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点即便不是戏迷的朋友也知道。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戏曲进校园,意义重大。“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展现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戏曲能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见证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除了美之外,还有真和善。岳飞戏、关公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很多经典曲目讲述是非、善恶、忠奸,弘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所以,戏曲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从唱念做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对戏曲本身而言,进校园也是圈粉良机。看过去,从城里到乡间,处处搭台唱戏;从引车卖浆者到王公贵族、商贾文人,多是戏曲“粉丝”。比如鲁迅不爱看戏,也难忘幼时看戏的场景。他在《社戏》里深情追忆:“真的,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但看如今,很多剧种失宠,戏迷锐减——其实很多人只是缺少接触、了解的机会,而戏曲进校园让学生与戏曲文化亲密接触,有望让更多年轻观众“路转粉”,促进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不过,戏曲进校园虽易,要达成以上效果却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校门好进,“心门”难开,戏曲进校园的对手主要是学生的“内心戏”。很多同学一听说表演传统戏曲,直接敬而远之。在部分年轻人眼里,戏曲的表演比较“拖沓”,而且唱词晦涩,很多人觉得无法欣赏,所以即便不要钱,也不太愿意去看。‎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想让每个学生每年欣赏一场戏曲,这要求戏曲进校园时要“会玩”。比如在曲目选择上,除了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由浅而深,还可以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学生“点菜”。当然,戏曲进校园也不能只是观看表演,学校可以“定制”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引导孩子动手制作戏剧道具、试戏服等。此外,艺术表演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艺术熏陶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年一两次进校园活动即便声势再浩大,其影响力也毕竟有限。所以,比戏曲进校园更可贵的,是戏曲“在”校园。早在2014年,广州就每年开展粤剧专家授课、成立小小剧社、交流演出等多项活动。以荔湾区三元坊小学为例,如今很多学生不仅对粤剧略知一二,有的还学会了吹拉弹唱,能在舞台上体验跌宕的人生。‎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学生来说,审美、情操等都是“熏”出来的,它是慢的艺术,不能急,不能“暴饮暴食”。相信假以时日,“生旦净末丑”能觅得更多知音,戏曲进校园也能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摘编自《每年一场,全国大中小学生可免费看戏!》)‎ ‎1. 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戏曲的表演节奏比较慢,唱词不易理解,让部分年轻人无法欣赏,敬而远之。‎ B. 中国戏曲有着很高的价值追求,弘扬了高贵、美好的賴神,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C. 中国戏胁有巷独特的审美风范,是包含诗歌在内的多种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展现。‎ D. 中国戏曲尽管流派繁多,但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整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层层深入,针对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B. 文章举出荔枝湾三元小学的事例,意在强调戏曲“在”校园比戏曲进校园更有效果。‎ C. 文章引用蔡元培的话语,意在说明戏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更具说服力。‎ D. 文章从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进校园的意义,较为深入地阐述了戏曲对受众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审美、情操培养是慢的艺术,不能“暴饮暴食”,推动戏曲进校园也不能急。‎ B. 只有让学生更多接触戏曲文化,而不只是看表演,才会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C. 如鲁迅这般不爱肴戏的人都追忆幼时看戏情景,可见戏曲在当时社会很流行。‎ D. 戏曲进校园既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益,又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代代传承。‎ ‎【答案】1. D 2. A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表演节奏比较慢,唱词不易理解,”不是中国戏曲本身的特点,而是“部分年轻人”的看法。B,很多曲目是经典,而不是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中也有糟粕。C,原文是中国戏曲“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而不是多种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展现。‎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文章没有论述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而是指出戏曲进校园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A项,文章最后一段强调戏曲进校园不能急于求成,而不是说戏曲不要急于进校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引发了业界人士的丰富想象。与‎3G到‎4G的渐进变化截然不同,‎5G是一种“量子跃迁”。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分辨率达到4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业界人士认为,‎5G将给近年来“只听雷声大、不见雨点来”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带来新生。‎ 如果只是速度的提升,还谈不上质变。‎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可靠。