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22届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14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始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局面,以此走向消亡。此后,北宋政权所进行的改革仍然是以土地的控制与分配为中心,将地方权力大都收归中央,改变了地方势力“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 元明清三代,虽然最高统治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但他们采取的政策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与两宋时期边患屡兴相比,元明清对边疆的控制也明显加强,而“摊丁入亩”等政策之所以能够推行,依靠的正是国家对土地所有与分配体系的绝对控制。 中国古代政治变革与土地权力发展的关联使我们认识到,土地与中央集权抑或君权的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统一,土地与君权的联动机制也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较为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与发展。而当土地与君权出现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这又促使掌权者不得不采取措施,以缓解矛盾冲突。 (选自刘伟《土地问题决定中国古代政治走向》,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B.封建君王只要推行一些制度,将土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C.商鞅抓住土地这个关键问题所推行的变法,使得中国土地制度保持了两千多年的稳定。 D.隋朝统治者为打击那些豪强大族势力推行了均田制,可惜操之过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出观点,然后按朝代先后顺序列举了历代重视土地问题的材料来进行论证。 B.文中所举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事例,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常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C.文章通过董仲舒建议未被采纳的事例,证明了中央政权如果无法抵制土地兼并,对所辖区域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弱。 D.结尾一段提出了掌权者在政治危机甚至政权更迭时,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政治因素的萌生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西周建立至春秋中期这时段,井田制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井田制逐步消亡了。 14 B.西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依赖地方豪强,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后来的门阀政治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C.李唐政权因在初期延续并完善隋朝的均田制走向稳定和强大,也因均田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走向了灭亡。 D.元明清三代除了都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外,采取的土地政策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都对土地所有权与分配体系绝对控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12 分) 材料一: 在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后,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发展得到了高速增长,规模逐年扩大,学生人群也开始在消费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校园贷遂成为消费金融市场里面的新兴发展市场。自2010年到2015年,全国高校总数基本保持平稳,在3600 家左右,而在校学生数量则呈现逐年缓慢增长趋势,在2015年达到2628万,如果按每个学生每年消费5000元估算,校园贷可以达到1300亿的消费市场。 大学生是一个自身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又无独立经济能力,而消费需求旺盛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信用消费、提前消费的消费意识下,分期贷款消费帮助一部分学生解决了高额一次付清和入不敷出的消费难题。 (摘编自《校园贷现状简要分析报告》) 材料二: 14 (摘自《互联网消费金融常见模式》) 材料三: “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近日,教育部和相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回应校园贷问题,明令禁止“校园网货”,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引发社会关注。 前不久,陕西21岁大学生小朱因无法偿还校园贷而跳江自杀,成为这一灰色金融形式酿成的又一悲剧。而每一起因校园贷引发的不幸背后,都事关学子的前程和家庭的命运。“零门槛”“无抵押”“高额度”等宣传遍布陷阱,让大学生一经借贷便深陷其中。这种病态模式和恶劣影响,早已超出金融领域,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各家校园网贷平台野蛮扩张,乱象愈演愈烈。一些平台对代理中介或借款方管理不力,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校园贷沦为“校园害”。这乱象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网上借货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货的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就会最终迷失自我。 14 (摘编自人民日报《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村料四: 高考结束后,又将有一大批新人将走进大学校园,办一张信用卡,会是他们中很多人的选择。而在监管机构严整“网络贷款机构校园贷”的当下,银行在阔别大学生借贷市场数年后再度回到校园。多家银行争相推出学生信用卡,发力学生市场。近年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95.8万人,大学生消费市场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伴随着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的增长,在经历了不合规的“校园贷”退出之后,银行“正规军”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中行的“中银E贷·校园贷”在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试点推出。在华中师范大学就读的大三学生王磊(化名)说,目前尚未看到中国银行进校园推广,“不仅是我,至少我身边的同学都没听说。”他说,目前对中行的校团贷产品还不了解,如果额度较高、利率较低又很安全,他会使用。“此前我的手机、电脑都是通过分期的方式购买的。” 建行广东省分行的“金蜜峰校团快贷”率先于广东高校试点。