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整体性讲义打印版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整体性 【考纲展示】1.自然带的含义及其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4.地理环境各要素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一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1.自然带的形成 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019·高考全国卷Ⅰ)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9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 造成图示绿色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 居民爱好差异 C. 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考点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和高纬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沿海←内陆←沿海 【思维建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关注纬度位置差异。(左图)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关注海陆位置差异。(右图) 1.(2019·广东文综)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2019·江苏地理)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读图回答第2题。 2.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高考山东卷)右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3~4题。 3.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考点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 主导因素 水热状况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大致东西方向 更替方向 从山麓到山顶 规律 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地的自然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④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⑤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同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地雪线高低的判读方法 雪线指山地常年积雪的下界,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山地雪线高低判读方法如下: (1)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 (2)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3)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表现在坡度和坡向两个方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向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背阴坡则相反。 (4)具体到某一山区,雪线高低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一般来说,同一座山,山地不同坡向雪线的高低取决于降水量的高低,即降水量多的山坡往往雪线低。 注意: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喜马拉雅山南坡是阳坡,但又是迎风坡,降水量大的作用大于热量的作用,雪线南坡低、北坡高;天山、阿尔卑斯山北坡是迎风坡,南坡为阳坡,降水和热量因素作用一致,雪线北坡低、南坡高;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不存在阴坡、阳坡的差异,单纯受降水量的影响,迎风坡一侧雪线低。 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1)通过自然带判定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右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判读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和气候类型。如右图中山体的山麓自然带(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而该山体所处的热量带为温带,由此可以进一步推知山麓的气候类型。 (3)判读相对高度:同纬度地区,自然带数量愈多的山地,相对高度愈大;同一座山,自然带数量愈多的山坡,相对高度愈大。 (4)判读纬度高低:不同纬度的几座山,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海拔越低;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数量越多,山体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反之纬度位置越高。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四座常考山脉垂直带谱 (2019·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2019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4.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2019•新课标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6.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19-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2019·高考北京卷)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 7.该山地( ) A.海拔3 000 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考点四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稀树草原带 暖流增温增湿 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2019·河南六市一模)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山坡在海拔约2 200~2 800 m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 A.气温高 B.坡度较小 C.气温低 D.靠近河流 2.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 A.常绿林 B.高山草甸 C.针叶林 D.干旱灌木 3.(2019·北京文综)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考点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如右图: 3.表现 (1)环境各要素与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2)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4.案例: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沿岸海区的影响 洋流状况 大气环流 气候状况 海洋生物 正常年份 上升流强烈 下沉气流 气候干旱 形成荒漠 形成渔场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 上升流减弱 上升气流 暴雨、洪涝 鱼类死亡 (2019·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2019·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3~4题。 3.1975~2019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4.推测1992~2019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2019·高考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5~7题。 5.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6.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7.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8.(2019·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m。R河中上游地区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整体性答案 考点一:答案 1.B 2.D 3.A 解析:1.由材料可知,该景观照片拍摄于春季,图中树木已发新叶,可知冬季叶落,当地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2. 由材料可知,车道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其用地类型都为城市绿化用地;道路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不受居民爱好的影响;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故其景观规划没有差异;行政管辖是最有可能影响到隔离带景观差异的,行政管理严格,灌木等会修剪齐整。故答案为D。3.常绿灌木生长需要满足一定的热量条件,常绿表明其全年的温度较高,热量充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二:1.答案 A 解析 文献表述的是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纬度地带性分异,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A正确;从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向上是垂直地带性,因此B错误;从东向西是经度地带性分异,因此C错误;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因此D错误。 2.答案 C 解析 客家人南迁路线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线自然景观差异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 3.B 4.A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沿OF方向,由高山荒漠带→山地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依次递变,主要是热量发生变化,水分变化不明显;沿OE方向,由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依次递变,主要是水分发生变化,热量变化不明显,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可推出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草原带,故B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沿OF方向相同植被由高山类型逐渐过渡到温带类型,说明主导其变化的因素是热量,故A正确。 考点三: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山麓自然带可以反映该山所在的大致纬度和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由图可知该山脉北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即可选出正确选项C;秦岭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岭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不可能有温带荒漠分布,所以,A、B、D都错。第2题,该区域为昆仑山北坡,处于背阴坡,光照和热量不足,所以对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故A、D错误;在甲地有森林的分布,而乙、丙没有森林的分布;甲地冰原带分布的海拔低,由此说明影响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条件,B正确;海拔高度主要通过影响热量条件而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故C错误。 答案 3.C 4.A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明确山地垂直带谱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第3题,图中信息显示该山地是东西走向,南坡带谱复杂,大部分自然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该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南坡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南北坡基带差异大是北坡基带海拔高导致的。第4题,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南坡基带都不可能是雨林季雨林带。 5.A 6.C 5.试题分析: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四川西部某山地海拔4000米高的位置植被最有可能是高山草甸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四川山地的基带自然带,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冰原带等。高山冰雪带无枯枝落叶,形成有机质少。山地针阔混交林带为森林,水热条件好,气温高蒸发快,土壤水分少,生物循环快,降水多,流水侵蚀强,不利于成为磷高积累区。 6.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19-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提示“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大气温度低有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有利于磷的积累;山坡2019-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山坡2019-3000米处生物生产量应高于海拔4000米附近磷高累积区。 7.选C。 7.读图可知,海拔3 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 ℃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站点Ⅰ的气温年较差大于15 ℃,而站点Ⅳ则小于15 ℃,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在15 ℃以上,且山麓海拔低,接近海平面,应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 考点四: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海拔2 200~2 800 m处,甲山坡海拔不是最高或最低,则气温也不是最低或最高,也不靠近河流。第2题,注意该地位于30°N,为亚热带气候,山麓分布常绿林,向上分布针叶林、高山草甸,符合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但河谷分布干旱灌木不符合此规律,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3.答案 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考点五:1.B 2.C 解析 第1题,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1 000 km,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第2题,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均可生存;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小,故A错;企鹅和鬣蜥把科隆群岛当作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故B错;群岛最高峰海拔为1 689 m,气候的垂直差异较显著,但“耐寒”的企鹅并不生存在高海拔地区,可见这不是其原因。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作用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变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1978年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作用为主、后以侵蚀作用为主。第4题,1992年~2019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 5.C 6.D 7.C 解析:第5题,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第6题,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第7题,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推后,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降温,冻害加剧。 8.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