的分别”可得出明确了反对封建剥削,BCD均属于新三民主义“新”的内容,而“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是旧三民主主义的内容,不合“新”的内容,故A项正确。‎ 点晴:明确旧三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主义的区别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27.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毛泽东 A. 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B. 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C. 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D. 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1926年……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反映出毛泽东肯定农民阶级力量的作用,此时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故C正确;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正式建立于1927年,故A错误;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故B错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D错误。 ‎ 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1926”,然后由此排除即可。‎ ‎28.2017年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他在南巡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主要反映的是 A.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答案】A ‎【解析】‎ ‎“证券、股市”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说明市场经济可以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故A正确;B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1979年设立,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左右倾问题,故D错误。‎ ‎29.“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 神创论与进化论 B.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 经典力学与量子理论 D.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 ‎【答案】B ‎【解析】‎ 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些定律只有在物体低速运动的情况下才适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时空绝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是全盘的否定,它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它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中,牛顿力学只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时的一个特例。B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错误,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论;C项错误,量子论与经典力学不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D项错误,相对论与量子论不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名师点睛】首先要抓住关键信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提取新理论和旧理论之间的关系。其次要能正确把握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的关系,前者不是否定后者,而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 ‎30.当代美国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指出,应该对互联网及其对言论自由、观念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影响投注更多关心。互联网可以有效保存上述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但也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对上述认识理解错误的是 A. 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B.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C. 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 D. 互联网下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均是材料所体现出来的结论,而“互联网下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国”显然是对本题材料的一种错误理解,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 ‎31.下表为不同时期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导致表中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荷兰(%)‎ 英国(%)‎ 美国(%)‎ ‎1890年 工业 ‎32‎ ‎43‎ ‎24‎ 服务业 ‎32‎ ‎41‎ ‎38‎ ‎1998年 工业 ‎22‎ ‎26‎ ‎23‎ 服务业 ‎78‎ ‎72‎ ‎74‎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B. 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C. 美国出现了“新经济”‎ D.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表1998年服务业明显就业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表中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90年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发生的,故不符合题意。材料与B项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无关,排除。材料中不仅仅是美国,C项排除。综上所述本题选D。‎ ‎32.1977年12月,他们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而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青春不再,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忐忑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步入考场,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这一历史情景的出现得益于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 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 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 D. 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1977年12月,他们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而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己青春不再,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忐忑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步入考场,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可知,是高考制度的恢复。所以应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现代中国教育·高考制度恢复 ‎33.“中国共产党预见到农业合作化将在1955年底完成,并且开始为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因此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 “科教兴国”战略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两弹一星”计划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因此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可知,在三大改造完成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为调动知识分子参加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艺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A正确;B项“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体现了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排除B;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于1956年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排除C;“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的主要成就,维护了新生国家政权和提高国际地位,排除D。所以选A 点睛:本题采用排除法,首先根据材料关键词“1955年”与“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可知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关,接着根据选项与所学知识逐一排除,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 ‎34.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 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 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 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火药加剧了骑士阶层的没落,冲击了封建统治;罗盘针帮助欧洲开辟了新航路,促进了对外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欧洲知识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3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傩戏 ‎【答案】A ‎【解析】‎ 风俗画是随着宋代商业发展兴盛起来的描绘社会风俗习气的画作,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文人画则为文人高雅艺术,反映了高雅文化倾向,故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都是市民文学的代表,反映的是文化世俗化倾向,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都出现在宋元之前,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元曲是元代市民文学的代表,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二者都反映的是文化世俗化倾向,故D项错误。‎ 点睛:题干提到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出现文化世俗化和高雅文化两种倾向,因此可以判断对应的艺术形式都应出现在宋元以后,并且前为世俗化艺术,后为高雅艺术。‎ ‎36.战国时期,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 A. 