不过,多位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的在校学生对记者表示,目前还不了解这款产品,也没见到建行进校园推广,身边还没人使用这款产品。 (摘编自钱江晚报《各大银行再度发力学生信用卡市场》)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通过分析大学生分期消费金融模式可知,大学生分期平台实际上充当的是大学生消费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中介,为两者建立联系。 B.大学生分期平台将借款需求以未来应收账款的形式转让给互联网理财平台,由该平台提供具体的理财产品,供投资者进行投资。 C.大学生分期平台将从互联网理财平台处获得的资金用于为大学生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然后由商品、服务提供商给大学生消费者发出商品或提供服务。 D.大学生消费者在收货或者享受服务之后,通过一次还款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将本金以及利息通过各类中介平台返还给投资者,使投资人获得收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4 A.材料一关注了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以及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旺盛,校园作为消费金融发展的新兴市场逐步完善等现象。 B.在信用消费、提前消费的消费意识下,自身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又无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可能会选择分期贷款消费的方式。 C.正规商业银行走进校园办理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因管理比“校园网贷”更加规范而得到了大学生们的普遍认可。 D.材料三与材料四都涉及了网络贷款机构校园贷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非法校园网贷因危害学子被监管部门叫停的内容。 6.解决非法校园贷的问题有哪些途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阳光路十七号 王虹莲 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他们文化都不高,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觉得不苦。 于是她的想像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 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 14 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 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买几只小猪仔,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 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警察说,很远的地方,在郊区呢,离城市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她呆住,以为听错了,他明明说是在市中心啊。 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她又打听这个地方,有人指给她说,往前走,那边搭的简易棚子就是! 她终于看到一块破牌子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一块简陋的木牌子,上面有水泥和白灰。她也看到了那些简陋的房子,真是红白相间,红的砖,上面画着白线。而刚才路过那些漂亮的小区时,她也的确看到了带露台的房子,听到了钢琴声,可那都是别人的快乐。 旁边的人说,这片大楼快盖完了,这片简陋的房子也快拆除了,这帮农民工也应该回家了。他们在这儿干了快两年了,为挣钱都舍不得回家,可春节时老板跑了,连路费都没给他们留。 站在那简陋的房子前,她哭了。她没有去找他,而是又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回了家。 回家后她写信给他:我想你了,回家吧。 一个月后,他带着大包小包回了家,当然,还带着一份不再新鲜了的麦当劳。她让他吃,他说,你吃,我在外面总吃。她含着眼泪吃完那个叫汉堡的东西,然后说,不好吃,不如红薯粥好喝呢,怪不得你说吃腻了。 整整一夜,他给她讲外面的世界,一直说阳光路十七号,她听着,在黑暗中流下眼泪。最后,她握住他的手:因为有你,那条路才叫阳光路。 她一直没有说,她去过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她一个幸福而心酸的秘密。 14 (选自《中国青年》杂志,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写她“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原本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她对丈夫的牵挂和惦念。 B.小说结构严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如前文丈夫来信中写到“带露台的房子”“钢琴声”,与后文写到她遇到的真实情况形成了呼应。 C.男主人公辛苦节俭,细心体贴,不断寄钱回家,给妻子带回汉堡;女主人公勤劳质朴,注重维护丈夫虚荣心,沿有拆穿丈夫的谎言。 D.小说以小见大,透过一对小夫妻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彰显了他们卑微生活之中的人性美。 8.请探究文中划线句子的内涵。(6 分) 9.小说以“阳光路十七号”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华廙字长骏,弘敏有才义。妻父卢毓典选,难举姻亲,故廙年三十五不得调,晚为中书通事郎。少为武帝所礼,历黄门侍郎、侍中、都督河北诸军事。父疾笃辄还,仍遭丧旧例,葬讫复任,廙固辞,迕旨。初,父表有赐客在鬲,使廙因县令袁毅录名,三客各代以奴。及毅以货赇致罪,狱辞迷谬,不复显以奴代客,直言送三奴与廙,而毅亦卢氏婿也。又中书监荀勖先为中子求廙女,廙不许,为恨,因密启帝,以袁毅货赇者多,不可尽罪,宜责最所亲者一人,因指廙当之。又缘廙有违忤之咎,遂于丧服中免廙官,削爵土。大鸿胪何遵奏廙免为庶人,不应袭封,请以表世孙混嗣表。有司奏曰:“廙所坐除名削爵一时之制廙为世子著在名簿不听袭嗣此为刑罚再加诸侯犯法八议平处者褒功重爵也嫡统 14 非犯终身弃罪,废之为重,依律应听袭封。”诏曰:“诸侯薨,子逾年即位,此古制也。应即位而废之,爵命皆去矣,何为罪罚再加?且吾之责廙,以肃贪秽,本不论常法也。”于是有司奏免议者官。混以世孙当受封,逃避,断发阳狂,病喑不能语,故得不拜,世咸称之。廙栖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太康初大赦,乃得袭封。久之,拜城门校尉,迁左卫将军。数年,以为中书监。惠帝即位,加尚书令,进爵为公。寻迁太子少傅,动遵礼典。后年衰病笃,诏遣太医疗病,进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时河南尹韩寿因托贾后求以女配廙孙陶,廙距而不许,后深以为恨,故遂不登台司。年七十五卒,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廙所坐除名削爵/一时之制/廙为世子/著在名簿/不听袭嗣/此为刑罚再加/诸侯犯法八议/平处者/褒功重爵也/ B. 廙所坐除名/削爵一时之制/廙为世子/著在名簿/不听袭嗣/此为刑罚/再加诸侯/犯法八议/平处者褒/功重爵也/ C. 廙所坐除名削爵/一时之制/廙为世子/著在名簿/不听袭嗣/此为刑罚再加/诸侯犯法/八议平处者/褒功重爵也/ D. 廙所坐除名/削爵一时之制/廙为世子/著在名簿/不听袭嗣/此为刑罚/再加诸侯/犯法八议/平处者褒/功重爵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姻亲,特指因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不同。“血亲”特指有血统关系的亲属。