‎5G的技术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速度高达每小时500公里的设备,因此‎5G技术推动的产业还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此外,‎5G网络每平方公里奇支持100万台设备,非常有助于互联网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其底层技术就是物联网。有业界人士指出,过去30年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 目前‎5G 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但可以肯定的是,‎5G会引发一场大幅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 ‎(摘编自《‎5G时代将会颠覆什么?》,《深圳商报》2019年01月13H)‎ 材料二:‎ 在3GPP主办的‎5G标准投票会议上,全球通讯企业对于未来‎5G使用美国高通主导的LDPC技术还是中国华为主导的Polar技术进行了投票,胜利的一方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会议最终达成的决定是: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采用LDPC方案,控制通道采用Polar方案。‎ ‎(摘编自《透视‎5G投票风波》,《人民邮电报》201年5月14日 材料三:‎ 过去几十年,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但在‎5G时代,美国的这种巨大优势正在丧失,告别一家独大的局面,甚至在无线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美国已经捉襟见肘。在‎5G领域,每个国家都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中国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中国之所以在‎1G、‎2G通信时代发展较慢,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如今,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4亿,比美国和欧盟的人口总和还要多30%左右,并且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前景良好,这是其地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当然,技术和政策上的优势同样值得关注,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技术成果转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一大批行业企业快速成长,都从客观上促进了‎5G产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5G时代,中国领先了吗?》,《北京科技报》‎2019年1月11日)‎ 材料四:‎ 虽然‎5G网络将改变社会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探索具体应用和商业模式时仍有诸多困难。‎4G从标准提出到完成经历了4到5年的时间,而‎5G标准的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产业链成熟度上看,非主流频段需要我们在全球去推动,将其从非主流变成主流。同时还要解决‎4G与‎5G 网络建设的矛盾,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协同问题。目前新的商务模式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又能带来多大效益?怎样能够让‎5G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通信行业仍然在摸索。此外,‎5G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为了满足复杂场景和垂直行业的需求,‎5G对于网络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端到端的网络切片给网络运维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依靠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已是难以为继。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我们怎样去洞察行业需求?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去适配,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G的发展。该专家表示,想要跨越这“三座大山”,构建开放、智慧和融创的‎5G产业环境是必须的。‎ ‎(摘编自《‎5G商用: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1月3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图一上看,在高通主导的LDPC码上,绝对数量上三星拥有的专利最多,但各方都有不少的专利,各公司专利数量份额相对较为均衡,很难做到一家独大。‎ B. 从图二上看,在华为主导的Polar码上,华为几百件的专利不算很多,但其他公司的专利布局很多都是两位数,华为在这一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 C. 从‎5G标准投票会议的结果看,各方都想把标准定在自己专利比较多的方案上,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由高通主导的LDPC胜出。‎ D. 综合两项专利数量和投票结果,华为在‎5G专利数量上遥遥领先高通,虽然在数字通道上败北,但在控制通道上扳回一城,长远看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技术相比‎3G、‎4G,具有“快”“稳”“密”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未来将催化出“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 B. ‎5G既是一次技术跃进,也会是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理想。‎ C. 美国正在逐渐丧失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的绝对领先地位,凭借人口、市场、技术和政策上的潜力和优势,中国将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D. ‎5G改变社会的美好愿景让人充满期待,但在应用场景与商用化上依然充满挑战,产业链上下游通信企业必须短时间内做好冲刺准备。‎ ‎6. 为应对‎5G商用化的挑战,我国通信行业需要在哪些地方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B ‎ ‎6. ①在全球推动非主流频段,提高产业链成熟度;②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协同发展;③探索新的商务模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④改变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提高网络灵活性;⑤做好行业融通,了解行业需求,与各行各业共同投入、联合创新;⑥变革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使之与技术体系适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选项所在文章相关区域,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A项,由图一可知,在高通主导的LDPC码上,三星“绝对数量上拥有的专利最多”,但其它各公司“专利数量份额相对较为均衡”,故“很难做到一家独大”结论正确。