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 B. 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 C. 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 D. 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答案】D ‎【解析】‎ ‎“与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同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出了《楚辞》”说明楚辞具有文化融合共和的特点,故D正确;A中必须要说法绝对;楚辞体只是中国文学一个流派,没有改变中国文化走向,故B错误;楚国霸业并不是因为文化发展,故C错误。‎ ‎37.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 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 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答案】D ‎【解析】‎ 抓住两点,一是“20世纪初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爱国青年都在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二是G·Byron(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对社会弊端进行抨击,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这正契合了当时中国爱国青年的需求,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故选D ‎38.20世纪80年代,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但自从《西游记》被搬上电视荧屏后,该名著迅速成为各大书店的热销书籍。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A. 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影视 B. 小说的影响力最终还是超过了影视 C. 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 电视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媒介,促进了其他文化艺术的推广 ‎【答案】D ‎【解析】‎ 略 ‎39.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②“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③“可以有这样一个地方,过去的事尚未发生;也可以有这样一个地方,未来的事已经发生。”‎ ‎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A. ①拉马克②法拉第③普朗克④牛顿 B. ①达尔文②伽利略③爱因斯坦④牛顿 C. ①达尔文②牛顿③爱因斯坦④法拉第 D. ①拉马克②牛顿③普朗克④伽利略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家的观点主张,达尔文著名的是生物进化论,伽利略主张通过实验和理论来解释科学现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所以相对应的是B项。‎ ‎40.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B. 缺乏创新和逻辑 C.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 与农业息息相关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可知,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A项正确。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没有体现缺乏创新和逻辑,排除B。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没有体现与农业息息相关,排除D。‎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 ‎41.一种新的思想,开始于对传统权威的质疑。简单说,光明孕育于黑暗之中,并驱散黑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现代学者对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钦佩不已,但许多与他们同时代的希腊人却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似乎忽视神去探索世界的人。‎ ‎——【美】丹尼斯·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文艺复兴:第一是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转变;第二种在此转变基础上的艺术和文化运动。而且阿尔卑斯山南北的文艺复兴也大不相同。在南方(意大利),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在北部(欧洲德语国家),人们更为关注宗教改革而不太强调各个人的优点。‎ ‎——【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尽管在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少的观念,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向人们提出一种态度和思想方法,重新质疑和检验所有已被接受的观念和价值;他们不是闭门造车自我欣赏的文化精英,而是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家。‎ ‎——赵立行《欧洲文明史》‎ ‎(1)以古希腊智者学派为例,说明“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为什么遭到同时代的希腊人的怀疑?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希腊思想家的观念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经济转变的内涵。为什么说阿尔卑斯山南方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态度和思想方法”。他们“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根源: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到顶峰。‎ ‎(2)内涵: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原因:以人文主义为指导,肯定人性,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生活和幸福。‎ ‎(3)态度和思想方法:以理性主义为指导,判断和理解事物。影响:传播了自由平等的观念,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 ‎【解析】‎ ‎(1)原因:注意结合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从其主张的弊端角度加以分析归纳。根源:回答雅典人文主义精神起源的政治背景即可。‎ ‎(2)内涵:解题时注意从文艺复兴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角度,‎ 加以认识理解。原因:注意结合文艺复兴的核心的特点加以认识归纳。‎ ‎(3)态度和思想方法:结合启蒙运动的核心及其特点分析归纳。影响: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归纳。‎ ‎42.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明输入中国的裁略语。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就其制度而言,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至少有三次大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第3版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受到西方的影响刺激,中国人开始对西方的历史产生兴趣。西方史学著作的翻译,早期有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莫维廉的《大英国志》,这些译著也影响到中国人对西方历史的研究,如魏源的《海国图志》、王韬的《法国志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但历史学本身的转变,则要到20世纪初,梁启超受到西方民族主义史学影响,主张为国家国民社会而非朝廷的新史学。西方19世纪盛行的实证主义史学,也在此时传入,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影响到史学界。到了民国初期,这些史学思潮逐渐落实于史学界,史学家们开始用不同于传统史学的方式撰写中国史,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近代以来引入中国的“三种制度”。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的“三次思想观念更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在西学影响下,中国近代史学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答案】(1)三种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苏维埃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 三种思想观念:洋务思潮(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思潮(君主立宪思潮);实业救国思潮;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思想。 ‎ ‎(2)变化:①翻译西方历史学著作;②撰写介绍西方国家的历史著作;③出现“为国家国民的新史学”;④实证主义史学传入;⑤马克思主义传入影响到史学研究;⑥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 ‎【解析】‎ ‎【详解】(1)三种制度:结合所学资产阶级维新派引入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引入民主共和制,中国共产党引入社会主义制度。‎ 三种思想观念:近代前期指1840-1919年,结合所学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分析回答即可。‎ ‎(2)变化:根据“西方史学著作的翻译”得出翻译西方历史学著作;根据“早期有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莫维廉的《大英国志》,这些译著也影响到中国人对西方历史的研究”得出撰写介绍西方国家的历史著作;根据“主张为国家国民社会而非朝廷的新史学”得出出现“为国家国民的新史学”;根据“西方19世纪盛行的实证主义史学,也在此时传入”得出实证主义史学传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影响到史学界”得出马克思主义传入影响到史学研究;根据“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得出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 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 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答案】(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清查钱粮;奖惩与德行操守引导相结合;加强对官员的监督。‎ ‎(2)原因:最高统治者改革决心坚定;改革措施切中时弊;恩威并施。启示:要坚定反腐决心不动摇;要加强立法,健全反腐制度;要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官员素质。‎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主要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故要紧扣材料。依据材料“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归纳措施。‎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要结合材料“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归纳总结。联系所学回答“启示”。‎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清代的改革•雍正帝改革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