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9月)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9月)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9月)试题(含解析)‎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必修五(第1单元)。‎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国古代帝制体系与商业发展存在一直并存的现象,这提示,商业与帝制体系可以实现长期共生关系,商业发达实现的社会财富增殖,也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 - 31 - / 31‎ 商业从交换关系基础上发展而来。人类社会一旦出现社会分工,交换关系就可能发生。交换关系常态化就可能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专门化的领域,从而出现商业,从事该领域活动的人就可能成为商人。因而从逻辑上说,商业是人类文明早期就可能发生的现象,并不构成与农业基础或农业文明对立的社会成分。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在古典文明形成之前就发生了商业。中国商代与周代前期,似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控制,所谓“工商食官”,其程度如何,是否在官府控制之外没有民间商业与商人,尚待澄清,但商业在该时代肯定已经成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门类。结合当时货币流通的大致情况,和对外部贸易的迹象看,绝不能排除商业存在于政府控制之外的可能。基于商周时期已经存在的商业、货币流通基础,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已经肯定地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经济系统中的重要门类,商人已经被列为上层贵族以下“士农工商”四个主要社会人群之一,不仅已经存在临淄之类较大规模的都市市场,而且各政权体系之间的贸易已经经常化、规模化,多种货币流通,并出现了陶朱公、玄高、吕不韦、巴寡妇清之类并不归属于官营资本系统的大商人。在帝制时代之前,中国经济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然的农业“自然”经济体系。尽管农本原则不断被统治者强调,但商业的必要性已经明显体现在社会经济结构之中。这其实意味着,大规模的农业文明系统内部一定有商业。‎ - 31 - / 31‎ 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社会变迁,以王制变为帝制收场,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由中,应该包括商业贸易发展对更大市场体系诉求的因素。因而,秦统一之后,立即推行统一度量衡与货币之类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实现大空间国家控制。但此类举措,在强化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同时,改善了全国交通系统,为大规模物流和商贸活动提供便利。帝制体系既便利了商业系统的发达,也需要商业实现懋迁有无,乃至增加财政收入,甚至需要商业来润滑文化的整体性。这种结构性需求的力量,超过地方势力为保持割据或半割据利益而维系地方壁垒而做的努力,所以地方性的旨在与外部隔绝的经济政策,总是难以持久。帝制体系的突出特征是集中行使的权力。权力集中必然带来人口集中,大量集中的人口一般会带动城市形成。帝制时代的城镇,虽然常与行政设治、军事驻扎有关,但一旦人口聚集,便有商业兴起。所以帝制时代的一个突出现象,是都市的繁荣。都市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依赖乡村,也必须依赖市场,呈现城市与乡村互补、国家与社会相需的结构关系。抵至帝制时代后期,由地方集市及远近贸易推动而至繁荣的纯粹商业性城镇比例大增,但并不独立于帝制体系之外,这也就表明了商业是帝制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商业与帝制体系可以长期共生,所以商业发达会使社会财富增殖;商业能润滑文化的整体性,帝制体系也便利了商业系统的发达。‎ B. 商业的出现源于交换关系的发生,当交换关系成为常态化,就可能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出现一个专门化的领域,从而出现商业。‎ C. 古典文明形成之前中国就有了商业,商业于农业务出现且不会与农业基础或农业文明对立,商业发达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 D. 中国商代与周代前期,“工商食官”的现象说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但官府控制之外仍有民间商业与商人的存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部分,提出了商业发展与帝制体系之间能够实现长期共生这一看法。‎ B.‎ - 31 - / 31‎ ‎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商业、商人产生的基础,也论述了春秋战国时代商业、商人的地位等情况。‎ C. 文章第三段提到帝制体系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彰显了权力集中有利于促进城市繁荣。‎ D. 文章不仅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制变为帝制、的根本原因,还论述了王制变为帝制后期取得的种种成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制体系在集中行使权力的同时,为大规模物流和商贸活动提供便利,而商业的繁荣也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帝制。