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0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训练(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适应性训练 语 文 试 题(二)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力赞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五四”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大,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大多只20出头。他们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 - 14 - 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趋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脾气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 14 -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 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广大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4 - A.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 B.“五四”文学的青春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着密切联系。 D.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并付诸实践,如孔子很重视“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 2.根据上述各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李大钊的《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审美教育的教育手段为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终极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D.审美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 3.下列言论或现象,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上述材料的一项是(3分) A. “五四”时期的文化青春气息勃发,当下社会上却渐渐刮起“阴柔之风”,正像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抱怨的: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 B.日前新闻爆出有学校和幼儿园老师为给自己的偶像应援发动学生参与视频录制,启示我们警惕病态文化蔓延进校园,对青少年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C.北大88年毕业生卢新宁寄语学弟学妹: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D.孔子盛赞《韶》乐“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上达到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尽美”指艺术表现上达到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 4.材料一是怎样论证“‘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观点的?请从论证思路、论证方法和论据的角度进行阐述。(4分) 5.回望“五四”文化的青春审美心态,反观当前文化领域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请综合材料简析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6分) - 14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长城谣 席慕蓉①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②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的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注】①席慕蓉,1943年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蒙古族,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②焉支,山名,在甘肃省,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汉将霍去病曾越此山大破匈奴。 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踞”“冷眼”都是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B.第二节“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和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4 - A.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诗人通过采用联想、拟人等手法,对长城的形象进行了勾勒,抒发了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浓郁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B.本诗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比较亲切,便于拉近诗人与长城的距离,更易于抒发诗人的情感。 C.“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长城人格化。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本身却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 D.“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加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思念之中,这种思念日趋强烈。 8.第三节中“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不眠”为何有梦?这样写矛盾吗?(4分) 9.变异(语序调整)性和跳跃性的运用是本诗的一个特点,请结合有关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 14 -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B.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C.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D.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男子至20岁、女子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是供长辈呼唤。 B.“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C.“民”,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署”,办理公务的机关,专署、公署、官署等。在此文中表示兼任官职,在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权”“转”“摄”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原来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熊概逮捕了遇赦的平康,把他连同另外抓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一并送往京都治罪。。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4 -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4分)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4分) 14.皇上升任熊盖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5~16小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释】①赵善庆:元代文学家 ②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 1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至第四句为第一层,通过对眼前近景的描写,描绘出一幅江边田野秋景图。 B.第二层两句写远景,无边落木萧萧下,显露出山体的清癯之态和怪石的嶙峋之态。 C.第三层的七、八两句转到人的仰视角度,沙鸟飞翔的景象,传递着潮涨潮落的信息。 D.最后一层以疏淡之笔将落日、飞雁等意象组合在一起,完成了整幅秋景图的描摹。 16.