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3讲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证明问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五 第3讲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证明问题含解析

第3讲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证明问题 最值问题 函数最值法:当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结论的几何特征不明显,则可以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有(1)配方法;(2)基本不等式法;(3)判别式法;(4)单调性法;(5)三角换元法;(6)导数法等.‎ 高考真题 思维方法 ‎【基本不等式法】(2014·高考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点A(0,-2),椭圆E:+=1(a>b>0)的离心率为,F是椭圆E的右焦点,直线AF的斜率为,O为坐标原点.‎ ‎(1)求E的方程;‎ ‎(2)设过点A的动直线l与E相交于P,Q两点,当△OPQ的面积最大时,求l的方程.‎ ‎(1)略 ‎(2)当l⊥x轴时不合题意,【关键1:研究直线l与x轴垂直的情况】‎ 故可设l:y=kx-2,P(x1,y1),Q(x2,y2),将y=kx-2代入+y2=1得(1+4k2)x2-16kx+12=0.当Δ=16(4k2-3)>0,即k2>时,x1,2=,【关键2:设出直线方程,并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A,B两点的横坐标与参数k的关系式】‎ 从而|PQ|=|x1-x2|=.‎ 又点O到直线PQ的距离d=,‎ 所以△OPQ的面积S△OPQ=d|PQ|=.【关键3:用参数k表示面积】‎ 设=t,则t>0,S△OPQ==.因为t+≥4,当且仅当t=2,即k=±时等号成立,且满足Δ>0,【关键4:换元,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所以,当△OPQ的面积最大时,k=±,l的方程为y=x-2或y=-x-2.‎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2019·高考全国卷Ⅱ)已知点A(-2,0),B(2,0),动点M(x,y)满足直线AM与BM的斜率之积为-.记M的轨迹为曲线C.‎ ‎(1)求C的方程,并说明C是什么曲线;‎ ‎(2)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C于P,Q两点,点P在第一象限,PE⊥x轴,垂足为E,连接QE并延长交C于点G.‎ ‎①证明:△PQG是直角三角形;‎ ‎②求△PQG面积的最大值.‎ ‎(1)略 ‎(2) ①证明:设直线PQ的斜率为k,则其方程为y=kx(k>0).‎ 由得x=±.记u=,则P(u,uk),Q(-u,-uk),E(u,0).‎ ‎【关键1:巧换元,妙设点P、Q、E的坐标】‎ 于是直线QG的斜率为,方程为y=(x-u).【关键2:求直线QG的方程】‎ 由得(2+k2)x2-2uk2x+k2u2-8=0. *‎ 设G(xG,yG),则-u和xG是方程*的解,故xG=,由此得yG=.‎ ‎【关键3:正确求出G点的坐标】‎ 从而直线PG的斜率为=-.【关键4:求直线PG的斜率】‎ 所以PQ⊥PG,即△PQG是直角三角形.‎ ‎②由①得|PQ|=2u,|PG|=,‎ ‎【关键5:利用弦长公式求出PQ、PG的表达式】‎ 所以△PQG的面积S=|PQ||PG|==.‎ ‎【关键6:将△PQG的面积表示成关于k的函数】‎ 设t=k+,则由k>0得t≥2,当且仅当k=1时取等号.因为S=在[2,+∞)单调递减,所以当t=2,即k=1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因此,△PQG面积的最大值为.‎ ‎[典型例题]‎ ‎ (2019·安徽宣城二模)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1,A是椭圆上的一点,且A在第一象限内,过A且斜率等于-1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另一点B,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D.‎ ‎(1)证明:直线BD的斜率为定值;‎ ‎(2)求△ABD面积的最大值.‎ ‎【解】 (1)证明:设D(x1,y1),B(x2,y2),则A(-x1,-y1),直线BD的斜率k=,由两式相减得=-×,‎ 因为kAB==-1,所以k==,‎ 故直线BD的斜率为定值.