‎ B. 地方性的旨在与外部隔绝的政策难以持久,是由于帝制与商业贸易间相互需求的力量超过地方势力维系地方壁垒而做的努力。‎ C. 人口聚集一般会带动城市的形成与商业的兴起,而商业的发展依赖市场与乡村,于是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互补、国家与社会相需的结构关系。‎ D. 帝制时代后期,纯粹商业性城镇比例大增且繁荣昌盛,但并不独立于帝制体系之外,可见,商业是帝制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强加因果。C项“商业早于农业出现”文中并无依据。另外,由原文可知,“可以成为帝制体系强化与延续的基础”的是“商业发达实现的社会财富增值”,不是商业。D项,“严格控制”“仍有”说法不当。原文是“似乎商业与商人受到政府控制”“其程度如何,是否在官府控制之外没有民间商业与商人,尚待澄清”。‎ - 31 - / 31‎ ‎2. 试题分析:D项,“王制变为帝制的根本原因”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说的是“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社会变迁,以王制变为帝制收场,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由……”文章只是论述了其“结构性因由”。‎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商业的发展依赖市场与乡村”偷换概念。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后半部分,原文是“都市不能自给自足,必须依赖乡村,也必须依赖市场”,“都市”不等同于“商业”。‎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都市流行菜虫热 林荣芝 王五最近下岗,心情不大好,老爱喝酒。王五人是个精明人,脑瓜儿灵活,也能吃苦,但厂里要压缩人,王五没后台,自然下了岗。‎ 王五思量再三,决定在菜市场租个档口卖菜。邻居陈四,下岗后在市场卖河鲜,也挣得盘满钵满了。王五心想,老子口才好,脑子也比你陈四活,就不信卖菜挣不了钱。‎ - 31 - / 31‎ 一杆秤,一桶水,一个钱盒,外加一片空地,这便是王五的卖菜摊儿。王五早上从菜农手上买下青菜,便摆在地摊儿上卖,王五将青菜弄妥,便扯开嗓子嚷;六月豆角七月苦瓜八月小白菜,好靓好嫩的小白菜哟……‎ 生意刚开张,虽不大景气,但总算也挣了。五毛进货一元出货,虽卖剩了些,但也不多,总算能挣钱了,王五知足了。‎ 但渐渐地,王五不知足了。他口才比别人好,手比别人勤快,菜比别人靓,价比别人便宜,但钱比别人挣得少。他不甘心,他有怨气。‎ 王五左斟右酌,思前想后,最后得出了经营之道;买菜的主妇,都爱买熟客,生怕青菜有农药,吃敢没保障。但是,任凭王五大叫大喊,左扯右拉,压价再压价,生意还是火不起来。‎ 生意火不起来,王五倒火起来了,他索性又回家喝酒了,有时,还怨天尤人地骂娘。老婆听了心里难受,便把电视开得亮亮的大大的,以示抗议主。电视不开倒也罢,一开倒让王五来了灵感;电视上有条新闻,某县近期出现“米虫热”现象。居民专挑有虫的来买,说有虫的米没有工业污染,吃了保险。‎ 王五听后,眼前一亮,大腿一拍;有了,我们去捉菜虫!于是乎,王五一家几口便去菜园捉菜虫。回来后,吩咐老婆站在菜市门口如何如何做,自己便摊开菜蔬,将菜虫撒在青菜上面,任由菜虫“横行霸道”。‎ - 31 - / 31‎ 王五老婆手提着一把青菜,见人就说,哎哟,近日某菜场有人吃了青菜农药中毒,差点丢了命呢!所以买菜得小心点儿,要挑些有虫的买,这才保险。‎ 大家听她这么一说,都觉得有道理,都去挑有虫的菜买,但挑来挑去,只有王五这个摊位的菜有虫。尽管青菜上爬满了菜虫,黄黄的、白白的,有的还长毛,主妇们也不怕,也买。‎ 王五也聪明,服务态度也好,将菜虫全抖搂下来,剩下的菜再卖给人家。这样一来保存着菜虫做广告,二来也挣了个服务好的称赞,因而生意特别火。‎ 一连好几天,王五的生意红红火火,王五的腰包也胀得鼓鼓囊囊,而市场里的菜贩,个个也急得眼睛红红的。他们得知王五的诡计后,给给仿效,果然也奏效。‎ 王五为了垄断市场,便想出一个绝招儿,高价收购菜虫,百元一两。菜农们纷纷与王五达成口头协议,专为王五供应菜虫。这样一来,尽管他人的青菜上偶有些菜虫爬行,但绝比不上王五的多。王五摊位上的青菜,虫子依着虫子,会飞的,会跳的,会爬的,都有,令人毛骨悚然。但主妇们不怕,她们怕的是农药,怕的是家人中毒。况且买菜时,王五会将菜虫一条不剩抖搂下来,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你的招数高,我比你还高。有的菜贩收购菜虫价出得比王五的更高,菜摊儿上的菜虫比王五的更多;虫子摞着虫子,层层叠叠,成千上万,像一窝蜂似的。因而,生意又比王五好了。‎ - 31 - / 31‎ 然而,大凡到下午,菜虫几经折腾,几经爬行,累了,都停了下来,家庭主妇们见菜虫不动了,都不敢买他们的菜。唯有王五的还在动,还在爬,甚至在跳,所以她们都来买王五的菜。王五的生意又一次火了起来。‎ 原来,王五好酒,常带酒来菜摊儿呷两口。一有空,就呷。一次,他见有人朝他菜摊儿走来,他不想让人看见他呷酒,就忽地喷了。岂料,这酒一喷,喷在菜中的菜虫上,本来蔫了的菜虫经酒的刺激,又活跃了起来,又爬了起来。人们见菜虫还在爬,便又买王五的菜,王五就此依样画葫芦,生意依然红火。‎ 有一天,电视台播放一条消息,说某厂在市场买的青菜,早有菜虫,但工人们吃了也中毒,幸好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市民们一看到这条消息,都愕然。愕然过后,都大呼上当。菜有虫无虫都一样,倒不如买无虫的省事儿。这么一来,市里流行的菜虫热忽地又冷下去了。‎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五心想,老子口才好,脑子也比你陈四活,就不信卖菜挣不了钱”,这一心理描写写出了王五瞧不起陈四,争强好胜的心态。‎ B. “王五摊位上的青菜,虫子依着虫子,会飞的,会跳的,会爬的,都有,令人毛骨悚然“这一夸张手法的运用生动折射出买菜市民的愚昧。‎ C. 王五一边在菜园抓着菜虫,一边在菜市场制造舆论,爬满虫子的青菜,瞬间成为流行的安全食品,这一现实刻画了王五善于钻营、投机取巧的形象。‎ D. 本文关注民生热点,于嘈杂的菜市场一隅,截取一种社会乱象来描写,用讽刺的手法,直刺社会病灶,读来让人触目惊心。