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单元 语文园地 部编版
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交流平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有目的地阅读”,侧重“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读法”。“交流平台”以学习伙伴交流的形式,列举了三个方面的阅读策略:一是根据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二是根据任务性质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三是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阅读习惯。教材以《竹节人》和《故宫博物院》为例,交流了如何根据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根据任务性质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可以快读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以提高阅读速度;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的习惯。 2.词句段运用。 这一板块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部分安排了3组写人物“入迷”的样子的句段,通过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入迷”时的情景,提示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描写来写类似的情景。第二部分的例句按照“总分”结构说明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按照顺序逐条说明,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清楚、有序、完整地说明理由来表达观点的方法。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将理由、观点、看法加以归纳,按照顺序写清楚,使层次更清楚,说明更充分。教材还设置了两个情景,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3.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宋代诗人朱熹的咏春的七绝《蝉》。这首诗借春天美景表达深刻哲理,前两句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时候,诗人在泗水河畔欣赏无尽的春光;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感悟。“万紫千红总是春”隐喻了孔子的思想犹如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又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通过分析句段中的细节,学会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会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说明自己的理由。 4.品读、积累古诗词,理解诗句意思,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句段中的细节,学会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 2.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会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说明自己的理由。 1.梳理策略,寻找方法 “交流平台”是围绕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展开,学生可以先自主阅读前两位学习伙伴交流的内容,了解他们“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可以快速浏览,以此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阅读方法的回顾,总结学习到的收获和心得,师生再共同交流,梳理出“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重点强调要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思考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迁移写法,熟练运用 “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个板块,先让学生自读三个句段,抓住里面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入迷的状态。让学生交流自己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人物的入迷状态,说出具体是哪些地方。如在第一句中,“一圈”“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这些地方就写出了人物观看斗竹节人的入迷情景;第二句中“伸长脖子”“恨不得”“探过来”,写出了后面同学被斗竹节人吸引的场景;第三个句段是对罗丹修改雕像时的描写,“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展现了罗丹修改雕像时投入的状态,“痴痴地微笑”“轻轻地舒了口气”刻画了他修改完后满意的神情。让学生通过学习例句,描写一段类似的情景,试着运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让叙述更加具体生动。 “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个板块,让学生阅读,思考语段的结构和写法,明白语段采用的“总分”结构,感受其有序地列举出相关条件,逐条说明的特点。让学生明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表达更合理、更清楚。让学生选择教材给出的话题来说一说,学生可以根据例句给出的方法,把理由一一列出,自己练习说,再让学生互相说,最后可以全班交流,提出建议。 3.体会诗意,积累诗句 在教学这首诗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与春天相关的诗,创设情景,拓展并诵读关于春天的诗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再让学生自读《春日》,老师示范背诵。学生可以参照插图和自己查阅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意,以自学为主。根据学生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注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品读、积累古诗词,理解诗句意思,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块一 回顾交流,总结收获 1.导入: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课文,分别是《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你们从这些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呢?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位学习伙伴的收获吧! 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学生齐读交流材料。 3.小组交流,讨论内容,提取阅读经验。指名学生分享得到的信息,教师指导。 (1)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 (2)浏览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 (3)养成先想目的再选择方法的阅读习惯。 4.提示学生要从交流材料中区分“策略”和“方法”。 阅读策略是指对任务型阅读的计划层面,如: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先想目的再选阅读的方法等。 阅读方法指根据阅读任务所选择的具体读法,如:浏览、细读、画关键字词等。 5.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梳理阅读策略方法。 篇目 阅读任务 阅读方法(策略/方法) 《竹节人》 写玩具制作及使用说明书 体会传统玩具的乐趣 讲述老师的故事 《宇宙生命之谜》 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如何判断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故宫博物院》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 为家人讲解一两处景点 6.学生思考阅读方法,小组讨论,教师提示。 阅读策略:分析阅读任务性质、选择阅读材料、选用适合的阅读方法、评析任务完成效果(速度与准确率)。 阅读方法:浏览、找中心句、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逐层分析、图文对照、感情朗读等。 7.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1)学习《竹节人》的时候,有几个阅读任务是要找到与这个任务相关的段落去进行分析体会的。 (2)学习《宇宙生命之谜》的时候,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细读,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略读。 (3)《故宫博物院》篇幅很长,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去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选取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整合概括。 8.小结:读书时要思考阅读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可以将重点阅读、快速浏览、略读相结合。 板块二 积累古诗,拓展迁移 1.导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你们知道哪个季节意味着生命和希望吗?