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必考点强化训练12
12 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考点专练)+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 (时间:60分钟 分值:7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赡养针砭排行榜罪人不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B.涅磐痊愈听证会成绩斐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C.应聘整饬互联网言行一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D.疲软题纲吉祥物负隅顽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解析 A.奴—孥;B.磐—槃;D.题—提。 答案 C 2.(2013·东北三校一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光明中学考试规则》已经正式实施,该规则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做出了 详细的规定,使学校有效地遏制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B.最近热播的《民兵葛二蛋》,虽然是一部常见的抗日题材剧,黄渤却将它 演绎得别具革命浪漫主义气息,成为2012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C.近日,涉及肯德基等知名企业的“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再一次引 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农业部专家组已奔赴山东调查。 D.高三冲刺阶段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在刻苦努力。能否获得高考的胜利, 取决于同学们冷静沉稳的程度。 解析 A.不合逻辑,应删去“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中的“作弊”。B.成分残缺,“成为……之一”缺主语,可将“黄渤……”改为“却被黄渤演绎得别具革命浪漫主义气息”。C.成分残缺,缺“引发”的主语,可删去“涉及……被媒体曝光后”中的“后”。 答案 D 3.(2013·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一组是 ( )(3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基。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②⑤①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⑤①②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解析 ③放最后,与“其未来的发展……根基”构成假设关系,故排除D项;“不应”与横线前句子中的“应有”相对,故②放在最前面,排除C项;④⑥分别与⑤①照应,由④中的“故”可断定④⑥放⑤①后,排除B项。 答案 A 4.(创新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 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社会石油消耗总量的30%以上,并且汽车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温室气体的首要来源。一辆中耗油轿车每年少开1 200公里,将节省120升石油,减少碳排放294公斤;一个人每年少搭乘飞机5 000公里,将节省200升石油,可减少碳排放695公斤。文明出行,防止交通堵塞,也是为绿色出行作贡献。 相关部门倡导:短途出行,请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省钱省力;开车时避免汽车发动机空转,停留时间超过1分钟应熄火;长途旅行请尽量坐火车,减少乘飞机的次数;安全驾驶、文明礼让,保证交通顺畅。 (1)请你简要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宣传标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简明、生动、得体的能力。解答第(1)问,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抓住文段的中心句,特别注意中心句在文段中所处的位置(一般为开头或结尾),并注意压缩时符合规定的字数要求。解答第(2)问,首先要注意公益广告的语言要求准确、鲜明、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其次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 答案 (1)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应该倡导低碳出行。 (2)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二、考点专练:诗歌鉴赏(30分)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回答5~6题。 连雨独饮 陶渊明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自我抱兹独,俛①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注】 ①俛(mǐn miǎn):勤勉,努力。 5.诗人对人的生与死持什么态度?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一要认真阅读全诗,准确理解诗句的含意;二要准确把握题干提问的角度,从作者对生与死的态度的角度作答;三要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态度,而不能只是简练地概括。 答案 陶渊明认为通过饮酒,可以体验到“百情远”的境界。达到百情远的境界,人就能忘情忘我,也就达到了与物为一,与自然运化为一体的境界,而不会感到与天地远隔,或幻想着超越自然运化的规律去求神仙了。 6.有人说:“这首诗既是饮酒诗,又是哲理诗。”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表明态度,或赞同或否定;其次要联系诗句分析你赞同或否定的理由;最后要注意分析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 答案 赞同。诗题点出了诗人饮酒的环境,开篇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论题,人生于运行不息的天地之间,终究会有一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然后诗人认为通过饮酒,可以解除人生因纠结于生与死而引发的痛苦。这样,一首诗中既谈了饮酒,又谈了饮酒和人的生死的关系,所以说,此诗既是饮酒诗,又是哲理诗。 (2013·合肥一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问题。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 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 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7.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全曲,简述渔父的形象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乔吉是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和享有盛名的散曲家,他一生穷困潦倒,寄情诗酒,其散曲多啸傲山水和青楼调笑之作,风格以清丽婉约见长,形式整饬,节奏明快,讲究锻字炼句,雅俗并用,雅丽含蓄中蕴涵天然质朴的韵味,但带有更多的江湖游士气息。这首元曲写的是渔父垂钓的生活。前三句写景,色彩斑斓。接着描述自己的心态,表示失去了对仕途的兴趣,只一心想着泛舟江海。“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惯得身轻”,描绘了两种不同生活的感受,褒扬了山野水上生活的乐趣,贬抑宫廷生活的无益。最后一句“牵动一潭星”,尤为精彩,使人联想到在晚秋的水面上,渔竿收放,泛起的涟漪,摇动潭面浮着星星倒影的景象,写得十分形象。曲中表现了隐逸者避世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体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 答案 7.比喻,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水的美丽,为弃官归隐作了铺垫。 8.