‎ - 31 - / 31‎ ‎5. 画线段落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6. 都市为什么流行“菜虫热”?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4. B 5. ①为下文市里流行的菜虫热冷下去作铺垫。②是故事情节转折的关键,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产生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 ‎6. ①个别商贩别有用心的误导。文中写到王五吩咐老婆四处宣扬要挑些有虫的菜买才保险。②市民的盲从盲信。市民听她这么一说,就觉得有道理,都去挑有虫的菜买。③令人担忧的生存环境。王五就是看到买菜的主妇生怕青菜有农药吃了没保障的现实以及市民的“米虫热”现象,才有了这一想法的。‎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生动折射出买菜市民的愚昧”错误,应是增强讽刺的效果。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描写王五摊位上青菜爬满虫子的景象,让读者感到恐怖而又恶心,但主妇们却专挑王五的菜买,他的生意无比红火,这就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 31 - / 31‎ 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细节鉴赏。其中A项鉴赏人物的心理描写,B项分析小说的修辞手法,C项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D项分析小说的主题。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与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5. 试题分析: 画线段落从内容上来看,写的是电视台播放了一则工人吃有虫的菜中毒的新闻,这个新闻告诉广大消费者,市场上很多有菜虫的菜也是农药超标的,菜虫是人为放上去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造假行为,这就使下文菜虫热冷下去顺理成章,所以此段从结构上为下文做了铺垫。这一段的上文写的是菜虫热,下文写的是菜虫热冷却,上下文形成对比,这一段就是转折点,也使文章的讽刺效果更强。‎ ‎6. 试题分析:从商贩的角度看,菜虫热起自王五,他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故意抓菜虫放在青菜上,还让自己的老婆做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王五成功之后,其他菜贩纷纷效仿,掀起了菜虫热。从市民的角度看,他们听了王五老婆的宣传就信以为真,专挑有虫的菜买,给了王五等不良菜贩可乘之机,可见市民的盲从盲信助长了菜虫热。市民之所以盲从盲信,王五之流之所以有市场,归根结底是因为市民对蔬菜不放心,对家人的健康没有良好的保护方式,这就反映出菜虫热产生的社会原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这里咋猛长绿色产品?‎ 吴齐强 李铁刚 ‎“贴上绿标,小黄瓜身价倍增,一公斤卖到12元!”说起绿色农业,江西省××市××市店下镇店下村村民陈青山赞不绝口。‎ - 31 - / 31‎ 也许你不知道,有“赣中粮仓”之称的宜春,绿色农业同样表现不俗。目前,全市认证的绿色食品146个、有机产品35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数量占到全省40%。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咋长出这么多绿色产品?‎ 宜春青山绿水,农业资源得天独厚。但长期以来,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增产难增收。‎ ‎“农民就靠种地,但要换个种法。”××县茭湖乡谢溪村村支书邓福根说,十多年前,他和几个村民试种有机姜。老邓坦言,一开始并不顺利,技术不行,一次一次找专家解答;技术难题解决了,市场又不认可,价格一直上不去。但邓福根相信,好产品一定能卖上好价钱。‎ 多年坚守,谢溪村的600亩有机姜迎来市场转机,价格卖到普通姜的1.5倍,姜农年收入几十万元。示范立竿见影,村民积极跟进,有机毛豆、有机草莓、有机水稻,村里有机农产品实现了全覆盖。‎ 绿色有机农业好是好,可调结构不能政府一厢情愿。宜春的做法是“政府引导,让市场发力。”‎ 全市10个县市设立专门服务窗口,182个乡镇建立流转服务中心,2106个村建立服务站,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97万亩。政府还提供技术服务。××市中洲乡为土地“减肥”,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多用农家肥。江平村村民邹润平说:“往年我每亩地至少要施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今年除了一车牛粪,只下了5公斤复合肥。”‎ - 31 - / 31‎ 在宜春,绿色有机观念渐入人心。××县大塅镇交山村,106户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种植有机白茶1000亩,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民参与分红。去年,合作社收入24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100元。‎ 绿色有机农业,靠一家一户不行。