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孙权劝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孙权劝学

‎15.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 2、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过程与方法:4、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 5、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情感与德育:6、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目标1、3 ‎ 教学难点:‎ 目标4、5‎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 ‎(一)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二)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文本学习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 ‎5.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6.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7.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请解释"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 ‎10.请解释"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11.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 说明: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作点评。‎ 四、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学后记(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