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11讲课下达标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11讲课下达标练

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它(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这一表述说明了(  )‎ A.资产阶级要求建立自由市场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了世界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D.工业革命在世界扩展的必然性 解析:选B。建立自由市场只是资产阶级变革世界的一部分,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创造出一个世界”,即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变革世界,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只是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在世界扩展的必然性是对世界市场和原料的需要,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1998年,在法国巴黎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上,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拉扎尔夫人动情地说道:“《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 对拉扎尔夫人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 C.《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解析:选A。抓住材料《共产党宣言》“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反映,故B项错误;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是指俄国十月革命,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反映,故D项错误。‎ ‎3.《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解析:‎ 8‎ 选B。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A项排除;“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指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提出了理想社会,但却未能指明实现理想的正确道路,材料指出了圣西门等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转变的必要性,B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C、D两项,均排除。‎ ‎4.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巴黎公社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公社工作效率   B.保持政府良好形象 C.获取广大民众支持 D.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解析:选C。材料中“将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并不能提高公社工作效率,故A项错误;其主要目的是得到民众同意,不仅仅是为了保持政府的良好形象,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将重要决议公之于众,目的是获取民众的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民主监督,故D项错误。‎ ‎5.巴黎公社曾公布: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对贫困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这些措施有利于(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解析:选C。国家机器是指统治阶级建立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执行机构,材料中未体现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对贫困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均能体现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仅是无产阶级专政和城市政权,并未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故D项错误。‎ ‎6.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 解析:选B。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材料中只是说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故A项错误;一个倒金字塔的人民监督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民选举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选举权和监督权相结合,而不是矛盾,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仅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故D项错误。 ‎ 8‎ ‎7.“公社并不像一切旧政府那样,自以为永远不会犯错误。公社公布了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诉民众。”马克思意在赞赏巴黎公社(  )‎ A.取消高级官员的高薪制 B.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 C.加强法治的措施 D.对权力机关及公职人员的监督罢免权 解析:选D。材料未提及高级官员的薪资,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公社职员的产生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为公社将言论行动公开化而非法治措施,故C项错误;公社将言论和行动公开化有利于民众对公社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故D项正确。 ‎ ‎8.巴黎公社是在法国色当战役失败后,经过1870年巴黎“九月四日”革命和1871年巴黎“三月十八日革命”于‎1871年3月28日正式成立。从4月到5月:普鲁士释放了法军战俘以帮助梯也尔政府——他们完成了对巴黎外围抵抗力量的分割包围,将国民自卫军赶回城里。‎5月28日,公社失败。这主要说明巴黎公社(  )‎ A.曾经组织多次对外进攻  B.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C.受国内外势力共同镇压 D.具有城市武装暴动特点 解析:选D。材料反映巴黎公社受到反动势力的包围,未提及主动对外进攻,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巴黎公社的发动成员的身份,无从判断无产阶级革命性质,故B项错误;公社受到法军战俘的包围,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在城市发生暴动、建立政权,故D项正确。‎ ‎9.下表整理自《试析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反映的是俄、德、美三国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情况。材料意在说明十月革命时(  )‎ 国家 俄国 德国 美国 ‎ 年份 ‎1902‎ ‎1907‎ ‎1909 ‎ 比重 ‎47.8%‎ ‎15%‎ ‎17% ‎ A.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B.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C.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 D.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 解析:选C。俄国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资本主义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故A项错误;第一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俄国工人比较集中,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际工人援助,故D项错误。 ‎ ‎10.德国著名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在卢森堡看来,十月革命(  )‎ 8‎ A.超越了时代要求     B.完成了工人阶级愿望 C.具有启发意义 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解析:选C。在卢森堡看来其并没有超越时代的要求,这些问题也是当时无产阶级面临解决的问题,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完成无产阶级的愿望,但材料并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可知,卢森堡认为十月革命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开创性,因此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看出卢森堡认为十月革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 ‎11.二月革命前夕,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一起)“提心吊胆地”决定支持罢工运动,因为“谁也没有想到可能发生的革命会如此临近”。这说明(  )‎ A.二月革命时机并不成熟 B.当时的各政治党派害怕革命 C.当时的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D.二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解析:选D。据材料中“谁也没有想到可能发生的革命会如此临近”可知二月革命时机成熟,故A项错误;布尔什维克党“提心吊胆”是怕运动不成功,不是害怕革命,故B项错误;虽然当时矛盾尖锐,但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的爆发没想到这么快、这么临近,所以说具有偶然性,故D项正确。