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京剧的特点。(重点)‎ 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 ‎1.戏曲的产生:中国戏曲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乐舞戏谑的艺人,称为优伶。唐代产生了“参军戏”,演起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2.元杂剧 ‎(1)形成: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艺术特色:专为表演历史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一般分为四折一楔子,角色分为旦、末、净等。‎ ‎(3)代表作家及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最为著名,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戏的产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1.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提示 (1)兴盛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②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③具体的政治环境。‎ 10‎ ‎(2)衰落的原因:形式僵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启示:①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创新。②一切艺术形式首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也必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形成与发展 ‎(1)形成: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到明中期,逐步形成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2)发展: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革,形成新昆腔;梁辰鱼利用新昆腔创作《浣纱记》,大获成功。形成新昆腔一统传奇的局面。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鼎盛: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新作品层出不穷。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戏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都是昆曲名作。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 ‎1.产生与发展 ‎(1)乾隆年间,地方戏曲继续发展,昆曲日渐衰落。‎ ‎(2)乾隆末年,南方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3)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后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4)清末,京剧走向成熟,成为全国广泛流行的大剧种。‎ ‎2.表演特色 ‎(1)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以唱、念、做、打为艺术手段。‎ ‎(3)音乐以二黄和西皮为主,使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4)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5)多采取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3.地位:京剧成为“国粹”。‎ ‎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戏曲形式在戏曲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图一 元代杂 图二 京剧 剧陶俑    脸谱 10‎ 提示 地位:图一中的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图二中的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3.京剧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1)在内容上,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在分工上,包括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3)在动作上,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主题 古典戏曲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史料 《西厢记》第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响亮地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口号。‎ ‎[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什么戏剧形式?并指出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为什么说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 成熟?‎ 答案 元杂剧。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对社会不满的宣泄。它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2.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 史料 一种集合歌、舞、诗、戏的精致优美表演形式,一种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艺术,一出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悲喜剧,白先勇先生集合两岸三地一流的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文化工程青春版《牡丹亭》先后在台湾、香港和苏州、北京、上海等地上演,场场爆满,而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被称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2006年昆曲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问题思考]‎ 结合元杂剧和昆曲的特点,你认为中国古代戏曲有哪些特点?‎ 答案 (1)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中国古代戏曲的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等方面。‎ ‎(2)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即歌舞的手段。‎ ‎(3)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 ‎(4)取其意而弃其形的写意手法。‎ 10‎ ‎3.京剧的发展 史料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京剧不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间流行,后来逐步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 原因: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1.清朝以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1)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被称为国粹的原因 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把京剧称为国粹,可以说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 10‎ ‎1.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风尘,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活力,下列戏曲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①杂剧 ②昆曲 ③传奇 ④参军戏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答案 C 解析 杂剧是在宋金时期产生,昆曲是在清初产生,传奇是在明代产生,参军戏是在唐代产生,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①③②。‎ ‎2.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 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答案 A 解析 南戏产生于两宋之际,元杂剧出现在元朝,宋元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于是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求的南戏和元杂剧。‎ ‎3.(2017·广州六中期末测试)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戏曲表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戏曲表演的(  )‎ A.真实性 B.通俗性 C.