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 第15课 夏天里的成长 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 第15课 夏天里的成长 部编版

‎15 夏天里的成长 ‎《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节选自梁容若的《夏天》。文章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抓住对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等三方面进行详细的描写,总结说明了无论是人还是事物,都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文章首段便开门见山点题,点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统领全篇;紧接着第2自然段通过对一系列有生命的生物在夏天里飞速生长的状态进行了描写,从而对中心句进行了有力地说明。第3自然段为承上启下的一段,既承接上文概括了有生命的事物如草木、作物等的生长情况,又写出了无生命事物的生长,如“水”“瀑布”“铁轨”等;第4自然段则聚焦段落中心句“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进一步挖掘“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的深刻内涵。这三个自然段采用丰富的事例和多元的层次将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更全面。‎ 课文语言优美,句式富有特色。文中多处采用了结构相同的句式,如,“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又如,“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再如,“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从不同方面说明万物都在生长这一个意思,画面鲜明,节奏感强。作者还灵活运用俗语,如“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要赶时候尽量长的意思。‎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等会写“棚、苔、藓”等生字和“活生生、苔藓、草坪”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活生生、软绵绵”等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3.通过理清课文描写的不同方面,体会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4.借助对中心句的理解,领悟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人也需要抓住时机迅速地让自己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写“棚、苔、藓”等生字和“活生生、苔藓、草坪”等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难点 ‎1.通过理清课文描写的不同方面,体会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人也需要抓住时机迅速地让自己成长的道理。‎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苔、坪、增、缝”等字时,可以利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教学“棚、藓、蔗、瀑”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谚”字可结合“谚语”这个词语进行理解。‎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瀑”的书写要正确,尤其是右边下面的部件不要写成“水”;“缝”字最后写走之底。‎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其中,“苔藓、草坪、甘蔗、瀑布、缝隙、农作物”可以结合图示法进行理解;“软绵绵、活生生”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理解。‎ ‎2.阅读教学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以及怎样围绕这句话写的,进而把握课文的行文脉络,理解文章是怎样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中心意思的,从内容到形式,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表达的方法。可以结合课后习题,先理解段落的主题意思,再理解本篇文章的中心句。‎ ‎3.表达运用 课文围绕中心意思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描写。第2自然段围绕“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写了各种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现象:瓜藤一天长几寸,竹子、高粱一夜多半节,苞蕾——鲜花——小果实肉眼可见的变化……列举了多种事物,事物的生长过程也很具体,抓住了夏天里事物成长的典型特点,用丰富的事例将中心意思表达得全面、具体。‎ ‎1.搜集古今文人描写的关于夏天的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同时思考:文中写了夏天里哪些事物的成长?‎ ‎3.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写“棚、苔”等生字,并能理解字义,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脉络。‎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想一想:围绕中心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视频:视频内容为夏天的风景,含长得快的植物的特写。‎ ‎2.思考:视频里呈现的是什么季节?(夏天)植物的变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长得快)‎ ‎3.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夏天的诗词,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杨万里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梁容若的一篇文章——《夏天里的成长》(课件同步出示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 ‎“蔗”为翘舌音,“棚、坪、增、缝”为后鼻音。“藓”读xiǎn,不能读为xiān。“甘蔗”一起时,“蔗”读轻声。‎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的正确,注意“瀑”的右边下面的部件不要写成“水”。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缝”最后写走之底。‎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苔藓 草坪 甘蔗 瀑布 增加 缝隙 谚语 尽量 活生生 软绵绵 农作物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默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夏天里的哪些事物在生长?把事物的名称圈画出来。‎ ‎7.自由读找出的词组。‎ 板块三 梳理脉络,找出中心 ‎1.夏天到了,文中的事物有哪些变化?课文用了怎样的语言让我们一下子就理解到它的变化的?‎ ‎(1)发现万物不同的变化,相同的“生长”。‎ 瓜藤一天长出几寸;竹子、高粱一夜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是果实;黄泥土几天就变成草坪菜畦……‎ ‎(2)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变化就是生长,那么你能说说文中还有哪些事物在生长呢?‎ ‎2.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总结谁在夏天里怎样成长吗?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3.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4.理解课文其他段落都是紧紧围绕首段来写夏天里万物生长的,明确首段为本篇课文的中心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句的含义。‎ ‎5.细读课文,找一下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去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呢?‎ ‎6.学生交流:植物、动物、山、地、河、铁轨、柏油路、人。‎ ‎7.