‎ B项,由图二可知,在华为主导的Polar码上,“华为几百件的专利”相较其他大多数公司的“几十件专利”可以说是“在这一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结论正确。‎ C项,是对投票活动及结果的认识,各方给‎5G标准投票,肯定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两幅图表看,各方在LDPC码上的专利数比在Polar码上的专利数明显要多,“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由高通主导的LDPC胜出”,利益是原因,所以前后语句的因果关系成立。‎ D项,“在控制通道上扳回一城,长远看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错误,仅从“华为在控制通道上扳回一城”,就得岀“长远看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的结论,难免武断。“华为在‎5G专利数量上遥遥领先高通”也不符合原图数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B项,“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人类会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技术理想”错误,由材料一“目前‎5G的多数应用场景还只是一种展望,有些可能比预想中进展得慢,有些未曾料想的场景又可能会冒出来形成颠覆式创新”可知,把“展望”说成“可以即将岀现的结果”,表述不当。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个材料的重心。由材料四“虽然‎5G网络将改变社会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在探索具体应用和商业模式时仍有诸多困难。……产业链成熟度上看,非主流频段需要我们在全球去推动,将其从非主流变成主流。同时还要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协同问题。目前新的商务模式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如此巨大的投资如何获得回报,又能带来多大效益?怎样能够让‎5G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通信行业仍然在摸索”可知,要应对‎5G商用化的挑战,首先要推动“非主流频段”成为“主流”,提高产业链成熟度;其次,还要解决‎4G与‎5G网络建设的矛盾,促使二者协同发展;再次,开创新的商务模式,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材料四“此外,‎5G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为了满足复杂场景和垂直行业的需求,‎‎5G 对于网络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端到端的网络切片给网络运维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依靠传统的网络优化方式已是难以为继。在行业融通方面,‎5G要赋能各行各业。我们怎样去洞察行业需求?需要跟行业本身共同投入、联合创新。目前通信行业技术体系在变革,而技术的变革也要求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出相应变革去适配,不发生变革就难以应对‎5G的发展”可知,要应对‎5G商用化的挑战,我国通信行业需要在网络灵活性、网络优化方式上和行业融通方面以及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等方面有所改变和提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线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灯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用鱼竿捉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手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象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杆。‎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真是没说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善于设置悬念,第四段开头的四个问句既表现了小伟的复杂想法,也设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实意图的猜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小说第五段是景物描写,交代了“父亲”捉鱼时的地点、时间以及昏暗的环境,其中“不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中指的是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以此情景启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 D. 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做了许多有利于民的事,他正直无私,愿当先锋模范,在小伟将自己的行为传到朋友圈这件事上,“父亲”开始时有些不大赞同。‎ ‎8. 小说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请简要分析“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7. C 8. (1)命运坎坷,爱家爱子:父亲早年丧偶,尝尽艰辛;靠捕鱼供“我”上学,将“我”养大,时时关注“我”朋友圈,担心“我”犯错,借用蛤蟆鱼来劝说;(2)勤劳独立,有情有义:不愿跟“我”进城,仍在农村劳动;不愿离开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的家;(3)不爱张扬,富有正气:支持“我”下乡扶贫等,劝“我”不能太招人眼。 ‎ ‎9. 作用: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太张扬和自私。既表明了父亲对小伟的谆谆教导,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文章主题;同时也照应了小说的标题“灯”;使用比喻象征手法,生动形象委婉达意耐人寻味,增强了文章的语言韵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项,“‘父亲’以此情景启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分析不正确,属无中生有。从“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可以看出,“父亲”想借蛤蟆鱼让小伟明白做事应低调的道理。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题干是这样问的: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从小说中的情节“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乡下人,勤劳独立,一切为孩子着想,不想给孩子带来麻烦。