‎ ‎(2)连接OB,因为A,D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S△ABD=2S△OBD,‎ 由(1)可知BD的斜率k=,设BD的方程为y=x+t,‎ 因为D在第三象限,所以-b>0)的离心率为,焦距为2.‎ ‎(1)求椭圆E的方程;‎ ‎(2)如图,动直线l:y=k1x-交椭圆E于A,B两点,C是椭圆E上一点,直线OC的斜率为k2,且k1k2=,M是线段OC延长线上一点,且|MC|∶|AB|=2∶3, ⊙M的半径为|MC|,OS,OT是⊙M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S,T.求∠SOT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直线l的斜率.‎ 解:(1)由题意知e==,2c=2,‎ 所以a=,b=1,‎ 因此椭圆E的方程为+y2=1.‎ ‎(2)设A(x1,y1),B(x2,y2),‎ 联立方程 得(4k+2)x2-4k1x-1=0,‎ 由题意知Δ>0,‎ 且x1+x2=,x1x2=-,‎ 所以|AB|=|x1-x2|= .‎ 由题意可知圆M的半径r为 r=|AB|= .‎ 由题设知k1k2=,‎ 所以k2=,‎ 因此直线OC的方程为y=x.‎ 联立方程 得x2=,y2=,‎ 因此|OC|==.‎ 由题意可知sin==,‎ 而= ‎=,‎ 令t=1+2k,‎ 则t>1,∈(0,1),‎ 因此== ‎=≥1,‎ 当且仅当=,即t=2时等号成立,此时k1=±,‎ 所以sin≤,‎ 因此≤,‎ 所以∠SOT最大值为.‎ 综上所述:∠SOT的最大值为,取得最大值时直线l的斜率为k1=±.‎ 范围问题 ‎1.几何转化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圆、圆锥曲线的定义、图形、几何性质来解决.‎ 高考真题 思维方法 ‎(2018·高考浙江卷)如图,已知点P是y轴左侧(不含y轴)一点,抛物线C:y2=4x上存在不同的两点A,B满足PA,PB的中点均在C上.‎ ‎(1)设AB中点为M,证明:PM垂直于y轴;‎ ‎(2)若P是半椭圆x2+=1(x<0)上的动点,求△PAB面积的取值范围.‎ ‎(1)略 ‎(2)由(1)可知 所以|PM|=(y+y)-x0=y-3x0,|y1-y2|=2.‎ 因此,△PAB的面积S△PAB=|PM|·|y1-y2|=(y-4x0).‎ ‎【关键1: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用P点坐标表示△PAB的面积】‎ 因为x+=1(-1≤x0<0),所以y-4x0=-4x-4x0+4∈[4,5],‎ 因此,△PAB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关键2:根据半椭圆中x的取值范围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确定面积的取值范围】‎ ‎2.代数法:代数法求范围问题,常需要根据条件构造关于某个变量的不等式或函数表达式,然后利用求解不等式、基本不等式、函数值域(导数与不等式、导数与方程)等方法求出范围,要特别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 高考真题 思维方法 ‎(2016·高考全国卷Ⅰ)设圆x2+y2+2x-15=0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 ‎(1)证明|EA|+|EB|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 ‎(2)设点E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交C1于M,N两点,过B且与l垂直的直线与圆A交于P,Q两点,求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 ‎(1)略 ‎(2)当l与x轴不垂直时,设l的方程为y=k(x-1)(k≠0),M(x1,y1),N(x2,y2).由得(4k2+3)x2-8k2x+4k2-12=0,‎ ‎【关键1:分类讨论,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出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元得一元二次方程】‎ 则x1+x2=,x1x2=,所以|MN|=|x1-x2|=.‎ ‎【关键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弦长公式求弦长】‎ 过点B(1,0)且与l垂直的直线m:y=-(x-1),A到m的距离为,‎ ‎【关键3: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距离】‎ 所以|PQ|=2=4.