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讲义 (新版)鲁教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讲义) Ø 课前预习 1. 由点的运动(速度已知)产生的几何问题称为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 (1)研究 ; (2)分析 ,分段; (3)表达 ,建方程. 2. 根据前期训练的标准动作及上述内容,完成下题. 如图,△ABC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 P 从点 A 出发, 沿折线 AB-BC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 P 作 PQ⊥AC 于点 Q.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请用含 t 的式子 P 分别表达出 PQ 和 AQ 的长. B 7 思路分析: A Q C 7 ( 2/ s)P : A ¾3¾s® B ¾3¾s® C ( 0 ≤ t ≤ 6) ①当0 ≤ t ≤ 3 时,PQ= _,AQ= ; ②当3 < t ≤ 6 时,PQ= _,AQ= . 3. 用铅笔做讲义第 1,2 题,并将计算、演草保留在讲义上,先看知识点睛,再做题,思路受阻时(某个点做了 2~3 分钟) 重复上述动作,若仍无法解决,课堂重点听. 4. 7 Ø 知识点睛 1. 动点问题的特征是 ,主要考查运动的 . 2. 一次函数背景下解决动点问题的思考方向: (1)研究背景图形 把函数信息(坐标或表达式)转化为背景图形的信息 (2)分析运动过程,分段、定范围 分析运动过程常借助运动状态分析图: ①起点、终点、速度——确定时间范围 ②状态转折点——决定分段 ③所求目标——明确方向 (3)分析几何特征、表达、设计方案求解 分段画图,表达相关线段长,列方程求解,回归范围进行验证. 7 7 Ø 精讲精练 1. 如图,直线 y = 3x + 4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B,直 7 3 线 BC 与 x 轴交于点 C,∠ABC=60°.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 AC 向点 C 运动(不与点 A, C 重合),动点 Q 从点 C 同时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 CB-BA 向点 A 运动(不与点 A,C 重合).设△APQ的面积为 S,运动时间为 t(秒),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y B A C O x y B A C O x 7 1. 如图,直线 y = -x + 2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B,与直线 y=x 交于点 C.动点 P 从原点 O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O→B→A 的路线向终点 A 运动(点 P 不与点 O,A 重合),动点 Q 从点 A 同时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A→O→C 的路线向终点 C 运动(点 Q 不与点 A,C 重合),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秒).设△APQ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y B C O A x y B C O A x y B C O A x 7 1. 如图,直线 y = - 3x + 2 3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B,与 直线 y = 3 x 交于点 C.动点 E 从原点 O 出发,以每秒 1 个 3 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OA 方向向终点 A 运动,动点 F 从点 A 同时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 AC-CO 向终点 O 运动,设点 F 运动的时间为 t(秒). (1)设△OEF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零的三角形) (2)当1≤ t ≤ 2 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OEF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B C O A x y B C O A x y B C O A x 7 1. 如图,点 A 在直线 y = 3 x 上,过点 A 作 AC⊥x 轴于点 C, 3 AC=2,过点 A 作 AB⊥y 轴于点 B.动点 P 从点 O 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B→A→O 的路线向点O 运动; 同时动点 Q 以相同的速度沿 C→A→O→C 的路线向点 C 运动,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秒). (1)设△OPQ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零的三角形) y B A O C x y B A O C x (2)当点 Q 在 OC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OPQ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 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B A O C x 7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