从文中“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足以见得父亲的低调做事的性格特点。根据文章中小伟的回忆父亲早年丧偶,尝尽艰辛;靠捕鱼供其上学,将其养大,还有后来父亲时时关注儿子小伟的朋友圈,担心儿子小伟犯错误,借带儿子去江边捕鱼来劝说儿子,可以概括出父亲命运坎坷,爱家爱儿子,明事理等。具体作答时,可先点出父亲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只答特点,而丢了具体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作用能力。解答阿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在文章中找到要把握含义和作用的句子,结合句子所在上下文内容,从小说的内容主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内涵以及在文中的作用。作答时要注意从人物形象、内容主题、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用。从人物形象上看是父亲告诫儿子的话,足以见得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也能看出父亲的无私和奉献的精神。从主题上看作用,深化了文本中正能量的无私奉献是当下时代主流的主题。从结构上看,“做灯塔发出的光”照应了小说标题“灯”。‎ ‎【点睛】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权,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给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著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锑,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缢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惟;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徘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虽谈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无所为屈。‎ ‎(选自《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B. 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C. 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D. 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 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来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 《易》,相传为孔子所著,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天子的大臣。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 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 C. 东方朔聪明过人。武帝曾让人射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武帝赐帛嘉奖。东方朔因此受到武帝的亲近和宠信。‎ D. 东方朔善于劝谏。他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答案】10. C 11. D 12. B ‎ ‎13. (1)如果我的话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的米。‎ ‎(2)皇上这样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放弃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 ‎“若曹”,意思是你们这些人。“县官”,此处是朝廷的意思。“于县官”,介词结构作状语,“若曹”作“无益于县官”的主语。“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意思是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处,是一个整体,所以“若曹”与“无益”之间不能断开,“无益”与“于县官”之间也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D两项。‎ ‎“治民”一词是动宾结构,与“临众处官”意思紧密相关;“不任兵事”意思是不能胜任作战之事,与前面的“从军击虏”意思紧密相关;“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三句是并列句式,意思是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所以排除B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易》,相传为孔子所著”错误,《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B项中“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错误,由原文“久之,朔给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可知,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由原文“上尝使诸数家射覆,……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可知,“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应是在“射覆”事件之后。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幸”,希望;“异”,改变;“罢”,免去、解除官职;“但”,只。第(2)句得分点:“独”,偏偏;“失农”,放弃农业;“事之难者也”,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应为“难之事”。‎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文学等有才能的人士。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还经常使用子路的言论。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那样整齐洁白),勇敢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我冒死拜两拜向皇上禀告。”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省问接见。‎ 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说:“皇上认为您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侏儒们很是害怕,哭哭啼啼。于是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过了一会儿,听说皇上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磕头。