‎ ‎【关键4:利用圆中半径、弦长一半、弦心距的关系求弦长】‎ 故四边形MPNQ的面积S=|MN||PQ|=12.‎ ‎【关键5:用直线斜率k表示四边形MPNQ的面积】‎ 可得当l与x轴不垂直时,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2,8).‎ ‎【关键6:利用k2>0求取值范围】‎ 当l与x轴垂直时,其方程为x=1,|MN|=3,|PQ|=8,四边形MPNQ的面积为12.‎ ‎【关键7:分类讨论,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四边形MPNQ的面积】‎ 综上,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2,8).‎ ‎[典型例题]‎ ‎ (2019·安徽五校联盟第二次质检)已知椭圆C:+=1(a>b>0)的焦点坐标分别为F1(-1,0),F2(1,0),P为椭圆C上一点,满足3|PF1|=5|PF2|且cos∠F1PF2=.‎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l:y=kx+m与椭圆C交于A,B两点,‎ 点Q,若|AQ|=|BQ|,求k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意设|PF1|=r1,|PF2|=r2,则3r1=5r2,又r1+r2=2a,所以r1=a,r2=a.‎ 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F1PF2===,‎ 解得a=2,因为c=1,所以b2=a2-c2=3,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2)联立方程,消去y得(3+4k2)x2+8kmx+4m2-12=0,设A(x1,y1),B(x2,y2),则x1+x2=,x1x2=,且Δ=48(3+4k2-m2)>0,①‎ 设AB的中点为M(x0,y0),连接QM,则x0==,y0=kx0+m=,‎ 因为|AQ|=|BQ|,所以AB⊥QM,又Q,M为AB的中点,所以k≠0,直线QM的斜率存在,所以k·kQM=k·=-1,解得m=-,②‎ 把②代入①得3+4k2>,整理得16k4+8k2-3>0,即(4k2-1)(4k2+3)>0,解得k>或k<-,故k的取值范围为∪.‎ 求解范围问题的常见方法 ‎(1)利用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取值范围,求新参数的取值范围,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在两个参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  ‎ ‎(3)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5)利用函数的值域求范围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关于某个变量的目标函数,‎ 通过求这个函数的值域确定目标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建立函数的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其他已知条件把要求的量都用已知变量表示出来,同时要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 ‎[对点训练]‎ ‎(2019·洛阳模拟)已知A,B是x轴正半轴上两点(A在B的左侧),且|AB|=a(a>0),过A,B分别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y2=2px(p>0)在第一象限分别交于D,C两点.‎ ‎(1)若a=p,点A与抛物线y2=2px的焦点重合,求直线CD的斜率;‎ ‎(2)若O为坐标原点,记△OCD的面积为S1,梯形ABCD的面积为S2,求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知A,则B,D,则C,又a=p,所以kCD==-1.‎ ‎(2)设直线CD的方程为y=kx+b(k≠0),C(x1,y1),D(x2,y2),‎ 由,得ky2-2py+2pb=0,‎ 所以Δ=4p2-8pkb>0,得kb<,‎ 又y1+y2=,y1y2=,由y1+y2=>0,y1y2=>0,可知k>0,b>0,‎ 因为|CD|=|x1-x2|=a,‎ 点O到直线CD的距离d=,‎ 所以S1=·a·=ab.‎ 又S2=(y1+y2)·|x1-x2|=··a=,‎ 所以=,‎ 因为00).‎ ‎(1)证明:k<-;‎ ‎(2)设F为C的右焦点,P为C上一点,且++=0.证明:||,||,||成等差数列,并求该数列的公差.‎ ‎(1)证明:设A(x1,y1),B(x2,y2),则+=1,+=1.