宜春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各种要素向园区聚集,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 在××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杨军生介绍:“优质农产品才有竞争力,现在园区聚集的都是绿色有机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 宜春全市建设7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去年以来,园区共投入资金29亿元,引进培育新品种22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40余项,农产品加工产值近6亿元。‎ 有质量还要有市场。宜春利用大型会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平台,组织生产经营主体“走出去”,不断拓展市场销售网络。同时把品牌建设作为发展核心,规范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认证、经销等行为,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全市共有袁州油茶、靖安白茶、宜丰竹笋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樟树中药材、高安蔬菜等地方特色产业成为亮丽名片,整体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密切利益联结,让农民融入产业,钱袋子鼓起来。××县新庄镇南垣村返乡大学生姚慧峰,前年回乡种植绿色有机水稻。他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价格是普通稻谷的4倍多。‎ 看到有机稻的高收益,村民纷纷要求加入,他成立了生态种植合作社,并注册了“稻香南垣”商标,还开发出豆腐、米粉、米糕等一系列有机农产品。“合作社还开通了网络、微信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销售, 稻香南垣 - 31 - / 31‎ ‎ 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姚慧峰说,目前合作社有成员71户,种植面积800多亩,年产值400多万元。‎ ‎(选自201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引用了村民陈青山对“绿色农业”赞不绝口的话语,既点明了要报道的内容,同时又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较,效益低,但是××市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其传统农业的效益一直都较高。‎ C. 江西省××市的绿色农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说明了如果农产品优质,农民就可能得到实惠,富裕起来。‎ D. 文中在叙述事例时,大量运用数字,这使得报道的消息真实可靠,具有不可辩驳的效果,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市中洲乡农民为土地“减肥”,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多用农家肥,每亩地除了一车牛粪外,只下了5公斤复合肥。‎ B. 谢溪村村支书邓福根和几个村民试种有机姜,一开始不顺利,技术不行,多次找专家解答后,终于解决了技术难题。‎ C. 邓福根坚信好产品定能卖上好价钱,并坚守多年,终于迎来市场转机,年收入几十万元,他带动了全村人都种植有机农产品。‎ D. 大学生姚慧峰主动放弃去大城市工作,前年回到家乡带领村民成立生态种植合作社后,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 - 31 - / 31‎ E. 本则新闻的标题采用了问句的形式,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解读者的好奇心,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9. ××市是如何打造绿色产品这一品牌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BE ‎ ‎9. ①加强机构建设。政府在全市建立服务机构;组建合作社和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②加大宣传,拓展市场。让绿色有机观念渐入人心;利用大型会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平台,不断拓展市场销售网络。③加强服务及管理。进行技术服务;规范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认证、经销等行为,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开发出一系列有机农产品。‎ ‎【解析】‎ ‎7. 试题分析:B项,“其传统农业的效益一直都较高”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原文为“但长期以来,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增产难增收”。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8. 试题分析:A项以偏概全,“每亩地除了一车牛粪外,只下了5公斤复合肥”是江平村村民邹润平的个人做法,并非所有××市中洲乡农民都这样。C项缩小了范围,“年收入几十万元,带动了全村人都种植有机农产品”的是谢溪村的姜农,而并非是邓福根一个人。D项“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是在“成立生态种植合作社”之前。‎ ‎9.‎ - 31 - / 31‎ ‎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就会发现,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第八到第十四段,第八段写了“绿色有机观念渐入人心”,村民成立合作社;第九段写到“宜春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各种要素向园区聚集,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第十一段写了“宜春全市建设7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据此可总结出宜春加强了机构建设。