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全杀死。”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见并责问他:“你为什么要恐吓那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说。侏儒身长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粮食,二百四十钱。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粮食的俸禄,二百四十钱。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如果我的话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的米。”皇上听后大笑,就让他待诏金马门,他渐渐得到皇上的亲近。‎ 皇上曾经让一些擅长占筮的人射覆,把壁虎扣在盆子下面,让他们猜是什么,都没有猜中。东方朔自荐说:“我曾学《易》,请允许我猜猜是什么。”于是他用著草分组摆成卦局,回答说:“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皇上说:“猜得对。”赏赐他十匹帛。又让他猜别的东西,接连都能猜中,每次都赏赐他帛。皇上因此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于是他受到亲近和宠幸。‎ 当时天下崇尚奢华,争相从事工商业,百姓多离开农田。皇上悠闲地问东方朔:“我想教化百姓,有什么办法吗?”东方朔回答说:“我愿意就近说说孝文皇帝时的事,这是当今在世老人都知道的事情。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身着黑粗布衣服,脚穿生皮做的鞋,用不加装饰的韦皮剑鞘挂佩剑,铺着莞蒲编的草席,兵器像木制的那样没有利刃,棉衣以乱絮制成而不加纹饰,收集装奏章的青布袋做成宫殿帷幕;文帝以道德高尚为美,以仁义为准绳。于是天下人都仰望他的风范,形成淳厚的风俗,明显地教化了民众。现在陛下嫌长安城地方小,在城外筑起建章宫,左有凤阙观,右有神明台,号称千门万户;宫中土木用锦绣装饰,宫人头上簪着玳瑁,设置杂耍车,倡导驰逐游猎之乐,追求装饰的文采华丽,聚集奇珍异物,乐人演戏,郑女起舞。皇上这样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放弃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陛下果真采用我东方朔的建议,撤去这些华丽的帷帐,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上烧掉,放弃饲养良马表示不再骑用,那样,就只有尧舜盛世才能与陛下的功业相媲美了。希望陛下能用心考虑上述之事。”‎ 东方朔虽然诙谐调笑,但常常察言观色,适时地直言进谏,皇上经常采纳他的意见。从公卿到在位的群臣,东方朔都轻视嘲弄,没有什么人是他肯屈从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②。‎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②广德年间,吐蕃入侵,一度占领长安。‎ ‎14.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把长安政局比喻成棋局,写时局动荡,政权争夺,比喻贴切而形象。‎ B. 颔联、颈联写的都是在夔州“闻道”的国事,具体写了“似弈棋”的内容。‎ C. 颈联写的是虽战事频繁,但“关山金鼓震”,说明军中士气高昂,将士决心要歼灭来犯之敌。‎ D. “鱼龙寂寞秋江冷”句,借景抒情,清冷秋江也暗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及处境。‎ ‎15. 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请问他“思”了哪些内容?‎ ‎【答案】14. C 15. ①思政局多变,朝政混乱;思外患严重,关河动荡,国运衰退。②自伤身世。一生凄苦,暮年潦倒,自伤自叹。在夔州思念旧日在长安的生活,为自己宦海浮沉而悲叹。③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C项,“说明军中士气高昂,将士决心要歼灭来犯之敌”错误,颈联“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意思是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直北”、“征西”互文,“金鼓震”、“羽书驰”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长安,后回纥入寇,党项、羌又犯同州,浑奴刺寇周至,故云。报军情的文件来往驰送,时局危急。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诗词内容和主旨的把握,从诗词写作的对象入手即可。题目要求回答诗人所“思”的内容,首联由“长安似弈棋”可知,政局不稳定,国家动荡不安。中间四句承首联,颔联由“王侯第宅皆新主”可知,着重内忧,感慨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主。颈联由“金鼓震”、“羽书驰”可知,侧重外患,战事频仍,时局危急。尾联由“寂寞秋江冷”可知,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蘷州之处境,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由“故国平居有所思”可知,诗人写故国平居,写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借以表达思乡之情。‎ ‎【点睛】诗词一般包括六要素:景、物、人、事、理、情。作者的抒情对象一般指景、物、人、事,分析情感时可采用两种思路:一是对(景、物、人)抒发了什么情感,二是因(事)抒发什么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一句写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岀兵,虽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的结局。‎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答案】 (1). 羽扇纶巾 (2). 樯橹灰飞烟灭 (3). 封狼居胥 (4). 赢得仓皇北顾 (5). 故木受绳则直 (6). 金就砺则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纶”“樯橹”“赢”“砺”等。‎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战士等“硬汉”形象的发展与升华。他面对浩瀚的海洋,凶猛的大马林鱼和凶恶的鲨鱼,恶劣的气候和多舛的命运,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在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在他身上,具有超越的人格力量,他是     。无论是84天的“背运”,还是在与马林鱼博斗“感觉到自己要垮下去的时候”,他“还要试它一试”,还要“忍住一切的疼痛,抖擞当年的威风,把剩余的力气统统拼出来”。在与鲨鱼群进行     的境况中,老人在     的情况下,仍然拖着伤残的身躯,与残暴的鲨鱼展开了一场     、注定失败的战斗。虽然桑提亚哥在与暴力世界的较量中失败了,但他坚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最终,他虽然只带回来巨大的一副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他也正在梦见狮子。这是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冕之王 声嘶力竭 精神抖擞 众寡悬殊 B. 