‎ 两式相减,并由=k得+·k=0.【关键1:点差法表示直线斜率】‎ 由题设知=1,=m,于是k=-.①【关键2:构造函数】‎ 由题设得0<m<,故k<-.【关键3:求函数值域】‎ ‎(2)由题意得F(1,0).设P(x3,y3),则(x3-1,y3)+(x1-1,y1)+(x2-1,y2)=(0,0).由(1)及题设得x3=3-(x1+x2)=1,y3=-(y1+y2)=-2m<0.‎ 又点P在C上,所以m=,从而P,||=,‎ 于是||===2-.‎ 同理||=2-,所以||+||=4-(x1+x2)=3.【关键4:用A,B的横坐标表示向量,的模】‎ 故2||=||+||,即||,||,||成等差数列.‎ 设该数列的公差为d,则2|d|=|||-|||=|x1-x2|=‎ .②【关键5:设出公差,并用A,B的横坐标表示】‎ 将m=代入①得k=-1,所以l的方程为y=-x+,代入C的方程,并整理得7x2-14x+=0,故x1+x2=2,x1x2=.【关键6:利用m与k的关系求k的值,写出 直线l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求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代入②解得|d|=.所以该数列的公差为或-.‎ ‎[典型例题]‎ ‎ (2019·潍坊市第一学期抽测)已知点A在椭圆C:+=1(a>b>0)上,O为坐标原点,直线l:-=1的斜率与直线OA的斜率乘积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不经过点A的直线y=x+t(t≠0且t∈R)与椭圆C交于P,Q两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R(与点A不重合),直线AQ,AR与y轴分别交于两点M,N,求证:|AM|=|AN|.‎ ‎【解】 (1)由题意知,kOA·kl=-·=-=-,‎ 即a2=4b2,①‎ 又+=1,②‎ 所以联立①②,解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证明:设P(x1,y1),Q(x2,y2),则R(-x1,-y1),由,‎ 得x2+tx+t2-1=0,‎ 所以Δ=4-t2>0,即-2b>0)的离心率为,右焦点为F,以原点O为圆心,椭圆C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x-y+=0相切.‎ ‎(1)求椭圆C的方程;‎ ‎(2)如图,过定点P(2,0)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连接AF并延长交C于M,求证:∠PFM=∠PFB.‎ 解:(1)依题意可设圆O的方程为x2+y2=b2,‎ 因为圆O与直线x-y+=0相切,所以b==1,所以a2-c2=1,‎ 又=,所以a=,‎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证明:依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l的方程为y=k(x-2).‎ 由得(1+2k2)x2-8k2x+8k2-2=0,‎ 因为l与椭圆有两个交点,所以Δ>0,即2k2-1<0.‎ 设A(x1,y1),B(x2,y2),直线AF,BF的斜率分别为k1,k2,‎ 则x1+x2=,x1x2=.‎ 因为F(1,0),所以k1+k2=+=+=2k-k=2k-k×=2k-k×=2k-k×=0,‎ 即∠PFM=∠PFB.‎ ‎1.已知F为椭圆C:+=1的右焦点,M为C上的任意一点.‎ ‎(1)求|MF|的取值范围;‎ ‎(2)P,N是C上异于M的两点,若直线PM与直线PN的斜率之积为-,证明:M,N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常数.‎ 解:(1)依题意得a=2,b=,所以c= =1,‎ 所以椭圆C的右焦点F的坐标为(1,0),‎ 设椭圆C上的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xM,yM),‎ 则+=1,‎ 所以|MF|2=(xM-1)2+y=(xM-1)2+3-x=x-2xM+4=(xM-4)2,‎ 又-2≤xM≤2,所以1≤|MF|2≤9,‎ 所以1≤|MF|≤3,‎ 所以|MF|的取值范围为[1,3].‎ ‎(2)证明:设P,M,N三点的坐标分别为(xP,yP),(xM,yM),(xN,yN),‎ 设直线PM,PN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直线PM的方程为y-yP=k1(x-xP),‎ 联立方程,得消去y,得 ‎(3+4k)x2-8k1(k1xP-yP)x+4kx-8k1xPyP+4y-12=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M+xP=,‎ 所以xM=-xP=,‎ 同理可得xN+xP=,‎ 又k1·k2=-,‎ 故xN+xP===,‎ 则xN=-xP=-=-xM,‎ 从而xN+xM=0,‎ 即M,N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常数.