第十二段写了“有质量还要有市场。宜春利用大型会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平台,组织生产经营主体‘走出去’,不断拓展市场销售网络”,据此可总结出宜春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拓展市场。第十二段还写了“规范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认证、经销等行为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第十四段写了“开发出豆腐、米粉、米糕等一系列有机农产品”,据此可总结出宜春加强服务及管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宾,许州许田人。小习谨愿。年十余,事宣祖左右,及长,善骑射。太宗领兖海节制,太祖以署府中右职,太平兴国初,补东头供奉官、亳州监军。宾妻妒悍,宾不能制,时监军不许挈家至住所,妻擅至亳,××县白上。太宗召其妻,卫士揪之,杖百。迁宾仪鸾副使,领内酒坊。‎ 从征太原,又从征范阳,与彰信节度刘遇攻城东面。五年,车驾北巡,副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七年,改洛苑使。会汴漕壅滞,军食不给,诏别置水陆发达两司。以宾有心计会,领演州刺史,与儒州刺史许昌裔同掌其事。凡四年,储积增羡,号为称职,俄改右神武将军。‎ - 31 - / 31‎ 黎阳当舟车交会,禁兵常屯万余,以度支使张逊荐,命宾护黎阳军,兼领黄、御两河发运事,俄领本州团练使。以宾清黎阳建通利军,命就知军事。宾规起公署,邮馆,供帐之器成具。加本军大将军,岁别给钱二百万,俄兼河北水陆路转运使。‎ 贝州兵屯无壁垒,分寓邱肆,宾选隙地筑舍千二百余以处这,优诏褒美,召为右羽林大将军、判左金吾兼六军诸卫仪仗司事。淳化四年,出知扬州兼淮南发运使,徙为通许镇都监。至道元年,卒,年七十三,赙赠加等。‎ 宾事宣祖、太祖、太宗殆六十年,最为勤旧,故恩宠尤异,前后赐眷数千万,俱奉释氏。在黎阳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选自《宋史•王宾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B.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 31 - / 31‎ C.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D.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与“拜”“除”“擢”“拔”等词语同义。‎ B. 车驾,原指马驾的车。文中指帝王所乘的马车,也可以借指帝王。‎ C. 赙赠,指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文中指皇帝送给王宾家人办丧事的财物。‎ D. 释氏,释迦的略称。也反映佛或佛教。文中指佛寺、寺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宾小心诚实,不徇私情。王宾任亳州监军时,监军不能带家属到任职的地方,王宾的妻子擅自到亳州,王宾把此事详细地禀告给皇上。‎ B. 王宾善于征战,为官称职。他曾经与彰信节度刘遇攻打范阳城的东面,立下了赫赫战功;掌管汴河漕运河时,积蓄增多令人羡慕,十分称职。‎ C. 王宾爱护士兵,深得赏识。王宾曾选空地建房舍一千二百多间给士兵们住,解决了贝州屯兵没有营垒的问题,皇帝特地下诏褒扬他。‎ D. 王宾侍奉帝王,不慕钱财。王宾侍奉宣祖、太祖、太宗差不多六十年,恩宠不同寻常,得到赏赐的财物有几千万,全部捐献了出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31 - / 31‎ ‎(1)太宗召其妻,俾卫士揪之,杖百。‎ ‎(2)会汴漕壅滞,军食不给,诏别置水陆发运两司。‎ ‎【答案】10. C 11. A 12. B ‎ ‎13. (1)太宗召来他的妻子,叫卫士揪住她,打一百杖。(得分点:其、俾、杖,)‎ ‎(2)恰逢汴河漕运堵塞不通,军粮供应不上,下诏另设水陆发运两司。(得分点:壅滞、别置)‎ ‎【解析】‎ ‎10. 试题分析:画线部分上文说王宾前后得到了几千万财物的赏赐,全部献给佛寺,由此可判断出画线句子中“以奉钱修之”的主语应是王宾,所以应在“即”前断开;另外,“一藏”指一部经书,故应在“一藏”后断开,根据这两点,可知B项和D项断句错误,可排除。再比较A项和C项,“黎阳”是地名,“在黎阳日”是指在黎阳的时候,“在黎阳/日按见古寺”意思就是“在黎阳,每天巡视看见古寺地基”,不符合情理;另外,C项中“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意思是得到几个石佛及石碣,有王宾的姓名,与下文衔接合理,而A项中“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及”字之前断开后“及”就不能理解为“和”的意思了,语意不够通顺,故可排除A项。‎ 原文标点为: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11.‎ - 31 - / 31‎ ‎ 试题分析:A项,“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不当。“迁”,在本文中是升迁的意思,但并非都指升迁。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贬官。另外,“拜”“除”也不是指官职升迁,而是指授予官职。‎ ‎12. 试题分析:B项,“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文中并无依据;“令人羡慕”错,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为“凡四年,储积增羡,号为称职,俄改右神武将军”,翻译过来就是“总共四年,积蓄增多有盈余,很称职,不久改右神武将军”,文中“羡”是多余、盈余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 ‎13.