有人认为,全曲措辞凝练,用字精奇,请试找出两个字并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如实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其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为下文提出赡养祖母终老作铺垫。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水永恒的哲理。 (3)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锦瑟》中的“ ”和《琵琶行》中的“ ”。 - 14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是的,屈原是一个“箭垛式人物”(胡适语),我们后人( )给他的东西太多,在中国古代人物中,没有一个人像屈原那样,被后人随己意或随时代需要而加进去那么多东西。我们固然可以因此说,屈原是一部大书,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这部大书中读出自己的东西。但屈原也因此( ),或千人千面,如同一千个读者的一千个哈姆莱特。屈原的生平留给我们太多的盲点与疑点,为他作传的司马迁情绪激动,心潮起伏,不能( )地记录他的身世行踪,大段的主观抒情议论占据了不长的篇幅。司马迁可能意识到,对于屈原来说,他的精神远比他的生平事功更重要。这样做事实上也并无不妥。历史的本体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不可复现的, ① ,更何况疑窦丛生的屈原?韩非曾( )地说,孔墨死后,其不同的后学都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谁能定孔墨之是非?我们也可以说,屈原不可复生,我们谁又能定屈原之是非?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屈原,屈原的内涵也因为有了这些附着,而越来越丰富,其影响也越来越深巨。所以,我们也可以说, ② 。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附会 面目全非 心安理得 困惑 B. 附加 似是而非 心平气和 困惑 C. 附会 面目全非 心平气和 疑惑 D. 附加 似是而非 心安理得 疑惑 19.请列举文中的句子,并指出所使用的四种修辞手法。(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的语段在语法、标点方面共存在四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全球2000~2017年的新增绿化面积中,至少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②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③库布其沙漠植被恢复;④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⑤正因如此,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⑥ - 14 -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沙尘暴为代表的沙尘天气的认知仍需深化。 2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根据要求答题。(5 分)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播出后,备受热议,在舆论场中引发多方好评。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绝知此事要躬行》等12集。 根据上面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了解,请阐述该节目备受好评的原因。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有人说,健康是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系于1的坚实。 材料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严重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材料三: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2020年5月21日、22日在北京召开。两会上,体育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之一,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被代表、委员们多次提及。由吴志明领衔的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重新梳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此提案引起人们热议。 材料四:1917年,年仅24岁的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文章中“国力苶(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两句令人深有感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14 - 2020年高考适应性训练 语文试题(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C(A项“宗教信仰”有误,所谓“‘五四’作家的宗教”和“青春教”的说法只是运用比喻来表达一种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并非宗教信仰。B项由材料一第四段“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可以看出“五四”文学的青春审美心理特征并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D项由材料四第一段“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可知,孔子重视的是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2.D(由材料四第二段“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可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的并非“审美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 3.A(用“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形容从“五四”文化青春气息勃发到当下刮起阴柔之风的现状有些以偏概全、夸大其词。) 4.①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思路,层次清晰;主要运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证明观点;论据典型丰富,说服力强。 ②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青春心态;然后引用权威言论、列举事实分别从以青年为突破口进行青春文化建设、有别于古代士大夫文学的青年为文学创作主体、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作家作品和青春风格的文学杂志命名等角度论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 (①总说论证特点,②具体陈述论证内容;4分,每条2分) 5.①戒绝奢靡浮夸之风,防止“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拒绝迎合低俗口味,抵制不良文化侵蚀。 ②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优秀文化品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 ③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感染力量,触及心灵。 ④家庭审美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孩子心中扎根。 ⑤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⑥社会审美教育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6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再现”不对) 7.A(“写景抒情”应为“咏物抒情”) 8.①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国,想回家乡,却不能成行;希望有梦,梦回故乡,但好梦难圆,浓烈的乡思乡愁让诗人夜不能寐,难以成眠。(2分)②不矛盾。这不能理解为普通意义的梦。这是诗人的梦想。“不眠”一词刻画了—位游子深沉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2分) 9.①变异性:在诗歌的第一节中,“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两句,运用了变异性语言写法,正常的语序应为“你永远是个蹲踞在荒莽的山巅的无情的建筑”。诗人通过颠倒语序,造成句子成分的错位,使长城的“无情”“蹲踞”形象更加鲜明。(3分)②跳跃性:在诗歌第三节中,“敕勒川 阴山下”一句,运用了跳跃性语言写法,省略了介词“在”,通过这种省略,造成了诗歌的空间跳跃性。(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 14 - 10.B 11.D (“转”表示迁调官职) 12.C(把平康杀了,只是把几个豪强恶徒送往京都) 13.(1)我们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严密警戒就可以了。