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课件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课件二

1 2 唐诗五首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这五首诗,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野望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酒谱》 。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野 望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1.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 间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5.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何异同? 王绩的《野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是田园诗。但其风格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而《归园田居》(共 五首)则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回归自然的自由与欣喜。两首诗在艺术上总体都是一种质朴自然的风格,但在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上却是不同的。王绩是“出走者”,落寞于曲高和寡,高蹈孤立;陶渊明是“归来者”,欣喜于无拘无束,自由自然。 黄鹤楼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朝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崔颢中进士做官,从开元年间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始,他一生基本远离京城长安外放做官,他宦游天下,四处漂泊,这一漂泊就是 20 年。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使崔颢想念安定的生活,想念起家乡来。在这种背景下,崔颢途经武昌而登临黄鹤楼,目睹黄鹤楼胜景,望夕阳在水气中欲坠,触景生情,写作了 《 黄鹤楼 》 这一千古一绝的七律诗。 黄鹤楼 崔颢 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 、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1. 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 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你还知道哪些写乡愁的诗句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三潭印月 使 至 塞 上 王维 王维( 701-761 ),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联诗的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说说这一句诗的含意,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 “ 征蓬 ” 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 大 ” 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的浩瀚无边。 “ 孤 ” 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 长 ” 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 圆 ” 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暖,微带苍茫。 2. 请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进行赏析。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3.《 使至塞上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大胆想象,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内容。 入胡天 出汉塞 逢候骑 欲问边(目的) 过居延(行程) 落日圆 孤烟直 雄浑壮美 慷慨悲壮 (所见) 都护在燕然(结果)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李白( 701—762 ),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 , 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 , 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 渡荆门送别 》 写的是什么情景? 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 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 “ 随 ” 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 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 “ 月下飞天镜 ” 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 云生结海楼 ” 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3. 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 “ 万里送行舟 ” 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古诗词中“送别”的句子很多,请再举出三例。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 《 送元二使安西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 《 赠汪伦 》 首联 叙事 颔联 颈联 尾联 渡荆门 送别 写景 — 激动欣喜 思乡、惜别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下邽人。翰林学士 , 左拾遗。死时年七十五岁。杜甫之后 , 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 , 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 , 也正是唐朝走向衰败的时期。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 / 寺北 / 贾亭西,水面 / 初平 / 云脚低。 几处 / 早莺 / 争暖树,谁家 / 新燕 / 啄春呢。 乱花 / 渐欲 / 迷人眼,浅草 / 才能 / 没马蹄。 最爱 / 湖东 / 行不足,绿杨 / 阴里 / 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阴下的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 : 最爱湖东行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 1.作者是怎样浏览西湖的?他的路线是怎样的? 2.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3.第三四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4. 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 5. 你能对所喜欢的诗句进行简单赏析吗? 6.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怎样浏览西湖的?他的路线是怎样的? 骑马绕湖而行,从孤山寺北面到贾公亭西面再到白堤。 2.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孤山寺、贾亭、湖水(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绿杨、白沙堤。诗中的初平之水、早莺、新燕、浅草等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3.第三四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几处”“谁家” 准确反映了早春景物的特点,说明诗人观察细致,描写入微。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家家”。 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4. 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你能对所喜欢的诗句进行简单赏析吗? 示例一:颔联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示例二:颈联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6.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或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景 情 钱塘湖春行 赞美 喜爱 景 感 水、云、莺、燕 花、草、杨、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孙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