写出了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表现了渔父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山水的闲适之意。 (2013·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道旁稚子 郑 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①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 ①骭(ɡ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9.诗歌第四句中的“凫鹜肥”,原作“凫鹬鹜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怀 疑“肌”是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钱先生这样做的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诗意在表达对道旁稚子的同情,借此指斥黑暗的现实。“稚儿”饥寒交迫,其“赤立”的双腿当是何等瘦弱,可想而知,第四句末取“肥”字,正与此构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 从语义上看,“肌”意为肌肉,与诗意不合,它不能描摹鸟的特点,放在诗句中也与“不如”不搭配;(意思对即可)“肥”字不仅符合诗意,而且能使“凫鹜”之肥与稚儿的瘦弱形成对比(而且表明稚儿都没有凫鹜胖),更好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10.从诗中来看,造成道旁稚子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什么?诗歌最后两句写“百鸟” 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五句“官家桑柘连四海”交代了造成道旁稚子悲惨遭遇的根源:官府占有大量土地,致使民不聊生。末两句以鸟衬人,人不如鸟,进一步强调了底层人民生活的悲惨,深刻地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答案 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写“百鸟” 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惨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 三、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曾子曰:“君子________________,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李广难封。 (王勃《滕王阁序》)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难写字,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 (1)而闻者彰 望美人兮天一方 (2)以文会友 放浪形骸之外 (3)冯唐易老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与子偕老 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2013·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晋文公攻原,襄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 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解析 过:犯错误。 答案 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待公而食 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 A.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D.均为副词,将要。 答案 D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3分)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答案 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 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 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 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解析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答案 D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中的“信”作动词,讲信用。(2)句中“止”是使动用法,使……停留。(3)“信”指相信。 答案 (1)有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君王,怎可不归附他呢? (2)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鸣金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攻下原国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了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晋文公问箕郑说:“求救饥荒该怎么办?”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么样守信用?”箕郑说:“在名分、做事情、行为上守信用。在名分上守信用,那么群臣会各守其职,对善行恶行都不会去逾越,对各种事情就不会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么就不会失去天时,百姓就不会逾越四季;行为上守信用,那么亲近的人就会劝勉自己努力而远处的人就会来归附。”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啊。”让吴起先回家。吴起说:“那我等你来了再吃。”这人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还是不吃饭。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找这个人。这个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随后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泣。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等曾子的妻子从市场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他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开玩笑的。小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着父母学习的,是听从父母的教诲的。如今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随后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楚厉王有了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和民众一起防守。有一天喝醉了酒,就错误地敲打鼓,民众大惊。楚厉王派人去阻止民众,说:“我喝醉了酒和身边左右人开玩笑,误打了鼓。”民众这才散去。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击鼓而没有民众前来。于是就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了他。李悝警告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说:“要谨慎地戒备!敌人早晚就要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重复好几次而敌人都没有来。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松懈了,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国军队来袭击,几乎消灭了李悝的军队。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卫嗣公派人装扮成客商通过关口上的集市,管理关市的官吏刁难他,他就用金贿赂了关吏,这样,关吏才放他过关。嗣公对关吏说:“某时有个客商经过你的地方,给了你金,你才放他走的。”关吏因而非常害怕,认 为嗣公明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