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圆的周长-人教版 (1)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 第 2 课时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探究发现圆周率,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圆周长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解决有 关圆周长的简单问题。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课知识点需要化曲为直,通过猜想、分析、推断、实践探究建构圆的周长与直 径的关系。经过学生亲自动手使用绕线、滚动等常用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整理 和分析数据,从而推导出圆周率、圆的周长公式。 难点分析 圆的周长是学生在学习直线图形的周长面积基础上,第一次学习曲线图形的周 长。学生需要用眼观察,动脑思考,整理和分析数据,才能够顺利推导出圆的周 长公式。 教学方法 1、经过学生亲自动手整理和分析数据,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探索新知,学生所获得的 知识体验才更丰富、更深刻。 2、在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 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论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 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 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知 教师:什么是周长? 学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时可以用手势表示出来,教 师通过课件演示) 教师:什么是圆的周长? 学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学生回答时可以用手势表示出来,教师通过课件 演示)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引导探索新知 1、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教师:你觉得有什么方法能测出圆的周长呢?(学生讨论,教师予以方法指导) 学生活动:分小组测量(要求:先讨论测量的方法再分工合作,把结果记录在表上) 2、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观察这些数据,你觉得周长和直径有关系吗?会有怎样的关系? 3、如果我们任选一个圆进行测量,结果会怎样呢? 教师: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是不是固定的呢?这个倍数就叫什么呢? 4、介绍π的读法和意义 对这样的测量结果,同学们觉得精确吗?为什么?想不想进一步去探索 5、了解、感悟、经历圆周率值的研究历史 (1)我国古代有一本著名的数学著作叫《周髀算经》,它在表示圆的周长和直径间的倍 数时,提到了“周三径一”。 (2)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 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这一成就 比其他国家大约要早 1000 年。 6、推导出公式 周长 ÷ 直径 = 直径 周长 = 圆周率 周长 = 圆周率 × 直径 C = π d 或 C = 2πr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灵活运用新知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3.14×6=18.84(cm) 2×3.14×5=31.4(cm) C=πd C=2πr 小结 这节课,通过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成功的激发出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计算机操 作获得一系列数据,这样既获得了活动探究所需的数据,又能节约很多操作时间,从而使 得整节课的重心放在数据整理和分析上,学生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中获得感知,从而顺利 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当然,本节微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全部参与和个 体培养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微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