‎ - 31 - / 31‎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的关键字词有:(1)“其”,代词,他的;“俾”,使,让,叫;“杖”,名词做动词,用杖打。(2)“壅滞”,堵塞不通;“不给”,供应不上;“别置”,另外设置。‎ 参考译文:‎ 王宾,许州许田人。小心诚实忠厚。十多岁时,在宣祖左右侍奉。等到长大后,擅长骑马射箭。太宗领兖海节度使,太祖安排王宾任幕府重要职位。太平兴国初年,王宾补为东头供奉官、亳州监军。王宾的妻子妒嫉蛮横,王宾难以驾驭,当时监军不允许带家属到任职的地方,他妻子擅自到亳州,王宾把这件事详细的禀告给皇上。太宗召来他的妻子,叫卫士揪住她,打一百仗。改王宾为仪驾鸾副使,兼任内酒坊。‎ 王宾跟随(军队)征伐太原,又跟随(军队)征伐范阳,与彰信节度刘遇攻打城的东面。五年,皇帝北巡,(王宾)为王仁赡副职任大内都部署。七年,王宾改为洛苑使。恰逢汴河漕运堵塞不通,军粮供应不上,下诏另设水陆发运两司,认为王宾懂会计(计算),兼任演州刺史。与儒州刺史许昌裔一同掌管这件事。总共四年,积蓄增多有盈余,很称职,不久改右神武将军。‎ - 31 - / 31‎ 黎阳是车船交会之地,禁军常驻一万多人,因为度支使张逊推荐,任命王宾监护黎阳军,兼领黄、御两河发运事务,不久任本州团练使。因为王宾请求将黎阳改为通利军,任命他就地任知军,王宾规划建公署、邮馆,设备都具备。加封为本军大将军,每年另给钱二百万,不久兼任河北水陆路转运使。‎ 贝州屯兵没有营垒,分住在客舍和店铺里,王宾选空地建房舍一千二百多间给他们住,(皇帝)特地下诏时他褒扬。召为右羽林大将军、判左金吾兼六军诸卫仪仗司事。淳化四年,出朝为扬州兼淮南发运使,调任通许镇都监。至道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三,赠给的助丧财物增加等级。‎ 王宾侍奉宣祖、太祖、太宗几乎六十年,是功勋卓著旧臣。所以恩宠尤其不同,前后赏赐财物几千万,全部献给佛寺。在黎阳的时候,巡视看见古寺地基,拿出俸钱来修建,挖地一丈多,得到几个石佛及石碣,有王宾的姓名,王宾认为这件事异常而上报。下诏取寺名为淳化,赐新印经一部、钱三百万作资助。‎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夜二首(其一)‎ ‎[唐]韦应物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 独向高斋眼,夜闻寒雨滴。‎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 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颔联写诗人深夜独居,听到窗外秋雨滴落,难以入睡的情景。其中“寒”字,既是景语又是情语,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 31 - / 31‎ B. 颈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微风时动牖”是动景,“残灯尚留壁”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了孤清、冷寂的意境。‎ C. 意象是诗歌中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本诗中“庭树”“阴虫”“寒雨”“微风”“残灯”等都是具有秋季特征的意象。‎ D. 尾联叙写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本就满腹惆怅,又偏偏碰上寂冷、悲切的秋夜,一“偏”字更增添了诗人的无奈、哀怨。‎ E. 这首诗在描写景物时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如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描绘了冷秋夜景图,语言委婉、哀切。‎ ‎15. 首联中叠词的运用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E 15. 首联中运用“萧萧”“戚戚”两组叠词,增添了音韵美。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凉、忧伤的感情基调。‎ ‎【解析】‎ ‎14. 试题分析:C项,“庭树”“残灯”“微风”不能表现季节特征。“庭树”的意思是院子里的树,“残灯”的意思是将熄的灯,“微风”是轻微的风。E项,颔联没有从视觉触觉描绘。“独向高斋眠,夜闻寒雨滴”意思是独自去高雅的书斋睡下,晚上听见秋雨滴落的声音,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人的孤独寂寞冷清有感受。‎ - 31 - / 31‎ 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语言,重点考查炼字的能力,B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C项鉴赏诗歌的意象,D项分析诗歌尾联的思想情感,E项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妖·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一致。‎ ‎【答案】 (1). 乱石穿空 (2). 惊涛拍岸 (3). 卷起千堆雪 (4). 人非生而知之者 (5). 孰能无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涛、拍、卷、知、孰、惑。‎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一项是 ‎①万达广场的数米雕塑——垦荒牛十分具有动感,尤其向上仰望自然产生一种不翼而飞之灵动之势。‎ ‎②阅读经典会让我们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体悟,对光怪陆离、神奇诡谲的大千世界有更透彻的洞察。‎ - 31 - / 31‎ ‎③著名主持人些静在《看见》中回顾自己的央视工作经历,刚进央视,她写的有些稿件被视为不刊之论,甚至被前辈痛斥为新闻垃圾。‎ ‎④大年三十下午,店铺关门,机关放假,热闹的街市一下子万人空巷,人们归心似箭,都想在天黑前回家赶上年夜饭。