(4分,“方面” “顾”“且” “戒严”各1分) (2)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4分,“便宜” “发”“赡”“闻”各1分) 14.①前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无功,不体恤百姓,还有的欺骗皇上每年都上报说丰收。 ②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 ③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3分,每点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A(不全是近景,第一句至第四句为平视所见之景,视点在岸上与江中来回移动,远近结合) 16.(示例)①“肥”字运用比拟手法;(1分)摹狀出稻谷、高粱等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谷物沉甸甸的姿态;(1分)将没有感情的事物赋予了情感,形象生动。(1分) ②“瘦”字运用比拟手法;(1分)写出树叶凋零,山体消瘦的姿态;(1分)既点明了萧瑟的暮秋之景,也透出作者内心的凄凉感伤。(1分) ③“添”字写不远的地方散落着疏疏落落几户人家,但见院墙篱笆,已逐渐被收获庄 稼的黄色所装饰;(1分)紧扣题目“秋行”之时令特点;(1分)与“淡”构成对比, 将村落之秋意渐浓的动态变化尽显其中(。1分) ④“淡”字写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绿色,抹上一层秋天枯黄的色彩(1分);紧扣题目 “秋行”之时令特点(1分);与“添”构成对比,将江上之秋意渐浓的动态变化尽显 其中(1分)。 (“秀”为开花吐穗之意,一个“秀”字写出了江边的芦苇抽穗开花、荻花飘舞的状态。 “空”字写出了树叶飘零,秋意更浓之感。学生如果能扣住这些字赏析,也可给分, 要引导学生学会此类题目答案组织的方式。)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 (3)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6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C(【附会】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说成有某种意义。【附加】①附带加上,额外加上。 ②附带的,额外的。【心平气和】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似是而非】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困惑】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疑惑】①迷惑:疑惑不解。 ②怀疑;不相信。) 19.①是的,屈原是一个“箭垛式人物”(胡适语)——引用(说明:直接引用) 或: 孔墨死后,其不同的后学都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谁能定孔墨之是非?——引用(说明:间接引用) ②屈原是一部大书——比喻(或“暗喻”); ③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这部大书中读出自己的东西——借代; ④文中的问句都是反问(每处1分,只有原句和修辞都答对才给分) 20.①存在的只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②屈原是一个滚雪球式的人物 (每个2分,只要意思合适可以适当给分) 21.①“至少25%以上”不合逻辑,删掉“至少”; ④“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轻”; ⑤引号改为书名号。 ⑥ 残缺,应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22.参考答案: ①节目的名字好,“平”双关,既指习近平总书记,也指总书记的语言深 入浅出,质朴平易;②忠实传达出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全心为民的深沉情怀(“近”“民为本”等);③内容接地气,家国并举,既有家也有国;④表达出对中华美德(孝、 - 14 - 实践等)的高度重视;⑤流露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每点1分,若有其他答 案,只要合情合理,可适当给分)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0年山东模拟卷作文评分标准执行。 【命题思路】 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会议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两会体育又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此次作文命题聚焦“德智体美劳”中的“体”,紧扣时代要求,引导青少年学生对健康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绿色生活,健康中国”的概念,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健康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 【题目解析】 此次作文题目由阅读材料、写作情景、写作要求三者构成。材料一是对健康重要性的一个形象化的描述,突出健康是人生的基石。材料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与同学们息息相关,每个同学都有切身体会,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材料三结合两会争议热点,材料四上溯到伟人毛泽东对健康问题在国家层面上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个人健康关乎国家发展,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相契合。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学生写作时必须要联系社会背景,结合当下疫情,发出倡议的内容。总之,这四则材料围绕“健康”这个关键词,阐明了它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考生在写作时,必须时刻关注这个中心词,突出个人的切身体会,结合当下防控抗疫的背景,分析重视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做法。假如学生只围绕第三则材料谈体育课问题要定为偏题。 【参考题目】 1.成功千万条,健康第一条 2.绿色生活,健康中国 3.美好的生活从健康身体开始4.健康相伴,幸福一生 5.活力中国梦,健康中国行 6.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7.文明精神,野蛮体魄 8.练就“钢筋铁骨”,修好学问道德 9.民族之体强,复兴之路长 10.以健强之躯承博学之重 【参考文章】《人民日报》给青年的八封信之三 有了健康,你才能去搏风击浪 健康是一笔何其宝贵的财富。但遗憾的是,疾病不会因为年纪轻轻而躲着走,健康也不会因为年富力强而自动来。健康状况不佳,让人难以享受最好的青春年华,也难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搏风击浪。健康是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系于1的坚实。 回看我们的历史,“健康”确实在找自己的存在感。想想,当年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何其屈辱;看看,近代的历史资料片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一度堪忧。寿命短、体质差让人为国家忧、为民族虑。由此,不难理解毛泽东同志为何提倡“健康第一”,不难理解为什么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生能有几回搏”,但拼搏的同时,也别放弃了健康资本。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时,很多青年报名参军,因为身体检查不合格被拒之门外。尽管现在国人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今天依然需要我们正视健康问题。开学军训,一群绿军装的学子们晕倒、病倒的事不在少数;学校常规体能测试中,长跑成了不少人的“噩梦”。人们为此感叹“好日子咋就养不出壮孩子”?朋友们,我们不仅需要用强健体魄支撑美好生活,而且需要把健康底色涂抹在历史车轮上,一起滚滚向前。 参考译文: 附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 - 14 - 我们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严密警戒就可以了。”后来贼寇果然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 1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训练(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河南专用2020版中考英语话题一保护环境课件人教新目标版
- 【精品】对体育领域民法典个人心得体会观后感3篇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暮江吟》教案 (3)
- 2013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立体几何 含答案
- 2020最新董事长会议经典的致辞
- 英语卷·2019届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南校区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数学试卷
- 专题12 完形填空说明文&议论文(冲关秘笈)-备战2018年高考英语大题冲关秘笈
-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