‎ ‎12.列宁晚年总结十月革命的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指(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建立苏维埃政权 解析:选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能增强农民的力量,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与西欧类似,故B项错误;列宁去世后才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俄国是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无法像西欧一样通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来壮大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先建立苏维埃政权,然后再创造发展社会主义的条件,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8‎ ‎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欧文认识到,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产品和财富的增加并未得到合理的分配,它被少数人所攫取,使得社会大多数人陷于贫困和不幸。在这一体制下,资本家在追逐利益的驱动下用最小的成本实现着财富的不断增殖。人们热衷于财富积累,不惜残酷打击竞争者,人类的正直、坦率、诚恳、公正等品质荡然无存。因此,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平等的唯一根源,由于贫困而在全世界引起各种罪行和灾难。欧文疾呼,要创设一种新制度,构建一个新社会,其原则是共同劳动、共同占有、权利和义务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将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 材料二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如何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这是斯密长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家出于“私人利润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他们“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总之,要建立起“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财产私有并得到保护,实现了经济的自由,这种体制的社会应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社会。 ‎ ‎——均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文与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认识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两人思想所贯穿的共同主题。(15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文与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并指出其相同影响。(10分)‎ 解析:‎ 8‎ ‎(1)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产品和财富的增加并未得到合理的分配”和材料二“如何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这是斯密长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点”得出:对社会财富的认识,欧文重在关注其合理分配,斯密重在思考和解决如何实现其增长;根据材料一“它被少数人所攫取”和材料二“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得出: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欧文认为应以平等为主导,斯密认为应以自由为优先;根据材料一“人们热衷于财富积累,不惜残酷打击竞争者,人类的正直、坦率、诚恳、公正等品质荡然无存”和材料二“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得出:对资本家追逐利润及财富的认识,欧文认为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的衰败,斯密则肯定其正当性,既实现着个人利益,又增进着国家财富;根据材料一“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平等的唯一根源,由于贫困而在全世界引起各种罪行和灾难”和材料二“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得出:对私有财产的认识,欧文认为是贫困、不平等的根源,斯密则认为是自由社会的基础;根据材料一“欧文疾呼,要创设一种新制度……构建一个新社会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将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材料二“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得出:对经济体制的认识,欧文主张以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斯密则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第二小问共同主题,两者都从实际出发,针对建立一个自由、公正的社会体制而不断努力,故主题为:如何建立起一个自由与公正的社会体制。(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和分配体制下所造成的不平等、阶级立场、理解问题的立场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府的革新措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答案:(1)不同:①对社会财富的认识:欧文重在关注其合理分配,斯密重在思考和解决如何实现其增长;②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欧文认为应以平等为主导,斯密认为应以自由为优先;③对资本家追逐利润及财富的认识:欧文认为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的衰败,斯密则肯定其正当性:既实现着个人利益,又增进着国家财富; ④对私有财产的认识:欧文认为是贫困、不平等的根源,斯密则认为是自由社会的基础; ⑤对经济体制的认识:欧文主张以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斯密则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 ‎ 主题:如何建立起一个自由与公正的社会体制。‎ ‎(2)原因:工业文明的不断推进,增进了国家的财富,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分配体制使工人阶层成为直接牺牲者;阶级立场不同,欧文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代表广大工人阶级,而斯密则代表资产阶级;理解的视角不同,产生了辩护人与批判者。‎ 影响:有利于推动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未感满足,又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8‎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 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工,取消针对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美国。他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分析两者的异同。(7分)‎ 解析:(1)第一小问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据材料一“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道互补的道理”,结合时代背景得出思想上儒学出现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习俗的冲击,据材料一“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了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得出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第二小问欧文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据材料二“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 500多个工人的工厂”,结合时代背景得出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据材料二“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得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2)第一小问“异”,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第二小同“同”,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他们实验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得出两者都具有空想性,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都充满理想色彩,都想实现天下大同,都重视实践。‎ 答案:(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2)异:①方式上:张载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 ‎②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提: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 8‎ 同: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充满了理想色彩;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