‎ ‎⑤老一代荜路蓝缕,心事未了,新一代忍辱负重,继往开来,在中国两代学人心中,目标遥远但清晰,那里,西域研究风光旖旎。‎ ‎⑥12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大批一流的建筑师,他们的作品不仅经济,而且坚固、美观,就是现在看来,你也依然会感叹它的巧夺天工。‎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此处望文生义。③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此处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当。④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此处望文生义。②光怪陆离: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使用正确。⑤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使用正确。⑥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正确。‎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乾隆特展举办期间,有六七十万余人次观展,最高一天达到了大约3.4万人次左右。‎ - 31 - / 31‎ B. 相关政府行政及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消耗在不必要的审批、请示环节中花费了大量时间。‎ C. 《舞乐传奇》不仅生动展现了中顷缅两国的友谊,更借古喻今表达了当下两国人民追求世界和平。‎ D. 网络综艺发展至今,和电视台播出的传统综艺节目已没有严格区别,且反过来影响电视综艺节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大约3.4万人次左右”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B项,“主要精力都消耗在不必要的审批、请示环节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句式杂糅,去掉“花费了大量时间”。C项,“表达了当下两国人民追求世界和平”成分残缺,“和平”后加“的愿望”。‎ ‎.....................‎ ‎19. 在下面几种情境中,小明同学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老师要大家说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小明说:“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 31 - / 31‎ B. 同学去外地上大学,小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你一人出门在外要保重身体啊!”。‎ C. 小明的同桌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小明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 小明春游时,看到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感慨:“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指交游的人不同于一般人,不是表现读书乐趣。B项,“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指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这里是同学一人外出求学,不合语境。D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塞北冬天的雪景,不是真的梨花,而是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英国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印证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研究显示,父亲经常加班加点,①_______。研究人员与多名员工尝深度访谈,结果显示,在父亲负责养家糊口的“传统”家庭中长大的男女员工表现大不相同。②_____,长大后不容易因工作家庭失衡而产生愧疚感,也喜欢加班加点。而女性则比较复杂,③_____,那么她们喜欢“像父亲一样工作,像母亲一样为人母”;如果母亲是职业女性,而且工作努力、经常加班,那么她们通常不愿意加班,因为实在怕了小时候母亲的各种缺席,不愿意“重犯母亲的错误”。‎ - 31 - / 31‎ ‎【答案】 (1). 儿子长大后容易有样学样 (2). 从小目睹父亲加班加点工作的男性 (3). 如果母亲是全职主妇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材料谈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①处所在句子紧承上文,并领起下文,上文是总述,“有其父必有其子”,下文说父亲经常加班儿子也会喜欢加班,由此可推断出此处应填“儿子长大后容易有样学样”一类的内容。②处上文说“男女员工表现大不相同”,下文说儿子像父亲一样喜欢加班,据此可知,此处应填有与儿子有关的内容,如“从小目睹父亲加班加点工作的男性”等。③处结合下文“如果母亲是职业女性……”可推知此处应填“如果母亲是全职主妇”一类的内容。‎ ‎21.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①《岳阳楼记》是我国的古典名篇。‎ ‎②范仲淹应好友之请写了《岳阳楼记》。‎ ‎③国家社稷和芸芸众生价值的至上性和伦理的合理性在《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很好的阐发。‎ ‎(1)以范仲淹为主语:‎ ‎(2)以《岳阳楼记》为主语:‎ ‎【答案】(1)范仲淹应好友之请写了阐发国家社稷和芸芸众生价值的至上性和伦理的合理性的我国古典名篇《岳阳楼记》。