无冕之王 殊死搏斗 精疲力竭 众寡悬殊 C. 冠冕堂皇 殊死搏斗 精神抖擞 难与匹敌 D. 冠冕堂皇 声嘶力竭 精疲力竭 难以匹敌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他只带回来巨大的一副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 B. 虽然他只带回来一副巨大的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 C. 他虽然只带回来巨大一副的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陪伴着他。‎ D. 虽然他只带回来一副巨大的鱼骨架,然而小孩还在看守着他。‎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此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B. 然而在对待输赢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C. 然而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D. 然而在对待胜利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无冕之王:虽然没有被加封官衔,但也是一个高官,指没有权威的名义而影响、作用极大的人。冠冕堂皇: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此处是想赞扬桑提亚哥,应用“无冕之王”;殊死搏斗:进行了事关生死的斗争。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贬义)。同样,主人公是一个正面形象,应用“殊死搏斗”;精疲力竭:意思是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此处用来形容疲惫的桑提亚哥,应用“精疲力竭”;众寡悬殊: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难与匹敌:难与对手争锋匹敌。此处写桑提亚哥与残暴的鲨鱼展开了一场搏斗,应用“众寡悬殊”。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原句有两处语序不当,一是“他”应该放在“虽然”之后;一是“一副”应该放在“巨大的”之前。这就可以排除AC;由于老人和小孩之间是朋友关系,故而D中的“看守”一词使用不当。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A项,根据语境,可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B项,说的是输赢,但结合语境,桑迪亚哥应该只是面对失败;D项,“对待胜利”意思和语境相反。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但是,从世界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看,①_________________,例如,东地中海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例就比西北欧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而东地中海地区国家除以色列外,都不是富裕国家。在中国全部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的糖尿病患者。这种未富先痛的现象,对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这主要体现在巨额的医疗费用和因劳动能力下降而造成的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上。③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现有的答案,一是人类基因演化所致,二是穷人乍富或经济有起色后改变生活方式所致,而这两种原因是交织在一起的。‎ ‎【答案】 (1). 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 (2).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3). 为何发展中国家成为糖尿病重灾区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第一空,上文有“世界糖尿病的发病情况”,下文显示的是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高,因而,此次可以填“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第二空,上文有“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从下文有“巨额的医疗费用和因劳动能力下降而造成的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来看,这里填写的语句应与经济承受能力有关,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第三空,是一个问句,与上面讨论的问题有关,上面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高。根据下文“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以及已知的答案,这里可以填写“为何发展中国家成为糖尿病重灾区”。‎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势必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只要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 ‎①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不一定会让各国人民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批走向世界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不一定会使中国文化的地位提升。 (2). 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不一定就会快速传播中国文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然后在语段中寻找推断存在问题的地方,在仿照例句的基础上写出准确的表达。本题中①句“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并非“让各国人民改变以往形成的偏见”的 充分必要条件,语句格式是“……不一定会……”。仿照①句在文段找出另外两处。如:②“大批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并非“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的充分必要条件,然后仿照①句的格式进行仿写。再如:③“中国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并非“快速传播中国文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仿照①句的格式进行仿写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建国以来,在我国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涌现了众多的杰出人才和行业精英,在他们身上处处彰显着“工匠精神”。他们“术业有专攻”,心无旁骛,几十年如一日地执着于自己从事的那一份职业,成为各领域的佼佼者,“领头羊”。