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我国古代常见的平民称谓还有“布衣”“赭衣”“黔首”“黎民”。 C.嫡统,即正统。在封建宗法制度中,嫡指正妻,正妻所生的儿子称嫡子。嫡子是封建家庭的正支。 D.袭封,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封爵。爵位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周爵五等:公、侯、伯、子、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廙生性孝顺,不惜忤逆皇帝。华廙在父亲病重之时便离职回家,父亲去世,丧葬完毕后,他却坚决不复职,以至于违背皇帝的旨意。 B.华廙得罪权贵,屡受不公待遇。华廙拒绝中书监荀勖的联姻,以致遭到陷害被剥夺爵位,拒绝贾皇后的拉拢,以致终生不登台司之位。 14 C.华廙讲读经典,著作流行于世。华廙隐居在家数十年,潜心教育子孙,讲读经典。收集经书要事,编纂成《善文》一书,流行于当世。 D. 华混断发装疯,深受世人称赞。朝廷废华廙应为庶人,让华混继承爵位,华混剪断头发,佯装癫狂,喑哑失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 分) (2)寻迁太子少傅,动遵礼典。后年衰病笃,诏遣太医疗病。(5 分) (二)古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 分)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写作时间和诗人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 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诗人漂泊在外的状态。 B.“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观看西边雪岭的日落,与首句中“秋尽东行且未回”相照应,使得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C.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诗人感时自叹,感事抒情,情感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14 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运用典故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个句子是: , 。 (2)人们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慨,常用《琵琶行》中的“ , ”来表达生活的不如意。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 (4)韩愈在《师说》一文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5)《咏怀古迹》 (其三) 中,诗人运用拟入手法,借助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因为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_ 。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词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消极、焦虑的心态。( 14 )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已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 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 。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成为环保重要目标的 ,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这些 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却如过眼烟云一般,最终被人遗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迥然不同 历久弥坚 来之不易 经久不息 B.大相径庭 历久弥新 谈何容易 经久不衰 C.大相径庭 历久弥坚 谈何容易 经久不息 D.迥然不同 历久弥新 来之不易 经久不衰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3分) A.因为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B.语言因为是表达思想的手段、交流信息的工具,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C.语言因为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D.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手段、交流信息的工具,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 B.网络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 C.滥用网络词汇,一定会给社会心态带来恶果。 D.滥用这样的词汇,一定会给社会心态带来恶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4 现代人指望能够通过理性对话去解决分歧,并且发展了对话理论。按照想象,① _,对话的本质是以讨价还价代替真刀真枪的较量。在理论上说,假如理性对话足以解决冲突问题,那么②_ __,至少也能够为地区性的“永久和平”作出贡献。不过,语言博弈代替行为博弈的有效性一直都只是一个良好愿望。事实表明,③ ,对话只能解决一些无足轻重的分歧。 21.下面是某中学校学生会发出的倡议书,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3 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近期,新冠肺炎来得很猛,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响应国家号召,肩负起抗击疫情的责任。为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维护大局,服从安排。不准提前返校,尽量减少出门次数。 二、科学认知,坚定信心。了解新冠肺炎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防护知识,不要过于恐慌,树立科学、理性的态度。 三、做好防护,争做表率。注意科学饮食,保持充足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自觉遵中所在社区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为抗击疫情做点事儿。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我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搞定这场抗疫阻击战! 某校学生会 2020年2月18日 ①_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4 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式噪音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片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声早已不是“锯床腿”式的噪音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后来,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细读以上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