虚拟性 D.优美性 答案 C 解析 戏曲的表演更趋于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由“三五步”代表“千山万水”等信息可知戏曲的特点之一为虚拟性。答案为C。‎ ‎4.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 A.昆曲 B.元曲 C.秦腔 D.京剧 答案 D 解析 由京剧形成的过程可判断选D项。‎ ‎5.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这一戏曲艺术(  )‎ ‎①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②体现了歌舞并重的传统 ③由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 ④用锣鼓等打击乐器控制节奏 10‎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京剧是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在北京形成的新剧种,故③错误。‎ ‎[基础达标]‎ ‎1.中国古典戏剧绚丽多彩,下列选项反映了我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程,其中在唐代产生的是(  )‎ A.参军戏 B.杂剧 C.昆曲 D.京剧 答案 A ‎2.下图是‎1958年6月20日,邮电部发行的编号为纪50的纪念邮票——《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代表作是(  )‎ A.《牡丹亭》 B.《倩女离魂》‎ C.《窦娥冤》 D.《西厢记》‎ 答案 C 解析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作品;《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作品;《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3.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答案 C 解析 元代文人地位十分低下,处于社会底层。不愿在元朝做官以及仕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满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兴盛。从材料中“文人的贫穷”可知答案为C项。‎ 10‎ ‎4.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流行,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通俗、形式自由活泼的剧种是(  )‎ A.南戏 B.元杂剧 C.昆曲 D.黄梅戏 答案 A 解析 依据“元朝末年”“江浙一带”“完整”等信息可知是南戏。‎ ‎5.下图所示的戏曲被誉为“百戏之祖”,对其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兴起于江苏昆山一带 B.明清时期风靡大江南北 C.文辞典雅,寓意深切 D.它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不符合史实,D项所述更符合京剧。‎ ‎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杂剧俑         京剧脸谱 A.图片是研究古代戏曲艺术的有力史料 B.杂剧蕴含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 C.杂剧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形式 D.京剧是“近代百戏之祖”‎ 答案 A 解析 B项中“萌芽”的说法错误;昆曲形成的时间晚于杂剧,故C项错误;昆曲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故D项错误。‎ ‎7.“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汉赋 B.宋词 ‎ 10‎ C.京剧 D.书法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表述来看,这是一种表演艺术,再加上题干中“丑角”信息,可以断定选 C项。‎ ‎8.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惟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段话不能说明的是(  )‎ A.清朝前期,各种地方戏曲发展 B.昆曲逐渐脱离群众 C.北京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 D.京剧已形成 答案 D 解析 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题干中所述时间信息为“乾隆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 ‎9.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这主要说明了(  )‎ A.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 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主要讲的是京剧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体现了京剧是多个剧种互相融合的产物;京剧后来发展为我国的“国剧”,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京剧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故选A项。‎ ‎10.“它包含了乐队伴奏、歌唱和舞蹈。舞台布景被各种不同的常规姿势和程式化动作取代……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来扮演。”此段文字可以用来描述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 A.西汉 B.东晋 ‎ C.北宋 D.清朝 答案 D 解析 依据“舞台布景”“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来扮演”等信息可知,题干所指的艺术形式是京剧,它形成于清朝,故选D项。‎ ‎[能力提升]‎ ‎11.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10‎ C.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的评价是说元杂剧的语言特点通俗易懂,类似于白话文。A、B、C、D四项中只有A项与此接近。‎ ‎1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独具一格的新剧种”等可看出,京剧是由多种剧种兼容并蓄而形成的,从而说明了事物的不断发展、吸收、融合会推动新形式出现,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无关。‎ ‎13.“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主要说明(  )‎ 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 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 答案 B 解析 “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反映的是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 ‎14.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 A.生 B.旦 C.净 D.丑 答案 B 解析 梅兰芳是我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故选B项。‎ ‎1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 10‎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通过从材料图片获取信息可看出是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演变,“杂剧——京剧”的发展,故选D项。‎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图一 北宋墓杂剧砖雕    图二 京剧电影《定军山》剧照 材料二 阅读关于戏剧的三副对联:‎ 对联一 劝忠劝孝,摹写处逼真冷暖人情,自足成五伦天性;观古观今,顷刻间现出兴亡世道,何须阅全部史书。‎ 对联二 抬起头来,看几个仁人义士,或全忠、或全孝,当场奉为师表;转回身去,想那些贼寇奸臣,谁报迟、谁报速,归家说与子孙。‎ 对联三 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的艺术形式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材料二中的三副对联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明中国古代戏剧艺术的特点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戏剧艺术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案 (1)联系:北宋的杂剧以及而后形成并流行的南戏为元杂剧的成熟和兴盛奠定了基础。清朝时期,在吸取了元杂剧等剧种优点的基础上,经过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2)对联一和对联二主要体现了京剧艺术的现实批判主义和教育意义,对联三主要体现了京剧艺术的虚拟性、写意性的特点。‎ ‎(3)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各地之间艺术形式的相互整合;政治的黑暗和社会的动荡对知识分子阶层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戏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程及形成条件,依据所学知识依次作答即可。‎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