‎ ‎(2)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斜杠青年”,他们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他们通常用“/”来介绍自己。如作家/演员/调酒师。时下,“斜杠青年”正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点专业之星火,倡多样以燎原 ‎ 术业专攻,心无旁骜,于那一份职业坚守,尽展大师风采,巨匠情怀。多重身份,多元人生,在新时代书写多样人生,尽显时代青年之风范。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唯有适应多元社会,以多种途径实现人生价值,同时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与时代同行,勇立潮头。‎ 术业专攻,并非桎梏人生价值的枷锁,而是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倘若没有南仁东的数年奔波,哪有如今的“天眼”;没有屠呦呦日复一日的刻苦研究,哪有今日诺贝尔奖的璀璨。回望新中国的成长历程,更是离不开无数仁人志士的潜心钻研,他们摒弃世事浮华,于自己所在领域目不窥园,精益求精,才有了东方巨龙今日的腾飞。‎ 斜杠青年,并非时代快速发展下浮躁的人心,而是对丰盈人生的渴求,亦是时代的呼唤。《文心雕龙》曾言“文变染乎世情”,而我言“人变系之时序”。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形态呈现多元化,人生价值观也体现得日益多元化,而国家所需求的人才也更趋于全面发展、综合发展的新型人才。多重职业与多重身份是时代青年们清楚地看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做的选择,更是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表现。于国而言,这何尝不是幸事?‎ 于个人而言,这也是人生价值实现途径多元化的体现。这使青年之智得到发挥,青年之才得到施展,这是时代发展带给青年的机遇,是时代发展下社会包容性的扩大。于青年而言,又何尝不是幸事?‎ 但是,多重职业也并不代表“事事皆略知皮毛而不精”,“斜杠青年”也应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多种途径实现人生价值。钱均夫写给儿子钱学森的信中说,“人生浮华,难免岁月蹉跎,全赖意志坚定,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斜杠青年若只追求浮华的头衔,便只能以虚假的学识被时代抛弃,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因而,多种途径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抱定精益求精的情怀,二者相辅相成,在新时代下融合为一。‎ 翱翔九天,需借重天之羽;乘奔击汰,需伫飞天之楫。人生价值的实现亦需在多元中专一,在多样中专业。“东海日出处有扶桑花,此花光艳照日”,愿新时代之青年,手持精益求精的精神之花,以多元价值光照时代之骄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目为关系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既考查考生的思辨性,有引导考生联系现实,关注时代的发展。材料一的中心是“专一中追求卓业”的择业观;材料二的中心是“丰富、多样、自由”的择业观,二者都是围绕“择业”问题展开,不分优劣。在写作中一定不能脱离这个前提,否则就视为偏题或跑题作文。“读了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则是提醒考生写作时不能只选择一个材料,只写择业观,而要体现权衡选择,不然同样会被视为偏题。材料一:侧重说的是“术业有专攻”“工匠精神”,所以考生要注意从术业有专攻的工匠精神角度去考虑立意。材料二:主要说的是“斜杠青年”,他们的特点是不满足专一职业,考生要从从业的多角度来考虑立意。根据以上对材料中心内容的把握,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立意:(1)持多元发展之志,守术业专攻之心;(2)立于坚守,面向多元;(3)多元诚可贵,专一价更高;(4)先专一,再多元;(5)一专多精,完美人生。‎ 适合本篇作文的素材:名言:1,多才多艺艺不精 专精一艺可成名。2,求一书之专精,求一科之熟精。3,学贵自成一家。4,广学而博,专一而精。5,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失。6,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7,百艺通不如一艺精。8,学贵精不贵博。‎ ‎“术业有专攻”,虽然是句古话,但现在依然适用现在这个社会。不过,由于现在的信息传播途径变得丰富,接受教育方式也多,很多人可以突破学科和专业界限,获得其他学科知识和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人减少对那些权威专家的依赖性。但如果要挑战某个领域的权威,其前提必须具备一定可以与该权威对话的话语体系,如果话语体系本身就问题,那么只能算是班门弄斧,自欺欺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生为一大事来。”是啊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不知道有多少聪明人一生都没有做好一件事。做一件事很容易,但专注的做好一件事很难。‎ 现在的年轻人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对不曾涉及的新领域充满了好奇,,总想着能够参与一些新的活动,并且希望从中获得精神或物质上的收获。有句俗语叫“技多不压身”,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人生无疑有了更多种选择。牛顿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数学家;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词人,更是一位戎马疆场的将领;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诗人,更是新中国伟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适合本篇作文的结构建议: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那么怎么办好?我们把中间一大段多分几个自然段,那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分成6段就可以了。在作文段落结构上,我的个人观点是考生要写“长短结合式”作文,即第一段:开篇点题,朴实稳重,切勿追求文采而游离于题目之外。第二段:第一个分论点,注意段首句的锤炼要扣住题目,举例论证不要讲人物事迹,要干净利落的引入论证观点,深入生活做深挖掘。第三段:总结上面的例证,做到由人及己,体现一个生活上的深挖掘。四段、五段同二、三两段,注意第四段的分论点不要和第二段的重合,必须体现一个逐层深入。第六段(最后一段):总结二——四段的内容,进而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扣住题目做到首尾呼应,结合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认识。这样的结构在高考阅卷时间紧张的前提下是非常容易抓住老师视线的。‎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工匠精神”“术业有专攻”“斜杠青年”“多元生活”“多重身份”“多重职业”,根据以上关键词进行精准的理解,注意把握两则材料的关系,写作的时候要紧扣立意,充分结合社会现实。‎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