‎ ‎2.(2019·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为椭圆上一动点(异于左、右顶点),△AF1F2的周长为4+2,且面积的最大值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B是椭圆上一动点,线段AB的中点为P,OA,OB(O为坐标原点)的斜率分别为k1,k2,且k1k2=-,求|OP|的取值范围.‎ 解:(1)由椭圆的定义及△AF1F2的周长为4+2,可得2(a+c)=4+2,所以a+c=2+①.‎ 当A在上(或下)顶点时,△AF1F2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即bc=②,‎ 由①②及a2=c2+b2,得a=2,b=1,c=,‎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k1=-k2,因为k1k2=-,所以k1=±,不妨取k1=,则直线OA的方程为y=x,‎ 不妨取点A,则B,P(,0),所以|OP|=.‎ 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m,A(x1,y1),B(x2,y2),由可得(1+4k2)x2+8kmx+4m2-4=0,Δ=64k2m2-4(4k2+1)(4m2-4)=16(4k2+1-m2)>0①,‎ 所以x1+x2=,x1x2=.因为k1k2=-,所以4y1y2+x1x2=0,‎ 所以4(kx1+m)(kx2+m)+x1x2=(4k2+1)x1x2+4km(x1+x2)+4m2=4m2-4-+4m2=0,‎ 化简得2m2=1+4k2(满足①式),所以m2≥.‎ 设P(x0,y0),则x0===,y0=kx0+m=.‎ 所以|OP|2=x+y=+=2-∈,所以|OP|∈.‎ 综上,|OP|的取值范围为.‎ ‎3.(2019·济南模拟)已知椭圆D:+=1(a>b>0)的离心率为e=,点(-,1)在椭圆D上.‎ ‎(1)求椭圆D的方程;‎ ‎(2)过椭圆D内一点P(0,t)的直线l的斜率为k,且与椭圆D交于M,N两点,设直线OM,ON(O为坐标原点)的斜率分别为k1,k2,若对任意k,存在实数λ,使得k1+k2=λk,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解:(1)椭圆D的离心率e==,所以a=b,‎ 又点(-,1)在椭圆D上,所以+=1,得a=2,b=,所以椭圆D的方程为+=1.‎ ‎(2)由题意得,直线l的方程为y=kx+t.‎ 由,消元可得(2k2+1)x2+4ktx+2t2-4=0.‎ 设M(x1,y1),N(x2,y2),则x1+x2=,x1x2=,‎ k1+k2=+=+=2k+=2k+t··=.‎ 由k1+k2=λk,得=λk,‎ 因为此等式对任意的k都成立,所以=λ,‎ 即t2=2-.‎ 因为点P(0,t)在椭圆内,所以0≤t2<2,‎ 即0≤2-<2,解得λ≥2.‎ 所以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2,+∞).‎ ‎4.(2019·重庆七校联考)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其左焦点到点P(2,1)的距离为.不经过原点O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被直线OP平分.‎ ‎(1)求椭圆C的方程;‎ ‎(2)求△ABP的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的方程.‎ 解:(1)依题意知,e==,‎ 左焦点(-c,0)到点P(2,1)的距离d0==,‎ 得a2=4,c2=1,所以b2=3,故椭圆C的方程为+=1.‎ ‎(2)易得直线OP的方程为y=x,设A(x1,y1),B(x2,y2),AB的中点R(x0,y0)(y0≠0),其中y0=x0.‎ 因为A,B在椭圆C上,所以+=1,+=1,两式相减得-+-=0,即+=0,‎ 故kAB==-·=-.‎ 由题意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x+m(m≠0),代入+=1中,消去y并整理得3x2-3mx+m2-3=0,‎ 由Δ=(3m)2-4×3(m2-3)=3(12-m2)>0,‎ 得-20,当m∈(1-,2)且m≠0时,f′(m)<0,所以当m=1-时,S△ABP取得最大值,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3x+2y+2-2=0.‎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