是的,那就是春天(同步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你们还记得哪些我们学过的有关春天的诗句?哪位同学愿意来背诵一下? 2.学生举手发言,老师表扬。 3.下面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春天的诗句,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吧!(同步出示春的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4.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感受春的气息。 5.过渡:古往今来,不仅是我们热爱生机勃勃的春天,古人也常常吟诵诗词来赞美春天。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有一位诗人,他和春天有个美丽的邂逅,这位诗人就是朱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春日》。(同步出示题目和作者) 6.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对生难字注音,并注意朗读节奏。 (2)对“泗”“滨”两个字正音。提示学生“泗”不要读成翘舌音;“滨”是前鼻音。 泗:sì 滨:bīn (3)老师示范背诵。 7.指名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查找的作者资料,检查预习的情况。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也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继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也是儒学的转折点。主要作品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 8.自由朗读诗歌,出示朗读任务。 借助工具书,同桌讨论交流,了解诗歌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意。 9.通过学生自主发言和指名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诗歌的大意,检查朗读的效果。教师相机指导,尤其注意“胜日”“寻芳”“泗水”“滨”“光景”“等闲”“东风”等字词的意思。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东风:春风。 10.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连词成句,明确诗歌的大意。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1.过渡:其实这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写景的诗歌,同时也是一首哲理诗。泗水是春秋时孔子云游讲学、教授弟子的地方,诗人到泗水边去“寻芳”,实际上是去书海中寻求知识。那么诗人“寻芳”寻得了什么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再读一读,交流一下。(同步出示学习任务) (1)小组内多种形式朗读古诗,思考:诗人“寻芳”寻得了什么? (2)结合对诗人的了解,说说诗人借春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每个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的结果,全班交流。 (1)诗人寻得发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发现春风吹得百花开放、 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 (2)表达了诗人赞美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春天,同时隐喻孔子的思想光辉如同万紫千红的春光。 13.小结:这首诗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大自然的春天是万紫千红的,书海里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让我们在春天、在书海中一起畅游吧! 第二课时 1.通过分析句段中的细节,学会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 2.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会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说明自己的理由。 板块一 体会写法,学习运用 1.出示教材上的三组句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三组句段,体会句子描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3.让学生圈出句子中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 4.小组交流,选出一个代表说出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第一段: 摆:表现竹节人的阵势大。 攒着:聚集、拼凑。说明大家被竹节人吸引,都纷纷聚集在一起。 跺脚拍手:表现同学们激动的样子。 咋咋呼呼:说明同学们兴趣浓厚、气氛热闹。 (2)第二段: 伸长脖子:说明后面的同学好奇的心理,也被吸引了过来。 从肩膀上探过来:表现大家不愿意错过精彩的游戏过程。 (3)第三段: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写出罗丹徘徊、犹豫不定的样子。 叽里咕噜:表现罗丹投入、自言自语的样子。 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写出罗丹眼神的变化。 踩得吱吱响:表现罗丹激动的样子。 手不停地挥动:表现罗丹有灵感、激动的样子。 痴痴地微笑:表明罗丹已经沉迷在其中。 轻轻舒了口气:罗丹从激动的状态走出。 5.再次朗读三个句段,感受人物入迷时的状态。 (1)思考三个句段写“入迷”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请学生回答,老师指导。 第一段中“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等到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可以看出是通过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大家入迷的样子。 第二段中“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得从肩膀上探过来”可以看出是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入迷的样子。 第三段主要是从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角度来表现罗丹沉醉于创作时入迷的样子。 6.具体分析三个句段对人物入迷时候情景的描写。 (1)第一个片段,圈画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们热闹的氛围。 作者抓住 “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气氛。 (2)第二个片段,圈画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们入迷的状态。 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4个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观战人入迷的情景。 (3)第三个片段,圈画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受罗丹入迷时的状态。 作者通过“上前、后退、叽里咕噜、闪着异样的光、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舒了口气”等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巧用“好像……”“似乎……”“像……”的句式,写出罗丹塑像时的认真态度和投入的情景。 7.过渡:我们刚刚对这三个句段中的细节描写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感受到因为有了这些描写才让句子变得鲜活、生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片段,试着写一写视频中的人物“入迷”时的情景吧!(播放一段人物“入迷”时的视频)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按照要求,用简短的文字描写出画面中的情景。 ①抓住人物入迷时的动作、神情等方面进行描写。 ②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小组交流,选出写得好的片段,在班上展示。 板块二 总结方法,学会表达 1.导入: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常常会用说明理由的方式来表达观点,但有时候因为准备得不充分,或是叙述混乱,往往会取得相反的效果,下面让我们学习例段,学习其中的方法。(课件展示例段) 2.学生快速阅读例段,提出任务要求。 (1)理解加点部分在段落中的作用。 (2)思考文段的结构是什么。 3.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1)“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使观点更清晰明了。 (2)文段是总分结构。 4.学生根据教材给出的语言环境,选择一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1)先构思,在纸上列出陈述要点。 (2)将要点串联,组成完整的一段话,再口头表达。 (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提出建议。 注重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本单元语文园地对单元课文中的阅读策略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教学时注重以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和梳理知识。语句段的学习注重通过学生练笔和口语实践来完成,把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在实践中,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