‎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之请而写的阐发国家社稷和芸芸众生价值的至上性和伦理的合理性的我国古典名篇。‎ - 31 - / 31‎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短句化长句的能力,解答时可先选定其中一个短句为主干句,然后把剩余短句变为修饰语容入主干句之中,也就是作主干句的主谓宾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不能改变原意。 本题第一问要求“以范仲淹为主语”为主语,可确定“范仲淹应好友之请写了《岳阳楼记》”为长句的主干,再将其他两个句子化为“《岳阳楼记》”的定语即可。第二问要求“以《岳阳楼记》为主语”,解答时先确定“《岳阳楼记》是我国的古典名篇”为长句的主干,然后再把其他两个句子化为定语即可。‎ 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靖安校区的建筑十分雄伟,装潢和古代皇宫类似,引起网友争议。从网上的部分靖安校区照片中看到,靖安校区建设在一片群山之中,周围还有一大片水域。从外部看,校区内的建筑均为红墙黄瓦,学校内的路灯长椅也都充满古风色彩,远看和故宫极其相似。网友们在该贴下留言,称学校很漂亮,但在靖安校区上课就会像古代大臣进宫去上早朝,让人不太舒服。还有网友表示之前去过学校附近,学校周围的空气环境很不错。但是也有网友提出质疑,称学校聚焦的应是学术钻研而不是建筑攀比。对此,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宣传部工作人员说,靖安校区内的所有建筑均为仿古风格,学校把校区建设成仿古模式,主要是想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把校区打造成一个亮点来供学生艺术写生和培训。‎ - 31 - / 31‎ 对以上事件,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内外兼修,并蒂莲花分外艳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靖安校区内的所有建筑均为仿古风格,有汉、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群。校区坐落于有“禅宗圣地”之称的××县宝峰镇境内,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可一次性满足5000余名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 教育专家郭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建筑是一个学校的硬件,硬件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环境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美化了学校的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古朴的氛围,那么是无可厚非的。‎ 同时,郭老师表示,学校需要内外兼修,如果学校在建设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注重内部环境的建设,那么学校建筑外表优雅一些也没有关系。‎ 毕业将至,莘莘学子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面对未知的社会,不少人开始“病急乱投医”,去整容、美化自己。需知,外表只是人的一部分,内在修养也同样重要。只有内外兼修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凸显于人海。内与外相互映衬,就像并蒂莲的花儿,双花绽放之日,才是艳压群芳之时。‎ - 31 - / 31‎ 重外轻内,是昙花一现。在如今“看脸的时代”,人们过多倾向于外表的华丽,而忘记内涵的重要性。外表只是承载灵魂的空壳,它并不能帮你一生一世,再美的花朵,也有凋谢之日,容颜再靓丽,终有老去一天。但修养与文化的沉淀只会伴随岁月流逝而越积越厚。展望历史长河,闪烁着珍珠光彩的往往不是容颜佼好者,而是创下丰功伟绩的人。建立汉朝的不是雄姿英发的项羽,而是“相貌奇特”的刘邦;妲已、褒姒更是被视为他们绝代佳人,却是“国之的灾星”,过早地香消玉殒,红颜薄命。所以,只看重外表的人,要么永无出头之日,要么不过昙花一现,他们无法主宰什么,更无法主宰历史,甚至连自己命运也无法把握。‎ 重内轻外者,难成大事。内涵固然重要,但过于不修边幅的人也难成大事。我们现在的“国母”彭丽媛女士,哪一次出席外交不是盛装出席呢?难道这说明她没有内涵吗?她的端庄仪表,代表的是中国13亿人民。内涵是一个人的灵魂,而让灵魂之美外化的正是外表的气质和修饰。若彭丽媛每次出门都衣衫不整、不修边幅,我们的“习大大”还愿意带她也席吗?岂不是丢进了泱泱大国的颜面?她还对得起“第一夫人”的雅号吗?因此,注重内涵固然没错,但若兼顾形象,必能锦上添花。只有“添花”的“锦”才是最美丽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选材为一则时事新闻材料,材料中介绍了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靖安校区的建筑,并列出了人们对待这一校区建筑的不同态度,有赞成也有反对。考生写作时也可多角度立意,(1)从反对的角度写,可立意为“大学应把心思放在学术研究上”“攀比之风何时休”等;(2)从赞成角度写,可立意为“校园环境建设不可忽视”“学校应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等;(3)还可以综合正反两方的意见,从建筑本身给人的感受来谈,如立意为“求同存异,包容不同的风格”等。‎ - 31 - / 31‎ 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如题干要求“对以上事件,你有何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31 - / 3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