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部分,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细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人也一定要抓住时间让自己迅速成长的道理。‎ ‎3.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作方法。‎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天是多姿多彩的,还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作者也围绕这个中心,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描写,那么他具体是怎样描写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走进夏天。‎ 板块二 精读课文,理解中心 ‎1.学习第2自然段。‎ ‎(1)植物的生长。‎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些生物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请你在本段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句段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①引导理解“活生生”。‎ 活生生: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在眼前的。‎ ‎②朗读指导:“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读出节奏感,语速稍快。‎ 句段2: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①指名读描写瓜藤的快速生长的句子。‎ ‎②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约为3.33厘米,借助尺子比划)‎ ‎③教师适时播放几组夏天里瓜藤迅速成长的对比图片。‎ 句段3: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①师播放竹子、高粱快速生长的视频。‎ ‎②学生汇报竹子、高粱的生长。‎ 句段4: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①默读描写花蕾生长的句子,并思考:真的有这么快吗?‎ ‎②引导学生明确此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植物在夏天的快速生长。‎ 句段5: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①结合苔藓、菜畦的图片,学生汇报描写它们生长的句子。‎ ‎②小结:以上写的都是植物的生长。相机出示课件。‎ 植物:瓜藤、竹子、高粱、苞蕾、苔藓、菜畦。‎ ‎(2)动物的生长。‎ ‎①你怎么理解“个把月”?‎ ‎②引导学生汇报动物的生长,相机出示课件。‎ 个把月:一个月左右。‎ 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3)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这些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的?‎ ‎①学生自由汇报。‎ ‎②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是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来表明生物成长的快速,相机出示课件。‎ 一天 一夜 昨天 今天 明天 几天 个把月 ‎(4)同桌讨论: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因为作者围绕夏天是快速的长这一中心,选取了不同事物的快速生长来体现中心思想,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且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启示了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中心,从不同方面去写的方法。‎ ‎(5)自由讨论:夏天还有哪些生物生长迅速,你能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第3自然段围绕着哪句话在写?描写了哪些事物?‎ 第3自然段是围绕着“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来写的。‎ 描写了山、地、河、铁轨、柏油路等事物。‎ ‎(2)再次默读课文,同时给出自读任务,要求边读边思考。‎ ‎①你能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出这几种事物成长的特点吗?‎ ‎②为什么随着温度的增加,柏油路变成软绵绵的?‎ ‎③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 ‎④你还能说出像“软绵绵”这样的词语吗?‎ ‎(3)学生自由回答。‎ ‎①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因为稻秧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因为路长铁轨长,所以縫隙是一天天地变小;因为太阳威力长温度长,所以柏油路高起来。‎ ‎②热胀冷缩原理。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生活中有许多热胀冷缩的现象,比如夏天的路面鼓胀。‎ ‎③生活中还有许多软绵绵的东西,比如棉花糖、橡皮泥、毛毛虫等。‎ ‎④冷冰冰、毛茸茸、慢腾腾、黑漆漆……‎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同桌讨论: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身体会成长,年龄会增长。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到大学生,成长或快或慢,但总是要长。‎ ‎(2)理解两句谚语的意思,并说说它们说明了什么。‎ ‎“六月六,看谷秀”‎ ‎: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这两句谚语共同的意思:如果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3)过渡:不仅农作物需要赶时间生长,人也需要抓住时间用力地成长。‎ ‎(4)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句子,明白道理。‎ 句段6: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①学生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热天指的是季节吗?‎ ‎“长”指的只是身体长高吗?‎ ‎“人生的夏天”是指哪个时期呢?‎ 小结:(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归纳)这里的“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等。“人生的夏天”指青少年时期。‎ ‎②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归纳: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板块三 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并进行总结。‎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结合问题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夏天里的成长生长迅速 赶时用力 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按顺序写:植物、动物、山、地、河、铁轨、柏油路、人。‎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作者抓住了典型的夏天事物的成长,从不同方面始终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进行描写,并且很好地呼应了课文题目——夏天里的成长,让我们也更清晰地理解了成长的意义,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拓展延伸:对于夏天,你会有怎样不同的感受呢?你会围绕你的中心意思从哪些方面或选取哪些事例来表达呢?‎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本文的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而且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时,要注意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尊重个体差异,尽量兼容并包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这种情感被称之为个性。因为生活条件上差异的存在,学生在认知上也会存在差异。比如一些孩子没有见过某些农作物,所以会对课本内容有不真实感,学会兼容并包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